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湿地生态公园设计方案

Xxx现代也弄水生态工程水处理专题初步设计

(评审稿)

2015年05月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1.3水生态治理的目的和目标 (3)

2污染物来源及规模论证 (5)

2.1循环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 (5)

2.2再生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 (14)

3土地处理系统进出水水质论证 (18)

3.1循环水水质控制目标 (18)

3.2再生水水质控制目标 (18)

4工艺流程及水质可达性分析 (19)

4.1工艺流程设计 (19)

4.2流程说明 (19)

4.3水质可达性分析 (21)

5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工程设计 (26)

5.1工艺设计 (26)

5.2水力高程设计 (30)

5.3总平面设计 (35)

5.4水闸及泵站设计 (37)

6应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以“先进性、安全实用性、经济合理性”为原则,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控制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运行管理 (52)

6运行管理 (53)

6.1运行管理 (53)

6.2植物的管理 (54)

6.3沉积物 (54)

6.4加强抗旱措施 (55)

6.5土地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寿命 (55)

7投资估算及运行成本 (56)

7.1投资估算 (56)

7.2运营成本 (58)

8工程效益 (61)

8.1社会效益 (61)

8.2经济效益 (61)

8.3生态效益 (61)

9结论和建议 (62)

9.1结论 (62)

9.2建议 (63)

10附件 (64)

1 概述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现代也弄水生态工程;

项目建设规模:循环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规模为20.0×104m3/d,再生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规模为3.0×104m3/d;其中一期工程循环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规模为

8.0×104m3/d,再生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规模为3.0×104m3/d

项目建设地点:xxss东部新区;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业主:xx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1.2设计依据

1.2.1 资料来源

(1)xxss东部新区分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xxss市区东部组团排水专项规划(2011~2020);

(3)xxss市区东部组团中水利用工程专项规划(2011~2020);

(4)xxssff市区东部组团排涝规划及批复;

(5)xxss东部新区启动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详细规划;

(6)xxss东部组团蓝月亮水系水工程深化研究;

(7)其他相关规划资料;

(8)xx现代也弄水生态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1.2.2 规范和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10)《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

(1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14)《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2.3 设计原则

(1)生态学原则:植物生态学、鸟类生态学。

(2)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场地现状,根据现状塑造地形、恢复植被、营造各类不同的土地处理系统。

(3)综合治理原则:将水体净化处理、各类型土地处理系统营造、栖息地恢复、

植被恢复、环境教育中心和相关游客活动空间的创造等各个不同的内容综合考虑、统一布局。

1.2.4 设计范围

项目位于xxss东部新区,具体为星星大道以西,现代大道以南,十条河以东,也弄南路以北,面积约92公顷。现代也弄水生态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处理系统、蓝月亮生态修复、配套泵站、水闸工程等设计内容。

1.2.5 设计前提条件

本项目为北部现代也弄水生态工程范围内土地处理系统水处理,包括蓝月亮水系循环水处理、海江污水厂一级A中水处理、河道补水处理。

(1)海江污水厂尾水水质条件

海江污水厂目前正在改造升级,污水排放水质将由现在的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再生水土地处理系统进水水质按一级A考虑。

(2)循环水水质条件

循环水进水盐度<3‰,循环水初始进水利用雨水和十条河、短浦的水。进水水质按地表水劣V类考虑。

(3)河道补水进水条件

目前长江浦还未建成,可从短浦经九条河引水进入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蓝月亮水系,河道补水进水水质按地表水劣V类考虑。

1.3水生态治理的目的和目标

蓝月亮水系位于xx集聚区东部新区的核心区,其中蓝月亮、蓝月亮绿岛为集聚区中轴线核心位置,承载着生态休闲、运动活力、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同时,循环水经现代也弄水生态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用于现代有机生态也弄,其水质比一般也弄用水水质要求略高,因此对蓝月亮水系的水质控制要求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和现代有机生态也弄用水,即水质指标介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

东部新区核心区位于ff市下游出海口,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较差,水质不能满足核心区的功能定位要求。根据《xxss东部组团蓝月亮水系水工程深化研究》,将蓝月亮水系建成一个独立封闭的水系,因封闭水系循环不畅,加上外来污染,长期积累水质会逐步恶化,从而影响核心区的水生态环境。

本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对海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蓝月亮水系进行水生态治理,使蓝月亮水系的水质达到并维持在地表水IV类,以此来达到沟通现代也弄、生物群落、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目的。

表1-1 蓝月亮水系水质控制指标

2 污染物来源及规模论证

2.1循环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

2.1.1 污染物来源分析

蓝月亮水系在常规情况下为独立封闭的水系,仅在极端天气情况下才参与排洪。蓝月亮水系及水系内陆地的总面积为30.7平方公里,蓝月亮水系面积为3.9平方公里,启动区的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蓝月亮水系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三类:点源、面源、内源。

点源污染主要指水系的补水水源。补水经蒸发后其内的污染物物质如氮、磷等营养元素并未随着水蒸气脱离湖体,而是留在了湖水中,成为水系的点源污染物。

面源污染主要指大气降尘、湖体周围沿草坡护岸引入的雨水等。这些降尘与径流绿化水进入水体,会使得水体的能见度降低、COD等污染物浓度指标上升。

内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有:

a、湖体流动场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局部有死角,或湖水因风力等自然原因流动不畅。

b、湖中生物操纵系统设计不合理或管理不到位:如水生植物、鱼类等种类与数量不合理控制,造成水中生物链的不完整,破坏水生态系统。

c、长期造成的湖底泥沙淤积。

因此,对湖水的水质保持方案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对点源、面源和内源等进行污染物输入与输出总量进行控制。

(1)点源

蓝月亮水系控制范围为东部新区核心区,范围内无工业企业排放污水,水系来源包括海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河水。

a、海江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

从海江污水处理厂补给的污水,水质要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一级A标准后,进入现代也弄土地处理系统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后,再接至蓝月亮水系进行补水。

b、河水

根据提供的历时两年的水质检测结果,汛期河道水质仍为地表水劣Ⅴ类标准。目前ff市正在进行河道水污染整治工程,整治完成后河道水质将分别提升至IV或V类,设计河水进入核心区的进水水质如表2-1,若以后不采用海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补水时,可采用河道补水,补水量按3万m3/d考虑。

设计河水进入核心区的进水水质如表2-1,污染物数量如表2-2所示。

表2-1 河道水质

表2-2 河水污染物计量表

(2)面源

面源污染有大气降尘、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泄漏。

a、大气降尘

大气降尘、刮风时的灰尘不能迅速的排出水体,沉积而导致的有机污染化学反应。这些大气降尘落入水体,会使得水体的能见度降低、污染物浓度指标上升。本规划区位于ff东部沿海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沿海城市受海洋季风影响,空气质量比较好,参照我国同类沿海城市数据,大气降尘产生的总氮和COD污染物的量可忽略不计。

b、地面径流入湖的污染物

随着雨水地表径流冲入湖中的植物、落叶等在水中腐败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导致水体缺氧。夏季高温季节更加剧了湖体底部的缺氧程度,湖底的有机污染物厌氧发酵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出现恶臭。

来自湖体四周绿地的土壤和草木肥料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在绿化、施肥或降雨过程中,大量入湖,导致湖水呈富营养化状态,表现为湖水发绿、甚至藻类爆发。由于目前无ff雨水水质数据,按与启动区类似沿海城市的雨水径流计,其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表2-3、表2-4。

表2-3 不同汇水面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统计表

表2-4 与启动区类似沿海城市的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浓度表

根据表2-3、表2-4可计得启动区地表径流的污染物输入量表2-5所示:

表2-5 启动区地表径流的污染物输入量表

月降水量根据业主所提供的《2009-2013年海江气象站月降水量》,取各月份5年的平均值作为当月的计算依据。

c 、启动区生活污水泄漏量

根据《xxss 市区东部组团排水专项规划》(2011~2020)中污水管网收集率取90%

;《xxss 东部组团蓝月亮水系水工程深化研究》中污水管网收集率取100%。

东部新区近期(启动区,至2015年)规划人口12万人,远期(至2020年)25万人,根据《xxss 市区东部组团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1-2020)及《xxss 东部新区分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知该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的量如下表2-6。

表2-6 东部新区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

由于实际建设过程中污水收集很难做到100%,以及污水管道及检查井有一定的渗漏,部分生活污水可由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进入蓝月亮水系,污水中的COD 和TN 可以水体造成污染。根据相关资料和经验,污水渗漏率取5%,则进入蓝月亮水系的污染物的量见表2-7。

表2-7 点源污染物产生量

(3)内污染源

湖体的底部生物代谢呼吸将消耗深水层中的氧气,并释放出氮、磷等营养物质,从而形成湖泊的内源污染。

内源污染物的形成,与景观湖的周边的环境条件、温度、溶解氧、有效水深、流动场设计等息息相关,在充分考虑到整个湖体的复氧措施、生态系统的合理建设、流动场设计时,内源污染物的输入量可忽略不计。重点水域的内源污染物治理需结合重点功能区的划分选择合理的处理设施。根据污染物来源及产生量分析计算,蓝月亮水系近期污染物输入总量见表2-8。

表2-8 近期污染物输入总量

2.1.2 水处理规模分析

根据表2-8可知,6月、8月污染物输入量较大,日均需降解COD量为1860kg,日均需降解TN量为119kg。

表2-9 降解COD指标对土地处理系统的面积要求

表2-10 降解TN指标对土地处理系统的面积要求

处理蓝月亮全水系的水质需要高效土地处理系统面积为7.9~9.3ha,即7.9~9.3万m2。综合以上两个污染物指标的降解所需高效土地处理系统面积,最终确定本项目的高效土地处理系统面积为8万m2。

对于景观水和现代也弄用水的污染物降解,国内土地处理系统的总水力负荷一般取0.25-0.5 m3/m2.d,本项目循环水处理高效土地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为1.0m3/m2.d,可推算土地处理系统日处理量为8万m3/d。

蓝月亮全水系的总库容量为1200万m3,启动区建成期若日处理量按8万m3计,则循环周期为150天。

2.1.3 补水水量分析

根据《xx集聚区东部组团蓝月亮水系水工程深化研究》(华北院)可知,蓝月亮水系需要补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蓝月亮水系蒸发损失,二是蓝月亮水系渗漏损失,三是集聚区内绿化浇洒从蓝月亮水系取水造成水的损失,四是蓝月亮水系压盐需要的水量。而补水来源主要有降水和海江污水厂再生水两个来源。由于蓝月亮水系形成期已考虑脱盐,所以本水量核算不包括压盐水量。

(1)水量计算依据

1)计算公式

输入水量= W1+ W2

W1——地表径流的水量,m3/年;

W2——需补入的水量,m3/年。

输出水量= W3+ W4+ W5

W3——全年湖体蒸发量,m3/年;

W4——全年绿化与道路浇洒用水量,m3/年;

W5——全年渗漏水量,m3/年。

水量要达到平衡,输入水量要等于输出水量。所以,需补入的水量W2=W3+W4+W5-W1

2)基本数据

蓝月亮水系面积及雨水地表径流面积见表2-11所示。

表2-11蓝月亮水系面积及雨水地表径流面积

建筑用地绿化率按20%,道路用地绿化率按30%,绿地内灌溉率按60%计,则绿化、道路浇洒面积见表。

表2-12 绿化、道路浇洒面积汇总表

3)蓝月亮水系蒸发量计算

月蒸发量根据业主所提供的《2009-2013年海江气象站月蒸发量》,取各月份5年的平均值作为当月的计算依据,详见表2-13。

表2-13 蓝月亮水系蒸发损失量

4

采用不同防渗措施后湖底下渗的水量相差非常大,因此做好湖底防渗措施,减少湖水的下渗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采用天然的湖体自然防渗,渗漏量较小,忽略不计。

须根据地勘报告、湖体渗漏评价报告,确定渗漏量。

常规生态防渗人工湖防渗的渗漏系数可达到2×10-6cm/s (1.7mm/d)。

河道水系(210万m2)全年渗漏损失约130万m3。

蓝月亮水系(180万m2)全年渗漏损失约110万m3。

聚集区内蓝月亮水系(390万m2)全年渗漏损失约240万m3。

5)绿化及道路浇洒取水量计算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定额按 2.0L/m2?d。结合表2-12以及各月绿化、浇洒道路用水天数,可算出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量,详见表2-14.

表2-14 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量

6)蓝月亮降水补给量计算

月降水量根据业主所提供的《2009-2013年海江气象站月降水量》,取各月份5年的平均值作为当月的计算依据,汇总如表2-15所示。

表2-15 蓝月亮水系月降水量

(6)计算结果

需补入的水量按最不利条件计算,此时,月蒸发量W3=541320m3,绿化用水量最大值W4=360000m3,渗漏量W5=200000m3,地表径流量W1=212940m3,由

W2=W3+W4+W5-W1得W2=888380 m3,一年按365天计,一年12个月,将W2换算成日均水量,则为29207 m3/d,所以补水水量取3万m3/d。

2.2再生水处理土地处理系统

2.2.1 污染物来源分析

目前可利用的补水水来源有:○1海江污水厂排放的污水,○2长江浦河水,○3九条河、短浦河水。

(1)海江污水厂排放的污水

海江污水厂进入土地处理系统的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水量为3万吨/日,水质如下表所示。

表2-16 海江污水厂1月、4月出水水质

表2-17 海江污水厂5月、7月出水水质

(2)长江浦水质、九条河、短浦水质

长江浦目前水质为劣Ⅴ类,作为蓝月亮水系的再生水源不能满足水质要求,因此须经过土地处理系统净化后方可进入蓝月亮水系;九条河、短浦的水质比长江浦较好,如2017年底蓝月亮水系建成后,长江浦水质还未改善,可从短浦经九条河引水进入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蓝月亮水系,水质详见表2-13。

Xx湿地水生态整治工程水处理专题设计方案(评审稿)

表2-18 2014年1~9月蓝月亮水系部分监测点水质数据

16

再生水补水的进水水质如表2-19所示,根据表2-19可计算出再生水的主要污染物的量,详见表2-20。

表2-19 再生水水质控制目标(单位:mg/L)

表2-20 再生水主要污染物的量

2.2.2 水处理规模分析

根据上表计算,日均需降解COD量为600kg,降解COD指标对土地处理系统的面积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土地处理系统面积

处理再生水的水质需要高效土地处理系统面积为4.5ha,即4.5万m2,最终确定本项目的高效土地处理系统面积为4.5万m2。

对于再生水的污染物降解,再生水高效土地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为0.67m3/m2.d,可推算再生水土地处理系统日处理量为3万m3/d。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6760840.html,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程咨询资格,为企业快速推动投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园林绿化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湿地公园滑坡体四周生态恢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建设概况 XXXX湿地公园内补植绿化,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施工地点在小停车场至阳春至椰岛,苗圃至珠宝山庄及亲水平台路三岔口至珠宝山庄公厕。该项目建设内容为坡面锚固挂网、种植槽砌筑并回填种植土、树木、爬藤栽植、养护等。 2、施工特点 该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区域较分散,岩体位置高差不一,对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施工安全尤为重要。 第二章施工准备 种植设计是园林植物造景和进行合理配植的依据,在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图纸和有关文,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到现场核对地形,以减少工作中失误。 根据绿化设计要求,选定符合产品标准的种植材,确定锚固挂网位置,设定种植槽的砌筑线路。绿化的景观好坏,取决于优良的植物材料,所以在施工前,对准备的植物材料进行检测,以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①施工技术准备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班组长,认真熟悉图纸,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工作计划,编制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编制施工成本控制措施,确定分项工程成本控制目标及采取有效成本控制措施。做好工程技术交接工作,自上而下进行交底。 ②劳动组织准备 建立工程队伍以及管理体系,组织好劳动力技术工种的比例以及劳动力培训工作。做好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等方面的培训。 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注: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③施工物资与机械准备 做好适合当地土质生长的乔木、花灌木、爬藤植物选购工作,确保它们的种植质量和效果。机械设备检修完好,施工队伍整装待发。在材料进场前,应做好相关检验证明材料,以备施工进场时进行交验。 根据绿化设计要求,种植材料已符合其设计要求及产品标准规定,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生长良好。 施工前应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能,更换的种植土应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绿化地土壤多采用深翻熟化、更换耕植土,优化土壤,杀菌剂、杀虫剂和肥料一起施入土中,以达到种植相关规范要求。 机械设备计划表 测试仪器计划表

东山头村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东山头村公园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构思 东山头村公园占地约2800平方米,坐落于道路交叉口,我们将其定性为小游园性质的公共绿地,总体构思如下: 1.由自然流畅的园路划分各个不同游憩景区,考虑布置一处铺装地供游人集散活动,铺装小广场的平面构图应大方活泼,并采用不同的 铺装材料加以区分和美化。 2.公园东南侧的房屋和西面的厕所等不良构筑物采用绿化进行屏蔽,面向道路岔口方向设计开放空间,以诱导景观视线入园。 3.步移景异、花色多彩——植物配植疏密有致,形成的绿化空间开合相间;绿化品种丰富多彩,注重季相时序的交替变化,考虑草皮色 彩相对较为单调,绿化设计中采用了鸢尾、葱兰等地被植物加以改 善 4.公园的各个出入口布置了些许草坪置石,植物配植也细加斟酌,突出入口特征。 二.分区布置与绿化配植特色 1.公园中心铺装小广场 公园中央设计了一处双环图案的集散小广场,供游人晨练等活动使用。广场中心为两段园弧造型组成的景观长廊,长廊采用便于施工、轻盈现代的钢管材料,表面喷刷淡兰色哑光漆。广场铺装采用不同色彩图案的广场砖。 2.东南侧背景绿化与水池改造 为遮蔽公园东南侧的不良建筑物,栽种了桂花、茶花等常绿大灌木,结合紫薇、二乔玉兰等落叶树种,密植组合成背景林。原有水池的池岸采用仿黄石的块石砌筑,风格较为粗放;沿池园路铺设鹅卵石作为健康步道,其余园路采用卵石镶边,仿青石现浇混凝土饰面。 3.移步换景的绿化布置 公园的不同区域配植了不同的植物品种,基调树种为白玉兰和桂花。沿园路步行,可依次观赏到玉兰香桂、紫薇山茶、翠松碧桃、荷塘春柳等绿化景观。沿公园外围步行,可观赏杜鹃、火棘等花灌木组成的色块和鸢尾、月月红组成的地被景观。 4.出入口绿化布置 公园布置了三处出入口,主入口在道路岔口处。 在主入口一侧设计有景观石,上面可题写园名,主要植物配植了象征迎接游客的五针松及红枫。 北面出入口布置有对景作用的独立峰,高度控制在1.5~1.8米左右。两侧栽种了湿地松与桃花,以形成苍松碧桃的植物景观。 西面出入口则栽种表现玉兰香桂特色的绿化植物,品种主要有广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和桂花、杜鹃,两侧只点缀少量的太湖石。 三.绿化照明与灌溉 绿化照明采用造型优美的低矮草坪灯,均匀布置于公园各处;绿化灌溉在公园布置若干处自来水龙头,采取人工拉皮管方式进行。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山东临清黄河故道省级地质公园 建设情况汇报 山东临清黄河故道省级地质公园2010年1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授予省级地质公园资格。两年来,在聊城市国土资源局及临清市国土资源局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山东临清黄河故道省级地质公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积极加快公园建设进度,目前,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园揭碑的各项筹备工作。现就公园建设情况作一汇报。 一、地质公园基本概况 临清黄河故道省级地质公园地处临清市先锋办事处的郭堤村,公园北依邢临高速,南靠322省道,西邻京九铁路,东有德商高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非常便利。 公园占地面积1万余亩,境内有保存完整的黄河故道和沙丘、沙垅、古道驰等景观,形态各异的风蚀地貌,成为园中的一个主要观光亮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1万多株古椹树抑郁苍翠,树龄大多在300年左右,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道,明清椹果园”。

二、地质公园的建设、管理和保护 临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古道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地质 遗迹的保护及旅游开发工作。 (一)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设立了地质公园管理处,定编3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人,科技人员4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园保护和管理规定,由管理处行使公园的开发、保护和管理职能, (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公园管理处聘请了地质专家和专人重新对公园开展了一系 列的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和保护开发论证等工作,使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了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两年来,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601万元,地方累计配套资金2051万元,自筹资金1550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2013万元,2011年投入1588万元),相继完成了地质公园标志性建筑黄河古渡及主广场建设、公园景区道路的拓宽、改造,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等。

琉璃河湿地公园施工组织设计

琉璃河湿地公园施工组织设计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 (人工湿地)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单位: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6) 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工程概况 (8) 一、项目基本情况 (8) 二、项目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10) 第三章施工管理目标 (12) 一、质量目标 (12) 二、工期 (12) 三、安全文明目标 (12) 第四章项目部施工管理 (14) 一、项目部责任 (14) 二、项目设计优化 (14) 三、项目物资管理 (14) 四、项目安全管理 (14)

五、项目质量管理 (15) 六、项目财务管理 (15) 第五章工程施工特点及重难点分析 (17) 一、工程施工特点 (17) 二、工程重难点分析 (17) 第六章施工部署 (21) 一、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21) 二、施工总体部署 (35) 四、材料采购计划、保障及控制措施 (43) 五、施工机械配置 (45) 六、临时道路和设施布置 (49) 第七章专项施工方案 (58) 一、施工测量 (58) 二、降水工程 (62) 三、土方工程 (67) 四、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 (73)

五、防渗膜工程 (83) 六、人工湿地填充基质施工 (90) 七、管线安装 (95) 八、湿地道路 (102)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09) 一、工程质量目标 (109) 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10) 三、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33) 四、工程资料管理 (137) 第九章工程实施进度及保障措施 (139) 一、施工进度计划 (139) 二、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140) 三、季节性施工措施 (141) 四、专业之间配合措施 (153) 第十章安全施工及保障措施 (156) 一、安全施工管理方针 (156)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政治文化方面 2、游乐休憩方面 3、科普教育方面 (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 1、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 1、面积 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及作用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方便居民使用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形 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 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 有历史遗址和名胜古迹的地方 公园规划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留有发展用地) (五)公园的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依据,通过游人数量的控制,避免公园因超容量接纳游人,造成人身伤亡和园林设施损坏等事故,并为城市部门验证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程度提供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均占地面积(㎡/人)。 (六)项目及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观赏游览、安静休息、文化娱乐、儿童活动、老年人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 2、设置因素 当地人们的习惯爱好

河道淤泥固化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幸福中河地处赣抚尾闾地区,为沿赣江右岸与抚河故道左岸圩提保护下的区域内河,河道来水注入艾溪湖,经艾溪湖调蓄后排入赣江。幸福中河为幸福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也是汇入艾溪湖的主要河流,起始于幸福一支河汇合口下,自南向北穿过石桥路、沈桥路、解放路、顺外路,经艾溪湖南路广阳桥汇入艾溪湖。整治河道全长4.83km;其中幸福一支河汇合口下至解放桥下(K4+830~ K3+340)段,为已整治渠化河段,河道两岸较为规则整齐,设计保留原貌,仅对部分河段清淤及相关生态修复;解放桥至天香路(K3+340~ K2+600)段规划为3#公园;天香路至顺外路(K2+600~ K1+700)段规划为2#公园;(K1+700~ K0+000)段纳入水系整治工程施工,已建成1#公园。 经计算,幸福中河淤泥约15万方,应环保部检测相关要求,需对河床淤泥进行重金属检测,南昌市幸福渠水域治理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3日对幸福中河进行了淤泥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河道淤泥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不具有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特性。但为了避免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需对淤泥进行处理合格后,再进行堆放。经各参建方研讨,拟定采用固化处理,特编制此方案对幸福中河淤泥固化进行指导施工。 1.2 编制依据 1 合同文件及设计图纸; 2《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 3《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17-2014); 4《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6《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 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DL/T5113.1-2012); 9《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0《防洪标准》(GB50201-2014); 1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 1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2014)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某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莒县沭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GB01-56-2001) 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0)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07-87) 7、《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BJ01-22-95) 9、《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B-99) 第二节、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工期要求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 严格按照工程工期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 依据本工程的特色,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联接的前提下,将路面和引水渠的施工作为工程的要点。在施工安排上优先安排,在现场办理,施工技能和物资资料供给方面要点保证,科学安排施工。 4、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灵活机动的准则。 结合施工实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现场,优化施工方案,正确处理施工建造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削减施工对当地环境以及群众生活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公园设计实施方案

***公园景观设计 实 施 方 案 ***公园景观设计 实施方案设计 一、设计组织方案 1.1编制范围 本次磋商招标范围***公园景观设计,地址为釜溪河文化博览园,本次采购的服务是景观设计。 本方案的编制范围为***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方案。 1.2编制依据 本设计组织方案以以下资料为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 24-19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备案号 J1496-201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2016 ·备案号CJJ83-89《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06SJ805 1.3编审人员 编制:李智平风景园林工程师 审核:罗亮景观设计工程师 审定:沈红君景观设计工程师 1.4编制内容 设计实施方案是我公司根据本工程磋商文件规定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及我方公司长期对景观设计中的内容和要求而编写完成。 1.5工程概述 本工程***公园是根据市纪委要求和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同意,决定于2018年在高新区建成党建暨廉洁文化示范点。地址为釜溪河文化博览园。 1.6设计要求 ***公园的景观设计要求要形成“一核心景点+一区域景观带+分散式宣传网”的景观布局结构。 1.7具体设计内容 完成***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并编制《***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周期为合同签订后15日历天。

大连湿地公园木栈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西路西山水库北侧,由东向西布置,起点为柳树村入口,终点到绿山高尔夫球场西侧。 二、承包范围 我单位主要对木栈道基础、栈道木作工程进行施工,施工长度约3公里。 主要包括如下项目: A 木栈道; B 木亭、廊架。 其中主要实体分项工程包含:土石方、砼构件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制作安装、商品砼浇筑、钢木结构制作安装等; 主要措施项目包含:施工现场树木及植被保护措施、施工排水降水措施等。 三、等级和技术标准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如下: (1)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1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2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GBJ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GB50205-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 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8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9国家、省、市其它相关规定 (2)主要材料、构配件标准 1 GB175-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 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3 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4 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5 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四、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 A、施工和生活用水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采用加工场地水井和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能够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要求。 B、通讯和供电 现场办公室设固定电话一部,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班组长各佩戴手机一部,以便于施工中各方面的联系。 加工制作场地临时用电采用供电局指定的供电网络电源引入,基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武山湖湿地公园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述 一、编制依据 以本工程招标文件、图纸说明的标准、内容,及变更、补疑的具体内容为准。 本工程执行下列有关规范、规程但不限于以下规程、规范: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8601-6001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GB/T17670-1999 《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60-6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60300-600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60210-6001 以上规范标准若有更新,以本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最新版本为准。国家对农民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有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有关建筑材料试验规程、规范和评定标准。主管部门对相关规程、规范的补充规定和解释说明及其它相关标准。 二、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武山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和组织管理等的各项过程的综合性文件,对于保证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成本预期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保证公司质量方针的有效贯彻。确保本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使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环节均得到有效控制。 假定开工日期为2018年2 月。具体开工日期以招标人通知为准。 三、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武山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 工程地址:武山湖湿地公园

计划工期:365日历天 工程质量标准:达到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本施工组织设计力求简明,同时又涵盖了主要工作内容,其余各细部不详尽之处可在中标后依据建设方意图加以细化。 四、工程范围 武山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主要包括:花岗岩铺装、防腐木栏杆安装、基础、混凝土柱和梁板工程的施工、验收及保修服务等工作。 五、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一)量大工期紧:本工程为武山湖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施工图纸中的全部木栈道铺装,工程规模大,全部在水面上施工,且有效施工工期为365个日历日,量大工期紧是本工程的显著特点,所以,我公司针对本工程情况特制定了工期保证措施见《施工进度计划,工期的保证措施及节点工期保证措施、赶工措施》 (二)成品保护及临时用电:本工程面层铺装面积较一般,包括花岗岩铺装、防腐木安装、混凝土工程等内容,所以现场要加大施工完成项目成品保护及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力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工种、相关专业配合难度大:本工程作业面上工序穿插作业内容多,施工队伍专业性强,组织管理上要求科学、合理、先进。为了保证整体的施工进度及相互配合的紧密程度,特在本项目中增加《各工序的协调措施》积极主动与业主、监理等单位的配合程度,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计划。 (四)花岗岩石材地面铺设控制难度大:本工程整个石材安装主要包括石材地面铺设,特点为整体施工面积大。施工中控制水平度相应较难。所以控制石材的平整度,高精度的统一标高非常必要。本工程采用激光水准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放线,同时在地面要多放几个标高控制点,保证这么大区域内的水平标高达到高精度标准。施工中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