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

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2.同质(homogeneity):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称为同质的。

否则称为异质(heterogeneity)的或者间杂的。

3.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没有个体变异,就没有统计学!]

4.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6.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

7.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特点:未知、唯一,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

数、总体率等。

8.统计量(statistic):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特点:已知、不唯一,拉丁字母

表示,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9.变量(variable):研究者需要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

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10.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

11.资料(data):变量值的集合称之为资料。

12.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特点:一般有度、

量、衡单位,一般属连续性资料。

13.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特点:

一般无度、量、衡单位,一般属于离散型资料。可进一步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4.计数资料(count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

得的资料。可进一步分为二项分类资料和无序多项分类资料。

15.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特质或属性的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

各组观察单位所得的资料。各属性之间互不相容且有程度的差别。

16.抽样研究(sampling research):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

研究方法。

17.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样本统计量

之间的差异。

18.概率(probability):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度量。通常用P表示。大小

介于0与1之间,即0≤P ≤1。

19.小概率事件:医学研究中,将概率小于等于0.05或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20.小概率原理:并不表示不可能发生,但在某一次试验中,是不会发生的。

2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统一编号,然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统计软件或抽签等方法之一随机抽取n(样本大小)个编号,由这n个编号所对应的n个观察单位构成研究样本。

22.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事先将总体内全部观察单

位按某一顺序号等距分隔成n(样本大小)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含m个观察单位;然后从第一部分开始,从中随机抽出第i号观察单位,依此用相等间隔m机械地在第2部分、第3部分直至第n部分内各抽出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2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是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项或某几项特征,将

总体分成若干层,该特征的测定值在层内变异较小、层间变异较大,然后分别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结合起来组成样本。

2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是将总体划分为群(初级观察单位),各群由次级观察单

位组成。随机抽取一部分群,调查抽中群的全部次级观察单位。

25.信度(reliability):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它是指采用相同测量工具(如问卷)对同一对

象进行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值与其均值接近的程度。

26.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工具、指标或观测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真实性,

即指观测结果与试图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是对测量工具(如问卷)有效性的检验。

27.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对受试对象(包括人或

动物)施加处理因素,控制混杂因素,观察、总结处理因素的效应的一种研究方法。

28.处理因素(study factor,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

29.水平(level):是指同一处理因素在数量上或强度上的不同程度。

30.受试对象(study subjects):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或对象。

31.实验效应(effect):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出现的反应和结局,它通过指标的选择

和指标的观察来体现。

32.偏倚(bias):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

33.平均数(average):表达了一组同质定量数据的平均水平或集中位置。常用的平均数包括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众数、调和均数等。

34.算术均数(mean):常简称均数,是用一组观察值相加除以观察值的个数所得。常用x__表示

样本均数,表示μ总体均数。

35.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用G表示,是n个观察值乘积的n次方根,又称倍数均数。

适用于:①对数对称分布,②等比级数资料,如血抗体浓度。[观察之中不能有0]

36.中位数(median):用M表示,是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序后,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

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

37.百分位数(percentile):用表示,是指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序后,将其平均分成100

等份,对应于每一分割位置上的数值就称为一个百分位数。

38.医学参考值范围:亦称正常值范围,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指标

的波动范围。

39.率(rate):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不会大于1。

40.构成比(proportion):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因此也称

为百分比。

41.相对比(ratio):是两个指标A、B之比。A、B可以是绝对数,A、B也可以是相对数,A、

B可以是性质相同的两个指标,A、B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2.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用以说明事物在

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43.率的标准化:是在一个指定的标准构成条件下进行率的对比的方法。意义:当两个率要进

行比较大小时,若要对比的两组对象内部构成的差别足以影响结论时,可以应用率的标准化法消除这种影响,使两个率具备可比性。

44.标准误(standard error,SE):通常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4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

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为1- 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46.Poisson分布:Poisson分布是二项分布的极限形式,二项分布中,当π很小(<0.05),

n很大,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

47.Ⅰ型错误(typeⅠerror):H

0实际上是成立的,但由于抽样的原因,拒绝了H

,这类“弃

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其最大概率为α。

48.Ⅱ型错误(type Ⅱ error):H

实际上不成立,但假设检验没有拒绝它,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

49.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1-β,是指当两总体参数确有差别时,按α水准能够发现

这种差别的能力。即对实际上成立的H1作出肯定结论的把握程度。

50.P值:指从所规定的总体中随机抽样,获得等于或大于现有统计量值的概率。

51.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在总体分布类型已知的条件下,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参数

进行估计或检验,称为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52.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不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只是通过样本观察值比较总体的分布或分布位置,因此又称为任意分布检验。

53.直线相关(linear correlation):又称简单相关(simple correlation),是用来描述具有

直线关系的两变量x、y的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

54.直线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亦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是定量

描述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的指标。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

55.死亡事件(death event):又称失效事件/重点事件,指标志某种处理措施失败或失效的特

征事件。

56.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指观察到的存活时间,可用天、周、月、年等时间单位记录,

常用符号t表示。

57.完全数据(complete data):从观察起点至发生死亡事件所经历的时间。

58.结尾数据(censored data):简称结尾值,又称删失数据或终检值。生存时间观察过程的

截止不是由于死亡事件,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因引起的,称为结尾。主要原因有三种:失访、退出、终止。

59.生存曲线(survival curve):以观察(随访)时间为横轴,以生存率为纵,将各个时间点

所对应的生存率连接在一起的曲线图,用以描述生存过程。

60.寿命表(life table):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的一种统计表,用以说明在

特定人群年龄组死亡率的条件下人的生命过程。

1.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⑴统计设计;⑵统计分析;⑶生命统计;⑷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简介。

2.统计分析包括:

⑴统计描述: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

⑵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⑴设计;⑵收集资料;⑶整理资料;⑷分析资料。

4.参数VS统计量:参数是反应总体特征的指标;统计量是样本指标。

5.资料类型:

⑴定量资料

⑵定性资料:①计数资料;②等级资料。

6.产生抽样误差的根源:个体差异

7.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⑴调查研究;⑵实验研究;⑶文献研究。

8.常用抽样方法:⑴单纯随机抽样;⑵系统抽样;⑶分层抽样;⑷整群抽样。

9.抽样误差从小到大: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10.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对照原则;⑵随机原则;⑶重复原则;⑷均衡原则。

11.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⑴完全随机设计;⑵配对设计;⑶随机区组设计;⑷交叉设计;⑸

析因设计;⑹重复测量设计。

12.实验设计的三要素:⑴处理因素;⑵受试对象;⑶实验效应。

13.中位数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资料、总体分布不明资料的资料。

14.描述离散趋势常用的变异程度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15.正态分布的参数:⑴均数μ;⑵标准差σ。

①μ是位置参数,σ一定时,μ越大,曲线越向右移动;

σ是形状参数,μ一定时,σ越大,曲线越平阔。

②标准正态分布:μ=0,σ=1。

16.标准差VS标准误:

⑴标准差表示个体差异的大小,描述资料的频数分布状况,可用于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⑵标准误描述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说明抽样误差的大小,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和假

设检验。

17.用正态近似法进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的条件:

⑴n足够大;

⑵p和1-p均不太小;

⑶np和n(1-p)均大于5。

18.Poisson分布特点:方差与均数相同。

19.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⑴抽样误差;⑵个体变异(本质差别)

20.x2检验校正后的变化:x2值偏小,P值偏大。

21.等级资料进行统计比较时:用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

22.老资料满足参数检验,却选用非参数检验的结果:降低检验效能,增大犯Ⅱ型错误的概率。

23.生存曲线的特点:

为一条下降的曲线。平缓表示生存率高或较长生存期,陡峭表示生存率低或较短生存期。

24.比较贡献大小采用: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

25.样本含量估计:

⑴接近0.5

⑵若要求相同的检验标准,两组例数相等时所需样本含量较少。

⑶α可以取双侧,也可以取单侧;β只能取单侧。

26.影响检验效能的要素:

⑴样本含量;⑵客观事物差异的大小;⑶个体间变异的大小;⑷α值。

27.如何增大检验效能:

⑴增大α;⑵增加样本含量。

【正态分布的特征】

1. 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最高,向两侧逐渐下降,并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但两端与横轴永不相交,呈钟形曲线。

2.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和标准差。μ是位置参数,σ一定时,μ越大,曲线越向右移动;σ是形状参数,μ一定时,σ越大,曲线越平阔。

3.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正态分布曲线下一定区间内的面积代表了取值于相应区间内的观察值个数在全部观察值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频率),或者是观察值落在该区间内的概率:

①正态曲线与横轴之间的面积恒等于1或100%;

②正态分布为对称分布,其对称轴两侧的面积各为50%;

③区间(μ-σ,μ+σ)面积为68.27%;

区间(μ-1.96σ,μ+1.96σ)面积为95%;

区间(μ-2.58σ,μ+2.58σ)面积为99%。

【制定医学参考值的原则、常用方法和适用条件】

1. 原则:①要确定一批样本含量足够大的“正常人”;②根据研究目的和使用要求选定适当的百分界值,如80%,90%,95%和99%,常用95%;③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单侧或双侧界值;④根据资料的分布特点,选用恰当的计算方法。

2. 常用方法和适用条件:

①正态分布法: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双侧界值:

单侧上界:单侧下界:

②百分位数法:常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以及资料中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值的资料

双侧95%参考值范围为:P

2.5~P

97.5

单侧上界为:P

95或单侧下界为:P

5

【Ⅰ型错误VSⅡ型错误】

1.重点减少Ⅰ型错误:α可取小,如0.01;重点减少Ⅱ型错误:α可取大,如0.2。

2.α越大,Ⅱ型错误越小,检验效能1-β越大。

3.P≤α拒绝H

时,只犯Ⅰ型错误;P>α不拒绝H0时,只犯Ⅱ型错误。

4.双侧检验P≤α,单侧必得P≤α;单侧检验P>α,双侧必得P>α。

5.单侧检验易犯Ⅰ型错误,双侧检验易犯Ⅱ型错误,单侧效能高于双侧。

【假设检验】

【t检验】

【方差分析】

【x2检验】

【非参数检验的优、缺点】

优点:①适用于任何分布的资料;

②不受总体方差一致的限制;

③可用于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

④有些问题本身没有适当的参数检验方法而非参数检验则恰能处理。缺点:①由于它没有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中所提供的信息故检验效能低;

②其效果有一定近似性。

【秩和检验】

【等级相关适用范围】

1.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

2.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

3.等级资料。【直线回归分析】

【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分析区别与联系】

【常用多变量统计方法】

1.计数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 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3. 时间变量(包含有终检数据):Cox回归分析;

4. 对数据进行归类研究:聚类分析;

5. 分类已经明确,欲通过某些指标来判断其归类:判别分析;

6. 研究的指标比较多,需要数个综合变量来反映资料的信息: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卫生统计学整理笔记

如何绘制频数表? 求组距 确定各组段的两个端点 归组计数 频数分布表与分布图作用 1.揭示变量分布形态 2.揭示变量分布趋势 3.便于发现特大的或特小的极端值 4.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分析 5.作为一种数据陈述的形式 算数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几何应用条件: 1.对数对称分布、等比资料 2.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有正值和负值;若全是负值,计算时可先把负号去掉,得出结果后再加上负号。 中位数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极差应用条件: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不足: 不能全面的反映所有值的偏离程度 不稳定、小样本小于大样本、样本小于总体 四分位数间距应用条件 所有分布、尤其偏态分布: 1.变量值中出现个别特小或特大的数值 2.资料的分布呈明显偏态 3.含有不确定数值 4.资料的分布不清 方差应用条件: 对称分布,尤其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应用 1.量纲不一致

散点图作用 观察两组数据的总体趋势和明显偏离趋势的观察点 判断两组数据的关联形式、方向和密切程度 相关分类 线性相关 秩相关 分类变量相关 线性相关意义 r>0表示正相关,r=1表示完全正相关;r<0表示负相关,r=-1表示完全负相关。 |r|→0表示相关性越弱,|r|→1表示相关性越强。 r=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不代表没有相关。 如何判断线性相关 画散点图 计算线性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如何进行秩相关 编秩次 计算秩相关系数 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数量依存关系。 线性回归分析:利用样本信息,找到变量间线性数量依存关系。 决定系数:反映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即Y的变异被X解释的比例。 如何进行分类变量的相关分析 交叉表的制作,计算各种概率 计算列联系数 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的条件 线性相关系数: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 秩相关系数:非二元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有序分类变量 列联系数:无序分类变量 轶闻数据:由坊间流传或各种媒体报道的一些个案数据,由于其特殊性往往给公众留下突出和深刻的印象。 特点:缺乏代表性,常诱导人们进行简单的推论,得到一些具有倾向性的结论。 可得数据: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已收集或积累的数据。如:各类监测数据、统计年鉴等。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卫生(绪论、第一—二章、第六章)考点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2、三级预防措施是什么(懂得区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认真看课本举的例子)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以干预个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促进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以生态学模型为指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来延长人群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级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第二级预防: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第三级预防: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3、环境因素的种类 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社会因素。 4、环境污染源的种类?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他污染 5、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种类? 急性危害作用、慢性危害作用:非特异性危害作用、慢性疾患、持续性积蓄危害 7、环境污染的特殊危害?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发作用、免疫毒性作用 8、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征? 广泛性、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 9、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影响因素(污染物因素、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机体因素)?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以及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过程均具影响,它决定其对健康危害的程度、性质与部位。污染物的化学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体内的量或人体暴露的浓度或强度。作用剂量与健康危害程度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评价方法:1)剂量—效应法;)2)剂量—反应关系;3)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机体因素:常见影响污染物健康危害的机体因素有:健康状况、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 10、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2)形成酸雨 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 1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特点:A、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b、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c、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2、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引起中毒性疾病、诱发癌症、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疾病、导致变态建筑综合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 13、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及练习试题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对 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 (5)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6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即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宏观认识。 4、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5、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 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中医三级预防包括: (1)未病先防;(2)已病防变;(3)瘥后防复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 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3、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适宜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和微小气候等。 4、次生环境: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所致的环境。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6、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 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整个社会造成公共危害。【与环境污染区别下】 7、20 世纪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分别为【主要原因】: 1)1930 年二氧化硫和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1943 年汽车尾气引起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1948 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和粉尘引起多诺拉(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烟雾事件 4 )1952 年烟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伦敦烟雾事件,先后死亡1 万多人。 5 )1961 年由废气引起的四日市事件,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 )1953~1956 年由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物引起的水俣病事件 8 )1968 年由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引起的爱知米糠油事件 8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大点】: (1 )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农药、化肥残留等; (2 )生活性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3 )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9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几个作用的特点】 (1 )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2 )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或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其主要类型【大点】:1 )非特异性影响2 )直接造成某些慢性疾患3 )持续性蓄积危害(3 )特殊毒性作用:包括1 )致癌作用2)致畸作用3)致突变作用4 )免疫功能受损(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10 光化学烟雾事件【病因】: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病因】:系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尤其是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升高进而造成一系列环境变化。 水俣病【病因】——汞污染(有机化合物)痛痛病【病因】——镉污染(重金属) 1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第二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1 职业病:广义上的职业病泛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 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 狭义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 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卫生统计学重点笔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医师资格考试蓝宝书-预防医学 令狐文艳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非常重要) 一、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某一变量值的集合。总体的指标为参数。 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样本的指标为统计量。 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抽样研究中所抽取的样本,只包含总体中一部分个体,这种由抽样引起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愈小,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愈高;反之,其精确度愈低。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概率,用P表示,在0~1之间,0和1为肯定不发生和肯定发生,介于之间为偶然事件,<0.05或0.01为小概率事件。

二、变量的分类 变量:观察单位的特征,分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第二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重要考点) 一、描述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1.均数均数是算术均数的简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几何均数适用于等比资料,尤其是对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对数正态分布即原始数据呈偏态分布,经对数变换后(用原始数据的对数值lgX代替X)服从正态分布,观察值不能为0,同时有正和负。 3.中位数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数值。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特别是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以及分布不明或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资料的中心位置。不能求均数和几何均数,但可求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个界值,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有X%比小,剩下的比大,可用于计算正常值范围。 二、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趋势的指标 1.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 2.方差和标准差最为常用,适于正态分布,既考虑了离均差(观察值和总体均数之差),又考虑了观察值个数,方差使原来的单位变成了平方,所以开方为标准差。均为数值越 小,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小。 3.变异系数多组间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的情况。变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复习要点

护理专业预防医学复习 (选择题要想做好还要看上课的课件,大题基本上在上课放水的内容里面,简答题只要答大点。) 一、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三级预防(第3页)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学预防,主要在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采取措施,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止健康人群发病;二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 2.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第11页) 多样性;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 3.健康效应普:一般情况下,无健康损伤者居多,有代偿功能改变者次之,发病者仅少 数, 死亡者则很少,这样形成金字塔的分布模式,构成人群的健康效应普。 P10 4.环境污染所致人群健康的效应(剂量效应/反应)(第11页) 暴露剂量的大小与其所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暴露剂量的曾加或减少,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的健康效应的频率随之发生变化,暴露剂量的大小与特定健康效应的频率之间的现行关系,称之为剂量-反应关系。 5.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危害(第12页)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过量负荷和亚临床变化;远期危害(致癌作用;对遗传的影响)。 6.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逆温、空气离子化 紫外线:A段(长波,波长320~400nm);B段(中波,波长275~320nm),有抗佝偻病作用,还会引起红斑作用;C段(短波,200~275nm);波长260nm左右的C段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即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的电子与中性分子结合很成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 逆温: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7.如何对水体进行处理?(第47页) 1.混凝沉淀 2.过滤 3.氯化消毒 8.次氯酸消毒后,水质标准要求加氯接触30min后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5 mg/L。P49 9.水体富营养化(由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的,可致赤潮),水俣病(由甲基汞所致 的,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10.职业病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 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第73页) 1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75页) 职业性病损包括职业性外伤、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 12.职业病(定义、特点、诊断依据)(第76页)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排名)

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排名学科代码:0100401 排名校名等级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学科门 1 北京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 复旦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3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4 山东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5 华中科技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6 中南大学A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中山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四川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安徽医科大学B+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排名学科代码:0100402 排名校名等级二级学科一级学科学科门 1 华中科技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2 四川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3 浙江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4 北京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5 复旦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6 新疆医科大学A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东南大学B+ 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感染谱:指宿主感染病原体后,轻重程度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 2、生物富集:污染物经生物体吸收后可在其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环境中该物质的含量,并在生物体内逐级提高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3、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并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是否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因素及暴露的强度,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和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与研究的疾病有无关联或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5、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 6、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7、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8、疫源地消毒:为了杀灭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属防疫措施。 9、矽肺: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混杂偏倚:由于混杂因素的存在,且这些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不均,则会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真实联系。 11、相对危险度:是反映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简称RR。 12、短期波动: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的含义与爆发相近,只是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13、盲法: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分为单盲、双盲、三盲。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5、患病率:又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6、发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17、职业病:职业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等职业活动中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即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凡由政府主管部门用法令的形式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即立法意义上的狭义职业病。 1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自行产生特异性免疫。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卫生统计学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所提供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a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信息来估计总体参数,主要有点估计(把样本统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估计值)和区间估计【按预先设定的可信度(1-α),来确定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b假设检验:是以小概率反证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变量资料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进行转化,通常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 资料按性质可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是描述计量资料分布类型及分布特征的方法。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条图表达。 2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①描述资料的分布类型;②描述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③便于发现一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④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处理;⑤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3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 (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标准差的应用: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描述对称分布资料;③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1定性资料的基础数据是绝对数。描述一组定性资料的数据特征,通常需要计算相对数。定性变量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 2 指标频率型指标强度型指标相对比型指标 概念近似反映某一时间出现概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的发生 率 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 计算 公式 A/B 有无 量纲 无有可有、可无 取值 范围 【0,1】可大于1无限制 本质大样本时作为概率近似值分子式分母的一部分频率强度,即概率强度的 似 值 表示相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 位 A和B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及练习试题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及练 习试题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研究环境因素 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学科群。 2、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 (2)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工作、生活、社会环境)的关系。 (4)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中。 (5)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6)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即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宏观认识。 4、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 力。 5、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 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中医三级预防包括: (1)未病先防;(2)已病防变;(3)瘥后防复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1、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2、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3、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适宜化学组成的空气、水、土壤和微小气候等。 4、次生环境: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所致的环境。 5、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有害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条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群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6、公害:指因受到废水、废气、废渣的严重污染,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破坏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对整个社会造成公共危害。【与环境污染区别下】 7、20世纪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分别为【主要原因】: 1)1930年二氧化硫和粉尘引起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1943年汽车尾气引起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1948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和粉尘引起多诺拉(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烟雾事件4)1952年烟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伦敦烟雾事件,先后死亡1万多人。 5)1961年由废气引起的四日市事件,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1953~1956年由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物引起的水俣病事件 8)1968年由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引起的爱知米糠油事件 8、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大点】: (1)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农药、化肥残留等; (2)生活性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3)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9、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几个作用的特点】 (1)急性毒性作用:指机体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或在短时间内多次接触环境化学毒物引起的快速而强烈的中毒反应,多为突发事件。 (2)慢性毒性作用:指环境化学物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或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甚至终生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其主要类型【大点】:1)非特异性影响2)直接造成某些慢性疾患3)持续性蓄积危害 (3)特殊毒性作用:包括1)致癌作用2)致畸作用3)致突变作用4)免疫功能受损(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10光化学烟雾事件【病因】: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主要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通称为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病因】:系指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尤其是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升高进而造成一系列环境变化。 水俣病【病因】——汞污染(有机化合物)痛痛病【病因】——镉污染(重金属)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第二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题集(DOC)

流行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 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 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 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 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 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 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 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 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 .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资料东大

卫生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统计学的概念(P1)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 2、卫生统计学的4个基本步骤(P3):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3、卫生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4): ⑴同质: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我们就称 之为同质,或具有同质性。 ⑵变异:同质个体的某项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之间的差 异。 ⑶总体: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特征或属性的观察值或测量值 的集合。 ⑷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 合。样本中 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成为样本含量。 ⑸参数: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一般是未知的,常用希腊字母表 示,如总 体均数μ、总体率π等。 ⑹统计量: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常用拉丁字母表 示,如样本 均数x 、样本率等。

⑺变量与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进行观察或测量的某项特征或属 性称为变 量;变量值的集合成为资料。 ⑻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 小,一般 有度、量、衡单位。 ⑼定性资料:亦称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 容的类别 或属性,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细分为:①计数资料; ②等级资料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的特点(P7): ①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②不能随机分组; ③很难控制干扰因素;④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 2、常用抽样方法(名称、原理): ⑴单纯随机抽样: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统一编号,然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统计软件或抽签方法之一随机抽取n(样本大小)个编号,由这n个编号所对应的n个观察单位构成研究样本。 ⑵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事先将总体内全部观察 单位按某一顺序号等距分成n(样本大小)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含m个观察单位;然后从第一部分开始,从中随机抽出第i 号观察单位,依此用相等间隔m机械地在第2部分、第3部分直至第n部分内各抽出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⑶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项或某几项特征,将 总体分成若干层,该特征的测定值在层内变异较小,层间变异

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医学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古埃及医学—纸草文。 1.古印度医学—吠陀时期:三体液学说:气、胆、痰。 2.古希腊医学—亚里士多德—最早的解剖图谱制作者 3.希波克拉底—四体液病理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液。 4.盖伦—实验生理学大师 5.哈维—发现血液循环 6.维萨里—建立人体解剖学 7.西登哈姆—近代临床医学之父 8.莫干尼—建立病理解剖学 9.奥恩布鲁格—发明叩诊法 10.詹纳—发明牛痘法预防天花 11.巴斯德—巴氏消毒法:把酒加热到约60℃,持续20~30分钟。 12.科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13.特异免疫: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白喉病) 14.南丁格尔—护理学 15.弗来明—发现青霉素。青霉素具有很强的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多种细菌的 作用。现在治疗多种传染性疾病和细菌感染性疾病。 16.赛麦尔维斯—无菌手术法 17.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经济发 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认识和解决医学与健康问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的总体观。当今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8.基因组、蛋白质组概念: 基因组:指某物种的全部基因,人类基因组有一共有30亿碱基对。 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组织或一种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指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 19.干细胞:即人体起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能力。 20.3P医学: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 21.转换医学(B2B):“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 22.“5+3”、“3+2”模式:五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三 年医学专科教育加上两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 23.医学课程的5种模式:(1)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2)综合性课程模式. (3)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4)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5)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24.医学考试方法:笔试、口试、实践性考试(采用结构化客观临床考试—OSCE,既 多站考试,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标准化病人考试(标准化病人—SP)、计算机模拟。 25.医学学习特点:(1)在学习的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职业素质道德。(2)在学 习内容上更加注重拓宽知识面和训练实践技能。(3)在学习的方法上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经验的累积。(4)在学习的对象上主要以有生命的动物和人为主。 26.医学学习遵循的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循序渐进的原 则。(3)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4)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

2018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1]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8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0401]考试科 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医学[10]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4]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 02 (全日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03 (全日制)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 04 (全日制)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3卫生综合或755卫生管理综合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

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卫生统计学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统计学(statistics)是一门处理数据中变异性的科学与艺术,内容包括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数据,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2.▲总体(population)用来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全体,例如一个国家的所有成年人;某地的所有小学生。可分为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若试图对某个总体下结论,这个总体便称为目标总体(target population);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中的一个部分,它称为研究总体(study population)。需要谨慎的是,就研究总体所下的结论未必适用于目标总体。 3.▲样本(sample)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获取样本的过程称为抽样(sampling)。抽样研究的目的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学的结论从来就不是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能不能成功地达到从样本推断总体的目的,关键是抽样的方法、样本的代表性和推断的技术。 4.▲同质(homogeneity)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主要性质相同。 5.▲变异(variation)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6.▲变量的类型 二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或名义变量 定性变量多分类变量 变量有序变量或等级变量 定量变量离散型变量 连续型变量 变量的转化:只能由“高级”向“低级”转化,即由信息量多的向信息量少的类型转化,如: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7.▲参数(parameter)是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参数的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常数,不会发生变化,然而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资料来估计,如总

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 8.▲统计量(statistic)又称样本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指标,是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如样本均数 X,样本标准差S。 统计学的任务就是依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 9.▲概率与频率的区别:概率是参数,频率是统计量;频率总是围绕概率上下波动。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0.05时,即P≤0.05,统计学习惯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10.▲误差:表示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或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中系统误差呈现倾向性偏大或偏小现象,是可以避免的;而随机误差,是非人为偶然因素所致,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增大样本量等措施使其减小。 11.因果与联系:存在联系未必有因果关系,需排除虚假关联、间接关联。大多数观察性研究,单靠统计学分析只能考察变量之间的联系,难以证明因果关系。

预防医学复习总结题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本质、医学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的总体认识、总体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疾病谱: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的疾病顺位表。 死因谱:按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列的死因顺位表。 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 疾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失常或是病理状态的医学判断或临床判断,可通过体检、化验、人体测量及其他检查加以确定,这是一种生物学尺度。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患病:是社会对个人健康状态的判断,是社会对疾病的承认,是一种角色判断,反映一个人在健康状况方面所处的社会地位,即他人认为此人处于不健康状态,它是一种行为尺度 整体健康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维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要求躯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共同成长和协调发展,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第一级预防措施:①改善环境措施②自我保健③健康教育 二级预防措施:①早期发现②早期诊断③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 ①病因明确的,主动的采用一级或二级预防 ②病因不明的,采用二级或三级预防,特别是二级预防为重点 ③无发病先兆的,只有采用三级预防 ④可逆者,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 ⑤不可逆者,应加强一级预防 五层次预防:个人预防、家庭预防、社区干预、国家级预防、国际预防 环境:1.自然环境: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2。社会环境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 污染的来源按性质分: 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至环境中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化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污染物。 生物浓集: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并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某些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可逐渐升高,这种现象就是生物浓集。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慢性作用:污染物大多以低剂量,长时期排入环境中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3远期危害:“三致”(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过敏性反应免疫抑制 公害病:由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高起专)》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7年9月课程考试《流行病与卫生统计(高起专)》作业考核试题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A. 总发病率 B. 二代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 正确答案:E 2. 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简单抽样 E. 多级抽样 正确答案:B 3. 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是() A. 卡介苗 B. 脊髓灰质炎疫苗 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白喉抗毒素 正确答案:E 4.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 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 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 D. 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正确答案:E 5. 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 描述流行病学 B. 分析流行病学 C. 实验流行病学 D. 理论流行病学 E. 临床试验 正确答案:B

6.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 (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B. (同等身份的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同等身份人数)×100% C.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D. (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患有该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E. (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接触者总人数)×100% 正确答案:C 7.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使其平方和最小的是() A. 各点到X均数直线的横向距离 B. 各点到X轴的横向距离 C.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 D. 各点到Y均数直线的垂直距离 E. 各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 正确答案:D 8. 下列哪一条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A. 可同时研究一种可疑因素与多种疾病的联系 B. 适用于常见病的病因研究 C. 样本小,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 D. 偏倚少,结果可靠 E. 可计算发病率 正确答案:C 9.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 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 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 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 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 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正确答案:B 10. 疾病的季节性研究() A. 仅用于传染病 B. 仅用于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疾病 C. 仅用于人畜共患疾病 D. 不仅用于传染病,也用于部分非传染病 E. 不仅用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也用于统计地方性疾病 正确答案:D 11. 2000年8月,某远洋客轮上发生一起军团病爆发流行。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50名乘客、50名船员。8月1日前的一周内,在一次风暴中有1/7的乘客遇难。8月份第一周中,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病,其中一半很快死亡。随后的一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无死亡。8月7日(8月份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军团病的患病率是() A. 0.045 B. 0.075 C. 0.143 D. 无法计算 E. 以上答案均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