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压力容器

合集下载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第3号修改单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第3号修改单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2017年1月第2次修改)第3号修改单1.将1.7修改为:“1.7 不符合本规程时的特殊处理规定有关单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本规程不一致,或者本规程未作要求、可能对安全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应当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申报,由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评审结果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后投入生产、使用。

”2.将2.1修改为:“2.1 基本要求(1)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选材应当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以及材料与充装介质的相容性;(2)罐体材料的性能、质量、规格与标志,除应当符合相应材料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外,其使用要求还应当满足本规程协调标准(修注1)的要求;(3)罐体材料制造单位应当在材料的明显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出厂钢印标志或者采用其他可以追溯的标志;(4)罐体材料制造单位应当向材料使用单位提供质量证明书,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当齐全、清晰并且印制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标识,加盖材料制造单位质量检验章;可以追溯的信息包括材料制造单位名称、材料标准号、牌号、规格、炉批号、交货状态、质量证明书签发日期等内容;可以追溯的信息化标识包括二维码、条码等;(5)移动式压力容器制造、改造和修理单位从非材料制造单位取得罐体用材料时,应当取得材料制造单位提供的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者加盖材料经营单位公章和经办负责人签字(章)的复印件;(6)移动式压力容器制造、改造和修理单位应当对所取得的罐体用材料以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

”3.将2.10.1(4)、(5)、(6)修改为:“(4)移动式压力容器制造、改造和修理单位应当对实物材料与材料质量证明书进行审核,并且对罐体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验证性复验,复验结果实测值符合本规程及其相应材料标准的要求后,可以投料使用;(5)用于焊接结构罐体受压元件的材料,移动式压力容器制造、改造和修理单位在首次使用前,应当掌握材料的焊接性能并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6)罐体主要受压元件选用未列入本规程协调标准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低合金钢,或者用于罐体设计温度低于-40℃的低合金钢,应当按照2.11.2(1)和(2)的要求证明其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本规程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移动式压力容器 操作人员必须经 过专业培训,熟 悉操作规程和安 全知识。
操作人员应定期 参加安全培训, 不断提高安全意 识和操作技能。
操作人员应了解 移动式压力容器 的结构、性能和 安全要求,熟悉 应急处置措施。
操作人员应具备 必要的事故预防 和应急救援能力, 掌握基本的消防 和急救知识。
操作
操作前检查:确认容器状态 良好,无安全隐患
关闭容器:按照规定程序关 闭容器,确保密封性良好
定时记录容器压力、温度等参数
操作人员应定时 记录移动式压力 容器的压力、温 度等参数,确保 容器在正常范围 内运行。
记录的频率应根 据容器的类型、 用途和工艺要求 来确定,一般建 议每小时记录一 次。
记录的参数应包 括时间、压力、 温度、液位等关 键信息,以便于 后续的分析和处 理。
了解介质对人体 和环境的危害及 应急处理措施
01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操作
正确开启阀门
确认阀门类型和标识 检查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缓慢开启阀门,避免过快或过猛 观察阀门开启后的压力变化,确保安全
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开启容器:按照规定程序开 启容器,确保密封性良好
装料与卸料:按照工艺要求 进行装料和卸料,注意安全
及时报告安全隐患,配合整改
发现移动式压力容器存在安全隐 患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对于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 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确保设 备安全运行。
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安全意识。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移动压力容器是指能够进行空气、氧气、氮气、氦气、乙炔等常用工业气体储存和输送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轻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由于其容易爆炸、引发火灾等危险性,对其进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展开,讨论其重要性、内容、实施手段等方面。

一、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人员安全:移动压力容器在搬运、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泄漏、爆炸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减少事故损失:一旦移动压力容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排查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从而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3.符合法律法规: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移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法律风险。

二、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相关人员对移动压力容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职责和分工。

2.安全生产标准:制定移动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包括容器的选用、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容器的安全使用。

3.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规定一旦发生移动压力容器事故,必须及时上报,并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安全防护设施:明确移动压力容器需要配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泄漏报警装置、防护罩、防爆门等,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5.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要求企业定期进行移动压力容器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容器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应急意识,并定期组织演练。

6.安全设备检查维护制度:要求定期对移动压力容器的安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风险。

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基础知识

移动式压力容器及气瓶基础知识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大于或等于-10℃ 且小于或等于70℃的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大于70℃的

ຫໍສະໝຸດ 四、《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气瓶分类
1、按照公称工作压力划分 气瓶按照公称工作压力分为高压气瓶、低压气瓶: (1)高压气瓶是指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气瓶; (2)低压气瓶是指公称工作压力小于10MPa的气瓶。 2、按照公称容积划分 气瓶按照公称容积分为小容积、中容积、大容积气瓶:
缠绕气瓶、内部装有填料的气瓶以及气瓶附件体,;
5. 钢制无缝、焊接气瓶 。
二、气瓶的分类 按制造方法划分 钢制无缝气瓶 钢制焊接气瓶
缠绕玻璃纤维气瓶
钢制无缝气瓶
钢制焊接气瓶

钢制焊接气瓶
缠绕玻璃纤维气瓶
1、钢制无缝气瓶
⑴是以钢坯为原料,经冲压拉伸制造或以无缝钢管 为材料,经热旋压收口收底制造的钢瓶。
压力的上限值。
盛装高压液化气体的气瓶,其公称工作压力不得小于 8MPa。盛装有毒和剧毒危害的液化气体的气瓶,其公称工 作压力的选用应适当提高。
常用气体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气体类别 永久气体 Tc<-10℃ 公称工作 压力MPa 30 20 15 常用气体 空气、氧、氢、氮、氩、氦、氖、氪、甲烷、煤气、天 然气、氟等 空气、氧、氢、氮、氩、、氦、氖、甲烷、煤气、三氟 化硼、四氟甲烷(R-14)、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氘 (重氢)、氪等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乙烷、乙烯、硅 烷、磷烷、乙硼烷等 氙、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氯化氢、乙 烷、乙烯、三氟氯甲烷(R-13)、三氟甲烷(R-23)、 六氟乙烷(R-116)、1.1二氟乙烯(偏二氟乙烯)(R1132a)、氟乙烯(R-1141)、三氟溴甲烷(R-13B1)等 六氟化硫、三氟氯甲烷(R-13)、1.1二氟乙烯(偏二氟 乙烯)(R-1132a)、六氟乙烷(R-116)、氟乙烯(R1141)、三氟溴甲烷(R-13B1)等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 总则1.1 目的为了保障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1.2 移动式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是指由罐体(注1-1)或者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以下简称气瓶,注1—2)与走行装置或者框架采用永久性连接组成的运输装备,包括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和管束式集装箱等.注1—1:罐体是指铁路罐车、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中用于充装介质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按照本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注1-2:气瓶是指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中用于充装介质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1。

3 适用范围1.3。

1 适用范围的一般规定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移动式压力容器:(1)具有充装与卸载(以下简称装卸)介质功能,并且参与铁路、公路或者水路运输(注1-3);(2)罐体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气瓶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

2MPa (注1-4);(3)罐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450L,气瓶容器容积大于或者等于1000L(注1—5);(4)充装介质为气体(注1—6)以及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注1—7)的液体(注1-8)。

注1—3:具有装卸介质功能,仅在装置或者场区内移动使用,不参与铁路、公路或者水路运输的压力容器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管理。

注1—4:工作压力,是指移动式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罐体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公称工作压力,是指在基准温度(20℃)下,气瓶内压缩气体达到完全均匀状态时的限定压力。

本规程所指压力除注明外均为表压力。

注1—5:容积,是指移动式压力容器单个罐体或者单个瓶式容器的几何容积,按照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且圆整,一般需要扣除永久连接在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

注1—6:气体,是指在50℃时,蒸气压力大于0。

3MPa(绝压)的物质或者20℃时在0.1013MPa(绝压)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操作前检查容器密封件是否完 好,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操作过程中避免碰撞,防止 容器密封件受损
定期检查容器密封件的磨损 情况,及时更换
操作完成后,确保容器盖板和 密封件正确安装,防止泄漏
3
操作后的检查 与维护
检查容器有无泄漏
检查容器外表 面是否有油污、 水渍等泄漏痕 迹
检查容器安全 附件(如安全 阀、压力表等) 是否正常工作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01
培训内容: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
02
培训对象: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
03
培训频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新员工入职后必须进行培训
04
培训方式:理论讲解、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相结合
制定应急预案
01
确定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
03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 Nhomakorabea02
检查容器连接 处是否有松动、 破损等泄漏隐 患
检查容器周围 环境是否有异 常气味、声响 等泄漏迹象
检查容器内部 压力是否正常, 有无异常波动
定期进行容器 泄漏检测,确 保容器安全可 靠
定期进行安全检测
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的密封性、完整 01 性和可靠性
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如 02 安全阀、压力表等
演讲人
移动式压力 容器安全操 作
目录
01 操作前的准备 0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3 操作后的检查与维护 04 安全操作培训与应急处理
1
操作前的准备
检查容器状况
01
检查容器外观:是否有破损、变形、腐蚀等情况
02
检查容器压力表:是否正常工作,压力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03
检查容器安全阀: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5-2011)
按照规定重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修改后
5.1移动式压力的使用登记
(1)使用单位在移动式压力投入使用前,应按照《压力使
用管理规则》(TSG R5002)的要求,根据铭牌和产品数据表规
定的介质种类,向产权单位所在地(对于有汽车牌照的应与其
注册地一致)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使用登记机关)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证》)及电子记
录卡。

登记标志应按照有关规定放置在指定位置。

(2)对于计划长期停用移动式压力(指停用1年及以上,下同)的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向使用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并将
使用登记证及电子记录卡交回使用登记机关。

重新启用前,应按照规定重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且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4)瓶体用材料应当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修改后
瓶体材料除符合《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其相应标准的规定外,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瓶体用材料采用整体无缝钢管,不允许拼接;
(2)瓶体用无缝钢管在加工成型以后进行调质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瓶体材料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3)充装氢气、天然气和甲烷等有应力腐蚀倾向压缩气体用钢管,其材料化学成分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移动式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帮助相关人员正确操作压力容器,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生产企业、建筑工地等。

3.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1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选择与购买1.在选择移动式压力容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容器的类型、尺寸和额定压力。

2.购买移动式压力容器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查验厂家的相关资质和证书。

3.2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装与摆放1.安装移动式压力容器时,要遵循厂家的安装标准和要求,确保容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放置在坚固的基础上,避免容器因不稳而倾倒。

3.安装完毕后,要对容器及其附件进行检查,确保连接管道无渗漏现象。

3.3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与操作1.在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前,要仔细阅读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时,要确保供电、燃料等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3.在移动式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监测容器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处于安全范围内。

3.4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维护与保养1.定期对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容器及其附件的正常运行。

2.定期更换容器中的过滤器、密封圈等易损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3.定期对容器进行清洗和除尘,防止积尘和杂质对容器的影响。

3.5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事故应急处理1.在发生移动式压力容器事故时,要立即停止使用容器,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疏散人员、报警等。

2.在事故处理时,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厂家,寻求支援和指导。

3.在处理事故后,要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确保容器安全使用的重要指南,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特种设备(承压类)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性别
照片
用人单位
法人代表
单位地址
邮编
组织机构代码
电话
电子邮箱
传真
所在区县
联系人
身份证号码
职称
学历
申请考核
作业种类水处理作业
□锅炉压力MPa
压力容器作业
□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
■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
压力管道巡检维护

气瓶充装
□1寸正面免冠照片(2张)
□毕业证书(复印件)或者学历证明(1份)
□年满18周岁;经用人单位签署意见:①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②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
声明:本人对所填写的内容和所提交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人(签字):日期:2012年月日
用人单位
培训情况
用人单位意见
(注)
公章
二○一二年月日
相关材料
□身份证(复印件,1份)
□1寸正面免冠照片(复审2张,取证3张)
□学历证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1份(高中以上含高中)
□体检表或健康证明1份
声明:本人对所填写的内容和所提交的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人(签字):日期:2012年月日
注:用人单位对于申请人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所申请考核作业项目的需要,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有3个月以上申请项目的实习经历的,应填写在“用人单位意见”栏,并对其客观、真实性负责。
永久气体□液化气体□溶解乙炔气□
液化石油气□车用燃料气□
培训考核费
收费日期
参加第期学习
是否委托考试机构办理取证手续:□是□否
工作简历
培训情况
用人单位意见(注)
该同志身体状况能适应操作;已经过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且有3个月以上的实习经历。
同意该同志参加培训考核。(公章)
年月日
相关材料
及条件
□身份证(复印件1份)
附件二:
特种设备(承压类)管理人员考试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性别
□男□女
照片
通信地址
文化程度
邮政编码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申请考核
作业种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申请考核
管理项目
压力容器
(移动式)
考试类型
■取证
证书编号
发证日期
单位全称
单位联系人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
组织机构代码
是否委托考试机构办理取证手续:□是□否
工作简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