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生:以一当十。

(指名回答)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

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

(指名回答)师:那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几当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生:以五当五十,以十二当一百二十。

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师:大家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一下在数学中如何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千,甚至以一当更多。

二、意义构建1、师:如果要给我们教室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我们以前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生: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生画师巡视)(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8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展示生的作品)(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8厘米,宽6厘米。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学具小黑板、课件、备一幅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名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再动手之前,先考虑这两个问题:1.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2.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小组合作并完成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尺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动手操作请学生在小组内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们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一个教室长8米,宽7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就需要把实际距离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1、用几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请学生重复说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请每个人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1、目标的定位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

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比例尺》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

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点等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能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就数值比例尺而言,教材没有就方法比例尺专门的讲解,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是要学生在理解比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上,其次才是计算比例尺,有了深刻的理解,计算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来把握教材,教学起来得心应手,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于理解,而且我觉得书中的练习和情境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感兴趣,可能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因此我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结合人教版教材,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创设了贴近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考虑线段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因些我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还把比例尺的相关内容拓展进来,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上课,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老师开车从濮阳到郑州用3个小时,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濮阳爬到郑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濮阳和郑州。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来研究新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一、激发兴趣,感受比例尺教师问道:“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千米,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回答:“在地图上爬行的。

”教师解释:“蚂蚁爬的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而动车走的是从北京到的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1、操作计算教师让学生在练本上画出3厘米长、6厘米长和10米长的线段,但学生画10米长的线段时会遇到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用比例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将10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学生画完后,集体交流。

教师解释:“像1厘米、2厘米、5厘米这些在纸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0米就叫‘实际距离’。

”然后,教师让学生用比例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并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教师解释:“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尺。

”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及关系式,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器零件图,它的比例尺是1:5.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55页例1.例2.作业本第31(2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情景:1.出示邮票。

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3.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4.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

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

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

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

板书:比例尺二、问题解决:5.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

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2).用4.5厘米表示9米(3).用3厘米表示9米(4).用1厘米表示9米7.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算一算,每幅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2).4.5厘米9米=4.5900=1200(3).3厘米9米=3900=1300(4).1厘米9米=19008.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尺》。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例尺,主要涉及到人教新课标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们会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应用,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比例尺的实际例子,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并解释你的选择。

2. 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答案:1.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并解释你的选择。

(答案因实际问题而异)2. 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答案因给定的比例尺而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但在解答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还有些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地图、尺子等物品,了解比例尺的应用,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竞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比例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以及将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3.能根据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能熟练地求出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探究,运用方程解决比例尺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口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2.出示蜗牛爬行图------这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钟,为什么?动手画一画 ----- 如果我们的教室长是9m,宽是6m,你能画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图吗?3.导入:什么是比例尺?它是比还是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学生自学P53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之后讨论交流。

明确:⑴什么叫做比例尺?⑵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⑶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放大和缩小两方面作用)⑷比例尺是比还是尺?(是比,不是尺)⑸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观察实物地图(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00000000,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__∣50km ,了解比例尺的两种形式。

)第一个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0000。

第二个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要想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怎么办?师生合作测量,记录数据。

2、按照实际的长和宽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我们的作业本上,能行吗?怎么办?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指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常常需要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缩小或放大,再画在图纸上,这个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尺吗?(2)出示比例尺的意义。

组织学生齐读,在这句话中,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你认为应该怎样求比例尺?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教师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1)指导学生观察P48图1,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板书:数值比例)②你是怎样理解1:100000000的?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⑵指导学生观察P48图2,认识线段比例。

①从图上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教师板书)②你能说说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⑶指导学生观察P49图3。

①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②这个2:1表示什么意思?③这个比例尺和图1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③教师小结: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这时比例尺的前项就比后项大。

3、教学例题:在一幅地图上,用图上的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①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②学生尝试解答,板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案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南湖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 m,宽30 m。

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 cm,宽3 cm,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自由作答) 2.导入。

1∶1000就是上面这幅图的比例尺。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
(1)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相同。

(2)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数值比例尺。

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用有数量的线段来表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如)。

这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相互改写?
例如:表示图上距离1 cm相当于实际距离10 m,10 m =1000 cm,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1000。

5.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在比例尺为的图纸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15 cm,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km。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相互改写的掌握情况。

先把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即=,然后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解答方法一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5÷=7500000(cm)=75(km)
方法二因为图上距离1 cm表示实际距离5 km,所
以图上距离15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15个5 km。

15×5=75(km)
方法三因为同一幅图的比例尺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根据比例尺一定来列比例解答。

解:设甲、乙两地实际相距x cm。

x=7500000
7500000 cm=75 km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探究题。

在比例尺为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草坪,草坪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实际面积是多少?2.小组合作,讨论解法。

3.汇报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预设
生1: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周长,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

4÷=20190(cm)
20190 cm=200 m
200×4=800(m)
生2: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可以先求出草坪的图上面积,然后再除以比例尺。

4×4÷=80000(cm2)
80000 cm2=8 m2
生3:要想求出草坪的实际面积,应先求出草坪的实际边长,再求实际面积。

4÷=20190(cm) 20190 cm=200 m 200×200=40000(m2)
4.观察比较。

同样是求草坪的实际面积,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