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计算器的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C51单片机电子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当今时代,是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

在电子领域,尤其是自动化智能控制领域,传统的分立元件或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被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所取代。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应用面广等优点,可以说,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核心就是单片机。

目前,一个学习与应用单片机的高潮正在工厂、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大规模地兴起。

过去习惯于传统电子领域的工程师、技术员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单片机,势必会被时代所遗弃,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挑战自我,加强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单片机技术融会贯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它在一块芯片内集成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部件,构成一种单片式的微型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单片机的发展迅速,其产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单片机应用不断深入,新技术层出不穷。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本设计是由单片机实现的模拟计算器,它不仅能实现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而且还能使数据及其计算结果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能够实现0-256的数字四则运算。

本设计是用单片机AT89C51来控制,采用共阳极数码显示,软件部分是由C语言来编写的。

设计任务二、元器件清单及简介89c51型芯片一片排阻两个晶振12MHZ 一个电容22uf 两个面包板三个导线若干三、设计原理及分析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 51 单片机为主控机。

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

具体设计考虑如下:①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对数字的大小范围要求不高,故我们采用可以进行四位数字的运算,选用8 个LED 数码管显示数据和结果。

数字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论文

数字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绪论 (2)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3)1.1.课程设计任务 (3)1.2.课程设计目的 (3)1.3.课程设计要求 (4)1.4.课程设计容 (4)1.5.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4)二.设计方案: (6)三.Protues仿真图及相应部分工作原理: (7)3.1总的仿真图 (7)3.2显示部分 (8)3.3按键部分 (10)3.4计数报警部分 (11)四.程序清单及流程图 (12)4.1.电子器件清单 (12)4.2.程序流程图 (13)五.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14)六.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16)七.参考文献 (18)附录 (19)绪论随着计数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数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过硬的技术也成为众多生产厂商竞争的焦点之一。

厂商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地改进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

现计数器的种类以增加到:电磁计数器、电子计数器、机械计数器(拉动机械计数器、转动机械计数器、按动机械计数器、测长机械计数器)、液晶计数器等。

计数器的应用围也遍布各个行业。

从单片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

单片机的应用在后PC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

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钮扣电池供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毕业设计-计数器d的应用

毕业设计-计数器d的应用

摘要计数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对它的研究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用FPGA及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程的方法来实现8位异步计数器的功能,简单的说,也就是通过划分模块的方法来分别实现设置时间间隔,溢出控制等功能。

论文还讨论了电路功能的仿真、综合以及实现过程,运用了对时间进行分频的方法来实现了时间间隔的设置,在Modelsim 的开发环境下对计数器的VHDL程序进行仿真,并且根据仿真波形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字:仿真,硬件描述语言,计数器,溢出,综合,模块第一章引言九十年代,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是FPGA器件。

九十年代,引发电子设计系统的设计方式发生突破性变革的的技术是FPGA应用设计。

FPGA(用户现场可编程阵列)起源于80年代中期,并在多年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数字系统单片机化设计的方式上的巨大变革,受到世界范围内广大电子设计工程师的欢迎,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概念上的一个新型范畴和门类,以其高度灵活的用户现场编程方式,现场定义高容量数字单片系统的能力,能够重新定义,反复改写的新颖的功能,都体现出了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它将电子应用设计工程师多年的精华变为现实。

这就是在实验室里,在电脑系统前,现场设计,现场编程,现场配置,现场修改,现场验证,从而现场实现了数字系统的单片化设计和应用。

这样以来,不仅可避免通常ASIC单片系统设计周期长,前期投风险大的弱点,而且克服了过去板级、通用数字电路应用设计的落后,繁琐和不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单片系统实现的速度,缩短了研制周期。

使其在电子产品微型化单片化的改型换代,单片数字系统的设计验证和小规模产品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新系统设计、研究等方面显示出了强有力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本文要求用FPGA实现8路异步计数器,要求有8路TTL电平的随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宽度、出现时间是随机的。

在指定时间间隔内,统计出每路的脉冲个数。

功能类8253定时/计数芯片,但计数通道为8路,计数时间间隔可设置,范围为1—255分钟,计数值最小为0,最大为65535(16位),计数值超过65535时,溢出并停止计数,否则不溢出。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

电子计数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与操作方法;2. 学会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简单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了解电子计数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电子计数器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计数器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探索新知识;4. 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课程设计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子计数器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电子计数器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计数器的种类与功能- 电子计数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方法- 认识电子计数器的外观与按键功能- 学习电子计数器的操作步骤- 掌握电子计数器的计数、累加和清零操作3. 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结合实验案例,学习使用电子计数器进行数据统计- 探讨电子计数器在实验中的优势与局限4. 教学实践与拓展-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电子计数器- 结合生活实例,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 探索电子计数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字电路计数器设计

数字电路计数器设计

数字电路计数器设计数字电路计数器是计算机中常见的一个重要模块,用于计数、记步等应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路计数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基本设计原理、电路结构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一、基本设计原理数字电路计数器是一种组合逻辑电路,可以将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输出对应的计数结果。

常见的计数器有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等。

1. 二进制计数器二进制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计数器,在数字系统中使用较为广泛。

它的组成由多个触发器构成,触发器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形成计数器的环形结构。

当触发器接收到来自时钟信号的脉冲时,计数器的数值就会加1,然后继续传递给下一个触发器。

当计数器的数值达到最大值时,再次接收到时钟信号后,计数器将复位为初始值。

2. 十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是一种特殊的计数器,用于十进制数字的计数。

它的设计原理与二进制计数器相似,但是在输出端需要进行十进制的译码,将计数结果转换为相应的十进制数字。

二、电路结构设计根据数字电路计数器的设计原理,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四位二进制计数器的电路结构,具体如下:1. 触发器触发器是计数器的基本单元,用于存储和传递计数值。

我们选择JK触发器作为计数器的触发器单元,因为JK触发器具有较好的特性,可以实现较好的计数功能。

2. 时钟信号时钟信号是触发器计数的时序基准,常用的时钟信号有正脉冲和负脉冲信号。

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引入时钟源,使计数器在每个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进行计数。

3. 译码器译码器用于将计数器的计数结果转换为相应的输出信号。

在二进制计数器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值比较器进行译码,将每个计数值与预设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并输出对应的结果。

三、应用案例数字电路计数器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应用案例:假设有一个灯光控制系统,系统中有8盏灯,可以通过按键进行控制。

要求按下按键时,灯光依次进行倒计时,最后一盏灯亮起后,再按下按键时,灯光依次恢复原来的状态。

该应用可以使用四位二进制计数器进行实现。

数字电子计时器

数字电子计时器

数字电子计时器吴东城(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10计一,江苏常州213002)摘要:该数字电子计时器是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计时及校时功能。

该数字电子计时器的时间周期为24小时,计时器显示时、分、秒,计时器的时间对应现实生活中的时钟的一秒。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数字电子计时器设计成型后供扩展的方面很多——涉及到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定时广播、定时启闭路灯等。

因此,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可视性和精确性,而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所以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和实际的意义。

数字电子计时器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

但从知识储备的角度考虑,本设计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钟的一种方法。

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关键词:计时器;计数器;校时;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译码。

0 概述0.1课题的现状:由于该课题应用较为普遍,所以实现方法很多。

基于单片机原理实现,用数字电路实现,用EDA技术实现,还可用F201448技术工艺,当然,还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0.2本课题设计的目的、意义:数字电子计时器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计时器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企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数字电子计时器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电子计时器,而且通过计时器的制作机一部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电子计时器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两种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0.3课题内容、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1)根据计时器的方框图和指定器件,完成计时器的主体电路设计及实验;(2)利用异步时序电路的方法,设计一个24进制的时空电路,要求当计数器运行到23时59分59秒是,秒个位计数器在接受一个秒脉冲信号后,计数器自动显示为00时00分00秒,完成进制的计时要求;(3)具有校时、分、秒;(4)在实验板上安装、调试出课题所要求的计时器;(5)画出逻辑电路图,时序图,并写出报告。

数电实验报告计数器

数电实验报告计数器

数电实验报告计数器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元件,用于计数和显示数字。

在数电实验中,我们通常会设计和实现各种类型的计数器电路,以探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本文将介绍数电实验中的计数器的设计和实验结果,并探讨其应用和改进。

一、设计和实现在数电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来实现计数器电路。

逻辑门用于控制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而触发器则用于存储和更新计数器的状态。

以4位二进制计数器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四个触发器和适当的逻辑门来实现。

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到逻辑门的输出端,而逻辑门的输入端连接到触发器的输出端。

通过适当的控制信号,我们可以实现计数器的正向计数、逆向计数、清零和加载等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逻辑门和触发器,并将其连接起来。

然后,通过给逻辑门和触发器提供适当的输入信号,我们可以观察计数器的输出结果,并验证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并通过适当的输入信号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计数器能够正确地进行正向计数和逆向计数,并能够在达到最大计数值或最小计数值时自动清零。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计数器的输出信号在计数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能够及时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

这说明计数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适用于各种计数应用场景。

三、应用和改进计数器在数字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频率分频、时序控制、计时器等。

通过适当的设计和连接,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计数功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对计数器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

例如,我们可以增加计数器的位数,以扩大计数范围;我们还可以添加输入输出接口,以实现与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和通信。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更高级的计数器电路,如同步计数器、环形计数器等,以实现更复杂的计数功能。

这些改进和扩展将进一步提高计数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总结:通过数电实验,我们了解了计数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并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功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计数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计数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计数器的设计摘要数字频率计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常见的测量仪器之一。

它可以测量方波和正弦波的频率、周期和脉冲宽度等时间参数。

本设计是由单片机控制的数字频率计设计。

本文在讨论频率测量的常用方法与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等精度测频系统的设计。

系统包括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整形电路、测频电路、单片机电路模块、标准频率信号源、键盘模块、数码显示模块等。

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频率、周期、脉宽和占空比的计算由单片机89C51完成,外围电路其数字电路部分使用了CPLD,并采用VHDL语言进行设计描述,其输入通道由模拟电路来实现。

系统将单片机AT89C51的控制灵活性及CPLD芯片的现场可编程性相结合,不但大大缩短了开发研制周期,而且使本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高、测频范围宽、精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频率计单片机 CPLD 等精度AbstractDigital cymomet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struments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It can measure tim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quare wave and the sine wave frequency, cycle and pulse width, and so on.The design is the digital cymometer based on the signal chip computer control.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measuring frequency and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 it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frequency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the same accuracy including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circuit, signal amplification plastic circuit, measuring frequency circuits, MCU circuit module, the standard frequency signal source, keyboard module, the digital display module, and so on. It takes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requency, period, pulse width and room-occupying ratio of calculation completed by the MCU 89C51, the external circuit part of its digital circuits used with the CPLD, input channels from analog circuits to achieve, and use of VHDL design Description. The system combines the control flexibility of 89C51 with programmable performance of CPLD, so not only can it shorten th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little volume, high reliability, wide scope and high precision.Key Words: cymometer; signal chip computer; CPLD; equal precision目录第一章引言..............................................................1.1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作用..........................................1.3 数字频率计的基本原理..........................................1.4 系统设计技术指标..............................................1.4.1 基本指标............................................................1.4.2 发挥部分............................................................ 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2.1 频率测量的方法的研究..........................................2.1.1 数字化直接测量频率的原理............................................2.1.2 数字化直接测量周期的原理............................................2.1.3 多周期同步等精度测量的原理..........................................2.2 实验方案的确定................................................2.2.1 测量方法的确定......................................................2.2.2 频率测量模块的方法..................................................2.2.3 周期测量模块的方法..................................................2.2.4 脉冲宽度测量模块的方法..............................................2.3 系统硬件设计..................................................2.3.1 稳压电源电路........................................................2.3.2 信号放大整形电路....................................................2.3.3 单片机控制电路......................................................2.3.4 标准频率信号源......................................................2.3.5 数码管显示模块......................................................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3.1 CPLD测频专用模块的设计 .......................................3.1.1 频率计CPLD部分的VHDL程序..........................................3.1.2 频率计CPLD部分的仿真...............................................3.2 单片机控制与运算程序的设计..................................3.2.1 单片机主程序的设计..................................................3.2.2 频率、周期计数子程序的设计..........................................3.2.3 脉宽、占空比子程序的设计............................................3.2.4 键盘扫描及数码管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 致谢.......................................................................第一章引言1.1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电子产品市场运作节奏的进一步加快,涉及诸如计算机应用、通信、智能仪表、医用设备、军事、民用电器等领域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已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2)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二) (3)1.1.课程设计任务 (3)1.2.课程设计目的 (3)1.3.课程设计要求 (4)1.4.课程设计容 (4)1.5.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4)二.设计方案: (6)三.Protues仿真图及相应部分工作原理: (7)3.1总的仿真图 (7)3.2显示部分 (8)3.3按键部分 (10)3.4计数报警部分 (11)四.程序清单及流程图 (12)4.1.电子器件清单 (12)4.2.程序流程图 (13)五.调试、运行及其结果 (14)六.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16)七.参考文献 (18)附录 (19)绪论随着计数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计数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围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过硬的技术也成为众多生产厂商竞争的焦点之一。

厂商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地改进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

现计数器的种类以增加到:电磁计数器、电子计数器、机械计数器(拉动机械计数器、转动机械计数器、按动机械计数器、测长机械计数器)、液晶计数器等。

计数器的应用围也遍布各个行业。

从单片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

单片机的应用在后PC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

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钮扣电池供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

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费用。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

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二)题目:电子计数器1.1.课程设计任务本课题要求应用以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电子计数器,能设置起始数值,通过加、减键实现计数功能,设计复位按钮。

数字通过数码管显示,计数结束发出警报。

1.2.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1)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控制程序的设计及实现方法;3)提高学生对单片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1.3.课程设计要求开机后,设置计数器的初始值,通过加、减键实现向下,或向上计数,通过数码管显示结果,计数结束发出警(可播放一段音乐),暂停按钮,按下暂停按钮,停止计数,再按下暂停按钮,开始计数。

并设置有复位按钮,回到初始状态1.4.课程设计容1、计数程序;显示程序;2、按键,中断程序;3、硬件电路原理图、软件清单。

1.5.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报告中提供如下容:1、目录2、正文(1)课程设计任务书;(2)总体设计方案(3)电子计数器部分,要有操作使用说明,以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本产品;(4)硬件原理图,以便厂家生成产(可手画也可用protel软件);(5)程序流程图及清单(子程序不提供清单,但应列表反映每一个子程序的名称及其功能);(6)调试、运行及其结果;3、收获、体会4、参考文献二.设计方案:本设计为累加计数的专用计数器,应用AT89C51芯片作为核心,8位的LED数管显示。

这种实现方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性能可靠,实时性强,操作简单,编程容易。

图1.原理框图本设计的电子计数器的重要功能为:1.通过up和down按键设定计数预置值。

2.通过stop键开始进入计数。

3.按下计数按键开始逐次累加计数。

4.累加至预定值报警播放一段音乐。

5.音乐结束后按两次stop键可以继续计数。

6.按rset键复位,重新开始循环。

三.Protues仿真图及相应部分工作原理:3.1总的仿真图图1 总体仿真图本设计主要由最小单片机系统、按键部分、显示部分、和计数报警部分组成。

主要用了六个按键、一个电阻排、两个数码管、一个报警器。

首先对计数器进行设定初值:数码管显示初值设定为00,但并不是计数的值。

所以要预设定一个计数值。

按下up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加1,按下down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减1,以此来给出一个计数预置值。

再按下stop键一次,up键和down键停止工作。

进入计数环节。

通过按下计数键进行计数,计数过程中可以暂停计数,通过按下stop键即可暂停。

同样再按一下stop键则可以继续进行计数。

直到计数到达预设定的初值后报警器工作,播放一段音乐。

然后stop键需要按两次才能再进行计数。

因为播放音乐子函数是一个时间段的函数。

所以不能够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给它任何指令,只有等音乐结束后按下stop键计数器恢复计数。

或者按下复位键,重新开始设定计数值开始下一轮计数;3.2显示部分图2数码管显示显示部分:显示部分由两个数码管一个电阻排组成。

通过P0口P1口连接数码管。

其中P0口要外接上拉电阻,这里用一个电阻排代替八个电阻。

数码管按段数可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八段数码管比七段数码管多一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也就是多一个小数点(DP)这个小数点可以更精确的表示数码管想要显示的容;按能显示多少个(8)可分为1位、2位、3位、4位、5位、6位、7位等数码管。

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可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

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

数码管的驱动方式主要由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

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

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O端口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根I/O端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89S51单片机可用的I/O端口才32个,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本次用的就是静态显示!3.3按键部分图3按键部分按键部分:按键部分连接的是地端和P1口,由四个按键组成。

Up键和down键设定计数初值。

Stop键进入中断,rset键复位。

分别接P1.0 P1.3 P1.6 P1.7口。

首先对计数器进行设定初值:数码管显示初值设定为00,但并不是计数的值。

所以要预设定一个计数值。

按下up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加1,按下down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减1,在按下stop键一次,可以按下计数键进行计数。

计数到达预设定的初值后报警器工作,播放一段音乐。

此时计数器不能继续工作,等到音乐结束后按下stop键计数器恢复计数,按下复位键,重新开始设定计数值开始下一轮计数;3.4计数报警部分图4计数报警部分计数报警部分:计数报警部分由报警器和计数按键组成。

分别接P3.7和P3.2口。

计数次数达到后报警器开始工作播放一段音乐。

当计数到达预设定的初值后报警器工作,播放一段音乐。

此时计数器不能继续工作,等到音乐结束后按下stop键计数器恢复计数,按下复位键,重新开始设定计数值开始下一轮计数;四.程序清单及流程图4.1.电子器件清单设计的电子计数器所需的元器件的代号为1、单片机代号为:AT89C512、电容C1、C2的代号为:CERAMIC22P3、电容C3的代号为:MINELECT10U16V4、晶振X1的代号为:CRYSTAL5、电阻R1、R2的代号分别为:CHIPRES 10K、CHIPRES 100R6、上拉电阻RP1的代号为:RESPACK-87、显示器的代号为:7SEG-MP*1-CC8、开关六个的代号为BUTTON4.2.程序流程图图4流程图工作流程:首先对计数器进行设定初值:数码管显示初值设定为00,但并不是计数的值。

所以要预设定一个计数值。

按下up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加1,按下down键,显示器上能够逐次减1,在按下stop键一次,可以按下beep键进行计数。

计数到达预设定的初值后报警器工作,播放一段音乐。

此时计数器不能继续工作,等到音乐结束后按下stop键计数器恢复计数,按下复位键,重新开始设定计数值开始下一轮计数;五.调试、运行及其结果刚开始程序设计中基本上是完好的,程序可以实现设定预置值的加减计数。

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预置值。

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按下stop键开始允许计数。

通过右边的计数键开始重新计数显示,依然用的刚刚的数码管。

一切功能都进行的很顺利,但是等到一遍程序执行完的时候,按下复位键,数码管归零。

本以为一切都正常的时候重新试了下计数。

发现不能动,没有恢复到初始状态。

最后思考了一下,在rset 程序里面加了一个子函数init。

调试了一下果然可以了。

刚开始只设计了报警,也就是简单的让报警器恒等于一。

但是看了任务书,觉得给它加上一段音乐,感觉这个想法不错。

虽说满足了老师的基本要求,但是总觉得可以做的更好,所以我在此基础上给它加了一段音乐,但是乐谱自己真的是没有编过,于是就在网上百度了乐谱,然后结合自己的程序整合了一下,最终选了一个简单的生日歌添加进自己的程序。

只要计数数值达到设定的值就开始播放一段音乐,比起刺耳的报警声和谐了不少!图5.程序调试运行成功图六.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了两周的时间,学校安排在学期末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怨言。

人家都考完试回家了,我们却还得呆在这进行两周的实训。

没办法咬咬牙坚持就是胜利。

还好带我们实训的老师在开学的时候就给了我们实训的题目,于是我们早就开始提前在做,这也生了我们好多接下来的时间。

虽说每个人都是抱着不情愿的态度留在这里实训,但是事情存在就是合理的。

一切事物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

时间虽短,但是可以让我们能高效的完成实训。

即此课程设计。

这次我分到的题目是电子计数器,相对其它的几个课题我这算是最简单的在我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