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最全版

合集下载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民族国家的形成》课件

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促 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地区政治稳定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地区内的政治稳定,减少政治动荡和冲 突,促进政治制度的成熟。
提升地区文化交流
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地区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感。
《民族国家的形成》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概念 • 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 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因素 • 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与影响 • 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01
民族与国家的基本 概念
民族的定义与特征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01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现代化进程。
增强人类的自我意识
02
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人们更
加关注自身的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
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03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 2 3
强化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
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既 存在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并存成为国际关 系的新常态。
推动国际秩序的演变
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演变和调整,使得国际关系更 加复杂多变。
促进国际组织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了国际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国际组织成为民族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专题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专题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课件

西周的 分封制
作用
雏形 郡县制
形成 影响
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最 早是由战国的韩非子提出 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 度:①目的:为了适应 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 建统治,秦朝开创了一 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 集权制度;②内容:最 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 央设丞相、太尉、御史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 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 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明朝
清朝 前期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1)开放的对外政策:汉、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 文化昌盛,封建社会处于发展和繁荣阶段,各方面领先世界, 政府采取了对外开放、友好往来的政策。 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封 建经济走向繁荣,国力强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科 技文化兼容并收,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2)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封建经济比较稳定,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根本 原因。 影响:这一时期实行的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却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 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逐 渐落伍了。玄奘西游ຫໍສະໝຸດ 鉴真东渡日 本宋朝
市舶司的设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立 加强管理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 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郑和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 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 系,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 闭关锁国 商民出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但 它限制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 中国社会的进步,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的基本情况;15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技能:解析课文,区分课文中各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制形成等〕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二、重点难点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难点: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却日趋明晰的原因三、教学过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导致15、16世纪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插图《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1、原因〔1〕远因〔诺曼征服〕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

12世纪下半叶,英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国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远远超过了法国王室,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

〔2〕近因〔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

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一)自我介绍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二)说课内容1.说教材(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本节课是一堂综合专题课,根据课标2-2-4的要求,选取了以民族关系发展为主线,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

本专题是学习《我们传承的文明》中一条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它涉及八上、八下两册教材,时间跨度非常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各单元已经学习过,但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系统。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论从史出的意识和类比归纳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2-2-4 ”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已经学过民族关系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但由于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把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进行串联,构建知识系统,难点定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史料和图片分析,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为主,探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并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恰当的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学生可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自评互判等方法,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确立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通过具体史实和图片的分析,整体把握民族关系发展的脉络,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各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与统治者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几个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让学生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类比归纳的能力。

【高中历史】民族国家的形成ppt

【高中历史】民族国家的形成ppt
阿金库尔战役
• 她来自农家 没上过学 她不知道20岁的自己会怎 样
而她17岁的时候就带领法 国军队大败英国人 18岁的时候被抓住卖给她 最恨的敌人 19岁的时候被当作女巫活 活烧死 25年后,世人宣告她无罪 五个世纪以后被当作圣女 膜拜
• 为什么像贞德那 样的一个农家女 孩,会如此关心 法国的国王,关 注并参与这场骑 士之间的战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解释:一个平民在战争中 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并形 成了这样的意识,统治法 国的国王应该是一个法国 人,贞德对此确信不疑,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 一种爱国主义的或者民族 主义的意识,已经在欧洲 的民众中发展起来,在15 世纪里,这种忠诚的的确 确是比早先更为壮大了。
•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 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 是心甘情愿的。 • 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 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伊丽莎白一世
太阳王路易十四
• 路易· 迪厄多内· 波旁(1638 年~1715年),法国波旁王 朝的著名皇帝,在他的统 治期内法国参加了四次大 的战争:1667至1668年与 西班牙争夺荷兰,1672至 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 1688至1697年与神圣罗马 帝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 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 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些 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 使国家陷入高债之中。
•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最 为甜美的声音”,是“听起来最具魅力的 语言”;“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雅致、 最高贵的语言,实最受称颂、最受喜爱的 语言”.
二、百年战争、玫瑰战争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 百年战争对于英 国的重要意义在 于:百年战争让 英国退回到不列 颠岛,从此它就 只能按民族和地 域的原则行事了, 从而为组建民族 国家设置了方向。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认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3.掌握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二、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时期;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时期的理解;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呈现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中华民族活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好奇和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中华民族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1.引导学生回想中国地图,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聚居。

2.介绍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如华夏族、少数民族的融合等。

3.解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以中原文化的发展为线索,介绍中央平原的农业文明融合和扩散到其他地区的过程。

【第二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1.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如古代的礼仪文化、儒家文化等,以及这些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认同感的关系,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3.通过教材中的图片、视频、文本等展示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

【第三步】关键时期的认识1.介绍中华民族的关键时期,如黄河流域的战国时代、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键时期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历史的连续性和中华民族的传承。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总结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2.拓展学生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解,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章、参观博物馆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五、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讲述法:以教师讲述的方式,结合教材和多媒体素材,系统地介绍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近代西方国家的形成情况;二是了解近现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本课第一个子目“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主要呈现了讲述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

第二个子目“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和第三个子目“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呈现了国际法形成与发展,外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学情分析】本课书的内容在必修课程中较难涉及,对学生来说可能属于全新知识,因此是本课书的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认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2.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将课程标准的规定与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同时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背景、标志和特征;国际法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难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概念的解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民族国家”的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是这样解读的,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我们再学习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国际法”。

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描述的是: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

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系统。

本课书有三个学习专题: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我们由此设置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认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了解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解读,目标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秦统一的进程与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意义,培养基本的时空观念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了解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经过,了解朝代更替的一般过程。

3.★通过秦军事统一和制度统一的全面分析,理解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同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

4.★通过深入分析秦速亡的原因,认识秦国家治理弊端的历史教训。

【教科书分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秦的统一”包括军事层面的统一、制度层面的统一和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

“秦朝的暴政”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秦统一后罔顾民意,大兴土木,百姓不堪重负;二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三是秦二世沿用峻法,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从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讲到项羽、刘邦等义军风起云涌,秦王朝迅速灭亡再到秦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胜项败。

本课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秦统一的背景;秦速亡的原因。

本课建议授课时间为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导入新课铺垫:(出示始皇铜车马图片)1980年冬天,在秦始皇陵东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乘铜车马。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礼制最高、形象最完整的古代车马。

全车集稳定性、舒适性与安全性于一体,体现了秦制造技术的精良,被世人誉为两千多年前集“空调”与“软卧”为一体的“超级豪华跑车”。

历史上的秦国恰如这辆马车,在秦王的驾驭下以显著的优势横扫六合,从西部小国发展成为庞大帝国。

然而,秦却又极迅速地冲进了历史的深渊。

秦之命运缘何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一览秦之兴衰。

【设计意图】通过对国宝的介绍,迅速使学生神入历史,产生对秦空前强盛却又速亡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本课的展开埋下伏笔。

二、新课教学1.天下归秦提问: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请大家分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1337——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的基本情况;15世纪末,英法相继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技能:
解析课文,区分课文中各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制形成等)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学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贞德的事迹,引导学生体验民族意识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二、重点难点
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
难点: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却日趋明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导致15、16世纪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百年战争的影响
插图《英法百年战争》
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1、原因
(1)、远因(诺曼征服)
自11世纪“诺曼征服”以后,英国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占有了大量的法国领地。

12世纪下半叶,英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国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远远超过了法国王室,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

(2)、近因(法国王位继承问题)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

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

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

同年10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

于是,法国王位继承争端终于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2、进程
战争初期,法国把自己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派到了前线。

当时,英军没有能与法国抗衡的
骑兵部队。

法王腓力六世扬言:“在强硬的马蹄下,愚蠢的英国人将会粉身碎骨,他们的肉体只会被我们用来铺筑庆功的大道。


插图《英国弓箭手》
可是,当真正交手时,法国人很快就为自己的骄横付出了代价。

弓箭成了英军的秘密武器。

这种弓箭名叫“大弓”,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能在200米的距离内射杀身披铠甲的骑士。

英军屡占上风,多次重创法军。

1415年英军利用法国内讧,一举占领巴黎和法国北部广大地区,围攻法国中部重镇奥尔良。

圣女贞德据说得到神提示,挺身而出,成功说服法国王太子,同意她率军支援奥尔良。

结果大获全胜,人们称他为“奥尔良的女儿”。

插图在奥尔良的《圣女贞德》像
随后收复了北方许多城市,声望剧增。

1430年被出卖给英国当局,第二年经过审判后被处以火刑。

神职人员对贞德质问“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的话,希望上帝能赐与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给予我。

”这个问题是一个学术上的陷阱。

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覆,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

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

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

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贞德的事迹极大提升了法国军民的士气和民族自信心。

1453年法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除加来港外,收复了英国王室在法国境内的全部领地。

3、影响
(1)、百年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百年战争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

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

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

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2)、极大地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对英国而言:1、英国尽管远离战场,但当艰难地趟出百年大战的邪恶泥潭时,英国人痛苦地发现他们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之后,不但一无所获,还把家底也输光了。

这迫使英国放弃谋求大陆霸权的企图,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岛屿周围的海洋发展,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2、英国人开始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

思考:如何理解“英国人开始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晰”这个影响?
对法国而言:共同抗击英国入侵者斗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请大家阅读P7页知识链接,思考:什么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具备哪些要素?
民族国家指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

必须具备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市场和全民族通用的语言等要素。

1、15世纪末英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15世纪下半叶,英国玫瑰战争后,英国贵族实力丧失殆尽,在没有力量与王权对抗,国家由此完成统一。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全国通用的民族语言。

15世纪末英国发展为民族国家。

2、15世纪末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百年战争后,法国完成政治统一。

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15世纪末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形成促使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的转变
三、君主专制
请大家阅读本目第一段,思考:15世纪下半叶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请结合P9页探索与争鸣相关内容,思考: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英法君主专制初期,两国打击大贵族势力,全力加强皇权,并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比如鼓励商品输出、颁布航海法令、给予贸易公司垄断权等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15、16世纪西欧经济上的变化导致了政治上的变化,而政治上的变化又到经济上有所变化。

”所以我们讲“第一课与第二课是互为因果关系”。

此后西欧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