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八版

合集下载

内科学(第八版)考试复习资料全

内科学(第八版)考试复习资料全

呼吸系统1.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3.间质性肺炎(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4.肺真菌病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诊断程序:(一)确定肺炎诊断 (二)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三)确定病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表、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

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诊断、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

内科学第8版重点总结

内科学第8版重点总结

内科学第8版重点总结简介内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人体内部各种器官的疾病、病理与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文旨在对《内科学第8版》进行重点总结,提供一份简洁明了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疾病的基本原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疾病的基本原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等内容。

重点内容如下:1.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类别。

2.病因与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生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遗传突变、环境暴露等,具体的发病机制需要通过病例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到明确。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某些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等。

4.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第二章: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第二章介绍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其中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可能的诊断依据,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

重点内容如下:1.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压、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检查,治疗上可选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2.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诊断时需注意X线胸片、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治疗上可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

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液、尿液、粪便的检查,治疗上可使用抗酸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4.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诊断时需注意血糖、血脂的检查,治疗上需控制饮食、使用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

第三章:常见内科病的护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常见内科病的护理,包括疾病诊断后的护理原则、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等内容。

重点内容如下:1.高血压护理:需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监测,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副作用的观察。

2.心衰护理: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和水肿情况,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

3.糖尿病护理:需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教育患者合理饮食和药物使用。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教科书,涵盖了
内科学中的各个领域。

本书详细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对于培养医学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内科学第八版》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篇、疾
病篇和专题篇。

基础篇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帮助读者掌握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疾病篇按照器官系统分类,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内容。

专题篇介绍了内科学中的一些特殊领域,如老年医学、感染性疾病等,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

《内科学第八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不仅介
绍了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还通过临床案例和实践操作等方式,使读者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证据医学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实践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决策。

《内科学第八版》不仅适用于医学院学生的学习,也适
用于临床医师的日常参考。

由于本书内容详实、系统,因此被广大医学工作者广泛采用,并成为内科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总之,作为一本内科学的权威教材,《内科学第八版》
详细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是医学学生和临床医师学习、参考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内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临床医师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版内科学打印

第八版内科学打印

Chapter 3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咳嗽、咳痰、喘息,慢性反复发作,冬天寒冷时加重,回暖时缓解。

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

急性发作期有散在干湿啰音于背部和肺底。

临床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痰,或伴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之一加剧),慢性迁延期(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一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

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因素,气道弹性减退,气道壁破坏。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肺下界肝浊音界下移,心音遥远。

X线垂位心,ECG肢体导联低电压,肺功检查功能残气量FR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均升高,RV/TLC>4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阻塞,慢性炎症性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标志性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听诊呼气延长。

COPD诊断标准: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②肺气肿征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COPD分级:FEV1>80%预计值,FEV1/FVC<70%为轻度COPD,FEV1>50%中度,FEV1>30%重度,FEV1<30%或呼衰极重度。

分期: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或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急性加重期exacerbation(感染引发,并发呼衰和右心衰,应另外给予低流量氧疗和抗生素)。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1.4%。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0.7%〜0.8%。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丨濟释一yj wt i J i JJ ii y i l:au, i: uI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_ 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内科学第8版高血压病

内科学第8版高血压病
❖ 开始治疗阶段可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尤其是短效制剂, 可引起心率增快、面色潮红、头痛、下肢水肿
❖ 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在心 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
22
ACEI
❖ 起效缓慢,3~4周达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 尿剂可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 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 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治疗:首选手术治疗 肾上腺皮质增生术后仍需降压治疗,宜选择螺内酯和长效钙拮抗剂
33
嗜铬细胞瘤
发病机制: 嗜铬细胞间歇或持续释放过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诊断: ❖ 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
白 ❖ 此时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显
著升高 ❖ 超声、放射性核素、CT或磁共振等可作定位诊断 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不能手术者选用α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降压
34
皮质醇增多症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增
生或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
诊断:
❖ 临床有肥胖、满月脸、水牛背、毛发增生、血糖升高等表现。 ❖ 查24小时尿17-羟和17酮类固醇、地塞米松抑制实验、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
❖ 其他因素
1、体重 2、药物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4
发病机制
❖ 神经机制:神经中枢功能改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儿茶酚 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
❖ 肾脏机制:各种病因引起的肾性水钠潴留 ❖ 肾素机制 ❖ 血管机制
❖ 胰岛素抵抗(IR):IR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 理基础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简介《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内科学教材,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本文将介绍《内科学第八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概述《内科学第八版》覆盖了全面的内科学知识,包括以下主题:1.内科学基础:介绍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病理生理学和诊断原则等内容。

2.常见内科疾病:详细介绍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专科内科学:涵盖了心血管内科学、消化内科学、呼吸内科学、血液内科学、内分泌学、感染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等专科内容。

4.内科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介绍各种内科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

5.内科学研究方法:探讨内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等内容。

特点《内科学第八版》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本书以系统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内科学知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各个内科领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2.实用性:本书注重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大量临床案例和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临床实际问题。

3.更新性:本书是内科学领域的最新教材,涵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保持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4.可读性:本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学习过程更加容易和高效。

应用价值《内科学第八版》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学生: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本书是一本全面、权威的内科学教材,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内科学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科医生:对于内科医生来说,本书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及时了解内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结《内科学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内科学教材,全面介绍了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专科内科学、辅助检查和治疗技术以及研究方法。

本书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更新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内科医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学书籍)《内科学》第八版

(医学书籍)《内科学》第八版

(医学书籍)《内科学》第八版1. 简介《内科学》是一本经典的医学书籍,是内科学领域的权威教材。

第八版是该书的最新版本,通过对内科学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为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内科学知识。

2. 书籍内容2.1 疾病分类《内科学》第八版按照疾病分类的方式组织内容。

它包括了各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等。

每个疾病都有详细的介绍,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2.2 诊断和治疗方法《内科学》第八版详细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于诊断方面,书中包括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对于治疗方面,书中包括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方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治疗选择。

2.3 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内科学》第八版不仅涵盖了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注重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

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以及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健康管理的建议,如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3. 书籍特点3.1 系统性《内科学》第八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结构合理,内容有层次感。

它从疾病分类的角度出发,将各种内科疾病有机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内科学知识体系。

3.2 深入浅出尽管是一本权威的医学教材,但《内科学》第八版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简洁精确,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都非常友好。

它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科学的知识。

3.3 更新性作为第八版的书籍,它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

它不仅包括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疾病,还对一些传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4. 适用对象《内科学》第八版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读者。

对于医学生而言,它是内科学领域的必备教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内科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第八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瓣膜二叶主动脉瓣无分流肺动脉瓣狭窄■分流三尖瓣下移无分流血管动?眷管未闭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缩窄无分流主动脉窦动脉瘤窦瘤破裂多发生左向右分流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向左分流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丨济释一yj wt i J i JJii y i l:au, i: uI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_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临床表现】除较大缺损外,房间隔缺损儿童时期一般无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继之可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扑、房颤而使症状加重。

有些患者可因右^室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

晚期约有15%的患者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有青紫,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 ^体格检查最典型的体征为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性分裂,并可闻及nIE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有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

X线检查:可见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及肺血管影增加。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右心负荷过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房水平分流;经食道超声可更准确的测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部位。

心导管检查.可以计算左向右分流量、肺循环阻力,结合血管扩张实验评价肺动脉高压是动力型还是阻力型,鉴别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的心脏听诊、心电图、X线表现可提示房间隔缺损存在,超声心动图可以确诊。

应与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脉瓣狭窄及小型室间隔缺损等鉴别。

【治疗】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只要超声检查有右室容量负荷增加的证据,就应尽早关闭缺损。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开胸手术两种。

一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对所有单纯房间隔缺损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即已有肺血增多征象、房室增大及心电图相应表现者均应手术治疗。

患者年龄太大已有严重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治疗应慎重。

【预后】一般随年龄增长而病情逐渐恶化,死亡原因常为心力衰竭,其次为肺部感染、肺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

【病理解剖】室间隔由膜部、漏斗部和肌部三部分组成。

根据缺损的部位,室间隔缺损可分为:①膜部缺损,最常见;②漏斗部缺损,又可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③肌部缺损Q【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增多;②左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

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门格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中山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一)小型室间隔缺损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但左向右分流量不大,肺循环血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 <1. 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

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V ~ V[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心音可有轻度2分裂,无明显亢进。

(二)中型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为1. 5 ~2. 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

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P心音可轻度亢进。

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2(三)大型室间隔缺损/Qs>。

因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P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级心音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左右,P2【辅助检查】心电图:室间隔小缺损时心电图可正常或电轴左偏,较大室间隔缺损时可有左室或双室肥大。

X线检查:成人室间隔小缺损X线片上可无异常征象;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可见肺血增加,心影略向左增大;大室间隔缺损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扩张,但在肺野外1/3血管影突然减少,心影大小不一,表现为左房、左室大,或左房、左室、右室增大或以右室增大为主,心尖向上抬举提示右心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用以确定诊断同时可以测定缺损大小及部位,判断心室肥厚及心腔大小。

运用Doppler技术可明确心室内分流以及间接测量肺动脉的压力。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本病的主要的无创方法。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可以测量心室水平的分流量以及肺循环阻力。

【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即可确诊。

轻度肺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心前区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应注意鉴别;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及法洛四联症鉴别。

【治疗】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在未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前,成人小室间隔缺损者一般不考虑手术,但应随访观察;中度室间隔缺损者应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在成人中少见;大室间隔缺损d单位者不宜手术。

伴明显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7W〇〇【预后】成人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者为数极少,存活至成人的室间隔缺损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损面积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预后较好;另一种为较大的缺损,儿童期未做手术至成人已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预后极差。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丨天性心脏病的10% ,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 :3。

I【病理解剖】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渠道。

出生后一般在数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F mv/ yj^£ij J s^uju内因废用而闭塞,如i岁后仍未闭塞,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病理生理】由于在整个心动周期主动脉压总是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所以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持续有血流从主动脉进入肺动脉,即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回流至左心系统的血流量也相应增加,致使左心负荷加重,左心随之增大。

由于舒张期主动脉血分流至肺动脉,故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临床表现】成人动脉导管未闭者可因分流量大小,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分流量甚小者临床上可无主观症状,突出的体征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左锁骨下方可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

中等分流量者患者常有乏力、劳累后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心脏听诊杂音性质同上,常伴有震颤,传导范围广泛。

分流量大的未闭动脉导管,常伴有继发性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可导致右向左分流。

上述典型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减轻或消失,继之收缩期杂音亦可消失,而仅可闻及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此时患者多有青紫,且临床症状严重。

【辅助检查】心电图:常见的有左心室大、左心房大的改变,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右心房大,右心室肥大。

x线检查:透视下所见肺门舞蹈征是本病的特征性变化。

胸片上可见肺动脉段凸出,肺血增多,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严重病例晚期出现右向左分流时,左向右分流量减少,心影反而较前减小,并出现右心室肥大的表现,肺野外带肺血减少。

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未闭动脉导管,并可见左心室内径增大。

彩色多普勒可测得存在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收缩期与舒张期左向右分流。

心导管检查:为了解肺血管阻力、分流情况及除外其他复杂畸形,有时需要做右心导管检查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杂音、X线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大部分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需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瘤(Valsalva窦瘤)破裂等可引起双期或连续性杂音的病变鉴别。

【治疗】目前多认为动脉导管未闭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数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介入治疗:参见本章第二节。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采用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

【预后】除少数病例已发展至晚期失去手术介入治疗机会外,总体预后良好。

本病容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指肺动脉瓣、瓣上或瓣下有狭窄。

|此种先天性畸形常单独出现,发病率较高,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可达25%。

;【病理解剖】!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在肺动脉瓣及其上下,可分为三型。

瓣膜型表现为瓣膜肥厚,瓣口狭窄,|重者瓣叶可融合成圆锥状;瓣下型为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肌肉肥厚造成梗阻;瓣上型指肺动脉 |主干或主要分支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此型较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