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质学绪论

合集下载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 (舒良树·第三版)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  绪论 (舒良树·第三版)
3. 外 (动) 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 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剥蚀、搬 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主要特点
▪ 空间的广泛性: 宏观与微观
▪ 时间的漫长性与 瞬间性
•几十亿年—几百万年 •几十年—几百年 •几分—几秒
▪ 地质系统过程的复杂性
三、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
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 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即所谓的“历史 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 的原理。 —英 C. Lyell, 1791-1875
以古论今,论未来
现今地质作用往往是漫长地质作用过程中的一 个片段,而在过去的地质记录中往往保留了某 一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因此,认识了过去就能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并预测未来。
8451亿元,8.7万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地质学的任务 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 2. 研究物质在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规律 3. 研究地球的历史 4. 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5. 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6. 综合性研究
Geologists study Earth history: Today we are concerned about climate change. Many geologists are working to learn about the past climates of Earth and how they have changed across time. This historical geology news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to understand how our current climate is changing and what the results might be.

普通地质学-绪论及第一章-地球概

普通地质学-绪论及第一章-地球概

绪论本课程是地质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必要地质基础,是进入地学领域的入门学科,也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外层——岩石圈(地壳+地幔上部一层岩石)自然科学(六大分支)数、理、化气象学——研究大气圈地学——————地质学——研究地壳→岩石圈天文、生物地理学——研究地表海洋学——研究海洋在地质学中所有的分支学科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

为了全面地研究地壳及岩石圈,地质学的任务越来越需要分出许多专门的学科分别承担,目前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学科体系的总称了。

按其主要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一些学科。

二.内容与分析1.研究地壳的物质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貌学、动力地质学。

3.研究岩石圈的形成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其中古生物演化特征的学科有地史学、古生物学、地层学。

4.研究矿床资源的调查及勘探理论与方法的分科,包括地质矿产调查勘探、地球物理探矿、探矿工程、遥感地质水文及工程地质等。

5.研究地球其他方面的学科,包括海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深部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

以上这些学科大多是我们今后某些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是我们今后三年中必修的主要内容,构成我们必备的地质学理论基础知识。

三.地质学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3.预报和减轻自然灾害地质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很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都广泛应用。

如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兴修水利、道路桥梁、旅游、医学、农业学、所以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不光是对从事地质事业的工作者,对从事其它专业的工作者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

普通地质学绪论

普通地质学绪论
地质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地Hale Waihona Puke 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地质现象的四维性(三维空间+时间)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反演推理(将今论古)
室内实习10学时
地质现象的四维性(三维空间+时间)
需要掌握有关的基础地质理论有:动力地质的基本原理、动力来源、动力性质、作用过程、及结果。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 系统分析 实验论证 反演推理(将今论古) 提出假说
野外调查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40学时
地质事件在空间上既又宏观性,又有微观性
《普通地质学》课程结构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4 地质学应用方面: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
地质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 野外实习两周
3 研究地球 、演化规律及古生物演化特征的有: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相古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3 研究地球 、演化规律及古生物演化特征的有: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相古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室内实习10学时
地质现象的四维性(三维空间+时间)
系统分析 1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普通地质学》课程结构
总40学时 课堂授课30学时 室内实习10学时 电影3学时 野外实习两周
地质学的内容及分科
1 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 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 研究地球结构及其变动规律的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地 貌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等。
3 研究地球 、演化规律及古生物演化特征的有:地史学、 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相古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第一章 地质学绪论精品名师资料

第一章 地质学绪论精品名师资料
12
3.地质学形成时期(公元1750~公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 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 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
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
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19世纪上半叶激烈。 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
11
2.地质学奠基时期(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 科学的解释。
意大利的达· 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 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
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 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 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 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 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 矿床学的先河 等等 。
6
地质学的分支分科(4)
古地理学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海陆分布及自然地理特征与发展过 程的学科。 地质年代学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顺序及其延续年代。 水文地质学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运动的规律,以合理开发。 工程地质学 以调查研究和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为任务, 包括评价地基的地质条件,预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 的影响,选择最佳场所、路线,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 的地质依据。 环境地质学 是研究地质环境质量和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 系的学科。
• 认为地壳的变化和生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逐渐演化而成 的,而是由于发生多次超越现在人类认识范围和经验的短 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造成的。例如《圣经》上所说的大洪 水,使一切生物遭到毁灭,上帝又来重新“创造”世界。
10

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范文

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范文

普通地质学_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范文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a.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b。

研究演示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c。

研究地球的历史d。

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e。

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f综合性研究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a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b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c地址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4.何谓地址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6.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a观察地质现象b运用分析,实验手段c进行理论研究第二章矿物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O,Si,AL,Fe,Ca,Na,K,Mg,Ti,H等十种元素占99.96%。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a凡是具有警惕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

b矿物中的原子和离子没有规制的排列,未造成晶体构造者称为非晶质矿物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a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半衰期大于1015年的元素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b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a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新大普通地质学教案01绪论

新大普通地质学教案01绪论

普通地质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

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授课内容: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科学家的任务;3、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与研究对象;4、地质作用及其特点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课时: 2学时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1.研究对象: 地球,地球的时、空、源①地球的结构:层圈状(slide)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

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壳幔作用,山脉-盆地,大陆-海洋;③地球物质:各种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地层,它们的分布及其迁移富集规律;④地质事件:地壳运动在地表反映.如地震、火山、海啸、褶皱、断裂等;⑤预测和预防将来发生的地质事件⑥地球的历史⑦生命和演化两亿年前的洋陆地球的层圈2.为什么要学习普地,重视普地?●“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远古以来的梦想。

最难的是入地。

地球科学参与“上天”(航天、遥感,气候环境),积极下海(海洋地质、深海钻探),主攻入地(地质各科)。

●为了了解地球的起源(包括生命起源),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了从地球上获取人类生存必需的各类资源●为了减轻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洪灾、荒漠化、环境污染)●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与繁衍,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应使之清洁、安全、富有”。

危害人类生存的主要地质灾害1963-1992年全球危害人类生存的重大级灾害●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对资源的需求使世界各国不惜代价,发展技术,发射资源卫星、间谍卫星,但解译均少不了地球科学家应用侧视雷达来掌握资源情报。

●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地球平均半径6371.229公里; 地壳平均厚度30多公里(大陆20-70公里,海洋7-10公里)-超深钻:“深入地球深部的望远镜”。

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考研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质学的任务(地质学的研究实践意义):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3、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2、研究岩石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即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结构特征,阐明这些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规律;3、研究地球的历史;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5、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6、综合性研究。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1、地质作用具有地区性特点,不同地点出现不同的现象;2、地质现象复杂;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

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地质现象;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3、进行理论研究,“将今论古”及“以古论今、论未来”是地质学思维的两大方法论。

第二章矿物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原子量,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这一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衰变速度,某一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是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克/吨表示。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是一门研 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 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 学的范畴。
狭义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勘察学
区域工程地质学
广义
狭义 土质学 土力学 岩石力学
一、研 究 对 象
浅表层地质环境 工程建筑物
• 天 然 建 筑 材 料
• 物 理 地 质 现 象
• 水 文 地 质
• 地 形 地 貌
• 地 质 结 构 与 构 造
• 岩 土 类 型 及 性 质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 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 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 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 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 定…… 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 、斜坡稳定 性、坝体抗滑稳定性……

工民建
场地稳定性、地基承
载力及变形问题
水利工程(渗透问题、水平抗滑问题)——三峡工程规划图
地面沉降使桥墩错位
二、研 究 任 务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 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工作是通过工程勘察来实现的
提 出 建 议
预 测 影 响
拟 定 措 施
选 择 场 地
论 证 问 题
查 明 条 件
三、历史与现状
诞生:
193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察学院开始培 养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奠定工程地质学的 理论基础。此时,在欧美此项工作也在开 展,但它附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有关岩土 工程地质研究在“岩土工程”学科完成。
两者关系、适应性、矛盾转化、解决。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勘察、分析评价——阐明条件、解决问题 ——满足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
地质环境 制约 工程建设

①地震烈度限制城市发展
②软土地基需处理
③滑坡迫使工程改线
工程建设 破坏 地质环境 例: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面
塌陷
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包括:
机构:
1952年我国成立地矿部,设立水文地质工 程地质局。同时,水利、铁道、运输等部门相 继设立工程地质处或勘测队。同年成立北京地 院、长春地院并设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 1956年地矿部、中科院设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研究所。 1968年在第2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成立国际 工程地质分会,之后改为工程地质协会(IAEG), 下设许多专业委员会。1979年在苏州召开全国 工程地质大会,成立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至今已召开多届国际国内工程地质大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