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1)

合集下载

2024年防震减灾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测试题库(附答案).pptx

2024年防震减灾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测试题库(附答案).pptx

.我国处于( )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 源浅、分布广。(八)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震动属于(B)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D.构造地震 .听到有人预报,本地于某年某月某日将发生某级大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都非常精确,应该相信他吗?(B) A.时间、地点和震级如此精确,应该相信。 B.正因为时间、地点和震级太精确,因而不可信。
(D)
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D.次深源地震 17.当地震来临时,人躲在以下哪个位置相对最为安全?(B) A.内墙墙角 B.坚固的桌子下 C.桌子旁 D.楼梯间 .震后避难露宿的地点不应选择在什么地方?(B) A.干燥 B.避风 C.平坦 D.通风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八)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楼房避震应该(C) A.跳楼 B.躲在窗下 C.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躲在小开间房内 D.乘电梯下楼 .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八)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 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C.室外广告牌 D.道路 .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时应该(B) A.应躲在舞台上 B.蹲伏在影剧院排椅中间,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C.尽快躲到过道上 D.尽快从太平门逃生 26.在体育馆遇到地震时,应该(B) A.跑到体育馆中间场地上 B.躲伏在体育馆的排椅中间处,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撤离现场 C.躲到过道上 D.迅速通过体育馆出口逃生 .在商场避震,应选择( )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 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一)一、判断题1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2“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对)3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对)4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5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错)6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对)7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错)8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错)9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测地震大小用的。

(错)10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对)11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对)12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对)13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

(错)14乘飞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他危险物品。

(对)15使用燃气时,人不得远离,以防溢水扑灭火焰而造成漏气,引发事故。

(对)16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制度。

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对)17在日常生活中,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浴池、蚊虫叮咬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

(对)182006年12月1日是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

(对)19传染病防治工作,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展开。

(对)2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

(错)二、单项选择题11998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从1998年开始执行,至哪一年结束?A2008年B2010年C2018年(答案:B)2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哪个部门?A民政部B水利部C中国气象局(答案:A)3我国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A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率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B建设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减灾工程C加强减灾科学研究(答案:A)4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火山喷发④台风⑤地震⑥寒潮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④⑥(答案:B)5目前我国共有几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A10 B15 C20(答案:A)6地震引发海啸时怎么办?A远离海岸,跑到山上或其他高处B离开海岸后沿着山涧跑C寻求救援队的帮助(答案:A)7在办公室中如何避震?A站在窗边观察外面的情况,再决定如何逃生B请示单位领导,以便采取统一的行动C避开灯具、电脑等物品、设备(答案:C)8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答案:C)9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1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多次,一般情况下,几级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A2级B3级C4级(答案:B)1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A20万人B225万人C30万人(答案:B)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pptx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pptx

A、用打火机B、用肥皂水
C、用耳朵听D、用鼻子闻
5、下列哪些场所不能使用燃气(D)o
A、厨房B、阳台
C、室外D、卧室6、燃气热水器的连接气管最好选用?(八)
A、金属波纹管
B、塑料胶管
C、铝塑管D、自来水管
7、如在家中闻见燃气气味,应立即(B)o
A、现场打电话报警B、开门窗通风
C、开灯D、开电风扇吹

26、架空电线线路的下方(B)堆放物品。 A、可以 B、不可以 C、经批准后可以 D、仔细观察后可以 27、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B)。 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以静制动 D、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28、路上有积雪时出门步行,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是(D)。 A、保持固定步速,双手来回摆动 B、步行速度不要太快,步幅要小 C、朝有雪的地方踩踏
A、110B、122
C、12395D、119
60、关于海啸前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潮汐突然反常涨落
B、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
C、地面强烈震动
D、海水出现漩涡
61、运用摩尔斯电码求救时,国际性高山求救信号是一分钟发出6次哨音(或某物挥舞6次,或火光闪耀6次等), 然后安静(B),再重复。
37、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八)的原则。 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 C、处理为主D、善后为主 38、完善应急预测与报警系统属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B)环节。 A、预灾B、备灾 C、救灾D、善后 39、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 A、单位预案 B、专项预案 C、个体预案 D、普通预案 40、下列不属于“一案三制”中“三制”内容的是(B)。 A、体制B、制度 C、法制D、机制 41、下列不属于专业化的救助队伍的有(八)。 A、社会工作者B、应急管理人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

万人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选题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的表现形式。

A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B 地下水过度开采C 天气突然变化2. 地震预报“三要素”是指()A 地点、震级、烈度B 时间、地点、震级C 地点、震级、深度3.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震级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

A 一个震级一个烈度B 多个震级一个烈度C 一个震级多个烈度4.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部分。

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壳、地核、地幔C 地核、地幔、地壳5.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从()后开始的。

A 1966年邢台地震B 1975年海城地震C 1976唐山地震6.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B 大地震动C 地面开裂7.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年5月1日起施行。

A 1997B 1998C 20098.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的方针。

A 预防为主,抗救结合B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 预防为主,专群结合9. 大地震发生前往往会有一些动物表现出异常反应,如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动(植)物反常,我们应该选择()。

A 发播地震预报B 报告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C 告诉左邻右舍去避灾10.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A 中国地震局B 省级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 地震预报专家11. 地震在地震灾害链中是开头的一环,是起主要作用的灾害。

因此是()。

A 原生灾害B 次生灾害C 衍生灾害12. 发生在大城市脚下的地震称()。

A 直上型地震B 直下型地震C 大城市地震13. 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个人和家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将床铺移到阳台或靠窗处B 将重物塞到床和桌子下面C 准备一个药品、食品等物品的应急包14. 地震按成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天然地震和()。

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1、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A、全国抗灾救灾日B、中国赈灾日C、全国灾害日D、防灾减灾日2、202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

A、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开展B、城市化与灾害C、减灾从社区做起D、减少灾害风险,建立平安城市3、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和社会平安事件。

A、自然灾害、人为事故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惹事件C、地震灾难、人为火灾、交通事故D、自然灾害、平安事故、卫惹事故4、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惹事件的预警级别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和蓝色标志。

A、红色、橙色、黄色B、黑色、红色、黄色C、红色、白色、黄色D、黑色、橙色、白色5、地震时应根据居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避震方式,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遇到地震突发事件时应选择正确的方式避震。

请问:以下三种方式哪种是不平安的?〔〕A、迅速乘电梯撤离B、先迅速躲进小开间房间C、先就地躲避在床、桌等巩固物体下6、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平安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8、地震发生了,你在户外避震,以下那种方法是不适宜的?〔〕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B、避开高大建筑物C、抱住电线杆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9、在操场或室外应该怎样避震?请问:以下方式哪种是不正确的?〔〕A、假设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B、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C、发生地震时赶紧回到教室去;D、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教师指挥行动。

10、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

不可选择作为避险地方是〔〕。

A、阳台B、桌子底下C、开间小的卫生间D、墙角1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惹事件分为〔〕和一般四级。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A、对B、错正确答案:A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A、对B、错正确答案:A3、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

()A、对B、错正确答案:A4、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牢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A、对B、错正确答案:A5、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A、对B、错正确答案:A6、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

()A、对B、错正确答案:B7、家庭防震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合理放置家具及物品、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A、对B、错正确答案:A8、地震次生灾害包括火灾、煤气泄漏、房屋倒塌、水灾。

()A、对B、错正确答案:A9、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地震灾害。

()A、对B、错正确答案:A10、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A、对B、错正确答案:A11、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A、对B、错正确答案:B12、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

()A、对B、错正确答案:A13、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A、对B、错正确答案:B14、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A、对B、错正确答案:A15、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

()A、对B、错正确答案:A16、地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

()A、对B、错正确答案:A18、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A、对B、错正确答案:B19、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

防灾减灾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防灾减灾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防灾减灾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防灾减灾法规?()A.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A. 预防灾害的发生B. 减轻灾害的影响C. 救援受灾人员D. 查处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答案:D3.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什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A. 防灾减灾B. 环境保护C. 经济发展D. 社会事业答案:A4. 下列哪个机构负责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协调?()A.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B. 各级防灾减灾部门C. 国务院地震工作部门D. 各级人民政府答案:A5. 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违法行为?()A. 侵占、损坏防灾减灾设施B. 未按照规定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C. 未按照规定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D. 进行违法建设答案:D二、判断题1. 防灾减灾法规是为了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答案:正确2. 防灾减灾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答案:正确3.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答案:正确4.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危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答案:正确5. 防灾减灾设施应当纳入城乡规划,并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防灾减灾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答案:防灾减灾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防灾减灾工作的原则、组织体系、职责分工、预防措施、救援救灾、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2. 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哪些?答案: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侵占、损坏防灾减灾设施;未按照规定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未按照规定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未按照规定制定和实施防灾减灾规划、计划和应急预案;未按照规定报告灾害情况或者谎报、瞒报;其他危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行为。

防灾抗灾知识竞赛试题及正确答案

防灾抗灾知识竞赛试题及正确答案

防灾抗灾知识竞赛试题及正确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自然灾害?- A. 地震- B. 台风- C. 疾病- D. 洪水正确答案:C. 疾病2. 我国哪一年发布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A. 2006年- B. 2010年- C. 2014年- D. 2019年正确答案:A. 2006年3. 以下哪个组织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A. 应急管理部- B. 教育部- C. 卫生健康委员会- D. 红十字会正确答案:A. 应急管理部4. 在遇到地震时,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 A. 立即跳楼逃生- B. 躲到墙角处- C. 乘坐电梯下楼- D. 走到阳台处正确答案:B. 躲到墙角处5. 以下哪个不是台风的防范措施?- A. 关紧门窗- B. 停止户外活动- C. 准备食物和饮用水- D. 放在室外的物品不需收回正确答案:D. 放在室外的物品不需收回二、判断题1.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居民应该立即跳楼逃生。

(×)2. 遇到洪水时,应该顺着水流的方向跑。

(×)3. 在户外遇到雷雨天气,应该立即站在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4. 台风来临时,应该停止户外活动,待在安全的地方。

(√)5.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到墙角处,保护头部。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答案: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冷静,不要恐慌;2. 迅速躲避,躲到墙角、桌子下等安全地方,保护头部;3. 不要使用电梯;4. 地震结束后,迅速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方避难。

2. 请简述台风来临时的防范措施。

答案:台风来临时的防范措施包括:台风来临时的防范措施包括:1. 关紧门窗,防止风雨侵入;2. 停止户外活动,待在安全的地方;3. 准备食物和饮用水,以防停电停水;4. 检查电路,防止电线断裂造成短路;5. 将室外的物品收回室内,防止被风吹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知识题库一、判断题1.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对)2.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

(错)3.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

(对)4.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

(对)5.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

(对)6.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

(对)7.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

(对)8.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对)9.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

(对)10.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一发布灾情。

(对)11.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

(对)12.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4级响应后,民政部要派出救灾工作组到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对)13.减灾预案制定后,进行相应的演练有助于预案的实施。

(对)14.观看灾害和减灾摄影展具有震撼性的教育意义。

(对)15.能够互动的防灾减灾科普馆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16.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

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17.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会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高。

(对)18.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错)19.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错)20.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

(对)21.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

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

(对)22.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

(对)23.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

(错)24.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

(对)25.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

(错)26.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对)27.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

(错)28.地震避难时,要充分利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携带足够的衣、食、住等生活用品与医药用品。

(错)29.道路是否畅通是影响地震救灾效率的重要因素。

(对)30.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错)31.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

(对)32.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

(对)33.地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

(对)34.震后救人时,为防止粉尘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洒水息尘。

(对)35. 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火源与天然气源。

(对)36.已确定为避难场所和其他可以作为避难场所的空地,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单位应当无偿开放。

(对)37.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水库或水坝下游附近的居民应暂时躲避,确信坝体无溃决危险后再搬回。

(对)38.地震可能引起水灾、火灾。

(对)39.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

(对)40.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错)41.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42.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

(对)43.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44.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错)45.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

(错)46.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

(对)47.灾后若原饮用水源污染,有条件时,可饮用瓶装水或到指定处取水饮用。

(对)48.地震、水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对)49.热带风暴来临前,应利用胶带粘牢窗户玻璃。

(对)50.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国、电视天线等。

(对)51.旷野中遇雷电时应赶快蹲在地上,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属配饰。

(对)52.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

(对)53.山洪暴发时若在山上来不及逃走,可用绳子将身体绑在大树上。

(对)54.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对)55.有经验的森林消防队员都知道,在参加灭火时为了逃生不要随便撒尿。

(对)56.国际曾经通用的S0S紧急求救讯号的标志是讯号三短三长三短。

(对)57.救灾款是国家拨给灾区的专项资金,应用于解决灾民生活上无力克服的吃饭、穿衣、住房、治病(因灾引起的疾病)等困难;以及用于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灾民等。

(对)58.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对)59.震级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对)60.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测地震大小用的。

(错)61.1940年建立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是我国第一个地震台。

(错)62.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

(对)63.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对)64.地震保险也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

(对)65.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义务。

(对)66.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面来回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所以楼房越低摇晃越厉害。

(错)67.《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对)68.地震后闻到厨房里有煤气味时,应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错)69.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

(错)70.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应力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等变化都是由地震引起的。

(错)71.临震预报是一项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对)7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对)73.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

(对)74.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一般在5级以上。

(对)75.震级较大的地震肯定比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严重。

(错)76.地震烈度都是根据房屋破坏程度判定的。

(错)77.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怀疑是地震前兆时,应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

(对)78.工业爆破等人类行为可能引起地震的发生。

(对)79.某些发达国家震级较大的地震很少死人,而我国有些破坏性地震震级不大却损失严重,这是因为我国的房屋抗震等级较低的缘故。

(对)80.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对)81.科研人员发现当地有可能发生地震时,应及时告知周围的群众。

(错)82.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对)83.设置紧急疏散场地要便于救援车辆进出。

(对)84.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对)85.火山爆发前有可能突然安静,不发出响声。

(对)86.在我国,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小的地质灾害。

(错)87.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

(对)88.在某些地区,大量的降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89.爆破可诱发崩塌滑坡。

(对)90.在斜坡上堆积矿渣、砖、石或其他重物可加重发生滑坡的危险性。

(对)91.降雨、洪水、地震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泥石流的发生。

(对)92.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

(对)93.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特别是裂缝有加宽、加长的现象时,发现者要向当地政府报告。

(对)94.滑坡停止后,住在滑坡附近的人应立刻回家检查房屋损坏情况。

(错)95.大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

(对)96.农民建房可以从山坡上随意取土。

(错)97.GPS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

(对)98.暴雨一般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

即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

(对)99.雾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对)100.天气现象符号“△”的含义是冰雹。

(对)101.大风是指17米/秒或以上的风速。

(对)102.气象灾害是指因光、热、水、气等气候因素异常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

(对)103.大雾、积雪、降水等天气现象的出现,易发生城市交通事故。

(对)104.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对)105.北半球,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半圈是危险半圈。

(对)106.不论你站在台风区中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你背风而立,台风的中心一定在你的左前方45°~90°的方向内。

(对)107.当寒潮来临之前天气要暖和一两天。

(对)108.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对)109.台风中心的风力最大。

(错)110.台风眼地区是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错)111.在我国发生海啸比发生台风的风险大。

(错)112.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

(对)113.热带风暴是台风的另一名称。

(错)114.寒潮常伴有大风与降水。

(对)115.大雾天气,行驶中的机动车驾驶员应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减速慢行。

(对)116.在高温天气时的饮食宜清淡。

(对)117.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物质。

(对)118.在有条件形成降雨的云层中播撒催化剂可人工增雨。

(对)119.为防范洪水灾害,农村建房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坡势较缓的房址。

(对)120.雷雨时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是安全的。

(错)121.城市里不发生干旱灾害。

(错)122.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后果是沿海地带和海岛被水淹没。

(对)123.潮灾是指海水上陆造成沿海生命财产损失和海岸工程破坏的一种严重海洋自然灾害。

(对)124.用形象的话说,风暴潮灾害是“暴雨、洪水下泄、海浪上涌”三碰头现象。

(对)125.赤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海洋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在的赤潮灾害也带有人为灾害的属性。

(对)126.赤潮是一种红色的潮汐。

(错)127.海洋中产生赤潮的原因是海洋中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过度繁殖。

(对)128.在受赤潮侵扰海域捕捞的鱼吃了没事。

(错)129.严重的温室效应有可能导致沿海地带被海水淹没。

(对)130.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冰雹灾害。

(对)131.营造防护林有助于减轻风灾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