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日韩和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手机市场行情报告

一、2012年手机市场分析
二、市场热点
01
2012整体手机市场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2年1~8月中国手机出货量27457.9万,其中智能手机出货
量13824.5万,占比50.4%。
单位:千万台
1~8月 2012市场出货量 iOS 全年
27 2.5 10.5 1
40~43 4~5 20~22 2~2.2
WCDMA 2012-5 899元
WCDMA 2012-5 1499元
外观
操作系统
Android4.0
Android4.0
Android 4.0 MT6577 1GHZ双核 4G/1G 2000mAh
阿里云 NVIDIA Tegra2 1GHz双核 4G/1G 1800mAh
阿里云 高通 MSM7225A 800MHz 512M/512M 1420mAh 3.5英寸 480zM/256M 1400mAh
MIUI 高通 MSM8260 1.5GHz双核 4G/1G 1930mAh
MIUI V4 高通 MSM8260 1.2GHz双核 4G/768M 1930mAh
2.12% 2.07% 1.74% 1.01% 1.01% 0.79%
7 Sony/索尼
8 Motorola/摩托罗拉 9 Huawei/华为 10 ZTE/中兴
3.50%
3.39% 2.75% 2.47%
17 OPPO/欧普
18 Coolpad/酷派 19 天时达 20 TOOKY/京崎
0.72%
WCDMA增长超过TD、EVDO。
数据来源:赛诺报告,截止2012年07月
01
2012年top20
小品牌 YUWIN LG OPPO LAMTAM BBK TCL Sony
通信行业2012年总结及2013年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通信行业2012年总结及2013年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12年12月目录一、回顾与展望 (4)1、2012年通信行业股票领跌A股,全行业转型阵痛期中 (4)2、2013年行业整体复苏乏力,4GLTE不是通信厂商的救命稻草 (5)3、在泛通信视野下寻找投资机会 (7)二、城镇化背景下,智能安防和轨道交通智能化细分行业发展看好91、安防产业向纵深发展,2013年启动的广东省300亿投资的慧眼工程带来投资机会 (9)2、城镇化方兴未艾,轨道交通智能化厂商将迎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13)三、移动互联大发展的背景下,看好终端天线未来发展 (18)四、无线将是2013年运营商投资重点主题,关注网规和网优 (22)1、对2013年运营商无线投资的一些认识 (22)2、最有投资价值的是通信专业服务厂商 (25)(1)长期来看,运营商的业网分离是趋势,网络专业服务厂商最受益 (25)(3)第三方网络规划设计,是2013年无线投资规模扩大最早受益的细分行业 . 26(3)包括信令数据分析在内的第三方网优,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细分行业 (27)五、重点公司简况 (30)1、佳都新太 (30)2、辉煌科技 (31)3、硕贝德 (31)4、杰赛科技 (31)5、世纪鼎利 (32)6、高新兴 (32)7、信维通信 (32)8、富春通信 (33)9、宜通世纪 (33)六、行业风险 (33)一、回顾与展望1、2012年通信行业股票领跌A股,全行业转型阵痛期中继2011年通信板块整体表现落后之后,2013年全年通信板块继续表现不佳,在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倒数第一,全年通信指数跌幅为在20%左右。
通信行业公司股价普遍不如人意,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对国内通信行业未来整体成长性的担忧,因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当中兴和华为从二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一跃而位居全球五大设备商第五和第二的位置、收入过千亿、并继续挑战西方厂商时,就基本意味着国内电信通信行业的整体增速再难以保持过去的快速增长势头。
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

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目录一、用户规模和智能终端 (4)1、移动用户 (4)(1)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4.2亿人 (4)(2)2014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6.86亿人 (5)(3)2013年中国3G用户规模为2.3亿户 (5)(4)截至2014年4月底,中国4G用户规模为1.96亿户 (6)(5)三种设备产生的用户行为有较大不同 (7)2、智能终端 (8)(1)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22亿台 (8)(2)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15亿部 (9)(3)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形成Android和iOS两霸格局 (10)(4)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4亿台 (10)(5)2014年上半年中国3G手机出货量为1.54亿部,4G手机出货量为4039.4万部 (11)3、市场投融资: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投融资市场放缓 (11)4、市场投融资: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12)5、O2O加速渗透改造传统产业 (13)6、互联网企业掀起新一轮赴美上市浪潮 (13)7、各类智能终端大量涌现 (14)8、信息网络建设大规模展开 (14)二、市场规模细分分析 (15)1、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15)(1)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75.9亿元 (15)(2)2014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330.7亿元 (16)2、2014Q1移动互联网增速季节性放缓,但仍然充满生机 (16)3、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整体结构趋近稳定 (17)4、移动购物: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631.7亿元 (18)5、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80.2亿元 (19)6、移动游戏:2013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为78.6亿元 (20)7、2014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将达230亿元 (21)8、移动营销: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获得持续突破 (21)三、移动应用和用户行为 (22)1、移动应用商店:G OOGLE P LAY全球应用数量逼近A PP S TORE (22)2、用户行为 (23)(1)Android用户在安全和应用商店类应用使用率高 (23)(2)晚上是各类移动应用活跃高发期 (24)四、市场竞争格局 (25)1、移动互联网市场版图 (25)2、腾讯以社交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26)3、百度以搜索和LBS为核心的移动战略 (27)4、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布局 (28)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29)1、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PC (29)2、4G网络覆盖率及用户规模将达到新高度 (30)3、云计算成为移动互联网下一波浪潮 (31)3、开放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主旋律 (31)4、移动互联网多屏互动融合进一步加强 (32)5、移动互联网新技术进一步普及 (32)6、物联网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33)一、用户规模和智能终端1、移动用户(1)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4.2亿人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5.6亿人,移动网民为4.2亿人,移动网民渗透率为75.0%,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二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完整版》

(讯)团购虽然死亡一大片,但总销售额却惊人地大幅攀升:淘宝策动的一场双十一活动销售额达到52亿;京东商城促销直接给传统家电卖场带来冲击……2012年,电子商务可谓竞争白热化,怎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求生存求发展,其中有很多秘诀:消费者怎样才会埋单,哪个城市的网购能力最强?什么时段是销售的黄金时段?由国双数据中心打造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为我们揭示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共性规律。
过半消费者下单需访问4-6次消费者一般访问多少次网站才会形成购买决策:52%的消费者访问4-6次后购买。
随着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和多终端趋势,跨媒体的营销整合将成为电商关注的重点。
老访客贡献超七成收入在新老访客对电商的贡献方面,老客户是绝对的中流砥柱。
虽然老访客网站停留时间仅仅为1435秒,停留页面数为16.1p,仅仅贡献了35%的访问量,但却为电商贡献了超过73%的收入。
新客户停留时间为1231s,停留页面数18.2p,贡献了65%的访问量,却仅为电商贡献了27%的收入。
因此,老访客还是电商的香饽饽!电商访问质量上海一枝独秀不同城市的网民在网站访问质量上差异明显。
在平均停留时间和平均访问页面数上,上海一枝独秀,而广州,北京紧随其后。
电商访问频率:52%购买用户一天再次内访问网站大约52%购买用户会在一天内再次访问网站,这类用户平均访问页面数相对较少;所有购买用户中超过6天再次访问网站的占比达到16.4%,平均访问页面数达38.1p。
电商渠道类型来源贡献:搜索引擎位居第一通过对4千多个在线媒体进行统计,搜索媒体在所有促使消费者初次接触品牌的媒体中贡献程度占比54%,之后消费者通过各种媒体不断认识品牌的过程中,搜索媒体贡献程度占比59%,在多媒体营销中,消费者最终通过某个在线媒体的刺激下完成购买决策,搜索媒体占此类媒体的58%,搜索媒体在消费者形成购买决策的各个过程中的贡献程度都位居第一。
垂直媒体在形成各种购买决策的过程中贡献程度排名第二,促使消费者接触品牌次数占比36%。
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e a t ru e s技术专题F····························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卢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高级咨询师摘要:首先分别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较快的三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国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特色业务、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的应对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问题,建议Abstract:Firstly,the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us in USA,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been introduced.Then,the development step,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s,business model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market competition by the three tele -com operators have been introduced.At last,aimed at the issues during development course,several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Key Words:mobile Internet,development,issues,suggestion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 或者其他手执(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移动网络从3G向4G升级,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越台式电脑数,移动应用数量成倍增长,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
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PC端在移动端的延伸,它具有自身特性,需了解用户特点进行独立研究;另一方面移动网民的付费意识尚低,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尚不清楚。
基于这一背景,CNNIC发布了《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网民角度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展开调查。
手机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网民依赖度加大,应用深度加深随着智能手机性能提升及移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网民开始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74.5%。
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
从网民行为来看,我国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依赖性较大,充满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根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22.0%。
从应用层面来看,我国手机应用逐渐从碎片化的阅读、通讯等相对简单的应用向粘度较大、时长较长的视频、商务类应用发展,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呈现出较大经济效益。
手机网民广告接受度较低,产品付费意愿不高,盈利模式有待发掘移动互联网巨大的用户市场预示着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商业潜力,但就目前而言,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从广告营销来看,移动互联网广告尚未找到真正合适移动端的方式。
一方面在于手机广告覆盖效果有限,手机屏幕限制和碎片化使用降低了手机网民对广告的关注度,只有4.5%的用户主动点击过广告;一方面在于手机网民对手机广告的接受度较低,其中近五成明确表示反感。
APP内广告虽然相比其他手机广告接触度更高,但却面临用户卸载危险。
移动互联网十大事件分析

2012移动互联网十大事件分析2012年作为中国移动(微博)互联产业“爆发之年”的论调,已经为业界所公认。
从百度全面开放核心云能力到腾讯借微信飞奔,从微博试水商业化到语音技术悄然兴起,从乱战LBS到纷争HTML5,巨头争锋,新人辈出,新应用乱花迷眼,新技术蓄势待发,新商业模式崭露头角。
中国移动互联产业,既喷薄奔涌又暗流涌动。
现在,中国移动互联产业已经走完2012年。
这一年里,我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期待着什么?在此评选出过去一年国内移动互联十大事件,与大家一起细数过去的成就、遗憾,彼此共勉,一起期待2013。
一、百度全面开放核心云能力2012年最开放的平台,非百度莫属!9日3日百度世界大会,百度宣布开放包括云存储、大数据智能和云计算在内的核心云能力,同时推出基于百度云为开发者量身定制的“七种武器”,包括百度个人云存储(PCS)、LBS?云、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MTC)、百度应用引擎(BAE)、多屏幕Screen X技术、百度移动云应用生成服务(Site App)和百度移动浏览内核。
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了百度此举的成就:百度世界大会当天,百度开发者中心猛增了1.5万名新注册开发者,MTC测试量也暴涨了4倍。
到目前为止,百度开发者中心共聚集了数十万开发者。
一句话点评:百度的开放已经从开放应用接口、“产品级开放”走向开放核心能力、“平台级开放”的高度,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链已经显露雏形。
二、微信凶猛运营商城池告急微信2012关键词:2亿用户!2011年1月上线,14个月用户数突破1亿,又用了6个月用户数突破2亿;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超过中国电信(微博)和中国联通(微博)的手机用户数;马化腾(微博)预测,到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就将突破3亿;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说,如果按照用户数来说,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微信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运营商感受到巨大压力。
虽然马化腾低调地表示,运营商和互联网开发商是共赢的关系,并不是对立或者是并列的,是上下产业链承载的关系。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用户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
从历年增长势头来看,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但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从推动因素来看,移动终端尤其是千元智能3G手机的出现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同时运营商对3G业务资费不断进行调整,这都促进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为手机上网用户,主要研究其对手机网络的使用及消费行为。
报告要点•整体上网情况:参与调查者中,使用手机上网者的比例高达97.4%,仅有2.6%的调查者表示不使用手机上网。
其中,男性调查者中使用手机上网者的比例为97.6%,较女性高近两个百分点。
•来自农村地区的调查者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为97.6%,略高于城镇97.4%的水平。
•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0-22点,占比46.9%。
其次为18-20点这个时段,用户占比42.1%。
从性别来看,男性用户中选择在12-14点时段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较女性用户高7个百分点。
18-24岁用户在晚上及中午时段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均最高。
•从使用手机上网的条件来看,26.3%的用户选择在入睡前使用手机上网。
从性别来看,女性用户中选择入睡前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30.6%,明显高于男性的26.0%。
不同年龄段用户在不同条件下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不同。
•手机上网频率:近三成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网五次以上。
从性别来看,男性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明显高于女性。
选择每天五次以上及每天两三次的男性用户比例分别为28.2%、26.3%,明显高于女性的23.8%、23.5%。
从不同年龄来看,18-24岁年龄段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上网五次以上的比例达到39.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美日韩和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
报告
目录
一、美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 (4)
1、美国移动互联网后发先至 (4)
2、由商务客户到大众市场 (5)
3、终端为王 (6)
(1)新型终端催生下的用户/业务增长 (6)
(2)终端厂商控制着应用程序商店 (7)
(3)强势终端分享运营商运营收入 (7)
4、互联网企业:无缝对接,构建开放体系 (9)
(1)Facebook和Twitter强力对接移动互联网 (9)
(2)谷歌,凭开放挑战苹果 (10)
二、日韩移动互联网行业 (12)
1、移动互联网在日韩已经普及 (12)
2、面向个人市场,内容主打生活娱乐 (14)
3、移动社交业务发展强劲 (15)
(1)Gree:前向收费的先行者 (15)
(2)Mixi,构建PC+移动一体化的社交体验 (16)
(3)Mobage-town,多元化经营的综合社交网站 (16)
(4)赛我网,运营商进军社交网的典范 (16)
4、日韩移动互联网发展主要由运营商主导 (18)
(1)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深度定制 (18)
(2)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内容的整合 (19)
5、转型在即,日韩运营商由封闭走向开放 (20)
(1)IPhone 撬动移动互联网格局 (20)
(2)运营商积极与SP/CP合作 (21)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 (24)
1、中国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 (24)
(1)3G网络基本到位 (24)
(2)数据资费逐步下调 (24)
(3)智能终端迅速流行 (25)
2、立足本土,应用创新 (26)
3、用户为王,构建“开放”的产业体系 (28)
(1)互联网厂商 (29)
(2)移动运营商 (29)
(3)终端厂商 (30)
(4)SP企业 (30)
四、重点公司简况 (32)
1、腾讯:企鹅“飞舞” (32)
2、新浪:微博,知天下 (34)
3、百度:厚积薄发,“框”广天下 (36)
一、美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
1、美国移动互联网后发先至
和日本、韩国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相比,美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
一方面:由于美国移动用户之前习惯将手机视为通讯而非媒体/娱乐工具,且出于对个人隐私的考虑,人们多数选择使用固定互联网而非手机上网。
另一方面:美国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3G 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制约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但智能终端的快速流行,尤其是在2007 年iPhone 出现后,移动上网用户成倍增加,引发了移动数据业务流量爆炸式增长。
2009 年第三季度3G用户在美国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9%,而在2005 年第三季度这一比率仅为2%。
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则从2007 年2 季度的33%上升至2009 年2 季度的47%,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从7700 万上升至1 亿3 千万。
2、由商务客户到大众市场
与日韩运营商定位大众市场的方式不同,欧美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策略是先从企业和商旅市场启动。
例如Verizon 就为黑莓客户制定专门的业务及套餐。
定位导航服务占美国2009Q1 和Q2 移动互联网收入比例分别达到73%和76%。
近年来,美国运营商也把注意力开始转向大众市场,除了生活资讯外,娱乐业务如移动社区、移动视频、移动音乐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社交”、“搜索”、“娱乐”等的用户增长率最高。
Google、Facebook 和Yahoo!是智能手机用户访问比例最高的3 家移动互联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