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这份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涵盖了用户规模、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39亿,超过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

与上一年度相比,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了6.2%,增速逐渐趋缓。

其中,城镇用户规模为1.08亿,农村用户规模为0.31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2.16亿,占比87.6%。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入口。

同时,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阅读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购物意识逐渐增强,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7.9亿,占比56.9%。

同时,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2亿,占比38.6%。

四、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扩大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1738亿元,同比增长了17%。

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规模达到了1106亿元,占比超过60%。

五、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报告指出,网络钓鱼、恶意程序、隐私泄露等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为此,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监测,提升了网络防御能力。

六、新技术助力互联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些新技术为互联网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推动了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发布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9.35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视频、移动社交等应用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移动网络的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重要基础是强有力的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的移动网络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

这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广的4G网络,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移动互联网的各种需求,如网上购物、社交、游戏、音乐等。

同时,中国运营商不断推进5G网络的部署,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移动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加快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

二、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公司主导,移动购物市场则由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占据着主导地位。

未来,这两个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移动支付和移动购物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经超过3亿,移动视频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游戏市场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宅家需要,人们对移动视频和移动游戏的需求更加迫切。

未来,这两个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相关企业将会继续加大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四、移动社交和移动营销市场持续发展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社交和移动营销市场也展现出了持续发展的态势。

目前,微信、QQ等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移动社交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中国移动2023年度综合工作报告

中国移动2023年度综合工作报告

中国移动2023年度综合工作报告2023年度中国移动综合工作报告2023年,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加快5G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全面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为建设数字化中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5G建设1. 5G组网:2023年底前,全国所有县区将建成5G基站。

2. 5G应用:完善5G技术应用生态体系,推进5G在民生、产业、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5G创新应用示范城市和场景。

3. 5G终端:集中优势资源,推进5G终端生态圈,形成以中国移动为主、兼顾多方优势的终端产业生态体系。

二、数字化转型1. 云计算:进一步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云安全和数据保护。

2. 物联网:加快NB-IoT网络建设,打造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区,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

3. 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等领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

三、服务质量提升1. 服务全面升级:建设智慧客服、智慧营销、流程自动化、场景化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2. 精准营销:加强用户画像和数据挖掘,推进数字化精准营销,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市场份额。

3. 联合营销:加强和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推动多方联合营销,拓展增长空间。

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1. 工业互联网:加强和工业企业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

2. 互联系统:推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等各类流程的数字化协同和一体化优化,助力企业掌握全局、敏捷应变。

3. 产业生态圈:搭建产业生态圈平台,推动不同行业的共建共享,建设数字化的创新生态体系。

五、创新发展1. 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5G标准制定、网络架构创新、物联网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发工作。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告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据报告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占据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些庞大的用户群体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大规模增长使得各行各业有了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例如,在电商领域,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促使了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移动购物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之一、在医疗健康领域,移动医疗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在线挂号、远程诊疗等服务,为就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

在教育领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在线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学习各种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总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增大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了各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变化对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各种活动,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根据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在线购物的频率和金额上均呈现增长态势。

此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口碑传播能力也不容忽视,通过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用户可以迅速传播购物体验和产品评价,给商家的品牌形象和销售额带来积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需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特点进行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推荐,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增加用户粘性。

再次,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形成了挑战。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据使用行为包括个人隐私信息的提供、移动支付的使用、位置信息的共享等。

这些数据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被滥用、泄露的风险。

用户对于自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越来越关注,对于滥用个人数据的行为也越来越敏感。

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企业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用户数据的保护和安全防护,建立起用户对于数据隐私的信任。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中国的互联网络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撰写一份中国互联网络年度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信息。

一、互联网用户数量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10.85亿人,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之一。

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为6.2%。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3%,较上一年度增长1.7%。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统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截至2021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为10.70亿人,占据互联网用户总数的98.6%。

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为7.9%。

三、互联网使用设备统计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主要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上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占比达到98.2%。

而传统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使用率下降,分别占比为11.7%和10.5%。

四、互联网应用使用情况统计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稳步增长,覆盖人群广泛。

截至2021年底,微信用户数量超过11亿人,微博用户数量超过4.5亿人,QQ用户数量超过8.5亿人。

2.在线购物: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在线购物需求不断增长。

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商交易额达到30.8万亿元,同比增长8.5%。

其中,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成为用户购物的首选。

3.在线视频:在线视频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

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等在线视频平台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1年底,腾讯视频用户数量超过1.5亿人,爱奇艺用户数量超过1.2亿人,优酷用户数量超过9000万人。

4.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互联网用户对在线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

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超过1.5亿人。

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2024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一年,各类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崛起,使得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对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分析。

首先,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加。

在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智能手机普及率迅速提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超过2000万台,超过了传统手机销售量,成为手机市场的主要消费品。

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功能强大,用户可以方便地随时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其次,移动应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推动力。

2024年,移动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用户认可和使用。

在中国,各类移动应用迅速涌现,比如社交媒体应用、游戏应用、生活服务应用等。

随着移动应用商店的普及和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增加,移动应用市场迅速扩大,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兴产业。

这主要得益于移动应用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各类应用,满足不同方面的需求。

这一趋势将促进移动应用开发者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再次,移动购物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2024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移动购物平台逐渐成为用户的主要购物渠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提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从而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

电商平台也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加快移动购物业务的发展。

同时,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也为移动购物提供了便利。

最后,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

202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数百亿元,同比增长约60%。

移动广告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使用,广告主纷纷将投放重心转向移动广告。

移动广告的特点在于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精准性,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兴趣、购买习惯等信息进行定向推送。

这对广告主来说是一种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对用户来说也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广告体验。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综合分析了各个方面的数据,为全球互联网行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普及率与用户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率达到69.9%,较上一年度提高了3.2个百分点。

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7亿人,其中75%以上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这说明了中国互联网在覆盖范围和用户群体方面的不断扩大。

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数据显示,手机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2亿人,占比94.8%。

中国人均手机上网时间达到4.5小时/天,其中65.6%的时间用于社交娱乐,45.8%的时间用于购物消费。

移动支付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付方式。

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提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截至2022年底,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4.2亿,移动宽带用户规模达到9.6亿。

5G网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各地的5G基站已经超过300万个。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

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发现各类网络安全事件4422起,网络攻击事件呈现出大规模、复杂化和跨国化的趋势。

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勒索软件、网络诈骗、恶意程序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御,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与攻防能力。

五、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10.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

新兴产业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得到了迅速崛起和广泛的应用。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用户规模与普及率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9.3亿人,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6.6%,其中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用户群体。

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也在逐渐提升。

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

截至2021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8.9亿,占总互联网用户数的95.7%。

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高,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运营商的竞争。

手机支付、移动购物、社交媒体等应用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三、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壮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5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4%。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推动了消费升级和供应链升级。

同时,与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的物流行业也迅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在线教育的兴起COVID-19疫情的爆发使得在线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线上课堂、在线培训、远程教育等在线教育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2.64亿人,同比增长41.2%。

在线教育的兴起推动了教育行业的转型和创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五、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如金融、医疗、交通等。

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501.11亿元,同比增长16.8%。

六、网络安全挑战与应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挑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盟+】
2016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报告要点
•截至2016年Q2,国内活跃设备总量超13亿,与Q1相比增长1.75%。

•windows活跃设备数量Q2增幅明显, Android小幅增长,iOS小幅下降; Android和windows设备的市场份额Q2呈现提升。

•App的次周留存密度与周用户体量有一定关联,用户量级越大,留存的集中密度于偏高水平;
•不同应用类型使用上,拍摄美化、视频播放等类活跃用户规模过去一年内较为稳定,健康医疗类呈现明显增长态势,金融理财、主题壁纸类应用持续走低;
01.移动设备篇
移动设备活跃量
10.3
10.6
10.8
11.7
12.8
13
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活跃设备增长趋势
4.0%
2.9%
1.9%
8.1%
9.6%
2015Q12015Q22015Q3
2015Q4
2016Q1
2016Q2
活跃设备增幅趋势
近一年国内活跃设备总量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16年第二季度总量超13亿,与第一季度相比呈现小幅
增长(1.75%);
移动设备活跃量
从活跃设备类型来看, Android 和windows 设备数量占比小幅提升, iOS 设备数量占比略有下降;
Android 设备
量 62.4%
iOS 设备量 37.0%
Windows 设
备量 0.6%
2016年Q2移动活跃用户类型占比
Android 设备
量 60.8%
iOS 设备量 38.7%
Windows 设
备量 0.5%
2016年Q1移动活跃用户类型占比
Android 设备品牌占比
Android 设备品牌分布方面,较去年同期相比,国产品牌占比大多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华为、OPPO 增幅较大;
三星等外系品牌比重持续走低,较去年同期相比,三星市场占有率下降了5%;
13.50%
18.50%
11.50%
9.20% 7.30%
6.70%
7.10%
7.40%
7.00%
8.20%
7.00%
5.40%
3.60%
5.70%
3.30%
5.20% 2.10%
1.70%
2.10% 1.80% 35.50%
30.20%
2016年6月
2015年6月 年度Android 品牌份额变化
三星
华为
红米
vivo
小米
OPPO
联想
酷派
金立 魅族
其他
02.App发展趋势篇
【友盟+】统计注册应用数
注册应用数呈明显增长态势。

【友盟+】 App统计服务注册应用数1000000
950000
900000
850000
800000
750000
700000
650000
600000
550000
500000
【友盟+】App留存与活跃概况
App整体状况方面,通过留存与周活跃用户的特征分布我们能够看到:百万级周活跃App的次周留存分布在40%及以上分布较为集中,十万级用户的留存则分布在20%至40%之间。

百万以上级别App周用户与留存密度关系十万级别App周用户与留存密度关系
【友盟+】App留存与活跃概况
而随着用户量级的逐渐减低,次周留存的集中密度则逐渐下降,从万级别以及万以下的App群中分布密度可以看出,App量级越小,其留存越向较小的水平集中,其中万以下级别App的留存多数集中在20%以下。

万级别App周用户与留存密度关系万以下级别App周用户与留存密度关系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作为设备日常使用的浏览器,输入法等必要组件,系统工具类应用活跃用户在过去一年内呈现不断增长态
势,2016年Q2增长明显;
拍摄美化、视频播放、生活助手等类别App 的活跃用户在过去一年内较为稳定。

210
310410510610710810百万
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变化趋势(一)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新闻资讯类App 在过去12个月内活跃用户增长趋势明显,移动用户对新闻类App ,特别是聚合类新闻App 的使用量增加;
音乐视频类、社交网络类使用人群在Q2有明显增长,主题壁纸类App 的用户规模持续走低。

60
80100120140160180200220百万
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变化趋势(二)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围绕移动设备开发出来的各类健康医疗类App 、硬件外设的不断完善,使得健
康医疗类App 的用户在过去的一年有了快速的发展,2016年Q2更是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金融理财类App 相较15年初的火爆增长,用户规模在2016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30
405060708090100百万
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变化趋势(三)
16.6%
12.4%
7.9%
6.6%
5.4%
5.1%
3.6% 3.5% 3.4%
2.4%
0.1%
-0.6% -1.0%
-2.3%
-3.8% -4.6%
-12.1%
-16.7%
-20%
-15%-10%-5%0%5%10%
15%20%各类App 活跃用户2016年Q2/2016年Q1增长率比对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整体来看,与Q1相比,绝大部分类型App 活跃用户有明显增长,其中健康医疗、音乐视频类App 的用户规模增长超过10%;主题壁纸、金融理财类App 用户群降幅明显。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4,0002015年7月 2015年8月 2015年9月 2015年10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2月 2016年1月 2016年2月 2016年3月 2016年4月 2016年5月 2016年6月
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人均日均使用时长变化趋势(一)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方面:
图书、视频类App 依然是日均消耗时长最高的App 类型,图书阅读类App 在2016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2016年Q2降幅尤为明显;而视频播放类App 则较为稳定,2016年Q2略有增长。

新闻资讯类App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主题壁纸类在2016年持续下降;
单位:秒
483
583683
783883983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人均日均使用时长变化趋势(二)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类App 用户使用时长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6年Q2增幅明显;系统工具类、休闲娱乐类App2016年Q2呈现明显增长;
教育学习、交通导航、音乐视频类App 用户使用时长2016年Q2呈现明显下降。

单位:秒
250
3003504004505005502015年7月~2016年6月类别用户人均日均使用时长变化趋势(三)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旅游出行的集中,旅游出行类App 在2016年Q2人均使用时长增长明显;通信聊天类App 在Q2人均使用时长也增长明显;
金融理财类App 在过去一年里波动较大,2016年Q2相对较为稳定,人均使用时长有所回升。

单位:秒
14.7% 10.5% 10.3%
7.5%
5.3%
5.1%
3.5%
3.4%
2.6%
0.2%
-0.3%
-1.9% -2.0%
-2.8%
-11.3% -11.7%
-15%
-10%-5%0%
5%10%15%各类App 人均日均活跃时长2016年Q2/2016年Q1增长率比对
移动应用发展趋势
与Q1相比,新闻资讯类App 人均使用时长增长幅度较大;同时受Q2旅游出行的集中影响,旅游出行类App 的用户使用时长也呈现了明显增长;生活助手、金融理财类App 的人均使用时长也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超10%),音乐视频类AppQ2虽用户规模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但人均时长上则下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