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头伏是哪一天

合集下载

2017年哪天入伏 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

2017年哪天入伏 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

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2017年三伏时间表: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伏天时间算法: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入伏哪些习俗?头伏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

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

”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三伏天不要吃冷饮?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备受人们关注。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那么2017年三伏天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想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2017(2017201710天2017~2017年8的720):中伏(二伏则中伏为10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末伏(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

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看过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后,大家一起来看看三伏天饮食调理介绍。

三伏天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

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年三寒气逼出来。

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

(温暖传递)夏季吃冷饮如何才能不伤身,这些要点一定要看仔细。

【选择合适时间】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都不宜喝冷饮,否则易伤胃。

一般可选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喝为宜,带冰块冷饮宜下午3点左右喝为好,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不易伤害人体。

【每次要吃得适量】不要1次连续吃雪糕、冰棍超过2支;喝冷料每次以150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别超过半瓶。

【冷饮要“慢”喝】喝冷饮最好能细细品味,慢慢饮下,这样对胃肠刺激较小。

吃固态冰块,入口后可先含在嘴巴前端,等冰溶化、接近体温再慢慢吞下,这样才不会过猛刺激大脑血管、咽喉、呼吸道。

【大汗后别马上喝冷饮】刚外出归家,或因活动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即喝冷饮,否则易导致“汗闭”,【忌咽部如突然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咽部疼痛、发音嘶哑、咳嗽以及其它病症。

2017年出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

2017年出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

2017年出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

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小编整理了2017出伏的时间,欢迎阅读!2017年出伏的时间一、2017年什么时间入伏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二、2017年三伏时间表: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什么叫“三庚”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

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

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2017炎热的夏天马上就要到来了,你知道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2017,欢迎阅读参考!!今年夏天什么时候入伏2017今年入伏时间为2017年7月12日2017年三伏,头伏、中伏、末伏具体时间如下:2017年头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年7月21日2017年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年8月10日2017年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8月20日每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2017年中伏是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

注意,2017年中伏是20天,所以2017年三伏天一共是40天,要比往年多出十天。

入伏注意事项1、喝水要慢要勤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的速度变快,很多人不习惯经常喝水,总是等到口渴时才大口喝水。

但是喝水速度太快,水分就会快速进入血液,稀释血液浓度,血量增加。

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梗。

2、眼睛很怕晒在炎炎烈日下,眼睛其实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才长期在烈日的暴晒下眼睛容易提前老化。

在中午出门时除了注意皮肤表面的防晒外也要注意保护眼睛。

最好带上太阳镜,打伞或是戴上帽子,防止太阳直射眼睛。

同时还要注意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不要用手揉眼睛。

3、肠胃也怕凉进入三伏天后,冰淇淋、冷饮、冰镇水果的需求量变多,但是也要注意这时候也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

究其原因还是和肠胃受凉有很大的原因,尤其是女性朋友要尤其注意,过度贪凉不仅有肠胃受凉的风险,还容易患上宫寒等毛病。

4、空调温度26近年来,先天换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鼻塞、流涕、头痛、失眠都是空调病的典型症状。

空调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室内外温差过大,人体很难迅速调整过来就会出现上述症状,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等体质偏弱的人来说,患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天气越来越热,那么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欢迎阅读参考!!2017数伏从什么时候开始2017年三伏天具体时间(2017年初伏第1天开始: 2017年7月12日——2017年末伏第10天结束: 2017年8月20日) 2017年7月12日(庚子日)~2017年7月21日为初伏 10 天2017年7月22日(庚戌日)~2017年8月10日为中伏 20 天2017年8月11日(庚午日) ~2017年8月20日为末伏 10 天所以,2017年暑伏从7月12日(庚子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

暑伏如何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1、开空调也要通风居室环境要保证清爽,也可以使用空调,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为佳。

在空调运行前必须对空调过滤网进行彻底清洗,运行中也要根据情况进行清洗。

开空调时还要经常通风换气,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

不管是开空调还是开窗通风,不要让风直吹孩子,避免孩子着凉感冒。

另外,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温差大了,出入房间冷热骤变,易患感冒。

2、更换夏凉竹木家具布艺沙发和棉垫子夏季会让人觉得闷热,夏天如果身体直接靠在这些软制品上,会更容易出汗。

要想让家里更凉快,不妨多摆放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制、木制和玻璃等家具家饰,像藤制品、竹制品,本身就可以吸热,不仅在视觉、触觉上让人感到凉爽,还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辅助降温。

夏季防暑降温小常识十滴水:能清暑散寒。

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

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

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

以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

有高血压患者尤宜。

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

三伏天

三伏天

表五1990-2017年伏天情况表(据历法书资料转载)1、谈谈“九九”我国古代有用“九”分别表示一年中最“寒”和最“热”的时期。

又对特别“热”的时期还用“伏”来表示。

虽然“九”和“伏”均不在二十四节气之中,但它却与人们生活、生产又密切相关,所以历年被人们所关注。

因此,弄清其来历,对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寒“九”:指从“冬至”开始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共九个九,计81天。

这预示着从“冬至”这天起,人们将要度过八十一天的寒冷日子。

通常以第三个九为最冷。

以“节气”的概念推之,其所处的位置多在“大寒”节气前后,而“大寒”所在的月份(阳历)正好在一月下旬,此时正是第三个九,正所谓“冷在三九”。

“九”里天,天气总的特点是冷和干,即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小。

天文历法规定,从“冬至”起,第四十五或第四十六天便是“打春”日子,即“立春”的节气,这是固定不变的。

俗语说: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

这就是说,即使打(立)了春,气温虽处于逐渐回升时期,但“天”仍处在“九”的阶段,正是春寒料峭。

过了这四十天,即出了“九”,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整个“九”里天是从“冬至”至翌年“惊蛰”后的第六天(即多在上年12月21日至当年的3月11日)。

“九”里天虽然很冷,但对于某些需要春化处理的作物以及为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如,冬小麦经过低温春化处理可以抽穗结实,食品不易霉变等。

在以前日历不太普及的农村,为了对“九”的进度有所掌握,往往采用物候观测法。

如“三九、四九”冰上走,九尽杨花开。

然而,更有文人学士推出了富有诗意的每字九笔的九个字,即: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注]。

(因本文全是简化字,故风也没打繁体字,用黑体字代替。

)当进入“九”后,每天逐字抹掉一笔,当最后一字的最后一笔抹掉后,即出“九”了。

在北京故宫的懋勤殿里,有一幅“‘管城春满’消寒图”,图上就有这九个字的双勾空心体字。

从“冬至”日起,宫中嫔妃们就在这空心字体上每天描上一笔,以打发那寒冷寂寞的冬时岁月。

2017年的三伏天一共有几天

2017年的三伏天一共有几天

2017年的三伏天一共有几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养生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那么你知道2017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有关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欢迎参阅。

2017年三伏天时间表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候。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

作为每年最热的日子,三伏天什么时候来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前人在根据我国阴历阳历气候规律对三伏天的到来有了大致的算法,以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2017年三伏天从7月12开始为期30天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三伏天养生方法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1、夏季别贪凉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

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

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

2、饮食清淡少生冷三伏天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以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

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

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

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2017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 我们已经开始迎接夏季的到来,你知道2017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具体是怎么样的吗?不知道的话就跟着⼩编⼀起看看吧! 2017初伏具体时间 2017年初伏时间:2017年7⽉12⽇ 2017初伏中伏末伏时间表 ⼀伏(初伏) 7⽉12(庚⼦⽇) 7⽉21 ⼆伏(中伏) 7⽉22(庚戌⽇) 8⽉10 三伏(末伏) 8⽉11(庚午⽇) 8⽉20 2017年从7⽉12⽇⼊伏(夏⾄三庚⼊伏),中伏从7⽉22⽇开始,8⽉10⽇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21⽇出伏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出现在⼩暑与⽴秋之间,是⼀年中⽓温最⾼且⼜潮湿、闷热的⽇⼦。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年当中最热的⼀段时间。

“伏”就是天⽓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年中最热的三、四⼗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约处在阳历的7⽉中下旬⾄8⽉上旬间。

⽂⾔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中的暑邪。

在夏⽇⾥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不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邪克⾦,⽽伤肺⽓,导致⼈的免疫⼒下降,⽽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进⼊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重病。

”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躲在空调房⾥。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反⽽会伤了脾胃。

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些汗,但随之⽽来的是⼀阵阵的清凉。

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

三伏天饮⾷禁忌 忌冰冷⾷物 三伏天⾝体会觉得⽐酷暑时更难耐,所以很多⼈为了给⾝体降温,就喜?冻砸恍┍?车氖澄铩F涫担?谌??斓氖焙颍?员?车氖澄锖苋菀兹梦赋κ芰梗?鱿指雇础⒏剐旱炔皇?;更甚⾄,还会造成⾝体寒⽓堆积,从⽽引发⼀系列的⾝体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头伏是哪一天
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时间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时间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二伏(中伏) 7月22(庚戌日) 8月10
三伏(末伏) 8月11(庚午日) 8月20
伏天时间算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入伏哪些习俗?
头伏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

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

”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二伏
二伏天是暑天最热之时,主妇们都爱在此时制作简捷又顺口的面条做主食,所以称“二伏面”。

古时把面条叫“汤饼”和“不托”。

在张岱写的《夜航船》一书中就有“魏作汤饼,晋作不托”之语,面条就是由汤饼逐渐为面片汤后发展而成。

古时做面汤时,用一只手托着和好的面,另一只手往锅里撕片,
形成“片儿汤”,片撕得很薄,就像蝴蝶翅膀似的,所以雅名又叫“蝴蝶面”。

这种制汤面方法类似现在的山西刀削面。

到了晋代人们才使用上了案板、擀面杖和刀,不再用手托着做了,所以此时面条也叫“不托”。

北宋时期已制作成长条面,称为“索面”,待到明清时面条的品种花样更多。

解放前后制作方面已有手抻面、刀切面、机器切面和挂面以及白面玉米面两样面条等多种。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式春秋》上云:“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那么又为什么大热天本来就酷热难耐,还吃让人淌汗的热汤面呢?南朝时有书论述是:“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因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恶,而“以热制热”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

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这就是二伏时吃面的原因吧。

三伏
三伏天时节还要吃烙饼摊鸡蛋。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气候已比中伏凉了一些,主妇们完全可站在炉前为家人烙饼了。

饼在古时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统称。

至唐宋代后,饼才开始成为以面粉制成的圆形面食,出现了多种配料带馅的饼、千层饼、酥油饼、家常饼及薄饼等。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
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
[2017年头伏是哪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