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十大公关危机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1、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xx年xx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xx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
20xx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公共关系危机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突发的负面事件或问题,对企业或组织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通过公关手段进行应对和解决的情况。
下面列举了10个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1.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失联事件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MH370航班从吉隆坡飞往北京途中失联。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关切,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声誉危机。
面对舆论的压力,航空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公关措施,包括与家属进行沟通、发布相关信息、组织新闻发布会等,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2. 沃尔玛食品安全问题2014年,沃尔玛在中国销售的部分猪肉产品被发现含有不合格的添加剂。
这一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对沃尔玛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沃尔玛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采取了召回产品、公开道歉、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恢复了公众对其产品质量的信任。
3. 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抵制,对三鹿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声誉危机。
三鹿集团迅速召回产品、公开道歉,并赔偿受害者,同时加强了质量管理和监管机制,努力恢复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
4. 美国曼恩公司石油泄漏事件2010年,美国曼恩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石油泄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谴责,对曼恩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
曼恩公司积极应对危机,采取了控制泄漏、清理污染、赔偿受害者等措施,并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以恢复公众对其环保形象的信任。
5. 优步司机性侵事件2014年,优步的一名司机在印度德里性侵了一名乘客,引发了公众对优步安全性的质疑和抵制。
优步迅速采取了停止该司机服务、加强司机背景调查、提供安全措施等措施,并加强了与公众的沟通和认知,以恢复公众对其服务的信任。
6. 可口可乐PEPSI广告事件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喝可乐可以预防SARS病毒。
危机公关成功案例六

案例六: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事件主角:霸王发生时间:2010年7月危机根源:媒体报道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关注指数:★★★★★事件过程:短短二三天时间,霸王经历了企业最惊险生死劫。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霸王(01338.HK)旗下产品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二恶烷。
消息一出,危机的狂潮即刻掀起,各大主流媒体、各大网站开始进行疯狂地报道。
各种批判性很强的网络专题也随之推出。
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
强大的危机激流将霸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
7月16日,广东省质监局发布新的检测报告称,霸王的二恶烷含量是安全的。
对于霸王产品的合法性来说,质监部门的检测报告代表了官方对事件的定调。
但对于市场与消费者信心来说,质监部门的报告却非金枪良药,无法在短时间迅速重振消费信心。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即使是媒体的错误报道,在公众容易对媒体偏听偏信的心理作用下,在网络媒体的放大与推动下,任何对于企业或产品的负面报道都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危机风波,这正是新市场环境下,每一家企业都可能遭遇到的挑战。
消费信心的崩溃如山倒,但消费信心的重建却如抽丝剥茧般需要漫长的过程。
公共关系要义告诉我们,认知就是事实:公众对事物认知就是最高的事实,是超过事件本身的印象“事实”。
在霸王处理此次危机时,措施基本只停留在官方声明的层面上,不能与公众良好沟通,危机威胁仍然存在。
霸王产品检测无毒,但品牌“毒性”在消费者心中仍未消退。
新浪网的网络投票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网民不再相信霸王,不愿意再使用该品牌产品,纵使官方无毒的检测报告高悬其上。
霸王的“品牌毒性”主要由三方面形成:1、代言人成龙不断消退的个人声誉影响霸王品牌的信任度。
成龙已经成为强大的品牌代言毒药:代言小霸王学习机,垮了;代言汾湟可乐了,没人喝了;代言北方汽修学院,假办学的;代言开迪汽车,卖不动。
成龙有着极高的个人知名度,但却其代言的产品却屡屡因造假、宣传过度、夸大其辞而令到他个人声誉严重受损。
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克到0.19毫克之间,大家记住是毫克,一克分成一千份才是一毫克,那么这个量
如果要按照我们通常给定的量来说,每一天就算你服用两到四片,大家都很容易
算的,最多0.08毫克。 那么这点量,到了我们的胃里面,或者是肠里面,很快
就会被分解掉了,就变成水和氧气了,跟酸,跟体内的降解酶变成一种水和氧气,
大家都知道水我们每天饮用,氧气我们每天呼吸。所以这个东西,你问了长期使
❖ 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的消息传出之后,它的生产厂家巨能公司一直否 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巨能公司的负责人一方面在新浪网站向消费者进 行解释,一方面当着记者的面大吃“巨能钙”,同时,他们还宣布要起 诉有关的媒体。
❖ 11月23日下午,一位知情人王先生向媒体报料称称巨能钙涉嫌用工 业双氧水代替食用级双氧水。王先生透露,1996年巨能钙公司刚成立时, 其食用级双氧水的原料来自于天津东方化工厂,当时食用级双氧水的市 场价格为3800元/吨。1997年下半年,食用级双氧水价格涨到6000元/ 吨。此时,巨能钙公司考虑到生产成本,选择了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限 公司生产的工业双氧水,因其浓度跟食用级双氧水浓度差不多,但价格 相对很低。
四)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11月23日播出了巨能公司负责人 当着记者面大吃巨能钙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 今天,我们要来特别关注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巨能钙”风波。自从 有媒体报道说在部分“巨能钙”当中检测出了双氧水成分之后,全国各 地的市场都纷纷做出了反应。我们的记者了解到:河南、天津、北京市 场,都已经停止了巨能钙的销售。
❖ 此外,巨能公司在信中还表示,其产品在生产之初就通过了国家各 部门严格的审批,产品质量标准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产品标 准,并先后获得了中国医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大批权威机构的 认可。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

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公共关系危机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公众关注和负面舆论,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列举10个公共关系危机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环境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因为生产过程中的疏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缺乏透明度和及时沟通,导致公众对企业的质疑和不信任,进而对企业形象和销售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2. 产品质量问题某汽车制造商在市场上推出一款新车型,但不久后被曝出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多起事故和消费者投诉。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未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导致公众对企业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进而对品牌形象和销售额造成严重影响。
3. 媒体报道失误某媒体在报道一个重大事件时,由于信息获取不准确或主观判断错误,发布了虚假或误导性的新闻,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媒体在危机处理中未能及时道歉和更正错误,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对媒体的影响力和商业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4. 员工不当行为某餐饮连锁企业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歧视性言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谴责和抵制。
企业在危机处理中未能及时对员工进行处理和道歉,导致公众对企业的形象和价值观产生负面评价,进而对企业的利益和声誉造成损害。
5. 数据泄露某科技公司的用户数据被黑客攻击导致泄露,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和不满。
公司在危机处理中未能及时通知用户和采取措施保护用户利益,导致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对公司品牌和市场份额造成影响。
6. 劳工纠纷某制造业企业的员工因为工资待遇不公和工作环境恶劣而发起罢工,引发了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企业在面对危机时未能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导致公众对企业的劳工政策和社会责任产生负面评价,进而对企业形象和销售额造成损害。
7. 领导人丑闻某政府官员或企业高层领导人因为涉嫌腐败、性丑闻等丑闻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领导层的不满和抗议。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09年12月31日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 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2009年8月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11月院索赔上千万元。
诉对方侵犯著作权1月4日蒋海松“吻别门”事件1月7日站楼关闭6小时;1月8日晚蒋海松在家中以非法闯入罪被拘留8日午夜就获释。
据媒体报道称30天监禁。
该事件被媒体称之为“吻别门”的热议百度被黑事件2010年1月12日早上700左右开始突然出现无法访问故障正常解析。
至930度无法正常访问现象。
的域名在美国域名注册商处被非法篡改能够正常访问。
自1100起地网络开始恢复对百度的正常访问。
1251CEO李彦宏在百度i贴吧上于事件的震惊。
当日下午6点谷歌“关闭门”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
据媒体报道击。
由于涉及因素多14日;事件引发了微软、HP等全球知名IT企业的关注;与此同时19日下午6点一封由谷歌中国高层的澄清公告在谷歌中国博客发表茅台乔洪受贿事件1月15日——贵州茅台原总经理乔洪受贿、2000年底至2007年3月期间1千万余元以上。
被尊称为“国酒”的贵州茅台在近期被质疑“抬价”的同时风波考验。
乔洪事件起于2007年多家媒体报道称乔洪在4月底被“双规”。
之后5月10日被交易所停牌5月14日5月下旬雪碧“汞毒门”据报道表示雪碧“生产过程绝无含汞环节”处。
为彻底查清“问题雪碧”的包装安全性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因旗下系列儿童护肤品存在安全隐患2009年初面临质疑与危机。
公关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公关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公关案例分析章子怡“诈捐门”公关危机案例分析【案例介绍】网友爆料,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章子怡宣称要自掏腰包捐款100万元,章子怡捐赠的实际金额只有84万元。
网友还称,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章子怡声泪俱下为地震受灾者募集的50万美元也未捐献给有关部门。
对于缺失的16万,吴小姐表示红基会从未报道过章子怡捐赠100万的消息,所以并不清楚捐款额的具体数字。
2010年1月27日,又一条关于章子怡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热议。
网名为“善款去向”的网友,于22日在天涯社区发帖称,章子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
随后,网民们启动“人肉搜索”,通过对当时章子怡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的捐款数额,与目前搜索到的实际金额进行比对,质疑其善款是否完全到位以及善款去向。
关于该会是否收到章子怡的捐款,她说:“你说的是明星章子怡吗?没收到善款,甚至连一起开展相关慈善活动都没有。
当然,也不排除她以匿名形式抑或别的名字捐赠。
”据国内各大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共筹得善款100万美元,但是有网友从美国税务部门网站上查到数据却是,章子怡基金会2008年12月报税表里的美元额度仅为45471美元,与媒体之前所报道的百万美元差距甚远。
事后章子怡和其经纪人公开回应的原文如下:章子怡:仍在追款透过邮件章子怡证实了,“章子怡基金”确实存在,表示是在地震后在美国加州建立的,但就没有明确说出目前筹集到了多少款项,“由于大部分的善款都是国外的好心人口头答应的捐助,做过慈善的人都知道,在追款和落实的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但始终我都没有放弃过。
”言下之意仍有很多善款未到账。
至于善款的用途,她也给出了说法,就是资助关爱儿童组织(CareForChildren)这个慈善团体,用于四川德阳“资源中心”的建设。
对此,记者致电受捐助组织的公关经理张会君,她表示“不知道章子怡捐了多少钱,关于账目的问题你要联系中国区的总负责人”,还解释说由于很多项目,都在等四川当地政府的审核,所以暂时还未能展开建设。
2010年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

2010年30大舆情危机事件应对能力11规律点研究来源:人民网关键字:舆情;舆情信息;奇虎;突发事件新闻;研究发现作者:2011-01-1316:231、外企平均应对能力评价最高,国内企业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各类企业的平均应对能力,我们发现央(国)企的平均应对能力最低,平均值为33.4,民企的平均值为33.7,而外企的平均值则达到41.7。
图4 三类企业舆情危机平均应对能力比较■外企:科学管理制度带动高水准的舆情应对能力在2010年的案例中,尽管有肯德基“秒杀门”的“拖后腿”,总体来说外企的危机应对是非常成功的。
富士康系列坠楼事件、霸王洗发水事件和惠普质量门事件都属良好应对范畴,而高盛欺诈门、强生质量门、雪碧汞毒门、丰田召回门等事件都属积极应对范畴,体现了外企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程度。
■民企:直觉式网络舆情管理导致应对能力不稳定,行业恶斗屡发增加应对复杂性民企缺乏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科学的应对流程和合理的内部应对部门的配置。
从2010年的应对能力评价中就可窥见一斑,在7个事件属于负向和消极应对的情况下,其平均分依然高于央(国)企,形成了高的高、低的低的格局。
部分民企拥有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因此在危机应对中能采取规范的流程制,如民企部分的圣元奶粉性早熟门、凡客抄袭门等事件中,这些企业都显示出了从容的态度和良好的制度。
也有一些民企在危机面前乱了阵脚,选择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比如美的紫砂煲事件、金浩茶油致癌事件及太极集团曲美西布曲明成份风波事件中,应对上多次反复,出尔反尔,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此外,民企行业恶斗事件屡见不鲜,如腾讯、百度、金山、可牛与奇虎360之间的是是非非;蒙牛诬陷门所涉及到蒙牛、伊利、圣元等乳业的三大企业等。
这样一个情况也对中国民企的危机应对提出了挑战。
■央(国)企:“粗暴式”和“沉默式”网络舆情应对无助于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如果须给央(国)企在2010年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定性,“粗暴式”和“沉默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大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年伊始,几乎所有企业、机构单位都在进行年度总结和新年度计划,与此同时,却有不少企业、机构在经受着意外危机的考验。
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关注发生于2010年1月份的国内外十大危机公关案例。
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
2009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恒源祥则指责对方恶意抢注,反诉对方侵犯著作权,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起商标异议,1月4日,恒源祥集团副总陈忠伟就事件做出正面回应,称该事件系起诉方恶意注册行为所致,公司有权利追回使用权。
事件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交战不断升级,据称纠纷索赔已达千万。
事件点评: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恒源祥的商标侵权风波自然引发了广大公众与媒体的关注。
从危机事件应对角度看,恒源祥方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事件声明,是值的肯定的。
但从整个事件来看,恒源祥则要保持与媒体、公众的及时沟通,牢牢把握住事件的媒体话语权,从而可以获得事件应对的主动。
如果实属“商标侵权”,则要制定好应对方案,避免失信于广大用户,以使品牌声誉免受重创。
蒋海松“吻别门”事件:1月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留美中国博士生蒋海松为了给女友拥吻送行,没有通过任何安检程序钻过机场安全隔离带,结果因为擅闯安全区引发紧张,导致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1月8日晚蒋海松在家中以非法闯入罪被拘留,8日午夜就获释。
据媒体报道称,蒋海松最高将面临30天监禁。
该事件被媒体称之为“吻别门”,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
事件点评:虽然从感情的角度来看,纽瓦克机场方面的作法有些过激,但考虑到在本事件前夕美国刚刚经历“圣诞恐怖袭击”,从全体乘客的人身安全考虑出发,关闭航站楼,并“从严处理”蒋海松的私闯安全隔离带行为,是实施航班危机预警管理,减少空难事件发生机率的必要手段。
与此同时,机场方面也应该加强非常时期的现场管理工作,避免有关人员擅离岗位情况的再次发生。
百度被黑事件:2010年1月12日早上7:00左右 开始突然出现无法访问故障,域名无法正常解析。
至9:30,太原、天津、郑州、烟台、长沙、成都、沈阳等全国各地均出现百度无法正常访问现象。
10:45,百度官方表示:由于的域名在美国域名注册商处被非法篡改,导致百度不能被正常访问,公司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处理, 能够正常访问。
自11:00起,各地网络开始恢复对百度的正常访问。
12:51,对于百度被黑事件,CEO李彦宏在百度i贴吧上,以“史无前例”表达了自己对于事件的震惊。
当日下午6点,百度发表正式声明,称目前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登录问题。
对于部分中国网友基于义愤报复性攻击其他外国网站的做法,百度称“我们并不鼓励这样的做法,请大家保持冷静。
”事件点评: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搜索平台,百度的突然被黑显然在网民中引起悍然大波。
从应对角度来看,百度方面的作法近乎完美: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回应;快速运用技术手段对问题进行技术处理;迅速制定应急方案,积极引导广大网友使用 进行正常搜索;CEO李彦宏借助于网络发表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消除广大网友的猜疑与疑虑;而对于广大网友克制性的提醒,显示了百度的大度与事件应对的全局观。
如此系统的危机应对策略,保障了问题的顺利解决,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
谷歌“关闭门”: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谷歌高管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文表示,谷歌集团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
据媒体报道,谷歌这一决策源于其邮箱账户资料曾遭受黑客攻击。
由于涉及因素多,因此关于谷歌中国“关闭门”原因、动机的说法众说纷纭,而事件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回应:14日,美国白宫与中国外交部分别就事件做出回应;事件引发了微软、HP等全球知名IT企业的关注,但各方观点褒贬不一;与此同时,事件也引发了广大中国网民的关注,质疑与力挺谷歌的两方声音都很激烈。
19日下午6点,谷歌中国首次就关闭事件做出回应,一封由谷歌中国高层的澄清公告在谷歌中国博客发表,公告否认谷歌关闭中国办公室等传闻,事件趋于平息。
事件点评: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与目的,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谷歌中国的退出,必定会成为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
就整个“谷歌关闭门”事件来看,各方对于事件的基本态度与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态的发展;对于谷歌中国高层来说,以“关闭”与“退出”为借口出尔反尔的企业决策,不利于自身品牌美誉度的建立,进而也不会博得广大中国网友的同情与支持。
茅台乔洪受贿事件:1月15日,曾引发“贵州茅台”股市多次波动的乔洪事件——贵州茅台原总经理乔洪受贿、巨额资产来源不明案终于宣判,乔洪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法院审理查明,乔洪于2000年底至2007年3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一百余次收受贿赂,额度高达1千万余元以上。
被尊称为“国酒”的贵州茅台在近期被质疑“抬价”的同时,再次面临“受贿门”风波考验。
乔洪事件起于2007年,当年多家媒体报道称乔洪在4月底被“双规”。
之后,茅台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始终保持沉默,贵州茅台5月10日被交易所停牌,至5月14日,贵州茅台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乔洪“因工作原因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
在对事件保持沉默后,5月下旬,茅台集团当家人、董事长季克良首度回应“乔洪事件”称:“这件事情会对茅台短期内有不利影响,但最终不会对茅台有影响”。
事件点评:作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对于乔洪事件前期的低调处理与同当事人及早撇清干系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事件对于茅台品牌美誉度的冲击。
现在乔洪案终于划上句号,而茅台方面还应该加强企业宣传、品牌推广力度,以稀释“乔洪事件”给整个集团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众多企业来说,通过乔洪事件以及UT斯达康、家乐福、西门子等众多国内外品牌的系列“贿赂门”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借助贿赂手段,以破坏商业规则为代价的商业模式,显然是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与美誉度的,而其对于各上市公司来说影响更甚,必须引以为戒。
雪碧“汞毒门”:据报道,近日在北京市连续出现两次饮用雪碧汞中毒事件。
就此,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对媒体坚称“提供给消费者的饮料绝对安全可靠”,同时表示雪碧“生产过程绝无含汞环节”,公司正全力配合警方进行调查,核实饮料产品出处。
但如此回应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为彻底查清“问题雪碧”的包装安全性,位于天津开发区的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对“问题雪碧”饮料罐进行密封性检测。
由于此次汞中毒事件事关重大,市场也十分关注报告的最终结果,此次检测的最终结果将由北京警方于近日正式发布,并公之于众。
事件点评:从危机事件应对角度来看,北京可口可乐方面的反应确实比较及时,但也存在明显硬伤。
一是推卸事件责任与非真诚沟通:虽然在官方声明时一再强调雪碧的安全性,却没有向两位受伤消费者以及广大忠实消费者正式道歉,没有通过媒体与之进行真诚的沟通。
二是权威证实问题:北京可口可乐方面有过这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北京市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产品安全证明,但仅仅一个县区级质监部门的检测结果难以获得广大公众的认同,难免陷于舆论的指责之中。
三是存在转移公众注意力之嫌:在回应“雪碧绝对安全可靠”的同时,北京可口可乐用较大的音量声称“流通环节人为恶意添加”,即使这样的观点最终被证实,但在此时也会被人认为是在转移公众注意力,难免陷于更大的被动之中。
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因旗下系列儿童护肤品存在安全隐患,强生公司曾于2009年初面临质疑与危机。
谁知眼下的2010新年之初,强生再次面临危机。
据媒体报道,因有消费者反映在药品中嗅到发霉气味,且有消费者称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出现恶心、胃痛、呕吐及腹泻症状的症状,美国强生公司召回包括畅销药泰诺、布洛芬在内的500批次非处方药。
与此同时,由于向医药服务商某养老院提供回扣兜售危险药品而遭美国司法部门指控更是将强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强生品牌的两危机案例,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方面于1月18日声明,在美召回的药品未进入中国市场,也不涉及在中国的生产及销售。
事件点评:在1982年强生公司曾成功应对泰诺中毒事件,此经典案例被业界权威称为“开创了国际危机公关理论研究的先河”,而在危机应对背后,强生公司“对医生、护士、医院、母亲和所有使用者负责,产品必须始终维持最高品质... ...”的经营理念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参考教材。
而近两年来,从2008年初的多瑞吉风波,到2009年初的儿童护肤品安全事件,再到眼下的两危机夹击案,强生品牌声誉大受损伤。
曾成功应对多起意外事件的强生公司,具有基本的危机事件应对技巧,但必须消除系列危机事件发生的根源,避免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
丰田汽车召回案:据报道,自1月28日起,天津一汽丰田召回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1月25日生产的75552辆RAV4车辆。
基于同样的原因,丰田已在美国、欧洲进行了召回,召回总量逾800万辆,已超过丰田2009年781万辆的全球总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