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
区域互联互通:中国与东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区域互联互通:中国与东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区域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和人民往来。
中国与东盟作为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一直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互联互通进程。
一、背景介绍1.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历程中国与东盟始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2003年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密切合作,推动了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
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将区域互联互通明确为合作重点。
2.区域互联互通的意义区域互联互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竞争力以及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动投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
二、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合作项目1.中国—东盟互联互通项目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了一系列互联互通项目,涵盖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东盟铁路合作项目。
该项目旨在构建东盟内部及东盟与中国之间的铁路网络,简化跨境物流,加强地区内外的联系。
2.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中,有一些是标志性的,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例如,中国与泰国合作的中泰铁路项目,连接了泰国北部城市清迈与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有效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流的往来。
3.其他合作项目除了铁路项目,中国与东盟还在港口、航空、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的马六甲海峡第二大桥项目,将帮助解决海峡交通堵塞问题,促进地区贸易发展。
三、合作成果及影响1.区域经济融合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效的供应链,推动了跨境投资和产业合作。
2.人员和文化交流区域互联互通不仅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人员和文化的交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基础设施合作,缩短了地理距离,加强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看中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交流合作,为推动中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自2004年起,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58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为3249亿美元,同比增长9.8%。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不断扩大,两地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愈加紧密。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中东盟自贸协定”),该协定于2010年开始实施。
该协定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双方在经济、投资、服务、贸易等领域实行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政策。
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经贸合作。
三、中国投资对东盟国家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据调查,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中国投资带来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资本,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投资对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农业、制造业等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亚欧非三大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东盟国家也是该倡议的重要成员之一。
东盟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就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建成的。
东盟国家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该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落地和实施。
五、未来中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两地之间的贸易额、投资额都在不断增长。
东盟的发展与挑战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的典范

东盟的发展与挑战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的典范东盟的发展与挑战: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的典范东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是由东南亚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成立于1967年。
东盟一直致力于在区域内推动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然而,东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区间的差异性、外部影响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东盟的发展与挑战,并分析东盟在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典范作用。
一、东盟的发展东盟的发展可从经济、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
经济方面,东盟一直致力于推动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降低贸易壁垒以及促进投资自由化,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此外,东盟还积极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政治方面,东盟致力于创建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
通过建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东盟推动地区内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协商。
东盟秉持着“东盟方式”原则,即通过和平谈判和共识取代强制力量,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安全方面,东盟通过加强合作与协调来提升地区的安全。
东盟与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签署了一系列的安全合作文件,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等威胁。
此外,东盟还通过举办联合军演和安全对话等活动,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与信任。
二、东盟面临的挑战尽管东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东盟内部存在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东盟国家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经济体量和产业结构有较大区别。
这使得在经济合作中,东盟国家面临着调整利益分配和解决争端的任务。
其次,东盟受到来自外部大国的影响。
近年来,东盟国家在美中等大国之间的利益纷争中处于中立地位,尽力保持与各方的关系平衡。
然而,外部影响也给东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完善也为东盟带来了挑战。
东盟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需要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并为东亚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
经济 问题 ・
《 南亚》 20 第 2期 东 06年
东盟 的 区域 一体 化 战 略 与 东 亚 经 济 合 作
赵 洪
新地 区 主义 强调 区域合 作 的开放 性 和贸 易 、投 资 自由化 ,是 以 自由化 、市场化 与竞 争力 为 导 向 ,既 寻求发 挥地 区 内合作 潜力 ,又致力 于 对全球 经济 体系 的参 与 ,强调 地 区主义 与全 球 主义 的相互 联 系和互 相促 进 。近 年来 ,东盟 加快 推行 区域 经济 一体化 战 略 ,目的 就是通 过 政府 的作 用 、集 体 的形 式 ,改善 本地 【 的投 资 、贸 易和 生产环 境 ,提 高 自身参 与经济 全球 化 ) ( 的竞 争能 力 。东盟 区域经 济 一体 化I 的变化也 对东 亚经 济合作 发 展趋 势产 生 了重大 影 响。 。 戊略
一
体化 进 程 。与 旧地 区主义 相 比 ,新 地 区主 义不再 局 限 于 相对 狭 隘 的军 事 社会 凝 聚力 、政治凝 聚力和组 织凝 聚力 等非 经济 层 面 ,是 地 区 内的 国 家与政 府 ,为 了应对 全球 的或 地 区的政 治经 济 挑 战 ,积极 地 寻 求 地 区制 度 化 的合 作 与 治 理 。 新 地 区主义 的一 个重 要特 征 是具有 开放 性 和经济 自由化 ,是 以 自由化 、市场化 与竞 争力 为 导 向 ,既 寻求 发挥地 区合 作 潜 力 ,又致 力 于对 全 球 经 济体 系 的参 与 ;既 保 证 地 区 的经 济 自由
一
、
东亚 的 新地 区主 义及 其发 展 特 征
地 区主义 有 “ ” 旧 ”之分 。 “ 新 、“ 旧地 区主义 ”主 要是指 在 2 纪 5 0世 0至 6 代 之 间发 o年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关系的重要方向。
随着两者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已经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关系密切相关。
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积极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地区互联互通、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在安全领域,中国也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反恐、打击贩毒、海上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存在分歧,如南海问题等,这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地区内部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需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最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给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与东盟可以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在政治层面,双方可以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推动解决敏感问题。
在经济层面,双方可以深化经贸合作,加强互利共赢,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安全层面,双方可以加强反恐合作,加强边防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以更好地适应地区变化,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地区繁荣稳定。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与安全将会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中国西南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从 2 世纪 9 0 0年代开始 ,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国际 分工不断深化 , 全球 贸易和投资迅速 发展 ,世界各 国经济 的 相互 依存 程度不断加强 。为 了谋求打破国家边界对资源配置 和市场的地理 限制 , 实现对资源的跨国配置 以及对经济和市 场运行规 则的联合调控 ,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世界上几 乎所 有的国家或地 区纷纷组 建区域性 的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 济一体化 已成 为当今世界经 济发 展的一个显著趋势 , 正广泛 而深刻地 影响世界经 济发展 的各个方面 。 近 2 年来 , 0 中国是 经济全球 化和区域化积极参与者 、 学 习者和实践者 , 同时也是受益者 。中国一直 在三个层面上推 进着世界经济和 区域经 济的一体 化进 程。 从国 内层面看 , 长三角 、 泛珠三角 、 环渤海地 区以及东北 老工业地区都在积极推进 区域经 济合作 ,广度与深度不断加 强。中国的区域经济战略已开始实现从行政区经济 向经济 区 经济的重 大转折 。
东南亚与南亚的区域 , 其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自古 以来 , 该区 域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交往 十分 密切 , 有悠久的通商贸易传
统, 享有 “ 南方丝绸之路 ” 的美誉 。 西南地区与东南亚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的交错层 次 , 构成 相互间较强的互补性格局 。东南 亚国家的石 油、煤 炭 、天然 气、 大米 、 木薯 、 棕榈油、 胶、 橡 木材等是西南地 区市场急需产 品, 而西南地区的机电、 化工产品 、 矿产 品、 农业机械 、中草
收稿 日期 :0 6 6 2 2 o —0然经济环境 中进行 ,生产经 营各具特色 , 各有优势 , 口的主要农林牧渔产品相互都有所 出 求 。西南 地区可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 发展优势特点农业 , 满足 东盟市场需要 。 一步扩大农业 优 良种子 、 进 种苗与东盟 国家的 产销合作。实施“ 走出去” 战略, 合作 开发农业和生物资源 。 2 在 东盟 国家发展进 口替代 的工业。 .
论东盟对东亚地区合作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

来越高。此外,东盟与美国在经济方面还存在着 贸易摩擦, 在人权问题 和建 立亚 太经 合组 织问 题上 都有 着很 多 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东盟开 始力图 摆脱冷 战期间 那种受 美国 支 配和控制的状况,争取与美国发展更加平等的 关系。另外, 在这一时期,东盟还 推行大 东盟战 略,吸收 其它东 南亚 国 家加入东盟。扩大东 盟组织的 目的 之一,就 是要壮 大东 盟 的力量,用一个声音 在亚太 地区、在 国际 上说 话,增强 与 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大国讨价还价乃至抗衡 的能力。 “ ’$ /
+&
援助越来越 少,但美 国仍 然是 其 最重 要 的对 外贸 易 伙伴。 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 家对美 国资本 与出口 市场的 依赖 更 加突出,目前美国仍是 东盟主 要国家 的最 大出口 市场, 东 盟是美国的第四大 贸易伙 伴。因此,东 盟在实 施其 对外 政 策时就不得不考虑美 国的利 益,在实施 东亚地 区合 作的政 策时就难免会受到 美国的影 响。不仅 如此,随 着近 年来美 国全球战略部署的调 整,东南亚 在美国 亚太战 略中 的地位 进一步加强,绝大 部分 东盟国 家在 积极推 进东 亚地 区合作 的同时,还都加强了与 美国 的双边 关系。在 安全 方面,双 方建立反恐联盟,频繁 举行 军事演 习;在经 济上,双 方也 大力加强合作。不仅不再 要求东 盟国家按 照国 际货币 基金 组织的标准实行全面的 经济改 革和开 放市场, 而且还 与新 加坡谈判建立自由贸易 区的问 题。 !""# 年的 首届东 亚峰 会 前夕,美国与其亚洲代 言人 日本 鼓吹,东 亚峰 会若 在“ $" % &”框架下进行的话,未来很可能被中国 所主导,因而 主 张东亚峰会扩大化,先 是提出 邀请美国 以观 察员身 份出 席 会议,在这一提议被有 关各方 拒绝后, 又提出 邀请 澳大 利 亚、新西兰和印度入 会。东盟 在美国 的指 责和压 力下, 最 终接受 澳、新、印 入 会。为 此,东 盟秘 书 长王 景 荣表 示, 东亚峰会并不是一个 排外的 区域组织 ,也不会 破坏 美国在 东南亚的利益。而且,东盟 也一直在 推动 建立 美国 ’ 东 盟 峰会机制,只 是 美国 不 愿 答 应 东 盟 提 出的 条 件, 即 加 入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承担相应的义务。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 来一 段相当 长的 时间 内,东盟 从 其大国平衡战略出 发,在增加 自身独 立性 的同时 ,将仍 然 保持与美国 的密 切联 系,维持 美 国在 东南 亚 力量 的存 在, 以制衡其他大国。这就 使得东盟 的东亚 地区合 作政 策将 仍 然受到美国的影响。 ! ( 作为东盟 外交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 分,其东 亚地区 合 作政策带有明显的大国平衡特色 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 在冷战 结束之 后所采 用的 一种 处 理与大国关系的特殊 手段,是对 地区形 势新变 化的 一种反 应和战略选择。在东盟 各国看 来,利用 这些大 国之 间的相 互竞争,可以使各国在东南亚的力量达到一种均衡 的状态,
浅析中国对东盟的睦邻友好及区域合作政策

伙伴 、好朋友 。让我 们携起手 来 ,为
建 立和 发展双方面 向2 世纪 的睦邻互 1 信伙伴关系而共同努 力。” 21 .. 2中国践行在政治上 的承诺 。
1我国 同东盟发展外交合作 的 . 理论依 据
11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论述 111从政 治 角度看 ,积 极 发展 .. 与东盟关 系体现 了 “ 发展 国际 间的交 流与合作 ,创造有利 于我 国发 展的国 际环境 ”的国家职能 。体现了 “ 国家 间出现分离 聚合 、亲疏 冷热的 复杂关 系 ,主要是 由各 国的国家利益和 国家 力量 决定 的”。 112从经 济 角度看 ,东盟在 国 .. 际经济舞 台上活动频 繁 ,体现 了 当代 世界市场迅 速发展 呈现出一个 新的特 点—— 区域 集团化趋 势加强 。中国与
Hale Waihona Puke 关系 ,和谐 的发展 中国家 关系 ,建 设 和 谐地 区、和谐世界 。中国与东盟 国 家 保持着 良好的关 系和 合作 ,在 东盟 等地 区组织 中发挥 着重 要作用 。 推 动 建设和谐 世界 ,是对我 国外交理论 的丰富和 发展 。积极推 动建设和 谐世 界 ,有利于 我国在深刻 变动的世 界格 局和复 杂多变的国际形 势中争取 战略 主动 ,有利 于维护我 国的国家主权 、 安 全和 发 展 利 益 ,为我 国改 革 开放 和现代化 建设营造和平 稳定的国 际环 境 、睦 邻友好的周边环 境 、平 等互 利 的合作环 境 、互信 协作 的安全环 境和 客 观 友 善 的舆 论 环 境 。
一
意 义 : 按 照 和 谐 世 界 的 理 念 和 我 国 外交布局 ,我们努 力发 展和谐的 大国 关系 ,和谐 的周边关 系 ,和谐的 多边
诺 ,它 没 有霸 权 和 野 心 。近 年 来 , “ 中国威胁论 ”在东南亚 地区也开始 抬头 。中 国加 入 《 东南亚友 好合作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这是传统区域一体化组织成立的条件, 但 21 世纪初出现的大批新一代 FTA 已突破了其中的一些条件, 如不再受地域、 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6·
!!!!!!!!!!!!!!!!!!! 名家特稿 INNOVATION No.2 Apr.2007 !!!!
!!!!!!!!!!!!!!!!!!!!!!!!
AFTA 是东 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一 次 成 功 实 践,为 东盟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积累了经验。到 2002 年, 当它与区内毫无经验的大国— ——中 国 谈 判 双 边 自 由贸易协定的时候, AFTA 的经验使东盟充满了自 信, 也为东盟获得了利益。
( 二) 东盟共同体: 一体化的升级 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 严重削弱了东盟整 体的经济实力, 但东盟很快就找回了自信。金融危 机不但没有阻挡东盟的一体化步伐, 反而坚定了其 进行一体化的决心。危机使东盟认识到加强内部经 济融合的重要性, 只有更快、更深度的一体化才能 增强它们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1997 年 12 月, 在 整个东南亚地区依然被金融危机阴影所笼罩的情 况下, 东盟却在吉隆坡峰会上乐观地向世界宣布了 《东盟 2020 年远景》( the ASEAN Vision 2020) , 提 出到 2020 年把整个东南亚建设成为一个“东盟共同 体”的大胆设想 , 并将此列为这一地区的未来发展 方向。在 10 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回顾这个具有历史 意义的时刻时, 不得不钦佩东盟当时的巨大勇气。 1998 年, 东盟再度加快了 AFTA 的速度。但同 时它们也认识到, 自由贸易区毕竟只是经济一体化 的初级阶段, 只是商品的自由流动, 而不涉及生产 要素的自由流动, 这种低度的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主要出口市场在区外 而非区内的 AFTA 成员来说, 更是如此。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除之后, 东盟把目光 投向了堪称一体化楷模的欧盟。欧盟的情况虽然与 东盟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的一体化经验很难被后者 所搬用, 但前者的成功却给了后者很大的鼓励。东 盟决心借鉴欧盟的经验, 推动符合自己特点的深度 一体化进程, 先后推出《东盟一体化倡议》( 2000 年) 、 《为 促 进 东 盟 一 体 化 、 缩 小 发 展 差 距 的 河 内 宣 言》 ( 2001 年) 、《东盟一体化倡议行动计划》( 2002 年) ,
东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每个重大步骤都 与外界形势的变化有关。东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 从根本上看, 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 要的措施。进入 21 世纪, 东盟的两大邻国中国和印 度的崛起, 改变了亚洲和世界经济格局。而 1997 年 的金融危机拉大了东盟国家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差
王景荣先生的解释 , 所谓“完成”, 并非指百分之百 地达标。就拿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成标准来说,“并 非 所 有 的 关 税 都 要 降 低 到 零 至 5% , 并 非 所 有 投 资、服务、非关税壁垒等领域里的问题都要解决, 但 至少有 70% 至 80% 的任务必须完成。”①这里, 隐含 着东盟为赶时间而降低共同体实现标准的一个意 图, 以下将作论述。
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 从根本上看, 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同时, 东盟认识到, 只有掌握了地区经济
一体化的主导权, 才能牢固地保持住自己的“特性”。从这一点出发, 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是: 首先, 建立东盟共同体强化自己,
继而以此为核心, 推动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 确保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
地位。1992 年 1 月, 东盟正式宣布成立“东盟自由
贸易区”。东盟迅速决定组成域贸易集团, 除了外部压力这一主要因素之外, 还有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 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放缓, 后劲不足。
1988 ̄1990 年 , 东 盟 国 家 经 历 了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时
创 期, 尤其是 1989 年, 5 个老成员国 GDP 平均增长率 新 一度高达 9.3%。但此后, 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1992
二
期
一个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 在经 过 40 年的路程后, 如今已壮大成为亚太地区和全 球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在国际舞台 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令 周边大国刮目相看, 这个成功的区域组织就是东南 亚国家联盟, 即东盟。
一 、东 盟 的 一 体 化 进 程 回 顾 : 从 东 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共同体
( 一) AFTA( AS EAN Fre e Tra de Are a , AF- TA) 的成功实践
东盟成立于 1967 年, 但到 1977 年才开始经济 一体化的尝试。同年 2 月, 当时的东盟 5 个老成员
国 印 度 尼 西 亚 、马 来 西 亚 、菲 律 宾 、泰 国 、新 加 坡 签 署了优惠贸易安排 (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 ment, PTA) 协议, 随后在 PTA 框架内开展了经济合 作。东盟所建立的 PTA 虽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中的最低级、最松散的阶段 , 但却标志着东盟跨 进了经济一体化的门槛, 使东盟从区域政治组织转 向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力, 并决定采取应对措施— ——加快自身的一体化。
东盟深刻地认识到, 没有一体化, 它们这些弱小国
家便会成为一盘散沙, 很难强大起来。经济一体化
是 它 们 赖 以 生 存 、发 展 、壮 大 实 力 和 应 对 外 部 威 胁
的唯一选择。东盟各国只有组成贸易集团, 才能提
高与区外集团讨价还价的能力,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
二、从东盟共同体走向东亚共同体
距, 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变, 外资转而流向中国。另一 方面, 全球自由贸易谈判困难重重, 停滞不前, 而各 种地区性贸易安排大行其道。面对这样的环境, 东 盟的危机感加重, 而加强自身的一体化, 已成为其 本能的反应。另外, 从内部条件来看, 进入 21 世纪 后, 东盟各国的经济都已复苏, 印尼等重要国家的 政治形势也趋于稳定, 东盟重提实施共同体理想的 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东盟正式出台共同体规划, 外部世界的反 应并不一致。许多人用欧盟的标准来对照东盟共同 体, 断言其难以成功, 因为东盟新老成员的差距太 大, 地区的多样性也大大超过欧盟。但东盟却从实 际出发, 把共同体的标准定得比较低。就以最重要 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来说, 东盟只是将“单一市场” ( single market) 作 为 其 目 标 , 即 把 各 成 员 分 散 的 市 场连接成为“单一的生产基地, 同时是个货物、服务 和资金自由流通的单一市场”[1]。东盟经济共同体的 内容也都与“单一市场”相关, 其要点为: ①废除所 有货物关税; ②铲除所有妨碍贸易的非关税壁垒; ③联 合 争 取 新 投 资,主 要 目 标 是 中 国 、印 度 和 韩 国 企业; ④通过奖励促使东盟商家在区域投资; ⑤向 世界促销东盟的产品与服务; ⑥建立快速有效的通 关体制; ⑦建立高效的商贸纠纷仲裁机制。[2]显然, 这与欧洲的“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 是有很大 区别的, 因为“单一市场”根本不涉及到实施共同经 济政策的问题( 如欧共体实施的共同农业政策) , 这 样难度要小得多, 同时一体化的程度也要低得多。 正因为如此, 东盟不但有信心将其实现, 而且还要 提前实现。2005 年, 东盟领导人决定将东盟经济共
小国对于参与区域一体化的热情比大国要强烈。这
一点已被欧洲的一体化实践所证实。
AFTA 原定 15 年建成, 但不久东盟就将其缩短
到 10 年。1998 年, 东盟再次加快 AFTA 进程。2002 年, AFTA 的降税目标已在 6 个老成员国中实现, 比 最初的计划提前了 6 年。这也是东盟对区域经济一 体化在全球加快进行的一种主动的和积极的反应, 并体现出东盟具备了控制自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能力。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and East Asian Summit in oder to keep ASEAN’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
nomic cooperation.
第
Key words : ASEAN; regional cooperation; ASEAN community; East Asian community
!!!!!!!!!!!!!!!!!!! 名家特稿 INNOVATION No.2 Apr.2007 !!!!
!!!!!!!!!!!!!!!!!!!!!!!!
简析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
陆建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 00007)
[摘 要] 作为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集团, 经济一体化是东盟赖以生存、发展、壮大实力和应 对外部威胁的惟一选择。东
的利益, 体验到了一体化的好处, 对一体化的信心
第 增强了。这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
期
1993 年 1 月 1 日, 赶在 NAFTA 成立之前, 东
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东亚地区首个自由贸
易区, 也是当时亚太地区为数极少的区域贸易集
团。其实, 东南亚地区首先出现区域贸易集团绝非
偶然, 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在这个地区, 具备了
[关键词] 东盟; 区域合作; 东盟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