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恋爱一样去工作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干法》作者是日本作家稻盛和夫。
内容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干法》读后感,欢迎借鉴!《干法》读后感1 一、《干法》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体的哲学书《干法》这本书书中贯穿的一个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濒临倒闭企业的研发人员,最后通过不断努力走到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
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在整本书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天爱人”“奉献”的人生观,在书中无不时刻映现。
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怀着对天地苍生的敬畏,不轻言放弃,把人生逆境当成最“欢喜”的修炼,奋斗再奋斗,才能换来不一样的人生。
二、钟爱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爱到的。
如何喜欢自己的工作,年轻人总认为,我必须去寻找,经过不断的磨合后,才能发现到它,与它相伴一生,这更像爱情与婚姻。
我认为这句话本身没有错,的确,“君子好逑”的工作与伴侣是每个人的向往,但世人的欲望,更愿意憧憬诗与远方的妙丽,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景。
立足于当下,让一颗浮躁的心,回到它原来的地方,用心重新观察身边的美景,你有可能发现,原来它没有这么讨厌,当你尝试爱它的时候,慢慢你会发现,它也有你一样的情怀,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你,让你努力与拼搏,变成被爱的幸福。
当爱充满你的生活后,你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三、要不断给自己树立准确的目标工作与人生一样,都是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价值,每个人其实都是愿意给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树立一个目标的,这个目标是否正确,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做到最后,只能把目标变为一个美好的憧憬。
这就是树立目标的常见错误。
准确的目标如何把控,如何能将目标转换为最终的行为结果呢?大家还记得周五分享的那个行为公式吗?B=MAT,大家不妨用这个公式认真套一套,静心而观,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公式可以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与西方的唯物方法论可以有效结合。
干法 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读后感

干法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读后感篇一干法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这可真是给了我当头一棒啊!说实话,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什么努力工作啦,要有热情啦。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稻盛和夫先生讲的那些工作哲学,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全身心投入。
这话说得容易,可真要做到,那可太难啦!我就常常想,我这工作有啥好热爱的,不就是为了那点工资嘛!但也许,这就是我的问题所在?书里还提到,要不断给自己设立高目标,然后拼命去实现。
这让我心里犯嘀咕,目标设那么高,万一达不到,岂不是很打击?但反过来想想,要是目标都不敢设高,那能有啥进步呢?还有啊,稻盛和夫先生说要每天都反省自己。
我就寻思,我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反省?可仔细一想,也许就是因为不反省,才总是在原地打转。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可能得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态度了。
说不定,真像他说的,全身心投入工作,能找到不一样的乐趣和成就感呢?但我又有点怀疑,真有那么神奇吗?我觉得我还是得试试看,万一真行呢?总之,这本书让我又纠结又期待,希望我能在工作中有所改变吧!篇二干法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读后感哇塞,朋友们,读完稻盛和夫的《干法》,我这心里就像被扔了一颗炸弹,炸得我那叫一个七荤八素!说真的,以前我觉得工作嘛,能应付过去就行,干嘛要那么拼命?可稻盛和夫先生说的那些话,让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糊涂蛋!他说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我一开始还撇嘴,心想这也太夸张了吧!但后来想想,我每天在工作中抱怨这抱怨那,灵魂都快被我自己给折磨坏了!还有那个“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可把我吓了一跳!我就问自己,我付出过吗?好像没有啊!总是找各种借口偷懒,还觉得自己挺聪明。
现在想想,真是蠢到家了!稻盛和夫先生还提到要以“高目标”为动力,我心里就犯怵,我能行吗?可也许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行,才一直不行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设限吗?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觉得他说得太对了,一会儿又觉得太难做到了。
稻盛和夫人生精进的10项原则读后感

稻盛和夫人生精进的10项原则读后感稻盛和夫人生精进的10项原则读后感篇1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化解了内心的一种焦虑情绪,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起来。
此前我一直担心自己转换行业,进入兴趣的行业是否能够成功。
这种担忧与焦虑使我左右摇摆,徘徊不前。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会有所收获。
只要我选择的方向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内心保存着善念。
想到这些,我不再为未来能否养活自己感到担忧,不再为自己可能比周围的同学落后很多而焦虑。
因为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工作,蕴藏着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除了强调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还看到一个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
他的智慧表现在他对每一天的态度。
即便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公司,他仍旧不刻意为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长期目标。
而他更重视的是尽全力投入当天,当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后,第二天自然到来,再继续以全然的热情投入其中。
因为,当计划没有实现时,一个人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竭尽全力于今天,则更容易让人创造奇迹,让人感受到幸福与喜悦。
这种活在当下的思想,让人容易体验到快乐!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这句话里暗含着太多的哲理。
当一个人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时候,无私的精神更容易从他身上得到展现。
而不问收获,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放任思想,只问耕耘,则是最佳的吸引状态。
这可以说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华。
不问收获,不等同于不要收获,而是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的获得。
就如我渴望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这样会挣不到钱,养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记这句话,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我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关于工作与成就。
我意识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后,总是觉得以我现有的这种性格,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无论此刻我存在多少问题,但只要我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情,尽全力投入其中,借由不断反省,我就能够突破自我的种种限制。
al写干法读后感

al写干法读后感篇一 al 写干法读后感最近读了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哎呀妈呀,真的给了我不少的冲击和启发!你说工作这玩意儿,以前我可能就觉得是为了混口饭吃,能养活自己就行。
但稻盛和夫老爷子说的那些话,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
也许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能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高大上,但又好像有点道理。
书中提到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像谈恋爱一样全身心投入。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现在的工作,我能热爱得起来吗?有时候累得要死,老板还各种挑剔,我咋热爱?但反过来想想,可能是我自己心态有问题?也许我试着去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就能爱上它了?还有啊,稻盛和夫说要不断给自己设立高目标,然后拼命去实现。
这会不会太疯狂了?我总是怕目标定高了实现不了,那多丢人啊!可万一真实现了呢?那不是爽歪歪?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会儿觉得他说得太对了,一会儿又觉得这也太难做到了吧。
我就在这种纠结的情绪中读完了。
读完之后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该改变一下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可我又害怕改变,万一失败了咋办?哎呀,好纠结啊!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让我有了一些思考,这一路读下来,还真不错!篇二 al 写干法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稻盛和夫的《干法》,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在想,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不就是工作嘛,谁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可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稻盛和夫说,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
啥?工作还能修行?我以前只觉得工作是一种折磨,每天盼着下班。
但他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也许在工作中克服困难,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过我又在想,这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现实中的工作,哪有那么容易让人修行?还有那个“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可把我吓到了。
我就想问,谁能一直这么拼命啊?我有时候努力一下都觉得累得够呛。
但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能做到的人才成功了?我也不知道,我真的很迷茫。
书里还说要以“高目标”为动力,我就笑了。
职业规划类书籍读后感

职业规划类书籍读后感最近读了几本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真的是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在一团迷雾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虽然这盏灯可能还没把前路照得通亮,但至少有方向了。
我读的这些书啊,里面各种干货满满。
首先呢,让我意识到职业规划可不是等到找工作前才临时抱佛脚的事儿,而是应该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有个大概的想法。
就好比盖房子,你不能等想住的时候才开始想怎么打地基、怎么砌墙吧。
这职业规划就像盖房子的蓝图,早有规划,心里才踏实。
以前我觉得职业嘛,无非就是找个能挣钱的活儿干干就得了。
但这些书告诉我,大错特错啊!职业得和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匹配。
就像谈恋爱一样,你要是找个完全不合适的对象,每天都过得糟心。
工作也是如此,要是做着一份自己既没兴趣又觉得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比如说,一个热爱艺术、富有创造力的人,你让他天天坐在办公室算那些枯燥的账目,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嘛。
书里还讲到设定目标的重要性。
这目标可不是那种空泛的“我要成为有钱人”之类的,而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能实现的、有相关性的,还得有时限的(SMART原则嘛)。
这就像是在游戏里做任务,你得清楚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算完成任务。
比如说我想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那我不能只说“我要学好设计”,而是得说“我要在一年内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做出至少三个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这样明确的目标才会让我有努力的方向。
还有关于自我评估这一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就像是给自己做一个全面的体检,从自己的专业技能到软技能,从优点到缺点,都得扒拉出来看看。
以前我总是羞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总觉得那是不好的东西。
但书里说,了解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去弥补或者规避啊。
就像你知道自己容易在公众场合紧张,那你要是想从事需要经常演讲的职业,就可以提前去锻炼自己克服这个问题。
读完这些书后,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
我发现自己之前走了不少弯路,很多时候都是盲目跟风或者随波逐流。
带着爱去工作读后感

带着爱去工作读后感
《带着爱去工作》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兼作家罗宾·席尔伯格所著的励志读物。
这本书以其简洁明快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对书中内容的深入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带着爱去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罗宾·席尔伯格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理学知识,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在职场中带着爱去工作。
她认为,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更有耐心、更有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而且,带着爱去工作也能够让我们更加快乐、更加满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而在工作中,这些挑战和困难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沮丧。
然而,当我们能够带着爱去工作时,就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克服它们。
这就好比是一种心理上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如何在工作中传递爱的重要性。
她认为,当我们能够在工作中传递爱时,就能够更好地与同事合作,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这种爱的传递,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还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带着爱去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爱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更加快乐,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们能够在工作中带着爱,让工作变得更加美好。
京瓷爱上工作的读后感

京瓷爱上工作的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京瓷爱上工作>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京瓷爱上工作》。
哎呀,这本书可给了我好多好多的启发!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工作的事儿,我一开始还想,工作?这和我一个小学生有啥关系呀?可读着读着,我发现这里面的道理,对我现在的学习,还有以后长大工作,都太有用啦!比如说,书里说要热爱自己做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有时候会觉得写作业好烦啊,背书也好累啊,可如果我能像书里说的那样,试着去热爱学习,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觉得啦?就像我喜欢吃冰淇淋,如果把学习当成喜欢的冰淇淋,那是不是就会很开心地去做啦?还有啊,书里说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
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
一开始我特别紧张,觉得自己肯定读不好,都想放弃了。
可后来我想到不能当胆小鬼,就鼓起勇气去练习。
结果比赛的时候,我表现得还不错呢!这不就和书里说的一样吗?要是遇到困难就跑,那啥也干不成!我还把书里的故事讲给了爸爸妈妈听。
我问他们:“你们工作的时候也会像书里说的这样吗?”爸爸笑着说:“当然啦,只有热爱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呀。
”妈妈也点头说:“是呀,就像妈妈做家务,要是不爱做,家里不就乱糟糟啦?”我又和小伙伴们讨论了这本书。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以后工作会是啥样的?”有的小伙伴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老师,还有的说想当警察。
我就说:“那不管干啥,咱们都得像书里说的,爱上自己的工作,对不对?”大家都纷纷点头。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但学习不也是我的“工作”吗?我得像书里说的那样,爱上学习,不怕困难,以后长大了,才能真正爱上自己的工作,做出一番成绩来!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路。
它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热情,有勇气,这样才能成功。
小伙伴们,你们要是还没读过这本书,赶紧去读一读,保证也会有很多收获!示例文章篇二:《<京瓷爱上工作>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京瓷爱上工作》。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读后感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读后感篇一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读后感嘿,朋友!最近读了一本叫《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的书,这可真是给了我不小的冲击!你说,工作到底是个啥?以前我可能觉得,工作不就是为了那几个臭钱,能养活自己,能买点喜欢的东西。
但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
也许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我觉得吧,工作有时候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得气喘吁吁,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到终点。
可能有时候你觉得自己都快坚持不下去了,心里想着:“这破工作,要了我的老命!”但反过来想想,这不也正是挑战自己的机会吗?就像爬山,累得要死要活,可一旦到了山顶,那种成就感,谁能懂?我自己也有过那种在工作中迷茫的时候。
比如说,任务多得像山一样压过来,我就会问自己:“我这是在干啥?值得吗?”但后来完成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又会觉得自己好像也挺牛的。
工作真的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吗?我可能还不太确定。
也许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牺牲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那这到底值不值呢?我觉得这得看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
反正这本书让我想了好多,我在想,以后我是不是应该更认真地对待工作,把它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但又一想,要是太拼命,把自己累垮了,那又咋办?哎呀,真是纠结!篇二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读后感哇塞,读完《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这本书,我这心里就像被扔了一颗炸弹,炸得我思绪乱飞!工作,这俩字以前在我眼里,可能就是每天不得不去做的苦差事,为了那点工资,忍辱负重。
可这本书却告诉我,工作可不是这么简单!你想啊,我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那要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这日子得多难熬?也许工作就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有时候能让你兴奋得心跳加速,有时候又能把你打击得怀疑人生。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那时候真觉得自己要猝死了。
我就想:“这工作至于这么拼命吗?”但当项目成功的时候,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又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读后感
一次朋友说:想要一本书,《像恋爱一样去工作》,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甚是好奇,借此询问了一下谁写的书,朋友说写书人叫“茅侃侃”一个80后,“额。
80后不跟我一样”默默记下了书名,一个偶然的机会上当当网买下了这本书《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朋友,朋友很是感激,并也介绍我看一看。
拿到书红色的书壳,一张年轻的脸做了书的封面,他就是本书作者“茅侃侃”一个80后,原以为这名字应该是笔名吧,“侃侃”究竟有多能侃,慢慢读完,才发现果真是很能侃。
难怪名字也取为侃侃。
一直以为工作是工作,恋爱是恋爱,而我们的侃侃老板把恋爱心得用在了工作中,可谓是得心应手。
《像恋爱一样去工作》讲述一个80后新贵的长财之道,通过讲述茅侃侃老板一路的创业过程来给我们映射出恋爱与工作,创业与机会中的种种良好衔接,他也是告诉我们现在年轻的一代们,好好恋爱和好好工作,本是一意。
用对待恋爱的态度去工作,用谈恋爱的方法去解决工作问题,你会发现职业的生涯其实并不难。
从入职公司以来,团队不断的壮大,一批又一批的85.90后们加入公司,每次的沟通对话,一些职场梦想,态度,责任似乎引不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但一旦与“恋爱”中的经验联系到一起,会突然激起兴趣和共鸣,一切晦涩的概念和需要在实际中领悟的方法,似乎一经与“恋爱”类比,他们便无师自通了。
顿觉此书绝对是一本好书。
书的开头就讲了这么一句话“从孙子到爷爷是一个不可辩驳的进化过程-------此话送给所有想一步登天的年轻人。
大企业的行业规则往往就是行业规则,规则首先是用来打磨你的棱角的,如果你太个性,反而可能丧失了机会。
传说中特有个性,不服管的那种人,万一哪天人品爆发自己创业当了老板,也很难赢得员工的忠诚。
”而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太个性,也很有梦想,梦想自己成功当老板,一步真的登天了,自己也劝过朋友无数次,无论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有时候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那是因为我们只看到成功的企业是怎么成功的,没看到失败的企业是怎么死掉的。
往往朋友对我的劝说不屑一顾,总觉得现在的状态,k以内的薪资都不看在眼里,或许他还不知道我们侃侃老板的成本管理:企业给员工提供什么样的待遇,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员工为企业做了多大的贡献,凡事都可量化,凡事都必须量化。
有机会还是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朋友看看。
就如所说,对k以内的薪资不看在眼里,这时肯定要求希望老板加薪的,包括我自己,有时也老是抱怨,往往认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多,但却不够量化。
而且潜意识里总认为公司是强者,自己是弱者,公司肯定是亏欠了我的,必须给我加薪。
现在想想真的很可怕,特别作为一个管理者,当欲望在不断膨胀时,我们首要的就要先学会换位思考,量化自己的工作,公司凭什么给我加薪,我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当你的能力真的上了一个台阶,大部分企业领导是不会看不到的,更不会看到了装作看不到。
所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很有必要。
现在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在说,文凭有什么用,大学生都是在帮小学生打工。
的确有如我们本书的侃侃老板,辍学从18岁开始凭借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闯荡世界,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另一个层面的感想,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以为努力就会成功,可成功有时也需要机遇,同样身为80后吧,侃侃当老板了,有亿万富翁创业新贵的头衔,集团CEO,我们依然在职场中挣扎着,看着别人的创业故事写着读后感,不得不说是羡慕嫉妒恨了。
同样身为80后的亲们,侃侃6岁的时候就拥有了一台被称作“娃娃电脑”的Apple进口货,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拥有了一台386DX40的计算机,拥有自己的山地自行车,而这些对同一个年代出生的我来说犹如现在拥有一个lv牌包包一样,当然得是正版的。
侃侃可是生在红旗下,在北京的部队大院长大的,大家都知道那时生在首都部队大院的人儿,可数杂交产物,袁隆平老师告
诉过我们,杂交的水稻产量高,同理大家可以想象了,23岁的侃侃就当上的CEO,那可不是偶然的。
也借此告诉我的朋友,可别再想一步登天成名了,除非你有凤姐的胆量,那就试试吧。
当然,侃侃的很多理论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就犹如书的名字一般,恋爱和工作如何权衡,那就只有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了。
自己曾面试过很多毕业的大学生,可往往入职不到一周,都来告诉我想离职了,他们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所在的职场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此时我只想对于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说,活在当下的意义就在于必须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个支点,而支点对于连一份工作都没有经历的我们,就是起点。
梦想虽然是催促人前进的动力,但也是让现在的很多懵懂青年原地踏步的主要原因,清醒的活在当下,才有资本在未来骄傲的实现梦想,清醒的活在眼前,过好眼前的今天,才能走出一个可能美好的明天。
就像恋爱一般,可别只光看着光鲜亮丽的外表就判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而其貌不扬的人我们就断定他只是一个三等品。
在职场中翻滚的我们,电话沟通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而在工作中的电话沟通相当枯燥,远没有抱着电话谈恋爱来的有意思,然而无论恋爱还是工作,我们都不得不使用电话,这也恰恰体现了一个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让我们学会10秒内把话说清楚,提高电话沟通的效率,而不要跟谈恋爱一般死磨硬泡煲电话粥。
在谈恋爱之前也犹如我们准备接手一个项目一般,不如先做个方案,把搞定另一半作为项目目标,把另一半的其他追求者作为对手来分析行业竞争,把追求方法当做执行计划。
这样不但能够对你的追求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还能够使你更深刻的领悟到什么叫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不管是不是为了完成每月一次的书评,这本书我是很认真的看了连续一周(本人看书速度很慢)却也深有体会,今天很认真的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望有机会的朋友们也拜读下这本书,你将受益匪浅,无论是对工作还是恋爱,活着,就别累死,气死,永远像恋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