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真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总供给模型★★★★★1.长期总供给模型在长期,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的移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4-1所示。
图14-1长期总供给曲线2.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见表14-1)表14-1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3.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假设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
当总需求增加时,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
此时价格高于预期水平EP2,随着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点A变动到点B,产出暂时增加到高于自然率水平。
在长期,预期的价格水平上升到EP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经济回到新的长期均衡点C,这时产出回到其自然率水平,如图14-2所示。
图14-2需求的移动是如何导致短期波动的考点二: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菲利普斯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有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现代菲利普斯方程为:π=Eπ-β(u-u n)+v。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E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u n表示周期性失业;v为供给冲击;β为衡量通货膨胀对周期性失业的反应程度的参数。
假设Eπ和v固定,则可以得到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4-3所示。
但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只在短期成立,这是因为在长期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预期。
在长期,古典二分法有效,失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
图14-3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2.从总供给曲线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将总供给曲线Y=_Y+α(P-EP)变形为P=EP+(Y-_Y)/α,接着进行以下步骤:(1)“一加”。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1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模型所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本身不能用模型解释。
通常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市场出清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该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具有弹性。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有弹性,市场出清的假设才比较适用,但是在短期,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市场很难快速出清。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4本书的安排
本书共有5篇,内容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圣才出品】

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1.积极的经济政策(1)观点当经济遭受冲击时,运用经济政策在能够稳定经济,防止产出和就业的不必要波动,进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具体含义积极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经常遭受冲击,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说明了经济冲击可能引起衰退,衰退是高失业、低收入和经济困苦增加的时期。
经济政策在稳定经济上是成功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逆风而上”,即当经济萧条时刺激经济,而当经济过热时抑制经济。
凯恩斯是积极政策的最主要代表。
2.消极的经济政策(1)观点当经济遭受冲击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经济政策可能会最终破坏经济的稳定,支持无为而治。
(2)不主张用政策干预经济的理由(见表16-1)表16-1不主张用政策干预经济的理由图16-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的区分3.预期和卢卡斯批判(1)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见表16-2)表16-2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2)卢卡斯批判(见表16-3)表16-3卢卡斯批判考点二:斟酌处置政策与固定政策规则★★★★1.斟酌处置政策(见表16-4)表16-4斟酌处置政策2.固定政策规则(见表16-5)表16-5固定政策规则3.时间不一致性和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1)假设①假定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失业可表示为:u=u n-α(π-Eπ)。
参数α决定了失业对出乎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反应程度。
②假定中央银行选择通货膨胀率。
中央银行想要低失业与低通货膨胀,但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本表示为:L(u,π)=u+γπ2。
式中,参数γ为相对于失业而言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
L(u,π)被称为损失函数,中央银行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
(2)考虑固定政策规则的货币政策固定政策规则要求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只要私人主体相信中央银行对这个规则作出的承诺,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就将是中央银行所承诺的水平。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XXX的《宏观经济学》第10版是一本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本书是该教材的研究辅导书,包括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篇导言第1章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性,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2章讨论了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讨论了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去向,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4章介绍了货币系统的作用,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5章讨论了通货膨胀的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6章介绍了开放的经济,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7章讨论了失业问题,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介绍了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积累和人口增长,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9章讨论了经济增长中的技术、经验和政策,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介绍了经济波动,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1章建立了IS-LM模型,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2章应用了IS-LM模型,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3章介绍了XXX模型和汇率制度,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4章讨论了总供给和通货膨胀、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介绍了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6章讨论了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7章介绍了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8章讨论了金融系统的机会和危险,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第19章介绍了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本书提供了该章的复笔记和课后题详解。
附录列出了指定XXX《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节题库

第6篇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消费 第18章投资 第19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教材) 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第1篇导言
第2篇古典理论:长 期中的经济
第3篇增长理论:超 长期中的经济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 短期中的经济
第5篇宏观经济 政策争论
第6篇再论支撑 宏观经济学的 微观经济学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5章开放的经济 一一、简答题 二二、计算题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经济 第6章失业
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第8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一)
曼昆《宏观经 济学》模拟试 题及详解(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消费支出的决定★★★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①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
②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③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不大。
(2)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通常表示为:C=_C+cY。
式中,_C>0,是固定水平的“主动消费”;Y 是可支配收入;c是边际消费倾向,0<c<1。
如图19-1所示,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由平均消费倾向APC=C/Y=_C/Y+c,当Y增加时,_C/Y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图19-1凯恩斯消费函数(3)消费之谜早期的基于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消费与收入的总量数据的研究都验证了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猜测。
但二战后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猜测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消费之谜”。
平均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下降的,但在长期内是不变的。
因此,凯恩斯消费函数类似于短期消费函数。
2.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1)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假设消费者既可以储蓄又可以借贷,且不存在借贷制约。
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即:C1+C2/(1+r)=Y1+Y2/(1+r),如图19-2所示。
图19-2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个时期的各种消费组合点的轨迹,斜率等于第一期消费和第二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如图19-3所示,IC1和IC2是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点Y、点X和点W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相等,且都低于点Z的效用水平。
图19-3消费者偏好(3)消费者的最优化决策消费者通过选择预算线上可接触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达到最高水平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真题详解
1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上海大学2018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索洛模型的结论是:一旦经济达到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但是,索洛模型并未解释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只是索洛模型的一个假设而已。
因此,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2在理性预期时,只有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在理性预期时,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所以正常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只有通过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使民众产生错误的预期,才有可能改变实际经济状况。
3根据费雪模型,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其消费水平会下降。
()[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可能不降反增。
比如在没有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在当期是贷款者。
即他消费完还剩多余的资金,他愿意将剩下的资金贷款出去从而获得一部分收益,而如果现在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就可能无法将手中多余的资金贷款放出去,这时候他就不得不把多余的资金花出去。
则当期的消费会上升。
4根据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这是因为利率下降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为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相对的富裕,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上升,带来消费需求上升并进一步带来总需求的提升,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题目中所述的逻辑本身是正确的,属于货币市场理论与投资理论的内容,但与实际余额效应无关。
5托宾q理论认为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资本市场价值和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比率做出投资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托宾q值是企业作出投资决策的比例依据,q=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格/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
如果q大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现有资本的估价就大
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增加投资;如果q小于1,那么股票市场对资本的估价就小于其重置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减少投资。
6政府控制通货膨胀一般要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价,但是如果居民采取理性预期的话,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在短期中,控制通货膨胀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这是由于当价格下降时,名义工资的粘性使实际工资过高,增加了失业率。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具体关系由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π=πe-β(u-un)+v决定。
如果居民采取理性预期,那么居民了解到政府减少通货膨胀后,会降低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名义工资的粘性不存在,降低了失业率上升带来产量减少的损失。
7如果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存在黏性,那么当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失业反而会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新凯恩斯模型,若存在价格黏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得劳动需求增加,实际工资率上升,劳动投入增加,失业会减少。
8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的函数,是完全由制度决定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1/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V不是数值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rm、rb、(1/P)·(dP/dt)、w等)的稳定函数,不只是取决于政府政策。
9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可以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有好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北京大学2005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蒙代尔-托宾效应,当消费取决于实际货币余额水平,而实际货币余额取决于名义利率,那么货币增长率的提高会影响消费、投资和实际利率。
即C=F(M/P),M/P=L(i,Y)=L(r+πe,Y)。
当预期通胀πe时,Y(总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M/P下降,进而导致i下降,也就是说,名义利率对预期通胀的调整是小于一对一的。
从这个结论出发,可知居民的通胀预期对经济主体的总产出是有积极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
10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且前者的增长率也高于后者。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11如果居民具有完全理性,那么,对于一笔新增的政府支出,债券融资与税收融资对产出的影响是等价的。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消费者具有足够的前瞻性,未来税收等价于现在税收,因此用借债为政府融资等价于用税收融资。
12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如果政府采取减税的政策,那么经济中的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将会增加。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李嘉图等价原理,消费者具有前瞻性,他们的支出决策不仅基于现期收入,而且还基于预期的未来收入。
政府减税,意味着未来更多的税收,因而家庭会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带来的未来税收责任。
因此,减税不会影响消费,总需求和总产出也不会改变。
13根据生命周期原理,如果股票的价格上升,那么经济中的消费和总需求将会增加。
()[北京大学2004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的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财富,股票价格上升意味着消费者的财富增加,消费会将此财富增加平摊到各个消费阶段中,从而使得消费和总需求增加。
14根据卢卡斯批评,传统计量模型包含了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答案】×查看答案
【解析】卢卡斯认为预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当政策制定者估计任何一种政策变动的效应时,他们需要知道人们的预期会如何对政策变动作出反应,而传统的政策评估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对预期的影响。
在传统的标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中所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未考虑行为人对未来事件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