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700字作文篇一4月14日,正值春意阑珊之季,我院电力电子研究所组织党员与群众一行40人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复兴之路观后感优秀10篇这是一段屈辱、奋斗以及复兴的历史,是一段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到翻身做主人、由饥寒交迫到小康富裕的巨大变迁。
在鸦片战争和南京大屠杀场景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主权沦丧后丧家奴隶的压抑、屈辱和愤慨;在太平天国、武昌起义场景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为了追求民主、独立与自由的奋起、斗争和壮烈;在毛泽东主席发出的震惊全球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场景前,我们情不自禁而泪流满面;在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场景前,我们感受的是一种民族复兴的无比自豪。
近两个世纪的民族复兴之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感受到了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职责。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才能兴国;不重视科技创新,国家不可能强大;不重视科技,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对国家繁荣和富强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
“民族兴亡,匹夫有责”。
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只要我们都能恪尽职守,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踏实进取、进取奉献,集合全民族所有人的力量,那么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之路上不断谱写更辉煌的篇章。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篇二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电影复兴之路观后感1500字四篇三《复兴之路》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
看完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

观《复兴之路》有感(大全5篇)第一篇:观《复兴之路》有感《复兴之路》观后感2010年03月29日,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上演百场后,电影版《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第三次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搬上银幕。
导演张继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了《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历经169年走过的一条光辉而又艰巨的复兴之路,自2009年9月上演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中外观众的热情赞誉。
《复兴之路》有六集,写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夺权、中国新生、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等内容。
写出了中国在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摸索的大无畏精神。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
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
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为扩大世界市场,英国想以中国味中心向周围扩张。
故而英国殖民者在中国制造了鸦片。
在收到鸦片的蛊毒后,中国有识之士终于觉醒,但随之到来的是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纵观《复兴之路》,中国从弱到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一切都说明了发展才能自强。
看了《复兴之路》,印象最深的是革命先烈的艰苦畚斗,为了梦想,为了强大,为了自由,他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给今天的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
在当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随处可见空调冰箱洗衣机,人们也不像旧社会那样温饱都成问题,而是满足温饱以外的各种欲望和需求。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1《复兴之路》深刻而生动地展现了泱泱中华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今天的历史印记,呈现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艰苦创业历程。
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
作为教师、党员干部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每位教职工立足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160余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让国人自豪,叫世界震惊。
虽然,近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威胁依然存在,但我们已欣喜地看到我国积极防控的巨大成效,一切艰难危机只会再一次证明中国精神的强大,复兴之路上的荆棘坎坷终将会跨越!《复兴之路》在浓缩历史的同时,也将国人深埋心底的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唤起。
曾经任人鱼肉、饱受欺凌的悲惨光景时时提醒我们,该当铭记的不只是仇恨与屈辱,更是自强的决心和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们有了站起来做人的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活,在切实体会到经济增长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到实现繁荣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在祖国六十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更加明确以后的道路,继往开来,沿着前辈们在复兴之路上留下的足迹,开创出更为宏大的事业。
我们普通大众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本身就是在参与和建设民族大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培养出一批适合时代要求和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祖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
作为培华的教育工作者,有机会以教师的名义参与祖国的复兴伟业,将是无限光荣。
让每一位抱有希望、满怀憧憬的培华学子学有所成,从而实现我们教书育人、培养英才的主旨,这就是对国家复兴伟业的最好贡献!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2今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看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看复兴之路观后感14月15日,我们工商管理系的师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它给我了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
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复兴之路》展览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叙述着自1840年以来,中国探索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中国这两部分。
前辈人为了中华民族美好梦想,为了永恒的幸福不懈追求,在历史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二字!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了,帝国主义列强向我国运送大量鸦片,社会腐败使中国人民身心受极大伤害。
帝国主义列强借机侵占中国领土,由于国弱,清朝政府被迫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不少领土,还赔偿了他国大量的银两,使本来不富裕的中国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落后。
此时的国家实际上已失去了主权,被帝国主义强权所控制。
然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侵略和压迫。
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时刻没有放弃强国梦想,并毫不犹豫地为此付出牺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领土,灾难降临了,人民开始受欺凌。
最令人震愤的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屠杀30余万中国平民,身为一名中国人,这是一段多么残忍又让人愤怒的历史。
炎黄子孙们切记——勿忘国耻!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
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欢呼,一齐努力,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历史事实都明确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都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逐渐走向富强!此前,我一直认为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理所应当的,通过这次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我的想法完全转变了。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4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4篇)《复兴之路》观后感篇1本学期学校让我们看了《复兴之路》。
看完后给我的震惊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政论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讲述了我国是如何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我国建设成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国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历经了多少磨难。
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火烧圆明园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今天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大地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之中慢慢发展壮大了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我国,当他们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
中国,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我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我国的灾难降临了。
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复兴之路》观后感篇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转播的大型舞蹈史诗晚会——《复兴之路》。
整个表演分为五大篇章,第一章是“我的家园”,第二章是“热血赋”,第三章是“创业篇”,第四章是“大潮曲”,第五章是“中华颂”。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五篇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五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五篇,欢迎品鉴!第一篇: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2007年10月13日我参观了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参观群众上万人,我很荣幸成为几万参观者中的一员。
展厅中陈列的景观、文物实物和图片,吸引了我们,十几本厚厚的留言本,记满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解放军官兵、港澳同胞的留言。
我们为新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为有这样的领导力量感到自豪。
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
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人民的执著追求。
陕北延安,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突飞猛进的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苦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展览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
展览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的强大。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篇: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观后感冬月寒风,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怀抱一颗崇敬之心,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踏着前人的脚步,捡拾民族文化的偏旁部首,在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里汲取文化知识与力量。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

《复兴之路》观后感10篇《复兴之路》观后感1复兴之路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即“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840年,因为中国的禁烟措施,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中英两国爆发了战争。
由于中国的科技落后,导致中国大门第一次被打开。
中国彻底失败,并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然而中国人的思想还未被打开。
1860年英法舰船200只,侵略军16000余人闯至天津大沽口外。
无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无心抵抗,致使侵略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城。
咸丰皇帝仓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
次日下午,当侵略者将圆明园的财宝洗劫一空后,又放火将圆明园烧成粉末。
这时的中国彻底宣告失败。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了今天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将来我们的发展如何,在看完《复兴之路》后,我们要牢固树立为国家建设出力的决心,我们要紧紧的围绕在党的周围,坚定不易得跟着党走,从而使我们国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一直期待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于昨晚播出。
观后,四个字:无比震撼!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的中华民族169年的复兴之路,浓缩到艺术舞台两个半小时。
与银屏、文字相比,舞台艺术的表现和感染力,是对编导者最大的挑战。
而《复兴之路》的巨大成功首先在于,把诺大的舞台与观众感官紧紧地融为一体。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观后感三篇第一篇: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伟大的历程被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和“美起来”。
每个阶段都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和视频生动展示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站起来”阶段,我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早期革命活动,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阶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建立。
在“富起来”阶段,我看到了中国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
在“强起来”阶段,我看到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阶段展示了中国如何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措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如参与维和行动、推动全球治理等。
在“美起来”阶段,我看到了中国在环保、公益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这一阶段展示了中国如何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公益和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
参观完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一历程是无数先烈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走向繁荣富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个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美起来的伟大历程。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这些文物和图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一)生于盛世是我们这代人的福气,在这个时代堕落,则是我们这代人的大不幸,无论清醒与否。
十月七号,我也随着大家的脚步来到国家博物馆。
看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物品,听着工作人员讲解中国的复兴之路,我是又痛心又自豪。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再具体点就是我们正在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物演示。
在观完后,听完后,反思完后,我是对国家的伤痛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我是对前人们的努力感到崇敬,但我还是想说这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
我就是想谈谈我们大学生应该得到的教育史。
我们不应一段历史念念不忘,记住的耻辱有时候并不能提醒我们。
但我们有的的同学似乎太健忘了。
我来自小的县城,现在在国家的首都,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我的这个岁数的同学们。
感觉我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五千年的沧桑,同时又有着五千年的健忘与空白。
我们学了近代史了,一阵感慨与喟叹之后,一切又会复原常规:许多同学仍为自己拥有些许洋货而骄傲自豪,仍对外国的圆月向往不已,仍会在遭受一次又一次不经意间袭来的空虚寂寞彷徨之感后,继续沉沦,不可自持。
我们现在玩的最热的是人人网上的植物人大战僵尸,我们恋恋不忘的是开心农场里菜是否又可以去偷了,我们担心的是海底世界里的鱼是否已经升天。
我们虽然依旧在上课,可我们闲时又都在干些的都叫啥事啊。
同学们请不要怪我为什么会突然如此愤青了,是因为我在国博参观时我感受到的那一丝丝耻辱感。
我看到了陈景润在飞机上发的扇子上面做数学题,还有当时洋务派用的一些课本,尽然是全英教学……再想想自己即将裸考上四级,我无地自容。
有时候历史的真相,还是叫人很吃惊的。
中国在之后复兴道路上虽又经历了种种艰难的探索和各种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使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同时国人的心胸与眼界也逐渐开阔,从此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载人航天飞船与现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是我们在这条复兴之路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奋发向上的决心与信心。
华夏民族也由此达到了“自唐汉以来所未有也”的盛世。
我们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那是前人努力的取得的。
“堕落本无罪,只是美得很颓废。
”而我们这种对于年轻一代近乎奢侈的美,我们实在无权去拥有的,更无力承受的。
因为我们大都独子的这一代承担的更多。
也许我们始终无法完美,但我们完全可以努力臻于完美;也许我们只能仰望伟大,但我们仍旧可以尽力接近伟大。
上升或下降,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此。
所以我希望借着这股愤青劲改变我们,至少改变自己。
看着载人航天飞船的返回舱,我们就应该知道在这个和平年代,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早已不是扛一把枪杆子去戎马生涯就行的了。
今朝,只有认清形势,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期努力储备知识,并积极投身于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我们在图书馆雌伏是为了雄飞。
回到最实际的现在,作为一位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努力储备与完善自己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关心社会的进程,做个世界人。
为将来自己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实现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当然,这类话可以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正因为如此,它们就像日子一样;;因为太熟悉与相似而被我们忽视其价值。
我认为只有脚踏实地的去做,才是务实的表现,才能在中华民族这个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
而国人先前们,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马上就要考近代史了,所以我们在回顾复习历史。
但这不仅是为了考个高分,不仅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
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没有大篇的史事分析,就是一点自己的砰然心动之声。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希望我们能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二)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得以有幸与同学一同参观了这座扩建历时三年之久、千呼万唤终于展露芳容的世界最大博物馆。
一早搭乘校车驶至前门东大街。
达到时,前来团体参观国博的大巴已经停了有十几辆。
下车后一路步行,途径北京铁路博物馆、正阳门,行至威严平阔的天安门广场。
徒步广场,右手侧的国家博物馆与位于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对称坐落,隔广场而遥相呼应。
两者建筑风格如出一辙,皆恢宏大气、壮丽典雅,十几根仿希腊式立柱颇显雄伟之气。
国家博物馆与阔大齐整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一街相隔的壮丽威仪的天安门城楼共同塑造出一种大气威严之气氛,令人心魂震慑。
绕行至长安街上的国家博物馆北门,甫一转向,便看到国博门前伫立的巨型孔子雕像。
全像由青铜所铸,孔子呈拱手作揖之状,颔首俯身,身型宽硕敦厚,犹如巍然山石。
塑像粗线直砺,表面如大斧劈皴,加之青铜皴之以靛青杂色,颇有沧桑厚重之感。
孔子作揖巨像立于国博门前,如邀请,如训导,如统领之统率历史文明之浩瀚大军。
九点钟,馆内开放。
随着近百名的观众的队伍慢慢进入到了大厅。
今天国家博物馆所展出的是“复兴之路”展览。
一进展厅,展厅四壁的陶土泥塑浮雕的凹凸不平的历史质感迎面扑来。
左侧浮雕猛看如浩荡的黄河水流,泥水混沌、磅礴涌动、浩浩汤汤,细看则实为司母毋方鼎、活字印刷术、罗盘、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飞天、张衡地动仪、郑和地图与帆船等等众多历史元素依左右顺序的写意与写实交杂的空间展现。
其后展览由历史照片、文书、衣服、兵器、机械、石碑等历史实物以及模型、雕塑等方式正式展开,横跨从1840年至21世纪的二百多年时间。
展览叙述的脉络横贯近代、现代以至当代中国,其叙述角度与历史观点对于我们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包括各历史事件所占篇幅皆与中学历史之叙述并无太大出入,所独特者在于其珍贵历史资料的详实丰沛。
陈列共分为五部分,从“落后就要挨打”;;清帝国惨遭列强瓜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地主阶级自强维新,及至百日维新终告失败;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开世,怎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列强折冲九州,仁人志士奋起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日寇侵华,烽烟四起,国民军正面阻敌、中共敌后抗日,再至国共交战,解放军横渡大江,国民党溃败台湾;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曲折前进;平息浩劫,改革开放,另辟中国蹊径,专心国富民强。
鉴于展览脉络近于所学历史脉络,对其内容介绍在此就不作赘述了。
参观本次展览,心生的最大感触即是世事之无常,领先于世界两千年之久的中国文明却催生不出继续维系文明前进的力量,而沦为为其他后进文明欺凌的老大帝国。
一国之强大放之于历史之浩瀚中,常常可以发现多数仅仅只能持续一时,风起云涌,起伏不定。
从1840年国门被船坚炮利的英吉利人轰开,传统文化在救亡图存方面日显无力,旧有社会结构逐渐趋于瓦解,中国开始向西方由表及里地模仿、学习,这段历史可谓中国历史之最低点,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定浩劫、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方真正开始复兴,宏图大展。
粗浅以为这段历史对中国尤为重要,对传统文化之态度以及究竟该在何种程度上学习西方,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这段历史已有过深入探讨,而这一重要问题在未来中国复兴的道路还将必然面临并再做不断思考。
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越深,便越可以知荣辱、辩是非,寻根找出近代民族不足之根本,譬若专业课上老师曾提及的一个问题:在对待国门被西方武力开启这同样的一件事上,中日两国持的却是相反的态度,日本人奉引美国军舰成功登陆的日本人为英雄,对佩里将军给予郑重纪念,而中国则对侵略行径尺否定的批判态度,未有相近与日本态度的倾向,中日这一态度之别颇为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是因为主题所限,“复兴之路”在抗日战争的展览篇幅中对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提及依旧如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颇为稀少,而着重于介绍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艰难中壮大,以及对日军形成有效牵制与作战贡献。
行文至此,也该有个总结。
这次展览丰沛详实的珍贵历史资料着实令人眼界大开,再现了诸多场景、情境,如直至亲眼目睹清军装备之简陋与西洋军队的船坚炮利,方更觉中西差距之大。
环顾今朝盛世,回看过往,不禁扼腕。
复兴之路,愿民族一路向前。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三)周六在公司的组织下去军事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跟在一群中学生后面排着队看展览,颇有些返老还童的感觉,着实兴奋了一把。
正式进入主题后,整个情绪像5月30号的股市一样一泻千里,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的那段惨痛的屈辱史,二是学的一塌糊涂的历史。
()听着GL像专业向导一样介绍着中国近代史,越发的觉着惭愧,琢磨着当初怎么就没能好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看来原因不仅仅是个人的,要是当初的历史课也是图多字少,重点醒目,再配着宣传手册和精彩短片,全部印象式教育,绝对能强化记忆。
参观复兴之路的最大收获不是重新学习历史知识,不是激发爱国热情,而是意识到一种方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
我们原来总自以为是,以为最全最详的就是最好,从不考虑别人可以吸收多少;以为技术含量越高就越好,从不知道别人可以理解多少;从不习惯印象式教育,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强化记忆最好。
运用到工作中,我们应常常考虑3个词:“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真正的站在同事和客户的立场上考虑,才能努力使客户感动;“恰当合适”:不管是语言、动作还是文章都应恰当、合适,充分体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境界;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如同同外行人不说IT话,方能保证沟通有效且无限;“印象教育”:通篇文字属于一维教育,枯燥乏味;图文并茂属于二维教育,点缀生动;图文并茂外带精彩短片属于三维教育(印象教育),增加兴趣,强化教育。
若想让客户与我们增进了解,这当然是必须采取的方式。
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刮痧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