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pt
马传染性贫血诊疗

马传染性贫血诊疗作者:史国美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6期史国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畜牧兽医局,丽江 674100)摘要: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烈性急性传染病。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主要通过虫媒传播感染动物。
患病马在临床中主要以高热、出血、贫血、水肿和心脏衰弱为特征性变化。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也可持续感染,引起患病动物免疫病理反应。
该文对马传染性贫血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进行阐述。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6.041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hi Guomei(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of Yulong County,Lijiang City,Yunnan Province,Lijiang 674100,China)Abstract: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is a severe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of equine animals caused by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mainly infects animals through vector transmission.Diseased horses aremai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ver,hemorrhage,anemia,edema and heart failure in the clinic.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an also continue to infect,causing immunopathological reactions in diseased animals.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clinical symptom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Key words: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pathogen,pathogenesis,clinical symptoms,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0 引言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也被称为沼泽热。
马传染性贫血病

7 . 4 封锁疫 区, 禁止马匹的出入
过 的器 具 要 严 格 消毒 。
8 结 语
严格限定疫 区内马匹的活
J V i r o l Me t h o d s , 2 0 0 6 , 1 3 3 ( 1 ) : 4 8 — 5 2 .
f 3 】S t a r i c k E . E L I S A a n d d i r e c t i m mu n o l f o r e s — c e n c e t e s t t o d e t e c t e q u i n e a r t e r i t i s v i us( r E AV)u s i n g a mo n — o e l o n a l nt a i b o d y d i r e e t e d t o t h e E A V— N p r o t e i n [ J ] . J Ve t Me d B, 2 0 0 1 , 4 8 ( 1 ) : l 一 9 . f 4 】C h o H J , e t a 1 . D e t e c t i o n f o nt a i b di o e s t o e q u i n e a r t e r i t i s v i us r b y a mo n o e l o n a l nt a i b o d y — b a s e d b l o c , k i n g E L I S A f J ] . C a n J Ve t R e s ,
血 昆虫活动时流行 , 夏季高于其他季节 , 雨季高于旱季 。 使用
污染 的器械 所带来 的医源性传染 已成为一些地 区爆 发 E I A
的 主要 原 因 。
E I A V是一种 R N A病毒 ,属于逆转 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
最新马传染性贫血课件

天测温两次,每2Od进行补体结合反应检 验;须无马传贫症状;血清阳性率需达到 2/3~3/4,苗可判为合格。
可修改 欢迎下载
保存与使用
➢液体苗0~4℃可保存7d ,-20℃以下可保 存一年。冻干苗0~4℃可保存6个月,20℃以下可保存两年。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病理变化
➢ 急性型呈现全身败血变化。浆膜、黏膜、淋巴结 和实质脏器有弥漫性出血点(斑)。脾急性肿大, 暗红或紫红色,红髓软化,白髓增生,切面呈颗 粒状。肝肿大,黄褐色或紫红色,肝细胞索变性 与中央静脉、窦状隙淤血交织,使肝切面形成豆 蔻状或槟榔状花纹,有“豆蔻肝”或“槟榔肝” 之称。
➢对马、驴接种后免疫力的产生虽较缓慢,但 免疫持续期较长,免疫保护率较高。这是 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马传染性贫血活毒疫苗, 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毒种选择
➢毒种: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毒力弱,
免疫原性良好。)
➢应符合条件:毒种病毒液含毒量对培养的
驴白细胞≥106TCID50/ml;病毒液对驴最 小感染量与免疫量≤10-5/ml;病毒液对标 准琼扩、补体结合反应的阳性血清必须有 抗原性,与补体抗原效价应在3.0以上;接 种健康马属动物不出现马传贫症状和不引 起死亡,但具有血清学反应。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在完成了一系列不同层面的基因对比后, 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那些缺失或突变的基 因位点,并以实验证实了马传贫疫苗的减 毒原理:这些位点中的某些突变,就是使 马传贫病毒从有毒变无毒,进而激发马体 产生免疫保护的关键所在。
7马传染性贫血

过临床综合诊断和2次血液学检查,确认健康者,方准合群
谢谢关注!
3.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人工感染的病例,短的为5天,长的可 达90天,平均为10—30天。 急性、亚急性、慢性传贫病马的共同症状: 发热:传贫病马的主要热型为稽留热和间歇热。此外,还 可出现温差倒转现象(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尤其慢性型 的马表现更为明显。Fra bibliotek3.症状
贫血、黄疸及出血:发热初期,病马的可视粘膜潮红、充 血及轻度黄染。随着病程的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可视粘膜也 随之变为黄白至苍白。同时,常在眼结膜眼翼粘膜、齿龈粘膜、 阴道粘膜,尤其在舌下,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新鲜呈鲜红 色,陈旧的呈暗红色,消失后,又可在出现。
1.病原体
马传贫病毒各毒株,都具有两种抗原,即群特异性抗原和 型特异性抗原。群特异性抗原为各毒株所共有,存在于病毒颗 粒内部,是一种可溶性的核蛋白抗原,只在用乙醚破坏病毒颗 粒的外部结构以后,才能释放出来。用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
散反应可以检出,主要用于本病的诊断。型特异抗原是各型毒
株不同的抗原,存在于病毒颗粒的表面,可用中和反应检出, 主要用于病毒型的鉴别。
检查)等,这些方法都是非特异性的,不能仅根据其中任何一 种方法确定为传贫病马,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建立诊断。
6.防疫措施
搞好好马厩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消灭蚊、虻,防止蚊、
虻等吸血昆虫侵袭马匹。发现患病马匹立即上报疫情,严格隔
离,扑杀病畜,其尸体、病死马尸体等一律深埋或焚烧。污染 场地、用具等严格消毒,粪便、垫草等应堆积发酵消毒。经检 疫健康马、假定健康马,紧急接种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不从疫区购进马匹,必须购买时,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
马传染性贫血
动物科技分院 马扬
马传染性贫血

马传染性贫血1、临诊检疫:潜伏期长短不一,临诊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各型病马的共同临诊症状:(1)发热:主要变现为稽留热和间歇热,也有不规则热型。
除体温升高外,有时还出现温差倒转现象(上午体温高,下午体温低),特别是慢性型病马更为明显。
(2)贫血、黄疸及出血:发热初期,可视粘膜潮红、充血及轻度黄染。
随着病程的发展,贫血逐渐加重,可视粘膜也随之变为黄白至苍白。
舌下、眼结膜、鼻翼粘膜、齿龈粘膜、阴道粘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新鲜的呈鲜红色,陈旧的呈暗红色,消失后可再出现。
(3)心脏机能紊乱:表现为心搏动亢进,第一心音增强、混浊或心音分裂,心律不齐,缩期杂音,脉搏增数、减弱,达60~100次/min以上。
(4)浮肿:多见于四肢下部、胸前、腹下、包皮、阴囊等处。
(5)全身状态:病马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站立不动,食欲减少,逐渐消瘦,容易疲劳和出汗。
在病的中、后期,由于肌肉变性,坐骨神经受损,病马表现后躯无力,运步时左右摇晃,步态不稳,急转弯困难,尾力减退或消失。
各型病马的临诊症状特点:(1)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的流行初期,或者疫区内突然暴发的病马。
体温突然升高到39~40℃以上,一般稽留8-15d,有的有短时间的降温,然后骤升到40-41℃以上,一直稽留至死亡。
病程短的3-5d,最长的不超过1个月。
(2)亚急性型:常见于流行中期。
病程较长,为1-2个月。
主要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和温差倒转现象,常反复发作4-5次。
有热期体温升到39.5-40.5℃,一般持续4-6d,但也有病例可延长到8-10d,若病马趋向死亡时,热发作次数则较频繁,无热期缩短,有热期延长;反之,发热次数减少,无热期越来越长,有热期越来越短,病马转为慢性型。
(3)慢性型:是最多见的一种病型,常见于本病的老疫区,病程较长,可达数月或数年。
其特点与亚急性型基本相似,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但有热期短,通常为2-3d。
体温一般为中等程度或者轻微发热,很少有达到40℃或者以上者。
新疆马传染性贫血病及其防制

文 章编 号 : 0 3 4 8 2 1 ) 一 0 2 0 1 0 — 8 9( 0 Ol 0 3 — 2 1
1 马 传 染 性 贫 血 ( q iei e t u n m a E un fci s e i) n o a 马 传染性 贫血 ( 简称 马传贫 ) 由马 传染性 贫血 是
病 毒引 起 的马 、 、 的一 种慢 性传 染病 。病 的特征 骡 驴 是 病毒 的持续 感染 和临床 反复 发作 ,主要 呈现 以发 热 为主 的贫血 、 出血 、 黄疸 、 心脏 衰弱 、 浮肿 和 消瘦 等
病, 自治区诊 断为传贫发病 , 焦虫属 带虫现象 , 然后用 琼 脂扩散方 法 , 进一步确诊 为 马传 贫 。 17 年 4 5月问 , 93 ~ 昭苏军 马场种 畜站 的种 马 、 种
驴 发 生 了马 传 贫 。 8匹 种 马 在 3 d中相 继 发 病 , 亡 5 3 死 匹 : 亡 乘 马 1匹 , 驴 1 。定 性 后 封 锁 了军 马 场 , 死 种 头
18 9 8年 自治 区 对 马 传 贫 防制 工 作 进 行 了 研 究 ,决 定
马传贫检疫 净化 的关 键 。 因此 , 加大捕 杀工作力度 , 凡 检 出阳性 马 ,自治 区防疫 总站派 人现场监 督捕杀 , 同
时尽力 争取捕 杀补助金 费 , 自治 区厅兽 医处大力 支 在
持 下 ,9 9 2 0 19 ~ 0 0年 两 年 检 出 阳性 马 共 7 9匹 ( ) 全 头 , 部 捕 杀 处 理 。2 0 0 0年 全 国 畜 牧 兽 医 总 站 召 开 的 各 省
由于鸡 自痢致 病 的特殊 性 ,其 净化 工作 是一项 长 期 的系统 工程 ,种鸡 场各部 门各 环节 都应重 视此 项 工作 , 而且 必须 坚持 数年 , 才能使 鸡 白痢 的净 化工 作 取得 成效 。 ◆
马传染性贫血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EIA,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4) 全身状态,出现精神沉郁,头低耳耷,食欲减少,逐渐消瘦,走路摇晃等。
( 5)红细胞数减少,常减少到40%(5.8g)以下。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可达15分钟60刻度以上。
( 6) 静脉血中出现吞铁细胞。
【相关的诊断技术】
有临床综合诊断和血清学诊断两种方法。其中临床综合诊断中,在综合了症状,血像指标,剖检变化后,镜检肝脏中的吞铁细胞具有确诊意义。血清学检查有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不仅方便准确,而且可以区分疫苗接种马与传贫病马。在诊断中要注意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别要注意区分马焦虫病、伊氏锥虫病、马钩端螺旋体病和营养性贫血。
2 治疗 本病无治疗意义,发现病马应马上捕杀,按扑灭疫情综合措施处理。在疫区,要对所有马属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在非清净地区,可对幼驹进行疫苗接种,在清净地区应停止免疫,进行检疫监测。
【如何有效控制生物媒介】
1 预防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出一株毒力弱、免疫原性良好、可以用以制造疫苗的驴白细胞弱毒株,用弱毒的驴白细胞培养物或驴胎二倍体细胞培养物制成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对马、驴接种后免疫力的产生虽较缓慢,但免疫持续期较长,免疫保护率较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马传染性贫血活毒疫苗,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在吸血昆虫活动之前做好马匹的预防接种工作。
(1) 高热稽留,马传贫的热型主要为稽留热和间歇热,体温可达39℃~41℃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正常,一旦病马抵抗力下降,体温会再度升高。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免疫学研究进展

接触困难 , 而不产生免疫应答。此外在感染珍禽的微
・
1 ・ 4
维普资讯
一
组用 病 毒囊 膜亚单 位疫 苗 (L— P L g )免 疫 幼马 血 果 , 很有 希望 构建表达含 有在 多数 马 中能够 刺 激 C L T
结果是对 病毒 属 , 者有很 多相似 的特 性 。 IV是 遗传 结构 白作用而不是与变性病毒糖蛋白相互作用 , 二 EA 感染后 最简 单 的慢 病毒 ,其 感染 的潜 伏期 只有几 天至 几周 , 病 毒感染产 生 的抗体 应答增 加为 开始的 2倍 。
— 个 抗 而且 在 E A I v感染 过 程 中新 的抗 原 变异 株 的 出 现与 6 8 月 , 体构 象指 数值上 升。 有关 EA 特异 性 血请 中抗 体 的研 究 结 果令 人 IV 疾 病 的 反 复 发作 相 关 ,这 使 EA [V有 可 能作 为 研 究 HI V一1 子致 病 机理及 免疫 机 制的动物模 型”。 分 费 解 。H m n a mod等研 究 EA IV持续 感染 幼马 抗 体效 价 、 和性及 构 象依赖性 , 亲 结果发 现 , 有感染 后 2 所 —
1E A 免 疫 学研 究 、IV
Hale Waihona Puke 在感染 后 4个 月左右试验 当前 国 外 有关 EA IV免 疫 及疫 苗 研 究 所 得 出 的 3个月后才 测 出中和抗 体 , 感 结 果不 尽 一 致 , 一些 结 论甚 至是互相 的矛 盾 , 有 当然 , 马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开始上升。令人感兴趣的是 , 这 与慢 病 毒 的高变 异性 有 关 , 于慢病毒 相 关疾 病 的 染 4个 月后 发现 试 验 马体 内 中和抗体 水平 出现明显 对 总而 言之 , 未发 现在试验感染 马中针对 EA 并 IV 防 制 ,如 H  ̄一1 起的艾 滋病 和 EA P 引 IV引起 的马传 差 异 。 贫, 在病 毒感 染 后再 治疗 是不 现实 的 , 因为对 慢病 毒 的 中和抗 体效 价与疾 病 临床过程之 间有 何相 关性 。 Mcee i l 等报道 ,以杆状病毒表达的 E V囊膜 hl I A 而言, 一旦感染 , 要么是死亡 , 要么是成为终生带毒 者 , 以免 疫 是 唯一 的防 制途径 。 所 蛋 白 ( p0 免疫 幼 马 , r 9) g 经非同源病毒 攻毒后 导致病 检测试 验 马体 内病毒 Caog lbuh—Sl n等证 实 , I eo l EAV野毒 株在 马体 内 毒复制及疾 病症 状 都得到增 强 , N 复 制 的主要 场所是组 织 巨 噬细胞 , 而不是 外周 血单 核 复制水平 结果 显示 血浆 中病 毒 R A水 平与疾病 严重 细 胞 。最 近 研究表 明 , 体 内 EA 在 IV还 可感染 内皮 细 程度呈现 正相 关 , 相反 , 并未发 现疫苗 或病毒 抗原与 胞 , 推 测 EAV感 染 内皮 细胞可 加速血小 板减 少症 血清抗体的反应性同增强作用是某种联系。M cee 并 I i n h EA 进 程 I。Wed —Mar S 】 ny uy等报 导 了马 内 皮细 胞 支 持 等 进步 研究发 现 , IV体外 抗体依 赖性增 强作 用 EA I V生产性 感 染 , 这种感 染 可能 导致水肿 , 长期 带 ( D )试验不能敏感反映体内疫苗增强病毒感染作 在 AE 毒 马 内皮 细 胞 中存 在 病 毒 粒子 提示 内皮 细胞 实 际上 用 , 他们使用马原代巨噬细胞建立了优化 EA IV体外 是亚 临床 感 染 马的 病毒粒 子 贮存库 。 增 强试验 , 于评 价不 同免疫幼 马免疫血 清 的增 强作 用 对 EAV持 续 感 染 马 体 液 免疫 的成 熟过 程研 究 用 ,结果表 明 ,在 EA I IV人工攻毒后 这些 血清 中的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力
➢ 病毒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 2%~4%氢氧化钠溶液和甲醛溶液,
均能在5~10min内杀死 ➢ 在粪尿中约能生存二个半月
二、致病性
➢ 只有马属动物对此病毒有易感性,马的 易感性最强,骡、驴次之
➢ 主要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 ➢ 以夏秋季节8~9月份发病较多
三、微生物学诊断
➢ 补体结合反应 ➢ 琼脂扩散试验 ➢ பைடு நூலகம்物接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是马传贫的病原体。马传 贫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或间歇热,发热期间症状 明显,病马呈现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 浮肿和消瘦等变化。无热期症状减轻或暂时消失 。此外肝、脾、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细胞的变性、 增生也是本病的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 单股DNA病毒 ➢ 近似球形, ➢ 直径90~140nm ➢ 有囊膜
四、防制
➢ 疫苗接种 沈荣显等研制的驴细胞弱 毒疫苗,马接种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力
➢ 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