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中药分属的科属种

合集下载

(100种)重点中药材药用部位与科属汇总1

(100种)重点中药材药用部位与科属汇总1

百合科
干燥根茎
苦,甘, 寒。归肺 、胃、肾 经。
清热泻 火,生津 润燥。
苦、甘、 补肝肾,
蚌壳蕨科 干燥根茎 温。归肝 强腰脊,
、肾经。 祛风湿。
凉血,止
茜草科
干燥根及 苦、寒。 血,祛 根茎 归肝经。 瘀,通经

辛、微苦
、微甘, 行气解
莎草科 干燥根茎 平。归肝 郁,调经
、脾、三 止痛。
焦经。
茜草科
阿胶 马科 固体胶 归肺, 阴,润
肝,肾经 燥,止血
辛、温。 行气活血
降香 豆科 干燥心材 归肝、脾 、止痛、

止血
络石藤
夹竹桃科
干燥带叶 藤茎
苦、微寒 。归心、 肝、肾经
祛风通络 、凉血消 肿
甘、平。 养血安静
首乌藤 蓼科 干燥藤茎 归心、肝 、祛风通


桂枝
樟科
干燥嫩枝
辛、甘、 温。归心 、肺、膀 胱经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苦、寒、 清热燥湿
白鲜皮 芸香科 干燥根皮 归脾、胃 、祛风解
、膀胱经 毒
续断
川续断科
干燥根皮
苦、辛、 微温、归 肝、肾经
补肝肾、 强筋骨、 续折伤、 止崩漏
石决明 鲍科
贝壳
咸、寒、 归肝经
平肝潜阳 、清肝明 目
海金沙
海金沙科
干燥成熟 孢子
甘、咸、 寒、归膀 胱、小肠 经
P211
青蒿
菊科
干燥地上 部分
苦、辛、 寒、归肝 、胆经
清热解暑 、除蒸、 截虐
老鹳草 苗科
干燥地上 部分
辛、苦、 平、归肝 、肾、脾 经
祛风湿、 通经络、 止泻痢

中药科属种

中药科属种

中药材科属归类1、龙胆科——秦艽——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麻花艽——干燥根2、紫草科——紫草——新疆紫草、内蒙紫草——干燥根唇形科3、丹参——丹参——根及根茎4、黄芩——黄芩——干燥根5、夏枯草——夏枯草——干燥果穗6、益母草——益母草——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7、广藿香——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老枝偏圆柱形,被栓皮,嫩枝方形,有香气) 8、香薷——石香薷——干燥地上部分(茎细毛多,穗状花序短胖,顶生或腋生) 9、荆芥——荆芥——干燥地上部分(穗状花序细长,常顶生,断面类白色,气香) 10、薄荷——薄荷——干燥地上部分(紫棕色,茎方,叶对生,断面中空,棱角绒毛)玄参科11、玄参——玄参——干燥根12、地黄——地黄——新鲜或干燥块根茜草科13、巴戟天——干燥根14、栀子——栀子——果实15、钩藤——干燥带钩茎枝16、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干燥全草(花白色,花梗长,叶似蛇舌,全灰白色)葫芦科17、天花粉——栝楼或双边栝楼——干燥块根桔梗科18、桔梗——桔梗——干燥根19、党参——党参、川党参、素花党参——干燥根 20、南沙参——轮叶沙参或沙参——干燥根菊科21、云木香——木香——干燥根 22、川木香——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干燥根(黑色疣头;剥落处有丝瓜状细经脉)23、白术——白术——干燥根茎24、苍术——北苍术或茅苍术——干燥根茎25、牛蒡子——牛蒡子——果实26、艾叶——艾——干燥叶(羽状深裂,上表面颜色深,下表面绒毛多,裂开有丝) 27、款冬花——款冬——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C:火炬样,苞片成鳞片状,头部断面有白毛28、红花——红花——干燥花(水试:水成金黄色,澄清)西红花——鸢尾科——番红花——干燥柱头(水试:橙黄——)黄色~渐变过程)30、旋覆花——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干燥头状花序 C:舌状花一列,管状花数列,苞片披针形,被有绒毛(菊花:舌状花数列)31、青蒿——黄花蒿——干燥地上部分32、茵陈——滨蒿、茵陈蒿——干燥地上部分(叶密集或脱落,全体被白色绒毛)天南星科33、天南星——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块茎34、半夏——半夏——块茎35、石菖蒲——石菖蒲——干燥根茎百合科36、川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干燥鳞茎松贝(怀中抱月)、青贝(两瓣一样大)——来源于前三种炉贝(马牙嘴、虎皮斑)——来源于梭砂贝母37、浙贝母——浙贝母——干燥鳞茎 38、黄精——黄精——根状茎39、玉竹——玉竹——干燥根状茎40、重楼——七叶一枝花或云南重楼——干燥根茎 41、知母——知母——干燥根茎 42、天冬——天门冬——块根 43、麦冬——麦冬——块根44、芦荟——库拉索芦荟或好望角芦荟——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姜科45、干姜——姜——根状茎46、莪术——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干燥根茎47、姜黄——姜黄——干燥根茎48、郁金——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块根49、高良姜——高良姜——干燥根茎50、砂仁——阳春砂或梭砂——干燥果实(钝三棱、密布钝短刺) 51、白豆蔻——白豆蔻——果实52、益智仁——益智——果实(苦瓜鳞)兰科53、山慈菇——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干燥假鳞茎54、白及——白及——干燥块茎(2-3个爪状分支)55、石斛——环草/马鞭/黄草/铁皮/金釵石斛——新鲜或干燥茎木兰科56、厚朴——厚朴、凹叶厚朴——干皮、根皮、枝皮57、五味子——五味子(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干燥果实 58、辛夷——报春花、武当玉兰、玉兰——干燥花蕾毛茛科59、川木通——绣球藤、小木通——干燥藤茎60、牡丹皮——牡丹——干燥根皮 61、黄连——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连(云连)——干燥根茎 62、白芍——芍药——干燥根63、赤芍——赤芍、川赤芍——干燥根64、威灵仙——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干燥根及根茎65、川乌——乌头——干燥母根66、草乌——北乌头——干燥块根(较干瘪,黑褐色,麻味更重,毒性更大) 67、附子——乌头——子根的加工品68、白头翁——白头翁——干燥根(叶柄残基有灰白色绒毛,近根头处有折状凹洞)豆科69、鸡血藤——密花豆——干燥藤茎70、苏木——苏木——干燥心材71、海桐皮——刺桐——树皮72、儿茶——儿茶——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73、沙苑子——扁茎黄芪——干燥种子(肾形;钩内可见种脐)74、猪牙皂——皂荚——未正常发育的果实 75、决明子——决明、小决明——干燥种子76、甘草——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干燥根及根茎 77、黄芪——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干燥根78、葛根——野葛、甘葛藤(粉葛)——干燥根79、苦参——苦参——干燥根 80、山豆根——越南槐——干燥根及根茎81、番泻叶——狭叶/尖叶番泻叶——干燥小叶 C:披针形,黄绿色,全缘,叶基不对称,微有革质狭叶~:无毛,有压叠线纹尖叶~:两面均有短绒毛82、槐米——槐——干燥花蕾(C:小,似米粒,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83、广金钱草——广金钱草——干燥地上部分 C:叶互生,三出复叶,中间似蒲扇,先端微凹,侧脉羽状桑科84、桑白皮——桑——干燥根皮85、火麻仁——大麻——干燥果实萝藦科86、香加皮——杠柳——干燥根皮(有毒) C:卷筒或槽状,外表面疏松,鳞片状,易剥落,有特异香味樟科87、肉桂——肉桂——干燥树皮88、毕澄茄——山鸡椒——干燥果实木犀科89、秦皮——苦枥/尖叶/宿柱白蜡树、白蜡树——干燥茎皮90、连翘——连翘——干燥果实芸香科91、黄柏——黄檗(关黄柏)、黄皮树(川黄柏)——干燥树皮川黄柏:有横向椭圆或梭形皮孔(不同于关黄柏)92、枳壳——酸橙——近成熟果实93、枳实——酸橙——幼果加工品94、香橼——枸橼、香圆——干燥成熟果实95、陈皮——橘——成熟外果皮9 6、橘红——柚——外果皮97、吴茱萸——吴茱萸——果实(花椒状)十字花科98、葶苈子——独行菜(北~)、播娘蒿(南~)——种子(遇水变黏) 99、白芥子—白芥——种子100、北板南根——菘蓝——干燥根 101、大青叶——菘蓝——干燥叶爵床科102、南板蓝根——马蓝——根及根茎103、穿心莲——穿心莲——干燥地上部分(茎方叶对,整株黑绿色,节膨大,味极苦)蔷薇科104、覆盆子——华东覆盆子——干燥果实(小草莓) 105、皱皮木瓜——贴梗海棠——近成熟干燥果实106、光皮木瓜——榠楂——干燥果实107、山楂——山楂或山里红(北~)、野山楂(南~)——果实108、苦杏仁——山杏等——干燥种子109、桃仁——桃等——干燥种子110、乌梅——梅——干燥果实(核表面有针尖样小孔) 111、金樱子——金樱子——干燥果实石竹科112、王不留行——麦蓝菜——干燥种子 113、银柴胡——银柴胡——干燥根 114、太子参——孩儿参——干燥根蓼科115、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干燥根及根茎 116、何首乌——何首乌——干燥块根117、虎杖——虎杖——干燥根及根茎(髓部中空,纵切梯状)伞形科118、小茴香——茴香——果实119、川芎——川芎——干燥根茎120、白芷——白芷、杭白芷——干燥根121、羌活——羌活、宽叶羌活——干燥根茎及根 122、北沙参——珊瑚菜——干燥根123、防风——防风——干燥根(蚯蚓头、直毛须)多孔菌科124、茯苓——茯苓——干燥菌核 125、猪苓——猪苓——干燥菌核橄榄科126、乳香——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127、没药——没药及同属其他——皮部切伤渗出的油胶树脂鼠李科128、酸枣仁——酸枣——种子129、枳椇子——枳椇——种子薯蓣科130、山药——薯蓣——干燥根茎(有粉性)鸢尾科131、射干——射干——干燥根茎132、西红花——番红花——干燥柱头木通科133、大血藤——大血藤——干燥藤茎五加科134、通草——通脱木——干燥茎髓135、人参——人参——干燥根136、西洋参——西洋参——干燥根137、三七——三七——干燥根(瘤头身短,铜皮铁骨,体重质坚,皮木分离,先苦后甜)水龙骨科138、骨碎补——槲蕨——干燥根茎139、石韦——庐山/有柄石韦、石韦——干燥叶(根茎横走,被有鳞片,叶柄长,全缘,叶背面有红棕色孢子囊群及绒毛,叶革质)瑞香科140、沉香——白木香——含树脂心材141、芫花——芫花——干燥花蕾(3~6朵簇生短花轴,弯曲似虫,被有绒毛,花萼长)旌节花科142、小通草——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干燥茎髓(山茱萸科——青荚菜)马钱科143、马钱子——马钱子——干燥种子(大毒)144、密蒙花——密蒙花——干燥花及其花序(数朵花常密集成花序,全身密被淡黄色绒毛)柏科145、柏子仁——侧柏——干燥种仁146、侧柏叶——侧柏——干燥枝梢及叶茄科147、枸杞子——宁夏枸杞——果实148、洋金花——白曼陀罗——干燥花(花冠喇叭状,瓣萼均五裂,瓣有短尖,下有3纵纹)桑寄生科149、槲寄生——槲寄生——干燥带叶茎枝150、C: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断面放射状纹理(比石斛硬)151、桑寄生——桑寄生——干燥带叶茎枝(表面有皮孔)152、罗布麻叶——夹竹桃科——罗布麻——干燥叶(卵状披针形,灰绿或灰棕色,主脉下表面突起;羽状侧脉,先端钝,有小芒尖)153、丁香——桃金娘科——丁香——干燥花蕾(入水萼管下沉,挥发油密度大于1) C:棕褐色,形似小话筒,花萼4裂,每个裂片三角形,味辛辣麻舌。

中药与其他植物的分类

中药与其他植物的分类

中药与其他植物的分类
中药与其他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 按植物的科属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可以根据它们所属的科属进行分类。

例如,中药中常见的黄芩属于马蹄草科,人参属于五加科,陈皮属于鼠李科等。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科属进行分类,例如,玫瑰属于蔷薇科,铁观音属于锦葵科,薰衣草属于唇形科等。

2. 按植物的药用部位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还可以根据其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中药一般使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树脂等不同植物部位的部分或全部。

例如,熟地黄是中药中的根部,甘草则主要使用根和根茎,柴胡主要使用地上部分的根茎和叶子等。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其药用部位进行分类,例如,腺叶黄杨主要使用树皮和叶子,巴戟天主要使用果实等。

3. 按植物的功效分类:
中药和其他植物还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

中药根据其功效,可以分为补品、清热泻火、化湿止痛、止咳化痰、解毒等不同类别。

其他植物也可以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例如,有些植物具有解毒作用,有些植物具有抗菌作用,有些植物具有镇痛作用等。

总之,中药和其他植物的分类可以根据植物的科属、药用部位和功效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实用文档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中药名称及其基源、科属大全

中药名称及其基源、科属大全

断续:川断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断续地根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地干燥根茎蔓荆子:马鞭草科植物蔓荆单叶蔓荆地果实槟榔:棕榈科植物槟榔地干燥成熟种子海螵蛸():乌贼科植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地内壳炒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地干燥种子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地干燥块根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地干燥草质茎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地干燥花蕾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地干燥块茎炒川楝()子:楝科植物落叶乔木川楝树地成熟果实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地带叶柄残基地根茎灵芝:多孔菌类真菌赤芝或紫芝地干燥子实体茯苓:多空菌科真菌茯苓地干燥菌核、寄生或腐寄生、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根部生狗脊: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地干燥根茎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德干树树皮甘松:败酱科多年生草本甘松地干燥根及根茎炒地龙干:巨蚓科动物参环全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地干燥体炒酸枣仁:鼠李科植物酸枣地干燥成熟种子木贼:木贼科植物木贼地全草延胡索: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地干燥块茎滑石: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醋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地干燥根茎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地干燥根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地干燥根结香:瑞香科植物结香地根与花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地干燥根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地干燥花粉百部: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地干燥块根淫羊藿:小檗科淫羊藿地干燥地上部分炒僵蚕:蚕蛾科昆虫家蚕龄地幼虫感染地僵菌而致死地幼虫干燥体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地干燥成熟果肉五倍子:漆树科植物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地虫瘿(. )密蒙花:马前科植物密蒙花地干燥花蕾及其花序结香:瑞香科植物结香地干燥花蕾及其花序知母:百合科植物知母地干燥根茎浙贝母:百合科植物浙贝母地鳞茎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地干燥块根土茯苓:百合科植物地光叶菝葜()地根茎天冬:百合科植物天门冬地干燥块根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地干燥根茎玉竹:为百合植物玉竹地干燥根茎夏枯草:唇形科双子叶植物夏枯草地干燥果穗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地干燥叶(或带嫩枝)荆芥:唇形科植物荆芥地地上部分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地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唇形科植物广藿香地干燥地上部分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地干燥根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地干燥根及根茎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地新鲜或干燥地地上部分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地干燥小叶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地干燥根槐米:豆科植物槐地干燥花蕾及花粉葛:豆科植物干葛藤地干燥根决明子: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地干燥成熟种子葛根:豆科植物野葛地干燥根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地果实苦参:豆科植物苦参地根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地干燥根及根茎薏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地种仁白茅根: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术白茅地根茎没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地干燥树脂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地油胶树脂炒全瓜蒌: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地干燥成熟果实天花粉: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地根南沙参: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地干燥根党参: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地根白豆蔻:姜科植物白豆蔻地干燥成熟果实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地果实草果: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地果实高良姜:姜科植物高良姜地干燥根茎砂仁:为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地干燥成熟果实苍耳子:菊科植物苍耳地带总苞地果实旋覆花:菊科植物旋覆花或同科植物欧亚旋覆花地头状花序茵陈: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地干燥地上部分紫苑:菊科植物紫苑地根及根茎紫苑:菊科植物紫苑地根及根茎野菊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地头状花序炒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地干燥根茎款冬花: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款冬地花蕾炒白术:菊科植物白术()地干燥根茎木香:菊科植物木香地干燥根红花:菊科植物红花地干燥花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地干燥地上部分石斛: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铍()皮石斛、马鞭石斛及其近似种地新鲜或干燥茎天麻:兰科植物天麻地干燥块茎秦艽():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地干燥根龙胆草: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滇()龙胆地根及根茎白薇: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地干燥根及根基徐长卿:萝藦科植物徐长卿地根及根茎香加皮:萝藦科植物杜柳地干燥根皮虎杖:蓼科植物虎杖地干燥根及根茎首乌藤:蓼科植物何首乌地干燥藤茎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地干燥根及根茎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地块根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地干燥干皮、枝皮或根皮制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地干燥成熟果实马兜铃: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地果实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地干燥地根及根茎九节菖蒲: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地干燥根茎川木通:为毛莨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地干燥藤茎威灵仙: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地干燥根及根茎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毛果)地干燥根白头翁:毛茛科植物白头翁地根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地干燥块茎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地干燥根皮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芍药地干燥根酒女贞子:木犀科植物女贞地果实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地干燥果实苦杏仁: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地干燥成熟种子木瓜: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地干燥近成熟果实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地干燥成熟果实茜草:茜草科植物茜草地根及根茎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天柄果钩藤地干燥带钩茎枝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地干燥成熟果实巴戟天:茜草科植物巴戟天地干燥根枸杞子: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地干燥成熟果实地骨皮:茄科植物宁夏枸杞或枸杞地干燥根皮火麻仁:桑科植物大麻地成熟果实桑白皮:桑科植物桑干燥根皮独活: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地根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地根蛇床子:伞形科植物蛇床地成熟果实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地干燥成熟果实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地干燥根春柴胡: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地根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地干燥根茎防风:伞形科职务防风地干燥根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地干燥根诃子: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地干燥成熟果实西青果: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地幼果使君子: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地干燥成熟果实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地干燥根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地叶或枝叶白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子地种子制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地块茎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地根茎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地干燥根及根茎五加皮:五加科植物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地干燥地根皮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地干燥颈髓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地干燥根皮川牛膝:苋科植物川牛膝地干燥根怀牛膝:苋科植物牛膝地干燥根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地干燥成熟种子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地干燥成熟种子生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地新鲜或干燥地根玄参:玄参科植物玄参地干燥根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地干燥未成熟果实炒枳实: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地干燥幼果吴茱萸: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地干燥近成熟果实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地干燥树皮白鲜皮: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藓地根皮肉桂:樟科植物肉桂地干燥树皮桂枝:樟科植物肉贵地嫩枝鸡冠花:为苋科植物鸡冠花地干燥花絮怀牛膝:苋科植物牛膝地干燥根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地干燥根鸡冠花:为苋科植物鸡冠花地干燥花序木兰科植物厚朴花: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地干燥花蕾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武当玉兰或玉兰地干燥花蕾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地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地干燥成熟果实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地干燥根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地干燥带钩藤茎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地干燥带鳞叶地肉质茎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地干燥果实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地干燥成熟果实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地干燥柱头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多种植物地干燥花粉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地干燥花蕾。

中药材科属种

中药材科属种

中药材科属种
中药材科属种非常之多,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科属种:
1. 合欢属(Acacia catechu):中药名为“合欢心”,用于安神、止咳等药用。

2. 甘草属(Glycyrrhiza uralensis):中药名为“甘草”,常用于
养胃、润肺、清热等药用。

3. 当归属(Angelica sinensis):中药名为“当归”,用于补血、调经等药用。

4. 艾属(Artemisia argyi):中药名为“艾叶”,用于温经、止
血等药用。

5. 白术属(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中药名为“白术”,常
用于健脾、利水等药用。

6. 川芎属(Ligusticum chuanxiong):中药名为“川芎”,用于
活血、止痛等药用。

7. 麻黄属(Ephedra sinica):中药名为“麻黄”,用于发散风寒、解表等药用。

8. 党参属(Codonopsis pilosula):中药名为“党参”,用于补气、养血等药用。

9. 熟地属(Rehmannia glutinosa):中药名为“熟地黄”,用于滋阴、养血等药用。

10. 黄精属(Polygonatum sibiricum):中药名为“黄精”,用于滋肾、益精等药用。

这只是中药材科属种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中药材科属种,每种都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常用中药科属汇总

常用中药科属汇总

常用中药科属汇总一、概述中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药物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中药的研究和使用中,常用中药科属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本文将对常用中药科属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

二、常见中药科属1. 葫芦科葫芦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药用价值。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葫芦属、苦瓜属等。

葫芦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和黄疸等症状;苦瓜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作用,常用于调节血糖水平和治疗糖尿病。

2. 薄荷科薄荷科植物通常具有清凉解暑、消炎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物制备中。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薄荷属、藿香属等。

薄荷属植物具有清凉解暑、除湿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藿香属植物具有驱虫、祛湿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泻、痢疾等症状。

3. 白菊科白菊科植物常被用作药用花卉。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菊属、蒲公英属等。

菊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敛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疾病和外伤出血;蒲公英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等症状。

4. 黄连科黄连科植物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常被用作中药材。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黄连属、栀子属等。

黄连属植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病和热毒疮疡;栀子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和痢疾等症状。

5. 人参科人参科植物中的人参是一种重要的滋补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常见中药科属包括人参属、朝鲜参属等。

人参属植物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脾肺虚弱等症状;朝鲜参属植物与人参类似,有类似的药用功效。

三、结语通过对常用中药科属的汇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葫芦科、薄荷科、白菊科、黄连科和人参科都是常见的中药科属,各自具有特定的药用功效,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应用。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中药科属的认知有助于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