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讲解PPT课件
合集下载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PPT46页)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组成环的平均极限公差为:
Tav l nT0A 106. 2150.05mm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T(A1)= T(A3) 0.06mm, T(A2)= T(A5) =0.045mm,A4为标准件,即T(A4)=0.04mm。
以A3作为协调环,其它各组成环按入体原则标注上、 下偏差,即:
例1(第七片的图A)所示为车床主轴部件的局部装配图,要 求装配后保证轴向间隙A0=0.1~0.35mm。已知各组成环的 基本尺寸为:A1=43mm,A2=5mm,A3=30mm,A4 300.04mm A5=5mm,A4为标准件的尺寸,试按极值法求出各组成环的 公差及上、下偏差。
解: (1)建立装配尺寸链,其中, 增环:A1 减环:A2,A3,A4,A5
➢互换法 ➢选配法 ➢修配法 ➢调整法
➢完全互换法 ➢部分互换法
(一)互换装配法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实质
其实质是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 保证装配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又可分为完全互 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 完全互换法
定义 方法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 调整和修配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 度的装配方法,称之为完全互换法。
0.025=0.075-(-0.05+Δ3-0.02-0.05) Δ3=-0.03mm
ES 3A 3T23A 0.0 30.2 1 30.03 m5m
E3 I A 3T23A 0.0 30.2 1 30.09 m5m
一、装配的概念及装配内容
1.装配概念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合成组 件,并进一步结合成部件以至整台机器的过 程,分别称为装配。(组装、部装、总装)
Tav l nT0A 106. 2150.05mm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T(A1)= T(A3) 0.06mm, T(A2)= T(A5) =0.045mm,A4为标准件,即T(A4)=0.04mm。
以A3作为协调环,其它各组成环按入体原则标注上、 下偏差,即:
例1(第七片的图A)所示为车床主轴部件的局部装配图,要 求装配后保证轴向间隙A0=0.1~0.35mm。已知各组成环的 基本尺寸为:A1=43mm,A2=5mm,A3=30mm,A4 300.04mm A5=5mm,A4为标准件的尺寸,试按极值法求出各组成环的 公差及上、下偏差。
解: (1)建立装配尺寸链,其中, 增环:A1 减环:A2,A3,A4,A5
➢互换法 ➢选配法 ➢修配法 ➢调整法
➢完全互换法 ➢部分互换法
(一)互换装配法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实质
其实质是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 保证装配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又可分为完全互 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1. 完全互换法
定义 方法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 调整和修配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 度的装配方法,称之为完全互换法。
0.025=0.075-(-0.05+Δ3-0.02-0.05) Δ3=-0.03mm
ES 3A 3T23A 0.0 30.2 1 30.03 m5m
E3 I A 3T23A 0.0 30.2 1 30.09 m5m
一、装配的概念及装配内容
1.装配概念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组合成组 件,并进一步结合成部件以至整台机器的过 程,分别称为装配。(组装、部装、总装)
装配课件ppt

人机工程在装配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机工程在装配中应用旨在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工人 劳动强度,通过优化人机界面、改善作业环境和提供 合适的工具及设备来实现。
详细描述
人机工程在装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机界面设计的优 化上,使操作更加便捷、直观和高效。同时,关注作业 环境的改善,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照明、通风和温湿 度控制等条件,以降低工人的疲劳程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为工人提供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也是人机工程在 装配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 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装配作业的效 率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 竞争力。
柔性生产
智能装配技术能够适应不同产品、 不同生产线的需求,实现快速调整 和柔性生产。
绿色装配技术
环保材料
采用可再生、可回收的环 保材料,降低生产过程中 的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装配工艺和设备 ,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 放,实现绿色生产。
循环经济
实现废旧产品的回收、再 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循 环经济的生产模式。
手工装配
总结词
手工装配是一种传统的装配方式 ,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完成。
详细描述
手工装配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 强等优点,适用于小批量、多品 种的生产。然而,它也存在效率 低下、质量不稳定等缺点。
自动化装配
总结词
自动化装配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装配 方式,主要依赖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 统完成。
详细描述
自动化装配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低 成本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少品种 的生产。然而,它也存在设备投入大 、维护成本高等缺点。
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要求,选择合适 的装配工艺,如流水线装配、单机装 配、自动化装配等。优化装配工艺可 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 升产品质量和保障生产安全。通过改 进装配流程、调整工艺参数、采用新 型装配技术和设备等手段,不断对装 配工艺进行优化,以满足生产需求和 提高企业竞争力。
装配工艺流程教学 PPT

第6章 装配工艺规程
学习内容
6.1 装配与装配精度 6.2 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
纲领 6.3 装配尺寸链 6.4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
法 6.5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6.1 装配与装配精度
机器装配是机械制造中较难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目前,在多数工厂中,装配的主要工作是手工完成的,所以选择 合适的装配方法,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仅是保证机器装配质 量的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力措施。
6.2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纲领
1.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机器的结构特点(包括重量 、尺寸和复杂程度)、生产纲领和现有生产条件。 按机器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与否,装配的组织形式分为固定 式和移动式两种。 固定式装配组织形式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全部装配工作, 机器在装配过程中不移动,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重型产品的成批 生产。固定式装配也可以按装组织工人专业分工和按照装配顺序轮 流到各产品点进行装配,这种装配组织形式称为固定流水装配,多 用于成批生产结构比较复杂、工序数多的大型、重型机器,如机床 、汽轮机的装配。
m
T0 T0L T0L i Ti
式中 T 0 L 为封闭环极值公差;
i1
T 0 为封闭环极值公差要求值;
T i 为第i个组成环公差;
m为组成环环数。
i 为第i个组成环传递系数;
在进行直线尺寸链反计算时,可按“等公差”原则确定各组成
环的平均极值公差
TavL
T0 m
然后,根据各组成环尺才的加工难易程度对它们的公差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了简便起见,装配尺寸链计算常用对称公差法。
对称公差法是将所有组成环的尺寸变为对称公差,注意变换过程 中组成环的基本尺寸也会发生改变,采用平均尺寸。然后,利用变换后 的基本尺寸和对称公差进行计算。
学习内容
6.1 装配与装配精度 6.2 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
纲领 6.3 装配尺寸链 6.4 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
法 6.5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6.1 装配与装配精度
机器装配是机械制造中较难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目前,在多数工厂中,装配的主要工作是手工完成的,所以选择 合适的装配方法,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仅是保证机器装配质 量的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有力措施。
6.2装配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纲领
1.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机器的结构特点(包括重量 、尺寸和复杂程度)、生产纲领和现有生产条件。 按机器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移动与否,装配的组织形式分为固定 式和移动式两种。 固定式装配组织形式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全部装配工作, 机器在装配过程中不移动,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重型产品的成批 生产。固定式装配也可以按装组织工人专业分工和按照装配顺序轮 流到各产品点进行装配,这种装配组织形式称为固定流水装配,多 用于成批生产结构比较复杂、工序数多的大型、重型机器,如机床 、汽轮机的装配。
m
T0 T0L T0L i Ti
式中 T 0 L 为封闭环极值公差;
i1
T 0 为封闭环极值公差要求值;
T i 为第i个组成环公差;
m为组成环环数。
i 为第i个组成环传递系数;
在进行直线尺寸链反计算时,可按“等公差”原则确定各组成
环的平均极值公差
TavL
T0 m
然后,根据各组成环尺才的加工难易程度对它们的公差进行适当的调整。
为了简便起见,装配尺寸链计算常用对称公差法。
对称公差法是将所有组成环的尺寸变为对称公差,注意变换过程 中组成环的基本尺寸也会发生改变,采用平均尺寸。然后,利用变换后 的基本尺寸和对称公差进行计算。
汽车制造工艺—装配 共33页PPT资料

完整功能
3
装配
2. 汽车装配的定义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把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组 件)的过程称为部装,把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最终产品 的过程称为总装,部装和总装统称为装配。
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 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 也可称为“使各种零件部件、合件或总成具有规定的 相互位置关系的工艺过程”。
9
装配
(4). 产品的装配精度主要内容 1)、距离精度 距离精度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尺寸精度。 2)、相互位置精度 装配中的相互位置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间的平行
度、垂直度、同轴度及各种跳动等。 3)、相对运动精度
相对运动精度是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 运动方向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多表现为零部件间相 对运动时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和传动精度.
2)、装配的统一性 按着生产计划,对基本车型,按工艺要求装配, 不得误装、错装和漏装,装配方法必须按工艺要求; 装配要统一:两车间装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车间装 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工位干的同样车型统一,简称 为“三统一”。
5
装配
3)、装配的紧固性。 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达到规定的扭矩 要求。应交叉紧固的必须交叉紧固,否则会造成螺母 松动现象,带来安全隐患。螺纹联接严禁松动现象, 不过,过紧会造成螺纹变形、螺母卸不下来。
4)、装配的润滑性 按工艺要求,凡润滑部位必须加注定量的润滑油 和润滑脂。对发动机来说,如果润滑油过少或漏加, 发动机运转起来,很快会造成齿轮磨损,拉缸现象, 直到整机损坏;加注过多,发动机运转时润滑油很容 易窜到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积碳;因此加油量必须按 工艺要求加。
6
装配
5)、装配的密封性。 (1)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各接头不得漏水。 (2)燃油系统的密封性。各管路连接和燃油
3
装配
2. 汽车装配的定义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把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组 件)的过程称为部装,把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最终产品 的过程称为总装,部装和总装统称为装配。
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 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 也可称为“使各种零件部件、合件或总成具有规定的 相互位置关系的工艺过程”。
9
装配
(4). 产品的装配精度主要内容 1)、距离精度 距离精度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尺寸精度。 2)、相互位置精度 装配中的相互位置精度包括相关零部件间的平行
度、垂直度、同轴度及各种跳动等。 3)、相对运动精度
相对运动精度是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 运动方向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多表现为零部件间相 对运动时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和传动精度.
2)、装配的统一性 按着生产计划,对基本车型,按工艺要求装配, 不得误装、错装和漏装,装配方法必须按工艺要求; 装配要统一:两车间装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车间装 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工位干的同样车型统一,简称 为“三统一”。
5
装配
3)、装配的紧固性。 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达到规定的扭矩 要求。应交叉紧固的必须交叉紧固,否则会造成螺母 松动现象,带来安全隐患。螺纹联接严禁松动现象, 不过,过紧会造成螺纹变形、螺母卸不下来。
4)、装配的润滑性 按工艺要求,凡润滑部位必须加注定量的润滑油 和润滑脂。对发动机来说,如果润滑油过少或漏加, 发动机运转起来,很快会造成齿轮磨损,拉缸现象, 直到整机损坏;加注过多,发动机运转时润滑油很容 易窜到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积碳;因此加油量必须按 工艺要求加。
6
装配
5)、装配的密封性。 (1)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各接头不得漏水。 (2)燃油系统的密封性。各管路连接和燃油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32张)

二、保证装配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一)互换装配法 (二)分组装配法 (三)修配装配法 (四)调整装配法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一)互换装配法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
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 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法装配可分为完全互换 法装配和统计互换法装配。 1.完全互换装配法
统计互换装配法又称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其实质是将组成环的 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零件容易加工,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 精度超出规定要求,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人从总的经济效 果分析,仍然是经济可行的。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统计互换装配方法的优点是: 与完全互换法装配相比,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较
大,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四)调整装配法
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 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 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 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带来的封闭环尺寸变动范围超 差,通过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在产量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调整件还可以采用多件 拼合的方式组成。这种调整装配方法比较灵活,它在汽车、拖拉机 生产中广泛应用。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四)调整装配法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机器装配中,通过调整被装零件的相对位置,使误差相互抵
消,可以提高装配精度,这种装配方法称为误差抵消调整法。
优点: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 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一)互换装配法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
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 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法装配可分为完全互换 法装配和统计互换法装配。 1.完全互换装配法
统计互换装配法又称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其实质是将组成环的 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零件容易加工,这会使极少数产品的装配 精度超出规定要求,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很少发生人从总的经济效 果分析,仍然是经济可行的。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统计互换装配方法的优点是: 与完全互换法装配相比,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较
大,零件制造成本低;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四)调整装配法
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 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 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 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带来的封闭环尺寸变动范围超 差,通过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在产量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调整件还可以采用多件 拼合的方式组成。这种调整装配方法比较灵活,它在汽车、拖拉机 生产中广泛应用。
第九章 机械装配工艺
(四)调整装配法
3.误差抵消调整法 在机器装配中,通过调整被装零件的相对位置,使误差相互抵
消,可以提高装配精度,这种装配方法称为误差抵消调整法。
优点:组成环均能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 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
装配工艺基础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12
第5章 装配工艺基础
• 位置精度
• 是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方面的 要求。例如台式钻床主轴对工作台台面的垂直度。
➢相对运动精度
➢ 是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上 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例如滚齿机滚刀与工作台的 传动精度。传动精度、回转精度
接触精度
• 是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
装配时工人对产品熟悉,既容易保证质量, 又能减少劳动消耗。
• (2)、机器结构应能分解成独立的装配 单元。
即产品可由若干个独立的部件总装而成,不见可 由若干个独立的组件组装而成。对于这样的产 品,可组织平行作业,扩大装配的工作面积, 因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还 有利于企业间的协作整理,版课组件 织专业化的生产。 17
➢ 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装配
过程使零件、合件、组件、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
互位置关系,所以装配也是一种工艺过程。
整理版课件
7
第5章 装配工艺基础
3.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清洗
➢ 目的是去除零件表面或部件中的油污及机械杂质。
➢连接
➢ 连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可拆连接和不可拆连接。 可拆连接在装配后可以很容易拆卸而不致损坏任 何零件,且拆卸后可重新装配在一起,例如螺纹 连接、键连接等。不可拆连接,装配后一般不再 拆卸,如果拆卸就会损坏其中的某些零件,例如 焊接、铆接等。
数零件组合在一起,图 8.1(a)所示属于合件,其 中蜗轮为基准零件。
整理版课件
3
第5章 装配工艺基础
• (3)组件。组件是一个或几个合件与若干个零件 的组合。图8.1(b)所示属于组件,其中蜗轮与齿 轮为一个先装好的合件,而后以阶梯轴为基准 件,把合件和其他零件组合为组件。
机械装配工艺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装配的概念
球阀装配体分解图
螺柱6 螺母7 阀杆12
阀盖2 填料垫8
扳手13
填料压 紧盖11 阀体1
密封圈3 阀芯4 调整垫5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成批或大 批生产
一种或几种相似装配对象专
用流水线,有周期性间歇移 动和连续移动两种方式
生产率高,节奏性强, 机械化传输 待装零、部件不能脱节
,装备费用较高
大批大量 生产
半自动或全自动装配线,半 自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 配工作采用人工方法
半自动、全 自动装配
生产率高,质量稳定, 产品变动灵活性差,装 备费用昂贵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图5-43 部件装配工艺系统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图5-44 总装装配工艺系统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装配式结构施工及吊装工艺图文详解PPT课件

2、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坐垫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被连接 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且应满足下 列要求:砂浆流动度: 130mm~170mm 抗压强度(1 天):30MPa
— 22 —
吊装
吊装
1、用塔吊缓缓将外墙板吊起,待板的底边升至距地面50cm时 略作停顿,再次检查吊挂是否牢固,继续提升使之慢慢靠近安装 作业面。
钢筋复核、
校准
第六步
第五步 墙底套筒 灌浆
第八步
第七步 梁、板构 件吊装
第十步
第九步 平台钢筋 绑扎、管 线敷设
第十一步 平台钢筋 绑扎、管 线敷设
— 17 —
吊装顺序
吊装顺序
预制墙板吊装顺序的确 定,需遵循便于施工,利 于安装的原则。
可采用从一侧到另一侧 的吊装顺序,需提前制作 出安装进度计划,有效的 提高施工效率;并对需要 安装的墙板提前进行验收。
PC外墙板/内墙 板可采用竖立方式 运输,PC叠合板、 PC阳台板、PC楼梯 可采用平方方式运 输。
— 11 —
PC构件的吊装
平衡梁
卸车前需检查墙板专用横梁吊具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有开裂,腐蚀严重等问题,且需检 查墙板预埋吊环是否存在起吊问题。
— 12 —
PC构件的吊装
PC构件起吊
起吊过程中保证墙板垂直起吊,可采用吊运 钢梁均衡起吊,防止PC构件起吊时单点起吊引起 构件变形,并满足吊环设计时角度要求。
— 18 —
现浇部位埋件预留
现浇部位埋件预留
墙板斜支撑埋件在现浇板上的位置根据墙板预埋件位置确定, 预埋螺栓固定可采用预埋螺栓与附加钢筋焊接固定,螺栓预埋时 保证浇筑完楼板混凝土时螺栓外露不少于40mm。并且螺栓在预 埋定位前,必须用胶带将预埋螺栓螺纹缠裹好,保证在浇筑混凝 土不污染螺栓螺纹。
— 22 —
吊装
吊装
1、用塔吊缓缓将外墙板吊起,待板的底边升至距地面50cm时 略作停顿,再次检查吊挂是否牢固,继续提升使之慢慢靠近安装 作业面。
钢筋复核、
校准
第六步
第五步 墙底套筒 灌浆
第八步
第七步 梁、板构 件吊装
第十步
第九步 平台钢筋 绑扎、管 线敷设
第十一步 平台钢筋 绑扎、管 线敷设
— 17 —
吊装顺序
吊装顺序
预制墙板吊装顺序的确 定,需遵循便于施工,利 于安装的原则。
可采用从一侧到另一侧 的吊装顺序,需提前制作 出安装进度计划,有效的 提高施工效率;并对需要 安装的墙板提前进行验收。
PC外墙板/内墙 板可采用竖立方式 运输,PC叠合板、 PC阳台板、PC楼梯 可采用平方方式运 输。
— 11 —
PC构件的吊装
平衡梁
卸车前需检查墙板专用横梁吊具是否存在缺陷,是否有开裂,腐蚀严重等问题,且需检 查墙板预埋吊环是否存在起吊问题。
— 12 —
PC构件的吊装
PC构件起吊
起吊过程中保证墙板垂直起吊,可采用吊运 钢梁均衡起吊,防止PC构件起吊时单点起吊引起 构件变形,并满足吊环设计时角度要求。
— 18 —
现浇部位埋件预留
现浇部位埋件预留
墙板斜支撑埋件在现浇板上的位置根据墙板预埋件位置确定, 预埋螺栓固定可采用预埋螺栓与附加钢筋焊接固定,螺栓预埋时 保证浇筑完楼板混凝土时螺栓外露不少于40mm。并且螺栓在预 埋定位前,必须用胶带将预埋螺栓螺纹缠裹好,保证在浇筑混凝 土不污染螺栓螺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线前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基划线次数、顺序及位置范围, 制定好划线方案
2、确定第一划线位置,选择待加工部位比较重要和尺寸比较集中的 表面,这样有利于划线时正确找正和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减 少零件的翻转次数。
3、划十字找正线,一般箱零件要在几个表面划出十字找正线。找正 线要划在长或平直的部位。通常以基准孔的轴线为十字找正线。
4、防锈装箱 机器经调试、检验合格后,为了防锈和便于运输,需做好喷漆、 涂油及装箱等工作。
3
三、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分为: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1、固定式装配 将产品或部件的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个固定地点进行装配形式。
固定式装配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2、移动式装配 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有顺序地由一个或一组工人转移给另
15º~20º夹角
8
2、立体划线: 1)第一划线位置的选择原则 :
优先选择零件上主要的孔、凸台中心线或重要的加工面、相互 关系最复杂及线条最多的一组尺寸线; 零件中面积最大的一面 2)划线基准选择原则: (1)尽量与设计基准重合 (2)对称形状的零件,应以对称中心线为划线基准 (3)有孔或凸台的零件,应以主要孔或凸台的中心线为划线基准 (4)未加工毛坯件,应以主要的面积较大的不加工面为划线基准 (5)加工零件,应以加工后的较大表面为划线基准
6
五、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
装配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和地点的情况下完 成的装配工作
装配工步:用同一工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位置上 连续完成的装配工作
7
第二章 加工与装配
一、划线
1、划线工具的种类及使用要点 : 1)划线常用工具:划线平台、方箱、钢卷尺、游标高度尺、万能
角度尺、划针、划线盘、划规、样冲等。 2)划针使用的要点 : (1)针尖磨成15º~20º夹角 (2)划线时,针尖要紧靠导向面的边缘,并压紧导向工具 (3)划线时,划针与划线方向倾斜约45º~75º夹角,上部向外倾斜
装配工艺讲解
第一章 装配慨论
一、装配的定义及装配图
1、装配的定义:
按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
2、装配图的作用:
表达设计意图和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和指导生 产的技术依据。
3、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
假想画法、简化画法、拆卸画法和展开画法
4、读装配图的步骤 :
4、划垂直线 可利用角铁、90度角尺或样板一次划出。减少零件翻 转次数。
5、找正箱体零件内壁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
12
三、大型零件划线方法
大型零件划线需要大型平板,在缺少大型平板的情况下,可用拼凑大 型平面或拉线与吊线法来划线。
1、拼凑大型平面的方法 : 1)零件位移法
当零件的长度超过划线平台的1/3时,可先在零件中部划线,然后 左、右移动零件,按已画出的基准线找正,再画出剩余部分的线。 2)平台接长法 若零件比平台稍大,可用其他平台或平尺放在划线台外端,以划 线台为基准找平,再划线。
一个或另一组工人的装配形式。 移动式装配适用大批量生产
4
四、装配的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完全互换法、选择装配法 、调整法 、修配法四种 1、完全互换法
在同类零件中,任取一个零件,不经修配即可装入部件中,并能 达到规定的装配要求的装配方法 其特点是: 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生产效率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 2)机器维护和修理方便,易于更换零件 3)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困难
13
3)条形垫铁与平尺调整法 在零件两端放条形垫铁, 垫铁两端放平尺,调整平尺到同一高 划线。
2、拉线与吊线法 适用于特大型零件的划线。用05-1.5mm的钢丝做拉线,用30° 锥体线坠吊直尼龙线为吊线,结合使用90°角尺和钢直尺,通 过投影划线的方法来完成划线。
3、大型零件划线注意事项 1)零件安置基面的选择 2)合理选择支承点 3)正确借料
1)首先看装配图的标题栏 ;2)进行视图分析
3)尺寸分析
4)看技术要求
1
二、装配的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装配前准备工作、装配过程 、检验和调试过程、防锈装箱 1、装配前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装配工艺、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结构,零件作用
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方法、装配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清洗、,去除零件上的毛刺、铁锈、切屑
和油污等 4)对某些零件还要进行刮削、研磨、配作等。有些特殊零件还需进行动
平衡实验、密封实验。
2
2、装配过程 主要是指装配的具体实施过程,常包括部装和总装
3、调整、检验和调试过程 调整: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检验:是对部装、总装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检验 试车:是试验机器运转的灵活性、振动、工作温升、噪声、转 速 及功率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9
3) 零件或毛坯的找正 : 就是利用划线工具使零件或毛坯上有关表面和基准面之间调整 到合适的位置。
4) 零件的借料: 即通过试划和调整,使各部分的加工余量在允许的范围内重新 分配,使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10
5)立体划线的步骤: (1)看清图样,详细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划线部位。 (2)选定划线基准,确定装夹位置和装夹方法。 (3)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借料。 (4) 找正。 (5)划线。 (6)详细检查划线的准确性和是否有漏划的线条。 (7) 在划好的线条上打出样冲眼。
14
四、畸形零件划线操作要点
1、划线前的工艺分析 2、划线基准的选择 划线的尺寸基准应与设计基准相一致。 3、零件装夹方法 (1)利用零件上的孔,用分度台或V形架等工具夹紧后划线。 (2)零件夹持在方箱、直角铁或活角铁上划线。 (3)用样板划线。 4、正确借料。
5
2、选择装配法 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精度,然后选择合 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 选择装配法包括:直接选配法 、分组选配法
3、调整法 通过改变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 精度的方法。 调整法包括: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
4、修配法 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2、确定第一划线位置,选择待加工部位比较重要和尺寸比较集中的 表面,这样有利于划线时正确找正和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减 少零件的翻转次数。
3、划十字找正线,一般箱零件要在几个表面划出十字找正线。找正 线要划在长或平直的部位。通常以基准孔的轴线为十字找正线。
4、防锈装箱 机器经调试、检验合格后,为了防锈和便于运输,需做好喷漆、 涂油及装箱等工作。
3
三、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分为: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1、固定式装配 将产品或部件的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个固定地点进行装配形式。
固定式装配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2、移动式装配 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有顺序地由一个或一组工人转移给另
15º~20º夹角
8
2、立体划线: 1)第一划线位置的选择原则 :
优先选择零件上主要的孔、凸台中心线或重要的加工面、相互 关系最复杂及线条最多的一组尺寸线; 零件中面积最大的一面 2)划线基准选择原则: (1)尽量与设计基准重合 (2)对称形状的零件,应以对称中心线为划线基准 (3)有孔或凸台的零件,应以主要孔或凸台的中心线为划线基准 (4)未加工毛坯件,应以主要的面积较大的不加工面为划线基准 (5)加工零件,应以加工后的较大表面为划线基准
6
五、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
装配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和地点的情况下完 成的装配工作
装配工步:用同一工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位置上 连续完成的装配工作
7
第二章 加工与装配
一、划线
1、划线工具的种类及使用要点 : 1)划线常用工具:划线平台、方箱、钢卷尺、游标高度尺、万能
角度尺、划针、划线盘、划规、样冲等。 2)划针使用的要点 : (1)针尖磨成15º~20º夹角 (2)划线时,针尖要紧靠导向面的边缘,并压紧导向工具 (3)划线时,划针与划线方向倾斜约45º~75º夹角,上部向外倾斜
装配工艺讲解
第一章 装配慨论
一、装配的定义及装配图
1、装配的定义:
按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
2、装配图的作用:
表达设计意图和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 ,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和指导生 产的技术依据。
3、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
假想画法、简化画法、拆卸画法和展开画法
4、读装配图的步骤 :
4、划垂直线 可利用角铁、90度角尺或样板一次划出。减少零件翻 转次数。
5、找正箱体零件内壁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
12
三、大型零件划线方法
大型零件划线需要大型平板,在缺少大型平板的情况下,可用拼凑大 型平面或拉线与吊线法来划线。
1、拼凑大型平面的方法 : 1)零件位移法
当零件的长度超过划线平台的1/3时,可先在零件中部划线,然后 左、右移动零件,按已画出的基准线找正,再画出剩余部分的线。 2)平台接长法 若零件比平台稍大,可用其他平台或平尺放在划线台外端,以划 线台为基准找平,再划线。
一个或另一组工人的装配形式。 移动式装配适用大批量生产
4
四、装配的方法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完全互换法、选择装配法 、调整法 、修配法四种 1、完全互换法
在同类零件中,任取一个零件,不经修配即可装入部件中,并能 达到规定的装配要求的装配方法 其特点是: 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生产效率高,便于组织流水作业 2)机器维护和修理方便,易于更换零件 3)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困难
13
3)条形垫铁与平尺调整法 在零件两端放条形垫铁, 垫铁两端放平尺,调整平尺到同一高 划线。
2、拉线与吊线法 适用于特大型零件的划线。用05-1.5mm的钢丝做拉线,用30° 锥体线坠吊直尼龙线为吊线,结合使用90°角尺和钢直尺,通 过投影划线的方法来完成划线。
3、大型零件划线注意事项 1)零件安置基面的选择 2)合理选择支承点 3)正确借料
1)首先看装配图的标题栏 ;2)进行视图分析
3)尺寸分析
4)看技术要求
1
二、装配的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包括以下四个过程: 装配前准备工作、装配过程 、检验和调试过程、防锈装箱 1、装配前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装配图、装配工艺、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结构,零件作用
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方法、装配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清洗、,去除零件上的毛刺、铁锈、切屑
和油污等 4)对某些零件还要进行刮削、研磨、配作等。有些特殊零件还需进行动
平衡实验、密封实验。
2
2、装配过程 主要是指装配的具体实施过程,常包括部装和总装
3、调整、检验和调试过程 调整: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检验:是对部装、总装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检验 试车:是试验机器运转的灵活性、振动、工作温升、噪声、转 速 及功率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9
3) 零件或毛坯的找正 : 就是利用划线工具使零件或毛坯上有关表面和基准面之间调整 到合适的位置。
4) 零件的借料: 即通过试划和调整,使各部分的加工余量在允许的范围内重新 分配,使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10
5)立体划线的步骤: (1)看清图样,详细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划线部位。 (2)选定划线基准,确定装夹位置和装夹方法。 (3)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借料。 (4) 找正。 (5)划线。 (6)详细检查划线的准确性和是否有漏划的线条。 (7) 在划好的线条上打出样冲眼。
14
四、畸形零件划线操作要点
1、划线前的工艺分析 2、划线基准的选择 划线的尺寸基准应与设计基准相一致。 3、零件装夹方法 (1)利用零件上的孔,用分度台或V形架等工具夹紧后划线。 (2)零件夹持在方箱、直角铁或活角铁上划线。 (3)用样板划线。 4、正确借料。
5
2、选择装配法 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精度,然后选择合 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 选择装配法包括:直接选配法 、分组选配法
3、调整法 通过改变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以达到装配 精度的方法。 调整法包括: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
4、修配法 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的修配量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