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考试重点总结
康复需要背的知识点总结

康复需要背的知识点总结一、康复的基本知识1.1 康复的定义和概念康复,顾名思义就是恢复健康、恢复功能。
它是医学的一门专门学科,主要针对患有疾病、受伤或残疾的人进行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治疗。
1.2 康复的目标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恢复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过程中还应该注重预防并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帮助患者逐步融入社会,重新获得自理能力。
1.3 康复的原则康复的原则是全面性、综合性和个体化。
全面性是指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综合性是指康复需要多学科合作,综合医学、康复技术等多种资源;个体化是指康复过程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二、康复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1 康复评估在进行康复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疾病情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评估,以此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
康复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来进行。
2.3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
康复护理需要注重细节,关注患者的个人需求,帮助其尽快康复。
2.4 康复设备使用与维护在康复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康复设备来帮助其恢复功能。
这些设备包括助行器、轮椅、假肢等。
使用这些设备的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它们。
2.5 康复心理支持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自卑等。
因此,康复过程中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扰,积极面对康复挑战。
2.6 康复饮食指导饮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康复目标来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康复饮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等进行个性化设计。
2.7 康复辅助疗法康复辅助疗法包括理疗、针灸、按摩、艾灸等,这些疗法可以辅助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进程。
康复名词解释大题总结(完整版)详解

级 别名 称
标
准
相当正常肌力的百分比 /%
0
零(zero,0) 不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0
1
微缩(trace,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10
2
差(poor,P) 在除重力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运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 50
阻力
4
良好(good,G) 是一个团队(team 形式),康复医师是组长。
第三章:康复评定 1.康复评定的目的(一定要掌握):
1、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 2、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3、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4、评定治疗效果:治疗前、中、后 5、预测结局(结局评定):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期望过高或对康复失去信心,避免 康复资源利用不足或过度浪费等。 6、开展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
9. 关节活动度测定的工具是:1.通用量角器(临床最常用) 2 指关节量角器 (手部关节活动度检查) 3 方盘量角器
10.关节活动度评定注意事项(看一下,选择题)(课本 70 页) 11.肩关节活动度:屈:0 到 180 度 伸:0 到 50 度 外展:0 到 180 度
康复初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康复初级知识点总结归纳康复是指协助患者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手段。
康复包括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在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本文将就康复的一些初级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介绍相关的康复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康复的概念和原理康复的概念是指协助患者在疾病、伤害或残疾的影响下恢复或改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过程。
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使患者充分利用自身的潜能,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的目标包括恢复受损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能力等。
康复的原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即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干预,使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有效的康复效果。
二、康复的分类和形式康复按疾病、伤害或残疾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形式。
1. 物理康复物理康复是通过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辅助器具等手段,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常见的物理康复技术包括运动疗法、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
2. 职业康复职业康复是指通过职业训练、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职业康复需要结合患者的职业技能、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适合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功能。
心理康复可应用于各种疾病、伤害或残疾的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康复的评估和计划康复评估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潜能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估。
常见的评估工具包括生活功能评定(ADL)、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康复效果指标(RBI)等。
康复计划是按照康复评估结果,在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康复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康复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
康复中级考试是对康复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考核,包括康复医生、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下面将对康复中级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考生复习备考。
康复中级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医学知识康复医学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康复医学临床实践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等知识。
2. 康复护理知识康复护理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护理的基本知识、康复护理的专业知识、康复护理的技术操作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等内容。
3. 康复治疗知识康复治疗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康复治疗的专业知识、康复治疗的技术操作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康复治疗的原理、方法、技术操作、康复设备的使用等知识。
4. 康复康复设备知识康复设备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设备的分类、原理、使用方法、操作技巧、维护保养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康复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知识。
5. 康复心理知识康复心理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心理的基本知识、康复心理的专业知识、康复心理的辅导技巧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康复心理的理论知识、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内容。
6. 康复营养知识康复营养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营养的基本知识、康复营养的专业知识、营养评估、饮食指导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营养知识、疾病与营养、膳食指导、营养支持等知识。
7. 康复运动知识康复运动是康复中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康复运动的基本知识、康复运动的专业知识、康复运动的技术操作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康复运动的理论知识、运动评估、康复运动方案制定、运动操作技巧等知识。
2023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考试考点手册一、考试简介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医学为基础的学科,旨在通过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和辅助技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考试是对从事康复治疗专业的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评估的考试,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二、考试目的通过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考试,旨在确认考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具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1.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血管康复等领域。
2. 康复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3. 康复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包括功能评估、残疾评估等。
4. 康复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如患者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过程监控和调整等。
四、考试重点1. 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神经康复理论。
2. 物理疗法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关节活动、肌肉训练、步行训练等。
3. 残疾评估和康复计划制定的方法。
4. 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和社区康复的方法。
五、考试策略1. 熟悉考试范围,确保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注重实践和应用,多做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平衡,不要在某一领域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其他部分得分较低。
4. 保持冷静,认真答题,不要受外界干扰,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六、考试准备1. 复习教材和相关资料,确保对考试范围有全面了解。
2. 做模拟试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复习。
3. 参加辅导班,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4.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充足的准备迎接考试。
七、结语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考试是从事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必备的资格认证,通过复习备考,考生可以加深对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上述考点手册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考试考点串讲

• 83.其病变为
• A.尺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C.屈拇屈指肌断裂
• D.屈拇屈指肌粘连 E.右手诸关节失用性强直
• 答案:B
• 解析:猿手畸形是正中神经损伤的标志,故选B。
• 84.查体时可发现
• A.尺侧一指半皮肤感觉消失
B.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C.手指夹纸试验阳性
• D.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被动弯曲障碍 E.1~5指主动屈曲障碍
- 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不足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58.脑卒中早期患侧卧位的不正确姿势是 • A.患肩后缩 B.肘伸直 • c.前臂旋后 D.手指张开 • E.上肢内旋 • 答案:A • 解析:脑卒中早期患侧卧位应避免患侧肩被直接压于体下,患侧肩胛骨应
充分前伸,肩前屈90'’~130'’.
• 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VD);帕金森病痴呆;额颞叶痴呆。
• 55.最多见的老年性痴呆是 • A.阿尔茨海默病 B.血管性痴呆 • c.路易体痴呆 D.混合性痴呆 • E.帕金森病痴呆 • 答案:A • 解析:AD占老年性痴呆患者的50%。
• 桡侧3个半手指掌侧及背侧1-2节皮肤感觉障碍 • 皮常见的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临床四大主征:
• 静止性震颤 • 动作缓慢 • 肌肉僵直 • 姿势步态异常。
• 44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是 • A.肌肉僵直 B.姿势不稳 • c.运动减少 D.静止性震颤 • E.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答案:C • 解析:PD患者的运动迟缓或运动不能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脑外伤
• 41.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案不包括 • A.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 B.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C.物理因子对症治疗、轮椅训练、辅助器具应用 • D.言语、吞咽功能训练康复治疗 • E.疾病的诊断 • 答案:E
康复医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到达或保持最正确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尽管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到达个体最正确生存状态。
2、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医学的手段来到达康复的目的。
3、康复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专科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
4、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面.(例如:肩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运动即有三个旋转轴.屈曲和伸展沿外轴即冠状轴旋转,外展和收沿着前后即矢状轴进展,旋和外旋沿着垂直轴进展.)5、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6、拮抗肌: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7、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需将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充分固定,起这一作用的肌肉为固定肌.8、协同肌: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
这就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些因素,这些肌肉可辅助完成*些运动,称为协同肌。
9、等收缩:在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力根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10、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根本不变,表现为肌力增高,但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11、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变,但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等速收缩也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收缩,等速收缩产生的运动称为等速运动。
12、作业治疗: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到达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安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开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奉献社会。
1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展针对性的治疗。
2024年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技术)医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技术)医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康复的对象为A、残疾人B、急性期病人C、恢复期病人D、正常人E、老年人试题答案:A2.康复医学的服务形式为A、临床医疗服务B、多学科和多专业联合C、单学科服务D、护理服务E、康复专业试题答案:B3.康复治疗团队的核心为A、临床医师B、康复护士C、康复医师D、物理治疗师E、作业治疗师试题答案:C4.以下属于作业疗法的有A、生物反馈疗法B、水疗法C、日常生活能力训练D、麦肯基力学疗法E、医疗体操试题答案:C5.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因人而异B、循环渐进C、持之以恒D、全面康复E、少量多次试题答案:E6.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不包括:A、残疾者B、老年人C、慢性病患者D、传染病患者E、急性期及恢复早期患者试题答案:D7.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A、运动功能评定B、生物力学评定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D、脑高级功能评定E、神经生理功能评定试题答案:B8.健康包括A、心理健康B、身体健康C、社会适应健康D、道德健康E、以上都是试题答案:E9.截肢患者依靠拐杖在家中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是什么水平的评定A、身体B、个体C、环境因素D^社会因素E、自然因素试题答案:B10.对前来康复的患者,首先要做得是A、确定功能受限制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B、确定功能受限制因素C、确定现存的和康复所要求的功能水平D、以ICF体系作为功能障碍评定的基本框架E、确定残疾的程度试题答案:C11.对紫外线最敏感的部位是()。
A、手B、足C、大腿D、小腿E、胸、腹、背部试题答案:E12.有关脊柱侧弯矫正训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作平稳缓慢B、动作由易到难C、要求正确、充分D、应配合姿势训练E、较大曲度的侧弯,在骨成熟后应终止训练试题答案:E13.普通轮椅的训练适用于()。
A、高位截瘫B、双侧偏瘫C、双侧上肢截肢D、双手无抓握能力E、双下肢截肢试题答案:E14.与陆上运动相比,水中运动最重要的优点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名词解释: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失语:是指因脑损伤引起的原以习得的言语一语言功能丧失或损伤所出现的种种症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
脑可塑性脑具有适应能力,能够修改自身而适应损伤的现实。
脊髓休克: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
药物导入疗法:利用电场、磁场或超声场的作用将药物分子或离子从外部导入人体内的过程。
超声作用的空化作用:超声所致介质中气体或充气空隙形成,即当液体处于强大负压作用下,拉力超过内聚力时出现微小空泡超声作用的触变作用:超声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瘢痕等均有软化作用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
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物理治疗学一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的学科。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状态。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针对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与转归,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评定。
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独立学科,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最小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以最小红斑量表示(MED 即,某一紫外线灯管在一定距离下垂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
MED 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又称生物剂量(BD),其计量单位为秒(s)等长收缩:运动时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但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为了维持特定的体位和姿势。
术后固定肢体的和肌肉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变短,起点和止点两短的距离相互靠近,。
如屈肘是肱二头肌的收缩,屈膝一腘绳肌,肩外展时一三角肌半吸收层(半价层):指超声波在某种介质中衰减至原来能量一半时的厚度,表明一种介质对超声波的吸收能力(超声波在某一介质中的穿透能力),半吸收层(厚度)越大,表示穿透能力越强而吸收能力越弱。
超声波治疗:研究超声波对机体组织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使用强度、操作技术、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科学,构成超声治疗学。
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辐射能量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
康复:合理、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功能障碍,使其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提高生存质量作业疗法: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疾病、损伤、情绪障碍、先天性或发育上残疾、老化而造成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上的障碍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以便使患者掌握良好的活动技能和职业能力,预防病残发展,保持健康。
脑卒中: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或引起死亡。
联合反应: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出现,当健侧肢体用力时,兴奋波及至患侧,引起患侧肢体的肌肉收缩。
在上肢为对称性活动,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屈曲伸展为相反性。
共同运动(又称连带运动)由意志引起的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只能按一种固定模式进行的运动,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为主。
痉挛:发生在皮质或内囊部位,常在病后的 1 — 3周,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
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状态的扭转。
填空:脊髓损伤恢复期步态训练的原则?( 1)有的放矢(2)循序渐进(3)量力而行(4)注意全身。
当颈椎牵引的重量达到6〜7kg,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减小70 %。
牵引时的颈椎位置有1.前屈2.后伸3.中立位-尿潴留患者可听指导尿的条件是残余尿量<100ml或少于膀胱容量20%以下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1.创伤性脊髓损伤2.非创伤性脊髓损伤人体的脊柱共有33块椎体。
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5块,尾椎4块。
一_系统间功能重组,包括由脑古旧部分所代偿,由对侧半球所代偿,由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所代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假说有功能在神经系统不同等级上再现说,功能替代说,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偏瘫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出血;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脊髓损伤按受伤性质可分为创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紫外线红斑反应的特点是照射后经大约 2-6小时的潜伏期,辐射区的红斑界限清楚。
红斑的病理表现其实是皮肤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增高是发生在阴极下,组织酸性增高变化是发生在阳极下,组织内含水量减少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织含水量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碱性代谢产物增多发生在阴极下,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发生在阳极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在阴极下。
水化膜的厚度,(1)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⑵与溶液的温度成反比.⑶与被水化离子的原子量成反比.(4)与被水化离子的化合价成正比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因人而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针对功能障碍作业疗法又分为:功能性作业训练,技能性作业训练康复医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的障碍者物理因子的特异性作用效应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表现最明显,小剂量超短波作用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而大剂量超短波则有某种程度免疫抑制作用。
认知障碍的康复:(1)改善自知力的康复训练(2)注意障碍的康复(3)记忆障碍的康复(4)思维障碍的康复训练(5 )感知障碍的康复大题:"肩痛”就是肩周炎吗?除了肩周炎之外还有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肩痛?(请列出2-3种疾病)“肩痛”就是肩周炎。
急性颈神经根炎,泮柯斯托综合症,化脓性肩关节炎。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
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
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性颈椎病的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多从下肢开始逐步发展至上肢,开始有下肢无力,小腿发紧.步态笨拙.上下肢麻木.手足颤抖。
严重者大小便障碍。
体查中有腱反射增强,病理征阳性,X线片.CT.MRI显示椎间隙变窄.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脊髓受压变形。
简述胸腰椎骨折的康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应仰卧木板床上,并在骨折后突出垫一约10cm高软枕,3〜5天后可开始卧位保健体操。
当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腰部过身和翻身练习。
6周后可起床活动,进行记住后伸.侧弯及旋转练习。
脊髓损伤的主要康复问题有那些,如何处理?1)肌肉瘫痪可以来源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失能,也可以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
肌肉瘫痪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口才可以通过功能训练,矫形器应用、步行辅助器、功能性电刺激等到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关节挛缩畸形长期缺乏活动后由于肌肉纵向萎缩和肌腱弹力纤维的缩短,常导致关节挛缩,甚至骨关节畸形,从而影响口才的步行和活动。
纠正挛缩畸形是应用矫形器的必要前提。
牵张训练、理疗、手法治疗等都是纠正挛缩的有效方法。
(3)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往往合并脊髓中枢兴奋性失控,导致肌肉张力过高、活动过度活跃或痉挛。
痉挛的特点:①导致较强的皮肤剪力,从而造成皮肤损伤或压疮。
②关节活动限制而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③股内收肌痉挛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卫生。
④诱发疼痛或不适。
痉挛的优点:①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
②膀胱和腹部肌肉痉挛有助于排尿。
③下肢肌肉痉挛有助于防止起立性低血压。
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痉挛作用的双重性,因此痉挛处理是康复治疗艺术性的体现。
(4)压疮压疮是最觉的合并症,与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障碍、身体活动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等有密切关系。
压疮的皮肤损害往往是感染的来源,同时也使患者比较难以保持必要的训练姿势,甚至影响卧位。
康复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压疮问题得以解决。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哪些?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1)肌力训练: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肌力三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练习;肌力二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一级时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
肌肉训练的目标是使肌力达到三级以上,以恢复使用肌肉功能。
(2)肌肉与关节牵张:包括腘绳肌牵张、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
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 0度,以实现独立坐。
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因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
跟腱牵张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练。
牵张训练还可以降低肌肉张力,从而对痉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作为训练:正确的独立坐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
床上坐位可分为长坐和短坐。
实现长坐才能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其前提是腘绳肌必须牵张度良好,髋关节活动超过9 0度。
坐位训练还应包括平衡训练,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平衡以及旋转活动时的平衡。
(4)转移训练:包括独立转移和帮助转移。
帮助转移指患者在他人的帮助下转移体位,独立转移指患者独立完成转移动作,包括从卧位到坐位转移、床上或垫上横向和纵向转移、床至轮椅和轮椅至床的转移、轮椅到凳或凳到轮椅的转移,以及轮椅到地和地到轮椅的转移等。
(5)步态训练:先要进行步态分析,以确定髂腰肌、臀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肉的功能状况。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的基本条件是上肢有足够的支撑力和控制力。
如果要由具有使用步行能力,则神经平面一般在腰或以下水平。
步行训练的目标是:①社区功能性行走: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能上下楼,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连续行走9 0 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