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五赏析形象内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五微案二鉴赏散文形象学案含解析

鉴赏散文形象微点突破一分析概括形象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当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建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详细景物、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的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
设问方式1.(2024·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2.(2024·北京高考)其次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3.(2024·天津高考)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4.请概括×××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解题思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四入手”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散文中。
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从叙事情节中加以分析概括。
在阅读时分析事务,理清文脉,进而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
2.从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概括。
在阅读过程中留意文章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等方面加以概括。
3.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
4.要留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推想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四考虑”鉴赏作品物象一般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形象特征,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性格、精神品质);二是它与环境的关系。
详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抓住散文的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写景散文,需标记景观,因为景观就是物象;状物散文,需标记事物。
2.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调、气味等。
3.联系外部环境,把握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等),明确它与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相像点。
4.明确作者借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概括它在线索、内容、情感等方面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形象分析 课件20张

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 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3.(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 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分析对象上看,分析形象试题分为分析人物形象和分析景物形象 两类。如第1、3题是分析景物形象试题,第2题是分析人物形象试题。
从分析角度上看,分析形象试题分为概括形象特点试题和分析形象 作用试题。如第1题是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试题,第3题是分析景物的作 用试题。第2题第1问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试题,第2问是分析次要人物 的作用试题。
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 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 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 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 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 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 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 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 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 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 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 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2024届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不仅表现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更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
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要达到“史诗”这个高度并不容易,但必须有书写史诗的胸怀和决心。
史诗胸怀的建立离不开创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创作者需厘清不同物质基础、生产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差异,并分析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理解与当代生活不同的原因,挖掘其蕴含的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重拾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剧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比如赵氏孤儿这个故事。
西方思想家、史学家伏尔泰以此为基础写就《中国孤儿》,影响甚广。
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几乎产生同样的困惑:一个人怎么会为救别人的儿子献出自己的骨肉?这就需要对故事发生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形态有所了解。
故事发生在分封制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士以下的人没有自己的土地,都依附宗主生存。
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为其留下宗嗣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赵家门人唯一的希望。
程婴献子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
他们当时的行为不只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生存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散文阅读第三节概括内容要点鉴赏散文形象课件新人教版

典题例析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 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3.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内容,准确地 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对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 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4.结合文体法 写人记事类散文一般要对人物、事件作出评价,或揭示其意义,或从人物、 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或物 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直接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 类散文颇有议论文的味道。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此外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 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 “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路途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 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 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 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⑥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 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⑦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 像屈大夫生前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 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细细密密地包藏起 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 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 节与人的统一。
高中散文专题05-1:内容分析形象概括(42张)

(2)不同层面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先解读 表层意蕴再解读深层意蕴。
表层意蕴
文本中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 现出的作者情感倾向
民族心理 如精忠报国、敬畏自然、叶落归根、追求圆满、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
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 深层意蕴 人文精神 求;另一方面是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
二轮复习:文学类专题(散 文)
概括内容要点 分析散文形象
01 概括内容要点
题型概述
“概括内容要点”是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 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内容要 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 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此类题目除了概括特定指向信息和概括情感意蕴等常规 题型之外,近年考试中又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即分析评论要点。考生在作答概 括内容要点类题时往往概括不准,要点不全,挖掘不深,失分严重。在二轮复 习中,我们在概括内容要点时,要有层次意识、逻辑意识、归纳意识,做到 “点要齐全、语要精深”。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 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 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 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 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 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 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 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 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 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 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 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2024届高考语文散文复习之鉴赏散文形象

黯然:忧伤的样子——担忧母校之真诚痴心
欣然:开心的样子——为国请愿之热忱期待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2019·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பைடு நூலகம்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
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漫长。呼伦贝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问1: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解题步骤1: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
解题步骤2:结合描写母亲的语句,分析母亲形象,对母亲进行评价。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问1: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6分)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高考真题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 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 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 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 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 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 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12
34
✓ 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 如: 爱国、守旧、反动、愚昧、 自私、贪婪等;
✓ 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 义: 如:人物身份、社会 地位、意义代表等。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回顾教材
问:《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三个“然”类后缀词,请概括其分别 体现出了刘和珍怎样的形象特点。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 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高三语文复习——散文形象概括鉴赏》课件(30张PPT)

特别提示:
➢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分为两种具体的题型:
- (1)概括型题目:归纳人物特点; - (2)分析型题目: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及作用。
➢ ①概括型:直接回答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即可。 ➢ ②分析型:应结合文本材料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
用“概括+分析”式或“分析+概括”式。
[解题方略]
➢ 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 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 高考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 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
➢ 重点考查两大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 析。
题型突破一:形象特点概括分析
[常见设问方式]
(北京高考)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 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天津高考)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广东高考)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 “马性”。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 (2)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 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 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 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 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 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
➢[解题指导] 倒数第三段中有“我怎么告诉 他”“怎么才能告诉他”“怎样才能告诉他”的明显 标志,考生应该能比较容易确定描写梅花的三种情境。 然后分别概括出描写了梅花的什么品质与格调即可。
➢[解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和环境特 点;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
从小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她母亲白天上课,晚上给他们弹奏贝多芬、肖邦的乐曲,或者朗读莎士比亚、拜伦的作品,因此,邓肯的早年生活是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中度过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邓肯自幼聪明过人,人称“奇女子”。
她尤其擅长舞蹈。
6岁时,她就为邻居小朋友召办起了舞蹈“学校”。
10岁时,许多有钱人的孩子都请她去教跳舞。
11岁时,贫穷的家庭生活使她无法再去上学了。
她就整天到公共图书院去,贪婪地读着各种书籍,有时她把书借回来,通宵阅读。
博览群书扩大了邓肯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她认为,当时流行的“芭蕾舞”一拍一跳,死板拘束,足尖踏地旋转的舞姿不美观。
她决心创造出一种舞蹈,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自由,表现真实生活,反映人的灵魂的自由舞蹈。
为了这一目的,她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和训练。
往往一个舞姿要进行无数次的训练和探索,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她终于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新型舞蹈——身穿薄衣,肩披轻纱,赤着脚,完全顺乎自然的既庄严而又活泼的现代自由舞蹈。
然而这种舞艺在当时的美国无人赏识。
从旧金山、芝加哥又到纽约,邓肯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知音。
迫于生计,邓肯改穿短裙跳“刺激性”的舞蹈,挣了一些钱。
但到续约时,邓肯拒绝了,她不想违背自己的理想,只做取悦于观众的事。
后来邓肯全家到了伦敦,却因穷困潦倒而只能四处游荡。
就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阔太太请邓肯在她的宴会厅上献艺。
邓肯美丽迷人的面庞,娴熟不俗套的舞姿使与会者赞不绝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
外在特征:笔直、伟岸挺拔 内在品质: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着北方坚韧、勤劳的农民 作者的情感:歌颂具有白杨树一样精神品质的北方农民
【思考角度】 1.外在特征 2.内在品质 3.作者的情感
第4页/共13页
(二)物象的作用 2013年浙江卷 《牛铃叮当》第14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时光 ③牛铃叮当响,富有画面感 ④呼应主旨
第7页/共13页
解决问题:
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 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 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
结构
物象的作用
线索; 与标题、开头、结尾的关系; 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内容
主旨(象征意义) 情感载体
第10页/共13页
学习小结
物
结构
象
的
作
用
内容
线索; 与标题、开头、结尾的关系; 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主旨(象征意义) 情感载体
第11页/共13页
感谢您的观赏!
第13页/共13页
考点研读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属于鉴赏评价能 力方面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它考查起来,较之一 般基础性题目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在命题上表现为:
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 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 事物,如象征物、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 涵就合二为一。
第8页/共13页
自我订正
2013年浙江卷 《牛铃叮当》第14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1、呼应标题 2、线索,贯穿全文 3、具有象征意义,铃铛象征着淳朴诗意是乡村田园生活 4、情感的载体,承载了作者儿时的记忆以及对乡村生活 的眷恋 5、形成背景旋律,增强感染力(牛铃叮当响,富有画面感)
1
第1页/共13页
学习重点:
分析概括象的特点、内涵和作用
概念: 物象:文化作品中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包含着 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有 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
例如《合欢树》《父亲的铁铃铛》
第2页/共13页
【常见的命题形式】
◆ 文中刻画某物象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这个物象 的用意是什么?
审题:考什么? ———— 物象的作用
怎么答题:?
第5页/共13页
发现问题:
生1. ①呼应标题 ②突出强调作用 ③ 文章的线索 ④象征意义,作者情感的载体,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生2. ①突出文章重点,深刻牛铃的形象,吸引读者的兴趣 ②点题,描写了作者对牛铃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作者的意义 ③渲染氛围,强调环境的特点
第6页/共13页
发现问题:
生3. ①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②表明文章的主旨,时代变迁,传统的事物在流逝失去古
朴的味道 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传统的事物 ④情感的载体,表达对牛的喜爱以及对传统流逝的感慨
生4. ①贯穿全文,是一种情感载体,表现作者对水乡的思念 ②象征意义,不仅指铃,还代表了水乡、水牛,和过去的
第9页/共13页
强化训练
2015年重庆卷 《甘森的西红柿》 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 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1)呼应标题。(结构) (2)西红柿是甘森石油人在荒漠中种植出来的果蔬,特殊而 珍贵,象征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甜美生活。 (3)西红柿又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它寄寓着作者对甘森石油 人的美好情感,文章借西红柿颂扬甘森石油人的伟大精神和 崇高品德。
◆ 文章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物象?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 某种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 联系全文,指出这个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 用。
第3页/共13页
(一)物象的特点、内涵:
物象往往从外在特征说起,然后散发到其所代表的 精神品质,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白杨礼赞》
对象: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