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滴滴与快的打车软件之争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名称: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成员:孙加准、彭丹、陈祎、贺倩文指导教师:鲁元平职称:副教授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摘要: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 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案例将从管理、税收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启示。
关键词:O2O市场;企业合并;机遇挑战目录一、背景资料 (1)二、合并机遇分析 (2)(一)停止恶性竞争 (2)(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2)(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 (3)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4)(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 (4)(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6)(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 (9)四、发展启示 (10)(一)税务方面 (10)(二)法律方面 (10)(三)管理方面 (10)一、背景资料前一秒还斗得你死我活,后一秒就开始相亲相爱了,滴滴快的、58赶集、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皆是如此,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
商业社会,惟有资本最大。
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
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一起了。
不管是不是郎有情妾无意,在2月14日这样一个颇有情调的浪漫西方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这两家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打车软件冤家喜结良缘,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对于享受了一年多打车补贴,手机每天蹦出滴滴或是快的送你打车券的用户,你是否会产生关注:我的那些红包打车券怎么办?两家合并了,没竞争了,以后不发券了怎么办?以后打车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既然和我们的出行和小利益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进一步来关注这一次看上去很浪漫的并购案吧。
0 0 2016年滴滴与快的打车软件之争

获得阿里 巴巴、经 纬创投1 千万美金 的A轮融 资;
收购 大黄蜂具 体资金不 详
获得阿里 巴巴等追 投超亿美 元B轮融 资
正在进行C轮融资, 融资额在数亿美 金级,阿里巴巴 将会继续跟投。
Uber 18.0%
其它 1.0%
滴滴快的 年上半年,Uber来了,占18%。 • “滴滴快的”和Uber 的优惠活动都直指对方: “滴滴快车”表示周一前两单分别补偿两张8元 券;Uber则在一周内直接发了8张8元券。 • 阿里巴巴和腾讯支持的“滴滴快的”计划以120 亿至15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至少15亿美元,以便 “滴滴快的”在中国市场对抗Uber。
滴滴
• 2012年:金沙江投资A轮,为300万美金 • 2013年5月:获得腾讯B轮融资,为1500万 美金。 • 2014年1月2日,嘀嘀打车宣布获得C轮融 资,融资金额为1亿美元。其中中信投资 7000万美金,腾讯投资3000万美金。
• 嘀嘀打车宣称77天用户过亿 • 2014年12月9日,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获得新一轮超过7 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
10
滴滴快的-产品
• •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提供同质化的产品服务 相比UBER,滴滴快的的产品线更加宽广
顺风车
快车
出租车
专车
11
滴滴快的-产品
顺风车 快车 出租车
• 拼车(未上线)
• 就近接驾
• 就近接驾
专车
• 预约(舒适型、商务型、豪华型)
12
滴滴快的-产品
•
•
打车前,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车型,不同服务。以产品、 服务组合来针对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不同价位的产品
8
UBER-定价
• • UBER在制定价格时采取差别定价的策略,对路况、等待时间、路程实施多 维度、多因素结合 进入市场时,UBER采取折扣定价模式,给每位新注册会员30元代金代码, 鼓励客户第一次尝试使用UBER。客户使用后再次给客户30元优惠代码,在 其他新注册者使用该代码后客户再次获得30元账户余额,以此鼓励其广泛推 广UBER。UBER一进入市场就成为社交软件热点话题,聚集广泛的人气 另一方面,UBER对司机进行大规模补贴,最多达到客户支付额的2.5倍。加 上其他单项奖励,吸引了大量司机加入UBER司机的行列 巅峰时段溢价:交通高峰期、周末、坏天气等都可能出现造成车价翻倍,即 巅峰时段溢价。溢价不是计划好的。而是一句供求动态平衡。溢价可以鼓励 更多的司机上线,或者奔赴需求旺盛的地区,从而缓解供应紧张的情况。
“快的”、“滴滴”双寡头博弈分析

“快的”、“滴滴”双寡头博弈分析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打车软件应运而生。
在2014年杭州的出租车市场上,“快的”、“滴滴”打车软件的竞争一度出现白热化的状态,为抢占市场份额,推出打车补贴,吸引消费者。
随着两企业价格战的进行,补贴从一开始不断抬高到后来的降低、取消,甚至两家合并。
本次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实证分析工具,结合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背后的内在逻辑,更好地了解这一经济现象。
关键词:双寡头博弈价格战补贴一、打车软件兴起内在因数(一)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失衡由于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失衡,出租车成为稀缺资源。
杭州市目前大约有11590辆出租车,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4.4万人,即平均每763人共同使用一辆出租车。
出租车的高空驶率恶化了供求平衡。
(二)提高消费者、生产者福利公交车是出租车的可替代性商品,双方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相较于公交车,出租车时间成本低,但价格昂贵,而补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问题,无论是需求弹性大还是缺乏弹性的消费者都以更少的钱得到相同的服务,获得更大的满足,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用。
因此补贴使用打车软件的出行者获得消费者剩余,司机也有从量的补贴,获得生产者剩余,总体提高了社会福利。
二、打车软件市场份额数在打车类应用细分领域,累计用户数已接近2000万。
快的打车、滴滴打车、摇摇招车分别以41.8%、39.2%及9.0%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用户份额前三名的位置。
随着补贴力度加大,2014年的一季度,国内打车软件市场形成了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双巨头称雄的格局,双方市场份额之和达到97.4%,用户覆盖率均超过50%。
快的打车坐稳打车软件龙头位置,累计用户市场份额高达57.6%,排名第二的滴滴打车市场份额为39.8%。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
浅析“滴滴出行”的发展战略

浅析“滴滴出行”的发展战略作者:吴丹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11期摘要: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合并,成为了出行O2O行业的领导者。
回顾滴滴出行自2012年创立至今,用了5年的时间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
它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文章主要从“红包战略”、“感情化媒体营销战略”、“潮汐战略”、“拼坐战略和“合并战略”去解读滴滴出行发展至今的成功。
关键词:滴滴出行发展战略一、概念界定及其发展背景“滴滴出行”(原名“滴滴打车”)是覆盖了专车、顺风车、快车、代驾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是出行O2O行业的领跑者。
出行O2O指通过用户的移动端定位,将其出行需求与有载客需求的司机进行有效的对接,这种出行方式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国人交通出行方面的难题。
我国国内的第一款打车软件是“易到用车”,它于2010年8月启用。
之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百米、大黄蜂等打车APP相继出现。
经过一番市场的角逐,截止2013年,消费者应用较多的打车软件为滴滴打车、快的、易到用车及大黄蜂。
2013年底,快的并购大黄蜂,滴滴和快的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2015年初,滴滴和快的正式合并,占據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其主要竞争对手变为Uber。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道,截止2015年底,滴滴快车的用户覆盖率达到了88.4%,国内移动端出行服务的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优布中国,在市场中处于垄断的地位。
二、“滴滴出行”的发展战略1.“红包战略”进入市场。
在2012年打车软件兴起之前,人们关于智能出行的了解几乎为零,没有运用手机软件打车的习惯。
一般来说,要使人们了解并接受一个新的事物甚至将其培养成一个生活习惯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且最开始时也需要借助一个方式让人们愿意去接触他,滴滴选择了红包战略作为这样一个切入口。
在经济学中,决定供给量和需求量的重要的因素是价格,发放红包自然是增加需求的最好方式。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之双雄争霸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之双雄争霸目录:一、事件原委 (2)二、涉及企业 (3)1. 微信 (3)2. 微信支付 (3)3. 阿里巴巴 (3)4. 支付宝.................................................................. (4)5. 滴滴打车 (4)6. 快的打车 (4)三、两大巨头注资原因分析 (5)四、双雄争霸出现新对手 (6)五、行动支付的优劣性 (7)六、个案探讨 (8)七、附注 (9)一、事件原委从2014年1月开始,中国大陆的打(招)车族不管是使用滴滴打车的微信支付,还是快的打车的支付宝支付,乘客和接单司机均可获得一定金额的奖励回馈,并且这两款打(招)车软件的回馈额度奖励愈演愈烈,双方阵营正式「杠」上了。
经过几轮淘汰戦后,打(招)车应用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数十家群雄逐鹿,转变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
据国际调查公司报告《2014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的市占率达到54.4%,跃居行业第一,而滴滴打车市占率为44.9%,占据行业第二名,两家公司市占率超过99%。
自2013年腾讯公司注资「滴滴打车」和阿里巴巴集团注资「快的打车」以来,频频展现资本动作。
「滴滴打车」一共获得四轮融资共8.18亿美元投资:2012年A轮,300万美元,金沙江创投;2013年05月B轮,1,500万美元,腾讯;2013年12月C轮,1亿美元,中信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2014年12月D轮,公司获得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投资。
「快的打车」公开的融资情况是:2013年04月A轮,800万美元,阿里巴巴投资;2013年11月B轮,由新天域资本领投,金额约为1.2亿美元;2014年09月C轮,融资超过2亿美金,由老虎基金领投;2014年12月D轮,快的打车完成近7亿美元融资,此前的投资方阿里巴巴、老虎基金都再次跟投。
评“快的”和“滴滴”的战略合并

评“快的”和“滴滴”的战略合并不断减少内耗和不断挖掘潜力是管理学上永恒的主题。
在人们的商业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及时导致消费者和终端服务提供商围绕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付出很大的额外代价,这一现状正随着人类迈入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的时代得到改观。
消费者在网上(On-Line)寻找合适的服务或产品,在网下(Off-Line)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被称为O2O模式。
O2O模式利用互联网拉近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距离,减少甚至消除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双赢的局面。
“打车软件”就是O2O商业模式的典型应用。
一、打车软件的兴起打车软件为打车者和车主提供了O2O平台,即打车这通过软件(手机APP)呼叫用车,打车软件将呼叫请求发给就近的车主,车主响应请求后,直接与用车者沟通,双方就近快速接洽,完了双方回到线上完成支付。
打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顾客叫车、约车、拼车、甚至享受“专车”服务,而对于车主来说则减少了空置率,单位时间内的营运里程大大提高,这个双赢的结果导致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暴涨,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
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巨额资金(谁拥有的客户多谁就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优势)和无限的附加商机(分析客户的打车信息可以了解客户的出行规律乃至生活习惯,从而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刺激了打车软件的发展和竞争。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从其中脱颖而出,双方合起来占据市场份额的99%。
二、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从搏杀到合并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寻找乘客,而且不同地区的出租车数量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出现出租车疯狂抢客的行为,有些地方却存在数十辆空出租车排队等生意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在应运而生的打车软件中,乘客可以通过定位捜寻到附近空车的数量并选择下单,司机也可根据乘客的打车位置,选择自己的行车路线,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驶率”。
打车软件如同纽带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称。
二、背景介绍1、滴滴打车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覆盖广、用户多、深受打车族喜爱。
2012年,嘀嘀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
2013年,嘀嘀打车入选“App Store2013年度精选”,获得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
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
软件拥有两大特点:a) 无需拨打人工电话,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周围行驶的出租车,对着手机说出所在位置及目的地就可以叫来出租车;b) 可以即时看到要接你的司机车牌、电话及所属公司。
2、快的打车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
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
三、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之前的对比由于最近两年打车软件纷纷出世,并且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习惯。
现对“滴滴”、“快的”打车软件之所以可以快速占领中国的打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款打车软件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强力支持。
简单地说,很多人之所以对滴滴和快的打车情有独钟,大多都是冲着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品牌形象的独特魅力,正是由于两大企业在自己主打企业产品上的成功,使其影响力延伸到刚刚兴起的打车软件上,并且通过新型软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高额补贴彰显强大诱惑力提到打车软件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莫过于其强大的补贴政策。
国开作业《公司概论》第六次形考任务参考(含答案)385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手机打车软件是一种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向司机发出打车需求,其最早出现于2012年初。
相较于传统打车方式,打车软件可以使司机清楚地知道乘客的位置,将传统出租车与乘客间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使用打车软件成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其风靡于社会大众之间,一时间国内出现了近30种打车软件,各种软件企图瓜分打车市场。
随着这场激烈的市场争夺大战持续进行,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滴滴打车是一家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的手机应用,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由其创始人程维在2012年9月投入市场。
同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
至2014年12月9日,滴滴打车共获得4轮融资,总金额超8亿美元,其中,腾讯成为滴滴打车的最大投资方。
作为类似于滴滴打车的一款打车软件,快的打车抢先于滴滴打车进入市场。
快的打车与去哪儿、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支付宝形成战略合作伙伴,试图在功能上占上风。
同时,快的打车也多次获得阿里巴巴、经纬中国、老虎基金等的融资,总金额达9亿美元,其中主要来自阿里巴巴。
自此,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展开了激烈竞争,二者长期处于疯狂的补贴大战之中。
本以为这两家公司日后的竞争必定势如水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2月14日,两家公司对外宣布进行战略合作,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组建一家新公司。
受新设合并方式的影响,双方都要将全部资产与负债转让给另一家新设立的公司。
与此同时,双方现有股东要通过换取新设立的公司的股权或者非股权支付,以此实现两家公司的依法合并。
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Co 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
2015年9月,新公司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成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成功占领了中国出行行业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出行行业的龙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一方面,对出租车司机进行小费奖励,鼓励抢单,增加出租车 司机软件安装率及使用率
• 例如滴滴快递成都地区价格: • 快车:0.2/分钟+1.3/KM+10元最低消费 • 出租车:按时实际里程计价 • 专车(舒适型):起步价12+2.6元/公里+0.3-0.8元/分钟
“移动互联网+”下的资本路径 (运作+投融资+并购)
精选ppt
1
最新进展
• 2016中国情人节前夕:滴滴与优步中国合 并
• 2016年11月,网约车合法化正式实施 • 2015情人节:滴滴与快的合并
精选ppt
2
最新事件
• 2016.11.11 • 美国总统大选
精选ppt
3
1 手机打车软件行业简介
• 同样是10公里的路,开了20分钟,在没有溢价的情况下,人民优 步收费17元,高级轿车收费50元。差别定价满足了不同需求客户 类型:对价格敏感,寻求代步功能的客户选择人民优步;追求面
子,寻求奢侈感受的客户选择高级轿车
精选ppt
10
滴滴快的-产品
•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提供同质化的产品服务 • 相比UBER,滴滴快的的产品线更加宽广
• 巅峰时段溢价:交通高峰期、周末、坏天气等都可能出现造成车价翻倍,即 巅峰时段溢价。溢价不是计划好的。而是一句供求动态平衡。溢价可以鼓励 更多的司机上线,或者奔赴需求旺盛的地区,从而缓解供应紧张的情况。
精选ppt
9
UBER-定价
• 其两大产品人民优步(PEOPLE’S UBER)及高级轿车(UBER BLACK)在定价上有明显的区别
• 2012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分别于北京和杭州成立并推行上线 • 2013年,手机打车软件行业迅速发展,多家公司推出的打车软件
相继上线
•
• 针对出租车进行补贴,吸引手机用户,改变出行习惯 • 2013年10月,UBER在上海、深圳、广州三个城市开始试运行
2014年2月,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 • 2015年2月14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宣布进行战略合并
精选ppt
4
滴滴快的的成长
快的打车 2012年8月,杭州上线 2013年4月,获得阿里巴 巴融资 2013年8月,用户下载量 超过一千万,司机数量超 过20万
滴滴打车 2012年9月,北京上线 2013年4月,获得腾讯融 资 2013年10月,市场占有率 第一,59.4%
2014年年初,双方开始烧钱大战
精选ppt
18
4 打车软件如何创造价值
• 进入市场时,UBER采取折扣定价模式,给每位新注册会员30元代金代码, 鼓励客户第一次尝试使用UBER。客户使用后再次给客户30元优惠代码,在 其他新注册者使用该代码后客户再次获得30元账户余额,以此鼓励其广泛推 广UBER。UBER一进入市场就成为社交软件热点话题,聚集广泛的人气
• 另一方面,UBER对司机进行大规模补贴,最多达到客户支付额的2.5倍。加 上其他单项奖励,吸引了大量司机加入UBER司机的行列
精选ppt
15
4 打车软件如何创造价值
精选ppt
16
4 打车软件如何创造价值
获取大数据
收集用户的地理定位信息 分析用户属性 优化未来产品的设计和推广 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推广和服务方式 实现精准营销
精选ppt
17
4 打车软件如何创造价值
抢占客户、 布局市场
从群雄混战到“双寡头”格局 自身新产品推广,精准定位客户群体 抢占移动支付入口,积累用户规模 挖掘潜在客户群体 提升品牌认知,确立客户忠诚度
• 部分车型对客户提供额外服务,如饮用水,香烟等 • UBER对司机进行言谈、礼仪培训,从服务细节提升来提高客户
满意度 • 到达目的地后,客户离开。司机确认到达后完成第三方支付扣向评估体制,为后来者提供
判断依据
精选ppt
8
UBER-定价
• UBER在制定价格时采取差别定价的策略,对路况、等待时间、路程实施多 维度、多因素结合
2014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 2014年12月,估值410亿美元,200多个 城市
精选ppt
7
Uber-产品
• 打车前,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车型。以产品组合来针对不同需 求客户提供不同价位的产品
• 客户发布需求信息后,由系统分单,双方直接电话联系,避免 了中间环节造成的信息丢失
• UBER可以为客户预估等车时间和估算打车价格,针对价格敏感 型客户,给予其选择的权利
等待等,满足高端客户需求 • 到达目的地后,客户需确认到达并完成支付确认,增加了客户
的操作,容易引起客户不悦 • 乘客和司机双方进行评价,建立双向评估体制,为后来者提供
判断依据
精选ppt
13
滴滴快的-定价
• 滴滴快的在制定价格时采取差别定价的策略,对路况、等待时间、 路程和车辆行驶状态实施多维度、多因素结合
精选ppt
5
滴滴快的的成长
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 模达1.3亿,其中快的打车53.57%,滴滴打 车45.56%,其他打车软件0.87%。
精选ppt
6
UBER 来了
2009年,20万美元起步,硅谷,专车服 务
2011年,经过两次融资,推出低价预约出 租车(打车)服务 2012年,进军非出租车共乘(拼车)服务
精选ppt
14
滴滴快的-定价
• 根据顾客细分定价原则:对价格敏感,寻求代步功能的客户选择快 车;需要快速接驾,路线熟悉的,具有专业技术司机的客户选择出 租车;追求面子,寻求奢侈感受的客户选择专车(高级型)。
• 持续不断的折扣以及免单,如周一免单活动,儿童节免单活动,微 信送代金券等活动,增加其他软件客户转化率,同时提升自身客户 忠诚度
精选ppt
11
滴滴快的-产品
精选ppt
12
滴滴快的-产品
• 打车前,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车型,不同服务。以产品、 服务组合来针对不同需求客户提供不同价位的产品
• 客户发布需求信息后,由司机抢单,增加了司机和乘客的参与 感
• 客户可预定车型,提供更多选择,满足特定场景需求 • 部分车型对客户提供额外服务,如饮用水,香烟,雨伞,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