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
美国新能源政策、影响及对策

美国新能源政策、影响及对策孟浩【摘要】American new energy policies are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energy policies, its effects on U.S. science & technology, econom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hina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es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from making good ready for energy industry transiti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replying climate change, making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gramming, innovating system, perfecting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其主要新能源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美国科技、经济、国际竞争与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从做好能源产业转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我国发展能源技术与产业的对策.【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0【总页数】3页(P323-325)【关键词】美国;能源;新政策;影响;对策【作者】孟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1+80 引言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强调科学技术的利用,保证美国在科学、技术和战略性领域的领先地位,无疑是美国历届政府科技政策的核心目标。
中美能源合作的进展与不足

0目国 脑国 国题 图目 恩
文 /周云亨 杨 震
作 为全球两大能源生产和 消费 国 ,中国与美国在 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美两 国在 能源领域无 疑具
确保能源供应方面有共 同的利益与责任 ,也面临 同样 有竞 争关 系。但笔者 以为 ,倘若 摆脱传 统思维禁锢 ,
的挑战。 目前两 国国内生产总值 和能源消耗量超过世 进一步拓展 国际能源 战略内涵 ,使 其不仅涵盖确保 海 界总量 的 1 / 3 ,因能源消费导致 的碳排放量 超过世界 外 能源持 续、可靠供 应 ,而且也包 括引进 国外资金与
境 问题 。不论是 在近期还是在远期 ,中美两 国都面 临
具 体而言 ,美国和 中国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着 既要保证 足够 可靠的能源供应 ,又要减少 因能源 生 机遇 ,源于双方利益和优势条件的互补关系 。美国是
产和 利用 带来的健康 、经济和环境 的负面 影响等共 同 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 ,掌握 了一系列先进 的能源开
基金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项 目 ( 2 0 1 2 M 5 2 0 0 6 5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1 2 C G J 0 0 9 )
2 0 1 3 . 3 圜
旎 吩
环 球 经纬
一 一
因此 ,如果能够发挥各 自所长 ,两国都 能赢得 良 域的对 话 内容包 括 清洁 能源 、石 油、 天然气 、核 电 好的回报。美 国的积极参与将为本国企业赢得可观的 和提 高能效等 。奥 巴马政府上 台后 ,加强能源与环境 贸易和投资机会 ,庞大的 中国市场将为美国企业创 造 领域合作仍是 中美 战略与经济对话 的重要议题 。双方
挑 战。
发与污染防治技术 。由于很早就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和
中美两国能源消费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起 步期 发 展期 成熟期 过渡期
是 否 可 供 永 续 利 用 ,即 能 源 现 在 消 费 的 增 加 是 否 会 减 少 对 它 知识时代 说 明: 能源 消费相 关 的重 要 的发 现 、 明 :8 1 , 英 ) 与 发 13 年 ( 法拉 将 来的消费 , 以分为可再生 能源和不可再 生能源 。 可 世界 上一 第 发现 电磁感 应 ;8 9年 , 美 ) 17 ( 爱迪 生 发明 电灯 ;8 5年 , 意 ) 可 19 ( 马 切能 源的初始来源 是核 聚变 、 核裂变 、 射性 源以及太 阳 系行 尼发 明无线 电报 机 ;8 2年 , 德 ) 塞 尔改进 内燃 机 , 使用 液体燃 放 19 ( 狄 并 星 的运 行 : 阳的热 效 应产 生风 能 、 能 和海 洋 能 ; 太 水 煤炭 、 石 料 油、 天然 气等化石燃料 间接来 自太 阳能 ; 生物 质能是植 物通过 光合作 用吸收 的太 阳能 。 首先 , 据人类 消费 的能 源种类不 同, 以将 人类 的能源 根 可 消费分 为三个阶段 : 1“ 物 能 源 时代 ” — 1 界 以 前 , 产 力 不 发 达 , 力 .生 — 8世 生 人 和畜力是 主要生产力 , 木柴等 生物在能 源消费 中居首 位 。 2“ 炭时代 ” — 1 纪 ,以蒸 汽机 为标志 的资产 阶级 .煤 — 8世 产业革命 促进 了煤炭 的大 规模使 用 ,8世 纪后 人类 文 明进 程 1 见表 1 1 ;9世纪 7 O年代 , 煤炭在 世界能 源消费结 构 中占 2 %; 4 电力进 入社 会经 济各 个领 域后 , 对煤 炭 的需 求 量猛 增 , 2 到 0
世 纪初达 9%。 5
3“ 油 时代 ” .石 —— 2 纪初 , 0世 内燃机 问世 , 汽车 、 飞机 制 造 业兴起 , 由于石 油具 有便宜 , 发热 量大 , 于储 存 , 输 、 易 运 使 用 方便 , 有利 于机器 、 设备 的发展等优 点 , 各工业 部 门 、 输业 运 相继采用 石油 为燃料 的动力装置 ,一些新 型军事 装置也 广泛 应用石 油为动力 , 致使石 油消费量显 著增加 。2 0世纪 5 0年代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摘要】中美之间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在此竞争中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对策。
结合中美竞争力比较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并探讨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为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助力中国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战略选择、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对策、未来发展方向、启示、建议、竞争优势。
1. 引言1.1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并探讨中国在这一领域中的战略选择。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者,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其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开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还需谨慎选择战略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 正文2.1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现状分析目前,中美两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从整体实力和产业规模来看,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众多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
而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以快速的速度迎头赶上,成为全球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中美新能源 核心技术大PK

40
I N S I G H T
在中美贸易战的阴云下,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国限制中国投资美新能源企业,防止专利转移失去相关核心技术。
汽车电动化是新能源大趋势之一,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三电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三电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在三电技术中,中国与美国到底谁更强?记者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三个结论。
特斯拉Model S使用的就是钴酸锂18650电池,这种电池的生产技术成熟,电池能量密新能源汽车采用的电机主要有两种:电机PK:
中国电机技术优势明显。
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

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学位申请人:卢丽华学科领域:会计硕士校内导师:胡俊南副教授校外导师:答辩日期: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东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签名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无保密内容。
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多案例对比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号召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能源企业作为经济支柱之一,对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就要求能源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更加规范化。
但是,中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发展缓慢,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待提高;而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较早,披露的内容和模式等相对规范。
目前,中国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诸多不足。
通过中美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对比,提出适用于中国能源企业的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和所涉及的理论。
其次,本文从能源的石油、煤炭、电力中的主要细分行业分别选取了中国的中石油、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和美国的埃克森美孚、云峰能源、杜克能源作为样本企业,通过查阅样本企业2014年至2016年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多案例比较法,分析比较样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模式、内容以及程度,并进行质量评价。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

中美两国电价、电力工业的比较关键词:中美电价、电力工业、电力结构、新能源中美两国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两国经济总量分列全球第一、二位。
而电力生产关乎国计民生,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高效可靠的二次能源,电力对国家各行各业提供着支持和保障,是生产和生活得生命线。
由此可见电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下面我们将对中美两国的电价、电力工业发展作出比较。
中国的电到底有多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单纯的电价比较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情况,实际上,物价的比较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生产能力和人均收入情况来进行的。
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确实贵得离谱,但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
比如理发,国外是国内的5 倍;地铁、公交,国外是国内的10 倍。
在中美价格的比较中,人们经常比较的是消费品,如服装、箱包、电子产品等。
这些消费品中,大部分在国内的价格比在美国的价格确实高一些,但很少有人比较教育、图书、音像、人工服务等,而这些产品和服务,美国要比中国贵很多。
价格比较是指每一种同质商品国内和美国实际价格按外汇牌价折算后进行的比较,这种比较是比较实在的。
比较的结果有的国内贵,有的美国贵,像高档消费品国内贵得离谱,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
在物价对比的热议中,有的财经专家认为物价绝对不能孤立看待其高低,必须与国内居民收入对比,才能真实反映百姓对物价的承受能力。
确实,物价有一个承受能力的问题,美国百姓收入高,觉得物价都很低,可以尽情享受,提高生活水平;中国百姓收入水平低,觉得物价都很高,只能控制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就比美国低。
如果要求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百姓收入水平高的物价定得高些,百姓收入水平低的把物价相应定得低些,让不同收入水平的各国老百姓都能尽情享受,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是按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来定价,不可能按百姓收入水平来定价。
有的财经专家有着这样的论点,中国的电价比美国高十几倍。
从不同国家尤其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角度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

从不同国家尤其美国新能源政策的角度看我国能源经济发展一、不同国家新能源及节能政策世界上对新能源开发的热情源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石油危机的刺激,众多市场化国家在开始制订有关新能源研发与示范性利用的政策。
在上世纪70年代在新能源政策方面走得更远的是美国、丹麦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相继制订了新能源的投资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措施、激励性关税政策。
在上世纪80年代,对新能源的政策基本上没有出现新的更为有效的措施,但是有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如法国、土耳其、韩国等制订了针对新能源的投资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而最先鼓励新能源研发与示范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开始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在投资、税收和关税方面均有激励性的政策措施。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能源的开发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与其相关的政策措施更多,如可交易的许可证制度在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出现,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尤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又称《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和最终生效,使得新能源开发不仅仅是出于商业或者国家能源战略上的考虑,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都体现在数十个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内容中(一)美国新能源政策改革的现状。
新能源政策计划实施至今,美国在能源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包括扩大近海油田的开发,增加了国内石油的产量,减少了美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
自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政府已累计投入105 亿美元发展国内高速铁路,这也是美国降低石油依赖的重要方式之一。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2能源展望》,未来25年,美国煤炭发电比例将从2007年的49%下降到39%。
未来20~30 年里,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实施将使美国成为新能源技术、节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全球领跑者。
(二)美国能源新政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战略对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的影响将左右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生产计划和国际石油价格,从而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新能源对比与研究目录开题报告 (1)中文摘要 (6)英文摘要 (7)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9)(一)选题的背景 (9)(二)研究的意义 (9)二新能源介绍 (10)(一)新能源的含义 (10)(二)新能源利用技术 (10)1、太阳能利用技术 (10)2、风力发电技术 (10)3、现代生物质能利用和技术 (10)4、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11)(三)新能源的现状及问题 (11)1、太阳能产业发展概括 (11)2、风能产业发展概括 (12)3、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概括 (12)三中国与美国新能源发展情况 (13)(一)中国新能源发展状况 (1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必然性 (13)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3)(二)美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15)1、美国新能源发展必要性 (15)2、新能源发展情况概述 (16)(三)中美新能源发展比较 (17)1、相同点分析 (17)2、不同点分析 (17)四中美新能源政策比较 (18)(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现状 (19)的地震、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近年频繁发生,人类的生存坏境持续恶化。
国家发改委徐锭明认为世界能源格局将从现在的“资源禀赋主导”变为“科学技术掌握”,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将替代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决定未来世界的格局。
世界各国均把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资金、政策上不遗余力的投入,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失败者则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行,被动地遵从世界经济新的竞争法则,举步艰难。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均把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新的支柱产业,但相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至今仍不成熟,尚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
而两国在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共同诉求和发展中的互补性,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证明了“合则双赢,斗则双输”。
所以通过对比研究应当认识到中美两国政府需认识到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自身新能源发展状况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推动新能源的制度健全,并通过制度变革来实现新能源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研究的意义中美两国是世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炭排放量最高的两个国家,两国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变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未来世界能源格局,未来地球气候状况走势。
同时通过对中美新能源的设立背景、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并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进而更加合理的对我国的新能源的推动起到更好的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目的和发展策略,论证了合作的必要性,结合双方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寻找最优合作方式。
二、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一)参考文献1.杨元华.《奥巴马新能源政策透析》[J],《中国远洋航务》,2009(5),P18-20.2.刘琦.《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1),P1-2.3.王廷康,唐晶.《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N],《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P7-11.4.曹崴.《美国核能战略的新动向及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启示》[N],《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5),P75-79.5.金名.《奥巴马启动美国新能源战略》[J],《生态经济》,2009(9),P12-14.6.徐冬青.《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我国的政策取向》[J],《学海》,2009(6),P69-72.7.阿兰 V.尼斯,詹姆斯 L.思维尼.《自然资源与能源经济学手册》(第 3 卷)[M].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P56-70.9.道格拉斯 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江泽民《.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P12-25.11.马汝军.《能源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P34-35.12.董继斌.《能源社会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P32-50.13.林珏《.能源价格变动与经济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9,P2-3.14.周鹤良.《电气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5.于立宏.《能源资源替代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106-107.16.崔民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269-293.17.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100-118.18.冯之浚.《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高峰论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P271-283.19.李金铠.《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P87-94.20.UNEP. Global Trends in sustainable energy investment 2010.21.Renewable Energy P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REN21).Renewable'sGlobalstatus report 2009 update.2009.22.Thompson, The applied theory of energy substitution in production[J]. EnergyEconomics, 2006,28(4):400-420.23.Douglas G. Baird, The Future of Law and Economics.24.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s.(1991).Compilation of selected energy-RelatedLegislation. Electricity,115.25.Description and Techn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nference Agreement of H.R.TITLE XIII . the“Energy Tax Incentives Act of 2005”,Prepared by the Staff of the 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26.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Non-hydro renewable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Countries. Retrieved February 2005,from http:// /fuel renewable. html.27.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6[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06.28.Goldstein S, Joshua, Huang Xiao Ming, Akan Burcu. Energy in the worldeconomy,1950-1992[J].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1997(41):240-260.(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发展新能源经济现状及问题研究方面,江泽民在2008分析了能源发展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目前的能源形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必要性及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潜力。
“同时,关于发展新能源经济必要性的论证中,Pouf Eric. Mort horst通过分析能源行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明了新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导致的生产成本的下降,阐明了新能源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新能源政策现状方面,薛惠锋、土海宁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法》发展目标、上网制度、差异电力定价、专项资金和费用折旧五种基本制度。
文章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常委会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整体规划、市场机制及财税等优惠政策拟补法条中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2009年人大常委会对《可再生能源法》修改的相关解释和说明。
从新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入手,以法律法规、管理方式、战略方向为入手点,通过分析各国新能源政策形成过程,总结出一套新能源政策的形成机制,提出一套依据产品生产流程制订的政策:在生产前期应该增加融资便利、降低成本、激励研发;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规模限制、优化成本、鼓励技术持续进步的政策;在产品进入市场阶段应该规范市场的服务、调控价格、设立准入门槛;在消费阶段应通过税收刺激消费、规范配合制度和价格补贴政策等。
在美国新能源方面,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法》、《能源独立安全法案》、《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从国家战略、政策目标、制度健全、激励措施、执行方式上解析了美国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整体上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最后从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指出我国需从战略高度在新能源领域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法制体系,提早进入碳交易市场,并占据主动地位。
关于美国碳关税方面,星野泉、崔景华2008年介绍了1975年开始美国颁布的与新能源税收相关的法案,2005年开始的税收改革过程,并详尽地介绍了对传统能源税收上增加和新能源的税收扶持,通过对比指出国内税收优惠体系对待完善,应该加强在新能源投资,增值税优惠等领域的优惠力度,同时提高传统能源的税务负担,考虑引入环境税和碳排放税,在发展中实现税收和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关于碳关税重要性的论证上,美国的阿兰·V尼斯2010年将经济学和能源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空气、水、闲置土地也并非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可耗竭能源最优利用方式的函数论证方法以及能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成本、能源价格、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能源环境关系体系下,碳税制度的必要性。
陈清泰、吴琏2010年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新能源从法律法规、参数标准等行政手段和税收、贷款、基金支持等经济手段两个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最后指出美国新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从国家高度来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对新能源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口号;制订一套新能源发展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增加前期政府投资力度,推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