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物理课前三分钟演讲原子弹

物理课前三分钟演讲原子弹

物理课前三分钟演讲原子弹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毁灭性武器。

它是由原子核裂变或聚变所产生的能量引起的爆炸。

原子弹的发明与应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核武器竞赛与核不扩散问题。

原子弹的核心是核裂变反应。

当一个重核素的原子核被中子撞击后,会发生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释放的方式被称为链式反应,一个核裂变会释放出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撞击其他重核素的原子核,继续裂变,形成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核爆炸。

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

它需要具备高度纯净的重核素,如铀或钚。

通过精确的装置,将这些重核素聚集在一起,使其达到临界质量。

当临界质量被达到时,核裂变连锁反应就会开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引爆和爆炸。

引爆是指通过引爆装置将核裂变材料聚集起来,并使其达到临界质量。

在引爆过程中,爆炸物质被压缩,温度和密度急剧增加,从而达到核裂变的条件。

一旦临界质量被达到,爆炸阶段就开始了。

在爆炸阶段,核裂变连锁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迅速放大,形成巨大的爆炸。

原子弹的爆炸威力可怕。

它的爆炸能量一般以万吨当量TNT(三硝基甲苯)为单位进行衡量。

以广岛原子弹为例,它的当量爆炸威力相当于15千吨TNT炸药的爆炸力量。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光辐射和热辐射,瞬间摧毁了广岛市区的建筑物和人口,造成了大量的死伤和破坏。

原子弹的发明与使用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它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毁灭性,对于攻击方来说,只需要几颗原子弹就能够摧毁一个城市。

这种巨大的破坏力让人类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恐怖,进而推动了核不扩散和裁军的国际努力。

然而,原子弹的发明与使用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核武器竞赛。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研发和生产,形成了双方的核威慑。

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核武器俱乐部,使得全球的核威胁日益增加。

核反应与核聚变

核反应与核聚变

核反应与核聚变核反应与核聚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和能量的释放。

本文将以文字的方式探讨核反应与核聚变的原理、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核反应的原理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在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的质量和能量都会发生变化。

核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裂变和衰变。

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核,同时伴随着释放大量的能量。

裂变是核能分裂的基础,也是核电站和原子弹中所利用的反应。

衰变是指原子核在自然界中放射出粒子或辐射,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放射性能量,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二、核反应的应用核反应作为一种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和医学领域。

1. 能源领域核反应在能源领域的主要应用是核电站的能源发电。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发电机发电,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电力。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高效、低碳排放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

2. 医学领域核反应在医学领域主要应用于放射性治疗和医学影像学。

放射性治疗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反应产生的辐射,用于治疗癌症、肿瘤等疾病。

医学影像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放射线,进行诊断和观察。

三、核聚变的原理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在高温和高压下融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在核聚变过程中,两个原子核的质量加在一起会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等天体能量释放的主要机制,也是未来核能发展的目标。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实现核聚变,以期望能够在地球上利用核聚变作为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四、核聚变的应用尽管核聚变的实现目前仍然面临许多技术难题,但它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清洁能源核聚变作为一种能源反应,其燃料是氚和氦,不产生有害的气体和放射性废料,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

2. 原子弹和氢弹核聚变的应用也可用于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

原子弹利用核聚变和核裂变发生的剧烈反应来释放巨大的能量,而氢弹是利用核聚变来加强核裂变的反应,能达到更强的破坏力。

美国扔下原子弹

美国扔下原子弹

美国扔下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市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事件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子弹的设计与制造、美国扔下原子弹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种种因素。

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激烈的战事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德国迅速占领欧洲大陆,日军也积极进攻亚洲各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对于战争的结束变得越来越迫切,寻找一种终结战争的方法成为各国之间的共同诉求。

原子弹的设计与制造原子弹是一种以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大杀伤力武器。

二战期间,美国组织了众多科学家和专家,如罗伯特·奥本海默、尤利西斯·赫申格和埃米利奥·塞格雷斯塔等,共同参与了原子弹的设计和制造。

通过对铀和钚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最终成功地开发出了原子弹。

美国扔下原子弹的原因美国决定扔下原子弹的决定涉及多个因素。

首先,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且对战败不肯妥协。

为了尽早结束战争,美国认为使用原子弹可以对日本施加巨大的压力,并迫使其投降。

其次,美国担心苏联在战后会对亚洲产生过大的影响力,通过扔下原子弹,美国试图以震慑的方式向苏联施压,维护自己在战后的地位。

最后,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警示其他国家,以避免类似的战争爆发。

原子弹对社会的影响美国扔下原子弹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次事件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广岛和长崎的大规模破坏和伤亡令人痛心。

其次,原子弹的威慑力迫使各国重新考虑和平与冲突之间的选择,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发展。

此外,这一事件也加速了冷战的到来,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推动了核武器的发展与竞赛。

结论美国扔下原子弹是二战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尽管这一事件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和伤害,但它也促使人们反思战争的可怕性和和平的重要性。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

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引言: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是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通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史实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全球通史中10个重要的史实,包含多个领域的关键事件和突破,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

以下为这10个重要史实:1.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0000年)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向了农业社会,这个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的发生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从而实现了粮食的生产和储藏。

这一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为后来的城市文明和各种文化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2. 汉字的发明(约公元前1600年)汉字的发明和发展是全球通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汉字作为一种表音和表意的文字,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影响了许多东亚国家。

汉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有了一种可靠的书写工具,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汉字的形态和组合具有丰富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3. 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公元前约2650-215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是全球通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埃及统治者建造了许多宏伟的金字塔作为陵墓,表达了他们对永恒和权力的追求。

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墓地之一,也是古代建筑与工程学的杰作。

通过研究这些金字塔,我们能够了解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国家机构。

4. 罗马帝国的兴衰(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兴衰是全球通史中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罗马帝国曾经是全球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政治、法律、军事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诸多内外因素的作用,罗马帝国逐渐陷入衰败,最终在476年被西哥特人摧毁。

罗马帝国的兴衰给我们教训,警示了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272年)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全球通史中的重要史实之一。

浅谈核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浅谈核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浅谈核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摘要: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核技术是典型的“双刃剑”。

一方面,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潜力几乎无限;另一方面,潜在的核恐怖主义威胁成为国际社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污染、核泄漏、核讹诈随时可能损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如何驾驭好这一“双刃剑”,引起当前国际社会的关注。

事实表明,保证安全必须成为和平利用核能的首要前提。

核能开发,安全第一。

关键字:核技术,应用,危害,安全前言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获得当今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最早“原子”概念的提出到核能的问世,经历了差不多2300年的时间。

其间一代代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奉献了自己的智慧、才华和力量,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才打开了核能的宝库,迎来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核能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各项应用也逐步展开,对人类的贡献不可小觑。

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作为新兴能源,不管是在军事上的应用,还是在民间的应用,处理的好,事半功倍,造福人类;若处理不当,轻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重则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核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从1942年核能问世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核能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新能源,核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受到人们极大地青睐。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核能的和平利用,主要就是利用核反应堆。

反应堆通过核燃料的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核能并产生大量的中子,因此,核反应堆既是强大的能源,又是强大的中子源。

核能就是利用反应堆产生的核能和中子,它可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核能的用途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生产电力长期以来,人类依赖的都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被统称为“化石资源”。

据2004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供生产41年;全球天然气储量为176万亿立方米,仅供开采63年。

原子弹炸广岛与长崎

原子弹炸广岛与长崎

原子弹炸广岛与长崎在二战末期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分别炸毁了日本广岛和长崎。

这两次核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爆炸后果以及战后影响等方面,对这两次原子弹爆炸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二战期间,日本是轴心国的一员,与美国以及其他盟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由于美国海军对于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进攻,日本的战局逐渐不利。

为了尽早结束战争,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作为最后的杀手锏。

1945年7月,美国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名为“曼哈顿计划”。

二、原子弹爆炸后果1. 广岛核爆炸1945年8月6日,美国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

爆炸瞬间,火球升腾而起,形成可怕的火球云。

可怕的冲击波瞬间夷平了广岛城的大部分建筑。

爆炸还产生了巨大的热辐射和强烈的放射性尘埃。

据统计,爆炸瞬间就有约7万人丧生,死者中包括平民居民和军事人员。

2. 长崎核爆炸1945年8月9日,美国投下了另一颗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爆炸。

这一次的爆炸威力与广岛相仿,同样给长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据报道,爆炸瞬间有约4万人死亡,受伤人数更是难以计算。

三、战后影响1. 日本投降原子弹的使用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日本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家破产和人员伤亡,无法继续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2. 核武器的普及与冷战二战后,原子弹的威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国纷纷开始发展核武器,并涌现出核竞赛的局面。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冲突逐渐演变成了冷战,并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格局。

3. 全球核裁军运动的兴起原子弹爆炸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反核武器运动。

人们开始意识到核武器的巨大危险性,呼吁各国进行联合裁军。

随后,国际社会相继签署了多项核裁军条约,限制和控制核武器的扩散。

四、结论原子弹炸广岛与长崎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可怕而又令人深思的事件。

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也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众所周知,原子弹确实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带来了恐惧,它不但在当年使得日本人更快地投降、使美国人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也曾一度使得斯大林在对抗美国的遏制战略时如履薄冰……当我们翻开这一段沉甸甸的历史,60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便再次浮现在眼前——当年美国人在制造出原子弹后是怎样的兴高采烈,紧接着他们又是怎样的趾高气扬,并迫不及待地将其投掷在日本的土地上;斯大林在表面上是如何的不动声色、谨慎应对,并紧紧抓住了对日宣战的最后机会,同时在暗地里下令全力加速研制原子弹……上述的一切也表明,核武器对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对他们制定各自的国家战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

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

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分析原子弹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原子弹是一种核威慑性武器,能威慑他国,为本国带来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核威慑”战略。

也就是核大国倚仗核军备和核战争威胁来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策略。

“威慑”就是以使用武力作为威胁,迫使敌方因面临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手段。

西方理论界把威慑的手段分为“惩罚性威慑”与"抑阻性威慑"。

前者亦称“进攻性威慑”,即采取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报复行为,迫使进攻者认识到得不偿失,其立足点是反击能力。

后者亦称“防御性威慑”,即以足够的、有效的防御能力,使敌方感到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

再次,原子弹销毁后,里面的核原料可以用来发电。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旳影响摘要:这篇论文我将首先就核科学技术旳发展做一种简要简介,厘清它旳发展脉络,之后根据整顿旳资料尽量完整旳简介核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旳应用,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旳影响并试图做出如下结论,即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旳发展是不可或缺旳,它对人类旳社会旳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积极旳影响,但也对人类旳安全、环境等构成一定旳威胁。

一、核科学技术旳发展历史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旳天然放射性,从此诞生了一门新旳科学:原子核科学技术。

1923年卢瑟福运用天然α射线轰击多种原子,确立了原子旳核构造,随即又初次用人工措施实现了核反应。

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他旳助手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诞生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原子弹诞生。

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

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旳研究。

由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形成旳核科学技术始于20世纪前半叶,它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旳标志。

20世纪40年代实现由辐照后燃料中提取裂变物质及建成大规模分离铀同位素旳工厂以来,世界上旳有核国家在此领域发展很快。

粒子加速器和核探测技术是研究核科学、发展核技术旳重要手段。

多种大型加速器和同步辐射光源旳建成,医用和工业加速器旳成批生产,同位素旳应用,射线探测技术、核电子学与计算机旳发展,使核技术广泛应用到理、工、农、医、生物、地质等各个领域。

二、核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旳应用(一)、在工业中旳应用核技术旳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旳辐射加工。

辐射加工运用60Co 源产生旳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旳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旳聚合,交联和降解,并可引起生物体旳辐射损伤和遗传变异。

辐射加工已被广泛用于制备优质电线电缆,热收缩材料,发泡材料,超细粉末,人造皮肤,高效电池隔阂,隐形眼镜等,以及木材与磁带磁盘旳涂层固化,橡胶硫化,纺织品改性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原子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原子弹确实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带来了恐惧,它不但在当年使得日本人更快地投降、使美国人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也曾一度使得斯大林在对抗美国的遏制战略时如履薄冰……
当我们翻开这一段沉甸甸的历史,60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便再次浮现在眼前——当年美国人在制造出原子弹后是怎样的兴高采烈,紧接着他们又是怎样的趾高气扬,并迫不及待地将其投掷在日本的土地上;斯大林在表面上是如何的不动声色、谨慎应对,并紧紧抓住了对日宣战的最后机会,同时在暗地里下令全力加速研制原子弹……
上述的一切也表明,核武器对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对他们制定各自的国家战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

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

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所以,今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分析原子弹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原子弹是一种核威慑性武器,能威慑他国,为本国带来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核威慑”战略。

也就是核大国倚仗核军备和核战争威
胁来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的一种策略。

“威慑”就是以使用武力作为威胁,迫使敌方因面临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手段。

西方理论界把威慑的手段分为“惩罚性威慑”与"抑阻性威慑"。

前者亦称“进攻性威慑”,即采取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报复行为,迫使进攻者认识到得不偿失,其立足点是反击能力。

后者亦称“防御性威慑”,即以足够的、有效的防御能力,使敌方感到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

再次,原子弹销毁后,里面的核原料可以用来发电。

核电站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使核能转变成热能来加热水产生蒸汽。

利用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世界上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利用核电站来发电的居多,而且产电量大,所占比例高。

当然要说到原子弹对我们人类的负面影响,那可就可圈可点了。

众所周知,原子弹在历史上只有美国在二战期间对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致使日本投降。

在军备竞赛期间,美国、苏联、法国等核大国进行了千百次的地下、空中大规模的原子弹试验,释放了巨大的放射性物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从1944年到1957年的13年间,美国中西部汉富德第2号反应堆向周围的大气泄漏了大约53万居里的碘131。

附近很多居民都得了胰腺疾病甚至胰腺癌,牲畜也生产出大量有缺陷的后代。

1954年比基尼岛的氢弹试验,不仅是上百艘渔船上的渔民受到辐射,附近众
多小岛上的土著居民也深受其害。

无数的土著居民在今后的十几年里相继死于核辐射病,而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后代大多有严重的生理缺陷。

1968年1月21日,在格陵兰岛的西北方向,美国的4颗氢弹在岛的上空爆炸,空军基地的许多士兵都受到了严重的辐射。

他们的肌肤遭癌细胞蚕食,后代失去生活能力。

1949年8月29日,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大平原上空爆炸。

之后苏联在此地进行了320次原子弹和氢弹试验。

1965年1月,一次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能量10倍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宽400米、长800米的湖。

数百次的地下核试验使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形成了长宽都超过5000米的湖泊。

这一地区的草原受到了大面积污染,这里的地下结构和生态系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牧民们也受到了辐射,一些人的孩子都不断出现了新的遗传疾病和生理缺陷。

原子弹对人类带来的那些遗传伤害!1945年秋,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然而,核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远还没有结束,日本至今还存在着地球上独此一家的特别医疗中心——广岛原子弹医院(1956年成立),床位多达200张,一直在收治大量的“原子弹”复合症,诸如智力迟钝的痴呆、染色体“畸变”的不育症、癌症、白血病、复合骨髓瘤,以及其他罕见的血液病等慢性病变的患者。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小小的原子弹,使这个20多万人的城市转眼之间变成了废墟。

三天以后,日本长崎也被美国的原子弹摧毁。

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中死伤、失踪超
过20万人,长崎23万人中死伤、失踪近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的程度达60~80%。

光辐射是核爆炸的瞬间产生的几千万度的高温火球,向四周辐射光和热,又称热辐射。

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光辐射,超过数千度的高温迅速扩散,能把一切建筑和人都活活化为灰烬。

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中,强烈的光波,瞬间毁灭了一座城市,离爆炸区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然还侥幸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成千上万的人双目失明。

目前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纪念馆陈列还陈列着一节手骨和玻璃,在当年原子弹爆炸的高温下,两样东西已融为一体,几乎认不出是手骨还是玻璃了。

在核爆炸之后,还有很强的核辐射。

核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杀伤因素,在核爆炸的五大杀伤破坏效应中,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核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核素能够放射出几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还有X射线和中子射线等,这些射线各具特定能量,对物质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间离能力,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生化变化。

如果人体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就会使细胞器官组织受到损伤,破坏人体DNA分子结构,有时甚至会导致癌症,或者造成下一代遗传上的缺陷。

并且它对人体的损害无声无息,使人难以觉察。

核弹爆炸时,大量的泥土、碎石与炸弹的碎片一起被抛到空中,形成人们所熟悉的悬浮于地球大片层中的蘑菇状烟云。

核爆炸引起的强烈辐射,使抛入空中的泥土、尘埃成为放射性沾染物。

在数小时内
或数天之内,微尘和碎片又会回落到地面上来,将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剂量的放射物质撒到数百平方英里的范围之内。

所以,即使在核爆炸中幸存的人,一旦染上了核辐射,也会得原子病,失明、脱发、肌体萎缩,最后痛苦地死去。

而且受辐射的人很难与健康的人结婚,他们结婚后出生的婴儿,全部智力迟钝。

甚至出现畸形,这样,侥幸大难不死的人,也有无尽的痛苦与他们终生为伴。

核爆炸还可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良田。

很多干旱的沙漠地带其实也有一些雨水,但是这些雨水多半从地面流进地下河流、流入海中,剩下的一点则很快蒸发淖了,因此地面上没有一点水分,沙漠成了不毛之地。

核爆炸可以造成巨大的积水层—“地下水库”。

雨季时,雨水储在积水层中,然后慢慢地透过多孔的泥土湿润地表,使之适合于植物的生长。

和平利用核爆炸的前景确实是令人神往的。

然而,历史将雄辩地证明:人民将彻底埋葬超级大国的原子弹;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成果,必将完全用来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