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设计均安中学幸平【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建国后新中国在科技方面、生物科技、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对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3、通过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的反作用,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难点: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及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的讲述所涉科学知识【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小组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方法,着重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既活跃课堂,又能加深学生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的理解。
课前准备: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选好各组组长,分别对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生物科技、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大影响进行收集相关信息(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课件展示中国四大发明、鸦片战争时英国军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图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但自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一些尖端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国家图书馆大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胜利油田的石油勘探数据分析系统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中国银行大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北京海关的自动报关系统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中学生在电子教室上课
返回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袁隆平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新品种生长情况
袁隆平(1930-),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国家 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实验田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1938年,钱学森在美国 从事应用力学研究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握手
1956年2月,毛泽 东主席和钱学森在宴会 上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航天技术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东方红I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I号”成功发射。
大 面 积 的 袁 隆 平 杂 交 水 稻 田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杂交水稻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积极帮助其 他国家发展超级 杂交水稻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 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返回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跨入信息时代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第29课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导学案)

原子弹、导弹的研制、航天技术、农业科技、信息时代四个方面是本课重点。
难点
本课中涉及到现代科学技术只是较多,对一些科技名词生疏,诸项成就头绪繁杂是本课难点。
学习环节
导学内容
预
习
导
引
一、原子弹、导弹的研制
1._______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_____________”的口号,随后又制定实施了_________发展规划。
二、填空题
1.我国首位航天员是_________
2.1999年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________”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三.列举我国在导弹核武器研制和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
学后反思
5.1999年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________”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_________乘坐“_________”载人飞船,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7.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__________,中国成为世界上继________、_________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课题
第29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学习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成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信息技术与应用。
能力目标
了解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自己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学习科学家现身科学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了解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认识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ppt 其他版

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 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称 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用了两年零8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 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
第一颗导弹核武器 飞爆成功
第一颗氢弹 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为病人 彩超体检
中国银行 大型计算机 数据处理系统
信息 网络技术
中小学在 上计算机 课程
公交车道 监控系统
种植大户 网上售菜
野战指挥 会议
想一想:网络技术应 用到了哪些方面?
联系实际谈一谈信息网络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 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关键是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二)
一 箭 多 星 发 射 成 功 互 联 网 的 全 功 能 联 接
神 舟 一 号 无 人 飞 船 发 射 升 空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航 天 飞 行 成 功 嫦 娥 一 号 探 月 卫 星 发 射 升 空 神 舟 七 号 宇 航 员 太 空 行 走
亿 次 巨 型 计 算 机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二)
一 箭 多 星 发 射 成 功 亿 次 巨 型 计 算 机 互 联 网 的 全 功 能 联 接
神 舟 一 号 无 人 飞 船 发 射 升 空 神 舟 五 号 载 人 航 天 飞 行 成 功 嫦 娥 一 号 探 月 卫 星 发 射 升 空 神 舟 七 号 宇 航 员 太 空 行 走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史
领先 世界 1840年
近代史
落后 西方
现代史
迅猛 发展
1949年
最新四年级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课教案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1.旧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 千里)眼( 顺)风耳
2.能使刮风下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 呼风唤)雨
3.原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现在形容 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蓬勃向上的形式。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段学习课文内容:
第四自然段:齐读
分段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
列数字
三、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正是这 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 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
上百万年
一百年
分段学习课文内容:
第三自然段:(一)
默读课文第三段,用“直线”画 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 状态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 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 语句。
1、本段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为什么把地球说成地球村?
发现: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发现了月球的秘 密),潜入深海(发现了海洋的秘密),发 现了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还发现了原子核世 界的奥秘;
发明: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 火车、远洋船舶等
可以说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 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是一个硕果累 累的世纪。
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20世纪以来科学技 术的飞速发展吧!
世纪:多少年称为一个世纪?
呼 风 唤
二十世纪起始时间?
1900年-1999年
雨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的 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 世 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引申为“能 纪 支配自然”。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其他版教学课件ppt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嫦 娥Leabharlann 一 号 探 月 卫 星 发 射 升 空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及反思

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指导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
“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
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课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说教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四年级小学语文第7册第8组中的第1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练习法,讨论法,指导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三、说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够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概括归纳总结)
1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制定正确的科学发展规划。
2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的影响。
3杰出的科技人才(海外归国的科学家们的杰出贡献。)
南顶中学教案
课题
第29课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孔玉新
授课班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20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①学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②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实教育,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避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开明的政策指引下,在无数科技人才(海外归国科技人才)的辛勤努力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无论是在军事领域的原子弹、导弹的研制、航天领域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还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未来农业发展趋势(板书)
农业技术在新中国的五十多年中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袁隆平与他发明的“籼米杂交水稻”,请大家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内容:了解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情况。
观察图片,直观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情况,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且在书上落实基本知识点。
从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
考察学生的常识性知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阅读课文了解农业科技成果。
投影展示《中国科技方面的图片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展示图片或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投影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
投影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熏陶。
片资料(原子弹、神舟六号、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照片资料)问:这些图片反映了我们新中国建国以来五十多年时间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谁能够结合我们实际生活谈一谈我们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大家分组进行讨论,各组分领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一、原子弹、导弹的研制(板书)
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的经过,要求学生掌握:(介绍原子弹、核弹的概念)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原子弹和导弹?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评价我国在核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在发展原子弹、导弹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技人才,请举实例说明-结合小字部分内容介绍钱学森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科学家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品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创设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解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合这部分所学知识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认真探讨和学习。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观养成教育。
请你结合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的事例大胆地预测一下:将来我国农业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认为我们的愿望会实现吗?
在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在之后还需要解决人们的精神生活问题,将来在生活方面我们还会有哪些重大的变化呢?
四、跨入信息时代(板书)
大家都知道当前流行着一句很时髦的话叫做“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时代呢?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结合课本知识,谈一谈这个问题。你们认为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我们的生活状况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相关的网站网址和影视资料。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结合实际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本课学习
提供图片资料和相关的文字说明增强教学直观性。
注意密切结合实际生活联系当前我国航天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概括和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
新中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教学设计
①分组讨论新中国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提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们现在进入信息社会时代了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比现在还要智能化和自动化,到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又将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能力?你们具备了这种能力了嘛?为什么将来社会将不懂电脑列入“文盲”的行列呢?
结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网络时代给我们年轻人所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最后分成正方:网络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反方:看到网络给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很不良的影响-沉迷於游戏机和网吧,甚至出现了伤亡事件等)
二、航天技术(板书)
解释什么是“航天”、“航天技术”(课本小字部分内容),提问:你知道当今世界上上哪些国家在航天技术领域水平非常发达吗?他们用来实行航天的航天器有哪些?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取得了哪些成就?(辅助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在我国的诸多的航天领域的成果中,你们认为最为伟大的成就有哪些?(东方红Ⅰ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特别是神五和神六号飞船)我国的宇航员都有谁啊?我们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品质?结合课本150页。对于我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呢?
教学对象
分析
现代学生接触的东西很多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影响非常大,比如网吧、游戏厅等,这些东西固然能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新技术和能力,但同时也会产生耽误时间和影响正常生活、干扰其他工作的负面影响,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讲解,分组讨论式的探究学习。
媒体设计
作业
课后练习;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
书
设
计
第29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一、原子弹、导弹的研制-“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二、航天技术-神五(杨利伟)神六(费俊龙和聂海胜)
三、未来农业发展趋势-袁隆平与“籼米杂交水稻”
四、跨入信息时代
教
学
反
思
注意充分发掘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比如军事方面的知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历史课的教育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并且注意将重大的时事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发表自己的看法,增长学生的农业知识,拓展知识面。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延展。
认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
投影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辅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展示相关的图片信息资料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状况。
可以补充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仅在军事领域、航天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果,而且在农业生产的基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