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提纲

法律逻辑学提纲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概念的分类:注意: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2、概念间的关系注意:属种关系中的属概念与种概念;全异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3、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1)揭示概念的内涵——定义注意: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的区别;定义的规则及违背规则会犯的错误(2)揭示概念的外延——列举和划分注意:列举与划分、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的规则及违背规则会犯的错误二、命题的一般特征1、判断的特征(1)它对事物情况总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2)它具有真假值2、命题的分类注意:书上第79页的分类表三、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SAP、SEP、SIP、SOP2、性质命题的逻辑特征(1)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注意四种类型性质命题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全称命题的主项与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与肯定命题的谓项都不周延(2)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注意第90页四种类型性质命题之间的逻辑方阵图: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注意:全称命题以真为基础,即全称命题真可以推出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特称命题以假伪基础,即特称命题假可以推出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

全称命题假时只能推出矛盾命题的真,另两个命题真假不定;特称命题真时只能推出矛盾命题的假,另两个命题真假不定注意:当连个命题都是单称命题时相互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第93页——94页)3、揭示性质命题隐含命题的方法(1)换质法注意:谓项须换成它的矛盾概念(2)换位法注意:原命题中不周延的词项在换位后也不得周延(3)换质位法注意:同时注意上两方面四、复合命题(一)联言命题1、公式:p并且q ,即p∧q2、逻辑特征:当联言命题所有的联言肢都真时这个联言命题才真,有一个肢命题假,这个联言命题就假。

3、永假式:p并且非p(非p是p的矛盾命题)(二)选言命题1、类型:相容选言命题与不相容选言命题(看肢命题能否同时为真)2、公式:p或者q ,即p∨q3、逻辑特征:(1)相容选言命题:只少有一个肢命题真时这个选言命题就真,只有当所有的肢命题都假才假。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精选文档】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精选文档】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法律逻辑学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法律逻辑学》复习纲要A一、单项选择题1.“甲与乙是友好的。

”这是一个(.“甲与乙是友好的。

”这是一个( ))。

A 、性质命题、性质命题 B 、模态命题、模态命题 C 、联言命题、联言命题 D 、关系命题、关系命题 2.“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 ))。

A 、全称肯定命题、全称肯定命题 B 、全称否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 C 、特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 D 、特称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3.下列词能表达集合概念的是(.下列词能表达集合概念的是( ))。

A 、“王某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王某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 B 、“这本书是我的”中的“书”、“这本书是我的”中的“书”C 、“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的“工人”、“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的“工人”D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中的“中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中的“中国”4.“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这个三段论省略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这个三段论省略了( ))。

A 、大前提、大前提 B 、小前提、小前提C 、结论、结论D 、结果、结果5.“给王某定抢劫罪说不过去,.“给王某定抢劫罪说不过去,不给王某定抢劫罪也说不过去。

”这一议论违反了不给王某定抢劫罪也说不过去。

”这一议论违反了不给王某定抢劫罪也说不过去。

”这一议论违反了(( ))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

A 、同一律、同一律 B 、矛盾律、矛盾律 C 、排中律、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 6.“如果不以事实为根据,或者不以法律为准绳,.“如果不以事实为根据,或者不以法律为准绳,••则不能公正断案”的逻辑形是(则不能公正断案”的逻辑形是( ))。

A 、P ∧q B 、P ∨qC 、(P ∨q )→r )→rD 、(P (P∧∧q )→r )→r 7. 如果既不否定SAP SAP,又不否定,又不否定SEP SEP,则(,则(,则( ))。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I.“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冇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儿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A.所有的语词都是农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C .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 .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4.“冇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判断的主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5.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 ;那么,a与b这两个概念具有()关系。

A.全异B.全同C.交义D.真包含7.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关系。

A.全同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 D •真包含关系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同语反复D.循环定义9.“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10.“犯罪不是合法行为”作为定义,犯了()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定义用否定联顶D.以比喻代定义II.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常限制的有()。

A.思维形式一推理一演绎推理B.判断一简单判断一复合判断C .概念一集合概念一非集合概念 D.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形一等角三角形1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2005年秋法律逻辑学是注册视听生法学专业(专科)的省开选修课。

课程主教材采用姜成林主编的,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教材《普通逻辑学》(修订版),是考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等,同学们复习时,应结合这些练习进行。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是单项选择题(32%)、图示题(20%)、分析题(48%)。

考核的重点是对逻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面对各章的复习重点作一概要介绍:第一章引论重点掌握: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第二章概念重点掌握: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有哪些种类?3、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5、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重点掌握:1、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它的种类有哪些?2、性质判断的结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是什么?3、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4、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如何判定?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怎样?5、推理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6、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种类有哪些?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重点掌握:1、三段论推理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第五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重点掌握:1、联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联言推理的有效式有几种?2、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3、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逻辑形式、推理规则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断定情况、逻辑形式、真值表怎样?第六章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重点掌握:1、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形式、推理规则是什么?违反推理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2、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等值推理。

电大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电大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指导逻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从而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对于一件工具,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很好地使用它。

因此,学逻辑必须首先学好逻辑基础知识。

这就要求大家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把握,有些还要记熟。

为了学好基础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做到:第一,正确认识"教学重点"。

所谓"重点"是指,在有限的课时内,相对于其它内容来说,应当有所侧重的、更具有基础性的一些内容。

逻辑学和其它门类的科学一样,是系统的知识,教材各章节内容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不懂得概念,就学不好判断;不懂得判断就难以理解推理。

因此,学好重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逻辑学,而要学好逻辑这门科学,就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有的学员不了解逻辑学的特殊性,把教学重点当作课程的全部内容,甚至等同为考试重点,只抓重点,不去全面学习,这样肯定不能学好基础知识,考核也必然失误。

第二,不要被具体科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和某些有争议的内容干扰对逻辑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三,勤于思考,多做练习。

复习时,应仔细分析教材中所举的实例,并认真做好练习,从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概括讲一下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供各位参考。

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第二章概念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概念与语词是什么关系?概念有哪些种类?3.如何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4.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哪些关系?5.如何区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6.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7.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第二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1.判断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什么?2.简单判断包含几种判断?3.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4.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5.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怎样?6.推理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7.什么是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8.性质判断直接推理有哪些种类?9.各种性质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理规则是什么?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二)1. 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2. 如何分析省略三段论是否正确?怎样将省略三段论予以补充完整?3. 运用三段论的原理解答某些问题。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与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与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法律逻辑学考试大纲(精选)

法律逻辑学考试大纲(精选)

《法律逻辑学》考试大纲徐琳《法律逻辑学》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的省开选修课。

课程主教材采用姜成林主编的,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教材《普通逻辑学》(修订版),是考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还配有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内容包括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等,同学们复习时,应结合这些练习进行。

第三、四、五、六、七章、十章是重点章。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形式。

考试题型是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图示概念之间关系、分析题。

重在考核同学们对逻辑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分析能力。

第一章引论重点掌握: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和变项是思维逻辑形式的两个组成部分。

要懂得分析一个逻辑形式中哪些是常项,哪些是变项。

这是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

第二章概念重点掌握: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回答“是什么?”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回答“有哪些?”(一个或多个,可用圆圈表示)。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这章的中心。

2、概念的种类要懂得辨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或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或负概念。

3、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要求能用欧拉图表示一组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4、定义和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它的规则有四条(P40—42),要熟记,并懂得用来分析一个定义是否正确。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注意:⑴只有普遍概念的外延才需要通过划分的方法加以明确。

⑵划分≠分解,划分的母项和子项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划分的规则有三条(P47),要熟记,并懂得用来分析一个划分是否正确。

5、概念的概括或限制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属种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即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

概括和限制的规则:⑴必须在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推演。

⑵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哲学范畴不能概括。

要懂得根据规则分析实例。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重点掌握:1、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性质判断按照质和量的结合,可分为六种形式:要求能够分析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态命题的定义
2、真值模态命题的类型:必然命题(□p、 □~p)、 或然命题(◇p、 ◇ ~p)
3、真值模态命题的逻辑对当关系
4、真值模态命题的负命题:表现为对原命题中模态词 的否定
规范命题1
规范命题2
二、命题5
1、规范命题的分类: 允许型(授权型)规范命题(PA、P~A)、 ‘ 必须型(义务型)规范命题(OA、O~A) 禁止型(义务型)规范命题(FA、F~ A) 2、规范命题相互间的逻辑对当关系:反对、 下反对、差等、矛盾 3、刑法规范命题的结构形式:必须A,禁止非 A;如果非A,那么S
假言命题
二、命题3
必要条件 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 假言命题
1、定义(断定有前件必有后件)、公式(p→q) 2、连接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就 3、真假值:为假的惟一条件是前件真而后件假; 为真的条件是前件假或后件真。 4、性质:前件真而后件真,后件假则前件必假 5、注意事项(反驳时证明前件真而后件假)
4、揭示性质命题隐含命题的方法: 换质、换位、换质位
联言命题 复合命题
二、命题2
1、定义(断定同时存在)、公式(p∧q) 2、连接词:不但而且、既又、虽然但是、并且3、 真假值:一假则假 4、永假式: p∧~q 5、注意事项(反驳时证明任一支命题假) Nhomakorabea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1、定义(断定至少一种存在)、公式(p∨q) 2、连接词:或者、要么、可能也可能 3、类型:相容、不相容 4、真假值(相容:所有支命题假才假;不相 容:有且只有一个真时真) 5、永真式: p ∨ ~q 6、注意事项(反驳时证明任一支命题假)
否定肯定式[(p∨q)∧~p] →q 规则:前提肯定部分支命题,结论不能必然否定剩下的 支命题 (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肯定否定式[( p ∨ q ) ∧ p] →~ q 3、注意事项:运用肯定否定式时要考虑选言支之间是否 相容;运用否定肯定式时要考虑选言支是否穷尽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
4、命题的分类: 性质命题、复合命题、规范命题
二、命题1
1、性质命题的定义、组成部分(四个)、 基本类型(A、E、I、O)
性质命题
2、性质命题词项(主谓项)的周延性:
全称主项否定谓项都周延、特称主项肯定 谓项都不周延
3、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反对、下反对、 差等、矛盾):逻辑方阵;
注意单称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推理概述
三、推理
1、推理的定义 2、推理的组成要素:前提、结论、推到关系 3、推理形式:推理的结构形式 4、推理的分类:必然性与或然性(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
演绎、归纳与类比推理(推导进程思维方向的不同) 5、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区别和联系 6、推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结论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
全同;真包含于; 概念间的关系 真包含;交叉;全
异(矛盾、反对)
明确概念的逻 辑方法
揭示内涵 揭示外延
定义 列举 划分
方法;概括与限 制;定义规则
划分规则
二、命题
命题的一般特征
1、命题的概念、 特征(总是有所断定、有真假值)
2、描述命题、评价命题的定义
3、命题形式(逻辑结构形式)、 逻辑性质(真假值)
联言推理
复合命题推理
演绎推理2
1、联言推理的定义:前提或结论中有一联言命题 2、联言命题的种类:
分解式:( p ∧ q ) →p或( p ∧ q ) →q 组合式:p,q → ( p ∧ q ) 3、规则:联言命题真,则其各支命题必真;反之 亦然
选言推理
假言推理
选言推理
演绎推理3
1、选言推理的定义:以选言命题作大前提,部分选言支 作小前提,推出结论 2、类型及其规则: (1)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1、定义(断定无前件必无后件)、公式(p←q) 2、连接词:只有…才、必须…才、才 3、真假值:为假的惟一条件是前件假而后件真; 为真的条件是前件真或后件假。 4、性质:前件假则后件假,后件真则前件必真 5、注意事项(反驳时证明前件假而后件真)
负命题
二、命题4
1、定义(否定命题的命题)、公式( ~p) 2、负命题与其支命题的关系:矛盾关系 3、性质命题、复合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式 4、复合命题形式的转换 5、多重复合命题
1、定义: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作大前提进行的推理 2、有效式:否定前件式:[(p ←q ) ∧ ~p] → ~q 肯定后件式:[(p ←q ) ∧ q ] → p 3、无效式: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规则: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后件必有前件
复合命题推理的综合运用
演绎推理5
综合推理
二难推理
1、定义:充分条件选言推理、充分条件 联言推理 2、类型:简单式与复杂式(结论是简单 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分);构成式与破坏式 (肯定前件式还是否定后件式) 3、简单构成式、复杂构成式、简单破坏 式、复杂破坏式的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 理的规则
演绎推理4
1、定义: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作大前提进行的推理 2、有效式:肯定前件式:[(p → q ) ∧ p] → q 否定后件式:[(p → q ) ∧ ~q] → ~p 3、无效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4、规则: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后件必无前件 5、回溯推理:肯定后件为大前提,充分条件假言命 题为小前提,结论肯定前件,即肯定后件式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
命题
逻辑
概 念 性质命题
复合命题
规范命题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证明与反驳 逻辑思维规律
推理
论证
概念的定义、特征、法律概念的特点(规定性与客观性 的统一)
概念的内涵 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 概 念
概念外延的定义、特点
准确运用概念 的逻辑基础
概念的分类
单独与普遍;集合与 非集合;简单与复合
1、三段论(性质命题推理、直言推理) 2、复合命题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
3、复合命题的综合运用:二难推理、综合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
演绎推理1
1、三段论的定义、 2、三段论的特征:
三个性质命题: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三个不同的词项:大项、小项、中项 3、三段论的规则:前三个关于词项、后四个关于命题类型 4、三段论的格:第一二三四格 5、三段论的式:三个性质命题的类型 6、三段论的省略式的还原步骤:确定省略前提还是结论→ 省结论,根据大小项的位置和规则写出结论→省前提,根据 结论的主谓项和规则还原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