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等长练习,又叫作静力训练法。

应用这种肌力训练方法时,可以使肌肉在原来静止长度上做紧张用力,也可以在缩短一定程度上时做紧张用力。

等长练习的优点是肌肉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重量较大,因此是发展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

等张(向心)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叫作向心等张力练习,负重蹲起、负重提踵、卧推、挺举等均属于此类。

向心等张力量训练法的优点是肌肉运动形式与多数比赛项目的运动特点相一致;此外,在增长力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其缺点是力量练习中肌肉张力变化具有“关节角度效应”。

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离心练习,它属于动态力量的训练方法,肌肉在负重条件下被拉长的动作均属于此类。

研究发现,肌肉在进行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张力比最大向心张力大30%左右,因此该力量训练方法能够对肌肉造成更大的刺激,从而更有利于发展肌肉横断面积和肌肉力量。

离心力量训练法的不足之处是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的程度较其他方法明显,原因可能是离心收缩容易引起肌肉结缔组织损伤所致。

等速练习:等速练习又叫等动练习,它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训练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进行等速力量训练时,等速力量训练器所产生的阻力是和用力的大小相适应的,只要练习者尽最大的力量运动,肢体的运动速度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是恒定的,而在此活动范围内的各个角度上,只要练习者尽全力运动,产生的肌肉张力也是最大的。

因此,等速力量训练法事实上是一种可以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满负荷”工作的力量训练方法。

目前研究认为,等速力量训练法是发展动态肌肉力量较好的训练方法之一。

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运动训练中常用的多级跳和“跳深”等练习都属于此类方法。

运动生理学考研——题库8

运动生理学考研——题库8

1.简答评定心泵功能的生理学指标?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与方法有:(1)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安静时心跳有力徐缓、运动时心率增加幅度小、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均是心脏功能较好的标志。

(2)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

(3)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的代谢状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身材高大和矮小的人,由于新陈代谢的总量不同,因此在进行不同个体之间心脏泵血功能的比较时,心指数较心输出量更准确。

(4)心力储备。

它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这是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储备能力的有效指标。

2.简述运动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善?长期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状态。

①在安静状态下,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

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搏出量大。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

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工作的机械效率提高,在与普通人完成相同的运动量时,能耗少,更加轻松省力,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减小。

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

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

一般人心搏量最大可达 120mL,心输出量约为 20—25L·mn-1,而有训练者心搏量可高达 160mL左右(优秀运动甚至高达 180-200mL),心输出量最大可达 40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五、生殖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的受到破坏,而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的恢复平衡。

一、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四、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肌细胞即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肌纤维(肌内膜)集中形成肌束(肌束膜),肌束集中形成肌肉(肌外膜)。

3.肌纤维直径60微米,长度数毫米——数十厘米。

4.肌肉两端为肌腱,跨关节附骨。

(1)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细胞的结构)肌原纤维(A、I带,H区,M线,Z线与粗、细肌丝的排列关系,粗细肌丝的空间排列规则等)视图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肌细胞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输送血液至全身各 部位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含有氧气、营养物 质等,为身体各部 位提供能量
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增强心脏功 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运动对血管的影响:扩张血管, 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促进血液循 环,降低血压和血脂
运动对代谢的影响:提高代谢率, 减少脂肪堆积,预防肥胖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运 动 生 理 学 概 述 03 运 动 与 呼 吸 系 统 04 运 动 与 循 环 系 统 05 运 动 与 骨 骼 肌 系 统 06 运 动 与 能 量 代 谢
运动生理学的定 义
运动对骨骼 的影响:促 进骨骼生长、 改善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 松等
运动对关节 的影响:增 加关节灵活 性、减轻关 节负担、预 防关节疾病 等
运动对身体 健康的益处: 增强心肺功 能、改善血 液循环、提 高免疫力等
骨骼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收缩和舒张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调节机制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收集 有关运动对人体生理 影响的数据和信息。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 关文献和资料,了解 运动生理学领域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竞技体育: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增强运动员体能和技能 健身运动:指导大众科学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康复治疗:帮助身体受损或残疾人士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身体功能 医学研究:为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学发展
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
运动对肺活量和肺功能的影响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生理特征和注意事项)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生理特征和注意事项)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生理特征和注意事项)1)生理特征(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儿童少年时期,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6-13岁兴奋过程明显占优,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疲劳恢复快。

2)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在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系统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差,分析综合能力正在发展不完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信号系统功能逐步发展(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在青春起开始的一段时间,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暂时下降,表现为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明显降低,随着青春发育的进行,动作的协调性逐渐得到发展。

2)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根据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活泼、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其静止性活动。

(2)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3)不宜做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质为主的各种基本技能活动,进行耐力练习时,应考虑经常变换肌肉的活动方式。

(4)根据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特点,女生的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在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XXX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总结1、试述血液的组成。

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

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

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3%,溶质中绝大部分为血浆蛋白,其余为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盐。

血细胞又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

其直经约为6-9um,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

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2)白细胞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较红细胞大,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根据细胞浆中嗜色颗粒的特性,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健康成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在(4-10)×109个·L-1范围内。

3)血小板血小板体积很小,直径约2-3um,健康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约(100-300)×109个·L-1.血小板数在运动时增加,妇女分娩、组织损伤时暂时增多,月经期减少。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简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答: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除了保护机体免遭异物入侵之外,还表现在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出血能自行制止,避免过度失血。

因此,止血、凝血过程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功能,这是由血小板实现的。

1)当小血管破裂出血时,首先是受损局部小血管立即收缩,血流显著减慢;2)同时,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塞缺损,从而起到生理止血的作用;接着,血管和组织的创伤激活了血浆中的一系列凝血因子;3)最后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丝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接着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形成牢固的止血栓,对止血起加固作用。

最新版《运动生理学》考试试题--个章节论述题整理总结

最新版《运动生理学》考试试题--个章节论述题整理总结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试题总结绪论1.简述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2.简述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具备的条件。

3.简述人体机能的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5.举例说明反馈控制对人体机能的调节。

第一章肌肉收缩1.简述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2.对不同性质的训练,肌纤维会产生“专门性”适应,这些适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过程,(或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的过程。

)4.简述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理论。

5.肌肉收缩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

6.简述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原理。

第二章血液1.简述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

2.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3.简述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三章循环1.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2.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3.增加心室的前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4.增加心室的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5.心肌细胞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6.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

7.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何谓微循环?它有哪几条通路?10.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1.心脏受什么神经支配?有何生理作用?12.血管受什么神经支配?这些神经对血管有何作用?13.简述安静时动脉血压测定的方法。

14.简述一次运动循环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调节机制。

15.简述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呼吸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有何生理意义?3.简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4.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5.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6.运动中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7.简述CO28.运动时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有哪些?9.需氧量和摄氧量在运动强度的确定中有何意义?第五章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何谓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何(请各举一例)。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

运动生理学考研试题天体运动生理学资料1名词解释动作电位、心指数、碱储备、运动处方、体液调节、时间肺活量、乳酸碱、本体感觉、重力休克、呼吸商2填空肌肉收缩时,终池释放的()与()蛋白结合,消除了肌肉收缩的意志因素,导致()肌节缩短。

大动脉的弹性对血液循环所起的作用是()调节控制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产生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和()实现牵张反映的中枢是()能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和()最大吸氧量推算法是让受害者进行(),根据其心率等指标预测最大吸氧量。

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和()兴奋在心肌细胞上的传导是通过()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细胞的连接出使兴奋得以在心肌细胞间扩散。

剧烈运动是呼吸沙商可以大于1.0,这是因为()。

等动联系属于(动力性练习),等张联系属于()。

3简答题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运动性蛋白尿的含义,与运动关系及该指标在训练中的应用意义。

赛前状态差生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如何调整赛前状态?4论述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并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生理学分析试述剧烈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及起调节机制。

分析800米跑的能量供应特点及如何发展相关的功能系统。

如何选择不同的状态下的生理指标与方法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05 运动生理1名词解释心力储备、血红蛋白氧饱和程度、碱储备、乳酸阀、基础代谢、时间肺活量、重力休克、靶组织、动作电位、无氧耐力2选择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映属于(条件反射)引起的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映是()经常从事长跑运动能有效的提高神经过程的()等动练习属于(动力性力量练习)在一定强度的周期性运动中,经过(进入工作)状态后,机体遍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头后仰时,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向一侧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的紧张性加强。

心电图(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除极是的电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变化,其变化可很快消失。 • 适应:反复的或长期的内外环境变化所导致
的人体结构和功能改变,其变化可维持较长 时期,有时可伴随终生。
• 适应以反应为基础,是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
• 运动反应和适应的稳态和负反馈特征
反应和适应—— 运动训练和健身的关键
• 反应和适应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 反应要适度,适应才良好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兴奋-收缩耦联
• 运动终板去极化(兴奋)与肌肉收缩耦 联
– 兴奋经T-管传入细胞内,经三联管引起SR 释放Ca2+
– Ca+变,暴露肌动蛋白上的位点
– 横桥与位点结合,牵动细丝向粗丝中央滑 行,肌肉收缩
肌丝的分子组成
肌管系统
横管 纵管 三联管
肌管系统
Illustration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肌肉接点图解
The Sliding Filament Model of Muscle Contraction肌丝滑行模型
注 意 肌 小 节 中 各 条 带 的 变 化
温度(50%湿度)
湿度(21℃)
噪音(21℃、50%湿 度)
进食(21℃、50%湿 度)
睡眠(21℃、50%湿 度)
21℃ 35℃ 50% 90% 低 高 运动前3h少量进食 运动前30min大量 8h或更多 6h或更少
心率
安静 运动
60
165
70
190
60
165
65
175
60
165
70
165
60
165
稳态——生理学的研究主题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 内环境 外环境 • 稳态(homeostasis)
–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不是凝固状态 – 稳态的维持需要完善的调节系统 – 反馈(正、负)、前馈
反应和适应—— 应用生理学的主题
• 运动生理学是应用生理学的一个分支 • 反应:一次或短期的内外环境变化所引起的
• 学科定位
动物和人体生理学 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心血管生理学 呼吸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内分泌生理学 环境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 EXERCISE PHYSIOLOGY
– 研究人体在急性和慢性运动影响下的结构 和功能变化
• SPORT PHYSIOLOGY
–以exercise physiology为基础,研究运动员 的训练和竞赛活动的生理学问题
70
175
60
165
65
175
功量计(Ergometers)的选择
• 自行车功量计
– 优点:不受体重影响、采样与指标检测容易 – 缺点:需监测功率,如不习惯、易疲劳,难以达
到生理峰值
• 跑台
– 优点:不需检测功率,易适应,能达峰值 – 缺点:花费高、笨重、需电、噪音干扰大、采样
困难
• 其他功量计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和身体锻炼学 的联系与区别
直收缩)
注意:以上是对同一肌肉而言
前负荷(初长度)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刺激强度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单刺不 位激同 越强运 多度动 ,越单 力大位 量募的 越集阈 大的值
运不 动同
,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肌肉收缩的总和
• 著名研究机构与学派 Harvard Fatigue Laboratory(1927-47) 北欧(斯堪地拉维亚尔)学派(上世纪50年 代以来)
学科形成与发展
• liangming12j@
肌肉运动的生理学问题
•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 肌肉力量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 肌肉收缩速度取决于什么? • 肌肉收缩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 力量与做功能力的关系 •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 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 肌肉疲劳的可能原因
PHYSI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运动生理学
李良鸣 博士 教授
讲授提纲
• 学科概述 • 肌肉运动的生理学问题 • 肌肉运动的能量支持系统 • 肌肉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 • 肌肉运动的调节与控制系统 • 运动训练与健身的生理学分析 • 常用生理学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学科概述
• 前者研究运动为什么会以及如何引起生 理反应与适应。
• 后者研究什么样的运动会引起理想的反 应和适应。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学科形成与发展
• 早期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1574年 Hieronymus Fabricius认为肌肉收缩的力量 来自肌腱,而不是它的“flesh”
• 1660年Leeuwenhoek发明显微镜,使解剖 学家能观察到单根肌纤维的存在
• 运动会引起哪些反应? • 何为适度?
急性运动的生理反应
• 监测指标
– 心脏活动:心率、心电图 – 呼吸频率 – 通气量 – 耗氧量 – 皮肤和身体内部温度 – 肌电图
生理监测时应考虑的因素
• 环境条件
– 温度 – 湿度 – 噪音 – 膳食 – 睡眠
• 时间 • 生理周期(月经周期)
影响因素
– 肌浆网对Ca++再回收,肌肉舒张
Cross-Bridge Formation in Muscle Contraction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的摆动
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
肌肉力量是如何产生的?
• 力量来源于横桥的摆动 • 参与摆动的横桥数目越多,力量越大
– 粗、细肌丝的重叠程度(初长度) – 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刺激强度) – 募集的运动单位性质(肌纤维类型) – 运动单位的神经刺激的频率(单收缩、强
• 上世纪中叶,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研究肌肉 蛋白的工作成为可能
• 上世纪60年代,肌肉活检技术的应用,使肌 肉的代谢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 计算机与遥测技术的应用,使整体研究迅猛 发展
著名学者与研究机构
• 因为对肌肉及其运动的研究而获得Nobel Prize 的三位生理学家
– A.V. Hill – August Krogh – Otto Meyerhof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 肌肉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肌肉的结缔组织
• 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
–肌细胞的显微结构
• 细胞膜 • 肌原纤维 • 肌管系统 • 肌浆
–神经-肌肉接点
肌外膜 肌束膜
肌内膜
细胞膜的结构
肌原纤维
粗、细肌丝的空间位置
肌丝的分子组成
肌球蛋白单体分子
肌动蛋白单体分子
细丝的模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