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秘》教案(全)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

小学科学17太阳系的奥秘(教案)【教案】太阳系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 学习太阳系中的行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3. 通过实践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太阳系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 熟悉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样子和构成。

2. 认识太阳系(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

3. 太阳系中的行星(30分钟)3.1. 学习行星的特点分别介绍太阳系中的地球、火星、金星、水星等行星的特点,如大小、恒星呈现的颜色、是否有卫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解释,激发学生对行星的兴趣。

3.2. 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运动不仅有自传(自转),还有公转(绕太阳),并了解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美的圆形。

通过实例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验探究太阳系(40分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太阳系的奥秘。

4.1. 模拟太阳系的实验教师准备多个小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

利用细绳和针等工具,让学生将小球串在一起,并进行模拟太阳系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行星的运动轨迹。

4.2. 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利用小陀螺和图钉等工具,让学生亲自实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观察小陀螺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5. 深化讨论(30分钟)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化讨论。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1. 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哪些其他天体?5.2. 太阳系以外还有其他星系吗?5.3. 行星会发光吗?5.4. 行星间存在生命吗?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7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7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
17 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2. 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3. 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关系之后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宇宙中太阳系的组成 ,以及知
道太阳系中以太阳为中心的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 学生汇报
讨论结果。
如果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应该如何处理 ?( 按比例缩小且比例一致 )
我们还能在一张纸上建立太阳系模型吗 ?为什么 ?
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我们可以怎么做 ?( 分别处理两类数据 ,建立不同的模型 )
2、教师提示 :要以太阳为圆心、然后
太阳转。
在当时是谁先提出这个观点的呢 ?
从古人的 “太阳绕着地球转 ”的观点发展到今天 “日心说 ”的观点 ,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也能像这些科学家一样能为人类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迈出
探索科学的一小步 ,来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讲授】庞大的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主体 —— 太阳
参照各行星离太阳的远近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注意八颗行星模型的大小和位置
关系等。
3、制作太阳系模型 ,来更加了解太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开始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师
深入各小组举行指导。 )
4、制作好模型后教师组织同学分别交流自制的太阳系模型。
【讲授】小结
同学们 ,努力学习吧 !长大以后用所学的知识揭开太阳系更多的奥秘 去探索宇宙 ,开发宇宙为人类做出贡献吧 !
3、进行抢答比赛 ,(教师出示各个星球的图片让学生抢答是那颗星球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7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8 地球绕着太阳转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调查本地动植物受四季变化的影响情况,并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调查研究。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太阳系的奥秘-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2.理解行星公转和自转的规律3.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4.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教学重难点1.实现科学探究的方式和本质2.理解科学知识与学科的关系3.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行星运动规律预设知识1.对行星公转和自转的概念有了解2.知道太阳系内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相对距离教学内容一、引入1.太阳系是人类一直以来都感到神秘的存在。

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深入了解太阳系的奥秘?2.请观察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不同天体的特点,你能认出它们吗?二、知识探究1.学习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建立行星的数量、大小、位置的概念,并绘制太阳系的简图。

2.研究行星公转和自转的规律,通过实验感受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差异。

3.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比较行星、卫星和彗星的异同。

三、探究活动1.学生自行查找被称为“宜居行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大)的天体,并搜集相关信息。

2.在班级内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行星公转和自转的规律。

3.通过观察实验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观察数据对科学探究的必要性。

四、拓展活动1.班内模拟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通过制作模型深化学生对太阳系结构的了解。

2.通过导图或展板的形式,让学生自行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比如黑洞、星云等。

教学方法1.演讲授课法:通过讲述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和行星运动规律。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感受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差异,以及利用实验结果来制定科学原理和组织探究研究活动。

3.课内课外综合探究法:通过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其他天体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评估1.提供关于太阳系知识、行星运动规律的知识点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对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分。

教学资源1.课件和PPT工具2.实验装置和材料3.电子图书及各种工具书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4)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4)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的奥秘》【创新教案】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的奥秘》【创新教案】

《太阳系的奥秘》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

2.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评价任务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学生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都从课外书了解到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2页,找一找,哪些科学家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17课《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17课《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17课《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课题:太阳系的奥秘课型:新授课时:2 累计课时:2 主备人:麻永飞___授课时间:____ 年_____月____日附送:2019秋冀教版科学六上第1课《小草和大树》word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各组课下采集的小草和大树2.各种植物的图片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又有哪些植物呢?你对小草和大树分别有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小草和大树。

(板书课题)(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课下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已经寻找了一些小草和大树下面我们就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边汇报教师边出示小草图片)小草的相同特点有:(2)“我”观察到的大树(边汇报教师边出示大树图片)大树的相同特点有:(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总结(出示课件)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4)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17太阳系的奥秘》word教案 (4)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初步了解恒星、行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2.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初步认识太阳、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进而对行星的体积和太阳系的膨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3.通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活动,初步学会建立科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并对太阳的膨大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科学史以及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努力,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头脑风暴:假设你是神六航天员,你上太空后想探索什么知识?讲述: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1.观看有关太阳系的视频和课件。

认识恒星和行星。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太阳系的资料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实际说出地球饶太阳运动的规律。

4.交流九大行星有关方面的知识。

5.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九大行星的知识和最新科学发现。

6.通过计算了解九大行星的大小,从而推断太阳系的膨大。

7.结合自己的计算,讨论太阳系的大小。

8、想象太阳系的膨大及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

通过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更加深刻的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做相对距离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自己小组的太阳系模型。

提醒学生考虑用什么样的长度代表一个天文单位。

提醒学生先把自己设计的太阳系模型画出来。

要求以太阳为圆心。

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启发有兴趣的学生考虑行星的大小。

总结建模的过程、方法和注意问题。

领会从计算设计到制作模型的过程。

阅读科学在线。

总结提问:太阳系有哪些成员组成。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课《太阳系的奥
秘》教案(全)
《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着太阳系的恒星和行星展开研究,按照介绍资料、分析资料、建立模型和科学在线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其重点是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学情分析
1.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已经积累的认知经验。

2.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是本课学生探究活动进行的一个障碍。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
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序。

难点: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模拟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评价任务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搜集八大行星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认识了解太阳系。

3.会制作太阳系模型。

教学准备
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日心说的发展史
1.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太阳从东起西落,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看到这种现象,就认为太阳在绕这地球做圆周运动。

你们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同学们从课外书都了解到是地球
绕着太阳转。

从古人的“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2页,找一找,哪些科学家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生阅读、回答。

3.师生小结:
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者;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发现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牛顿: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为“日心说”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为人类做出贡献,那你的名字也将流芳百世。

二、庞大的太阳系
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及天体运动动画。

2.学生观察: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3.学生汇报。

4.教师介绍:太阳系是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逆时针运动。

5.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主人,还有其它一些主要成员,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正是浩瀚的太阳系里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它还有7个兄弟呢!我们按照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来看一下,有哪些行星?
6.在八大行星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颗,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颗行星的特点。

7.这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8.根据行星的赤道直径大小,对八大行星的体积进行排序,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片直观感知。

9.计算:
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如果可以到太阳去旅行,可以选择每小时飞行20XX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钟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
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10.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建立太阳系模型
1.出示任务:你能够根据计算的结果和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系的知识,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吗?
2.小组讨论:我们的模型应该怎样做?
3.小组分工。

4.考虑:我们是按照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来做,还是按照各大行星的大小来做呢?
5.选择材料:我们小组采用哪些材料来做呢?
6.制作提示:教材P84。

7.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

四、拓展:阅读科学在线
1.组织同学自行阅读教材第85页有关冥王星的小资料。

2.谈话:通过冥王星大行星到排除行星行列之外过程的了解,你如何看待
科学认识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错误认识改正的态度?
3.学生在班级内展开汇报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相互间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

如果学生有思考或表达的障碍,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引导或总结。

无论是学生自行探讨还是教师引导,在这里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同时认识到科学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

提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可以到天文馆去看看,学习一下,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4.阅读资料,了解彗星。

板书设计
太阳系的奥秘
1.太阳系是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2.太阳系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的。

3.制作太阳系模型:
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

教学反思
一、运用多媒体化繁为简
《太阳系大家族》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件的使用,能使教学难点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如“四季的成因”的知识,枯燥、没什么吸引力,但学生在老师课件的演示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情况,还能用语言自己归纳出四季的成因,成为课堂的亮点。

二、课外延伸建立资料库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课堂上了解的知识是有限的,40分钟之内,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课前我充分布置预习,课尾声我又帮助学生寻找解惑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建立“资料库”,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搭建平台,使学生对科学课始终保持探索的积极性,在小课堂中孕育大智慧。

三、人文评价突显个性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自信,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力求结合所教内容,运用突显个性的人文评价。

如:本课的教学都与星星有关,水星是太阳系中运行最快的行星,被誉为传递信息的使者,我把它送给为我们带来资料的同学;金星与众不同,在金星上看日出,西升东落,我把金星送给回答问题出众的人;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被比做宙斯,是权威的象征,把它送给问题回答的最权威的同学。

结合各个行星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对症”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