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河床_昌耀 课件

写作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
“河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 的情感。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 与读者的距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 利于抒情。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 诗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语言运用
• 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
2. 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博爱
•请从修辞上对“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进行赏析。
诗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我宛若 一个躺倒的巨人,轻轻地笑着,让那 些马车早早上路,“轮子跳动在我鼓 囊囊的肌肤”,写出了河床的宽厚慈 爱,对待马车的队伍就像对待自己的 孩子,同时也写出了河床的壮阔和力 度之美。又把马车刮木的声响比喻成 迎神的喇叭,使河床弥漫上肃穆与神 秘的色彩,整个画面鲜明形象而充满 厚重与阳刚之美。
三、标点的运用
这首诗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很 讲究的。几乎每一句都标以句号,这样 做的用意是限制语流的速度,使每一句 都形成一个环境,形成一个嶙峋的、自 足的空间。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组接, 每一个画面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就 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河源河床粗砺的地 貌,以及诗人沉雄、稳健、恒久的感情。
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 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挤也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 我走向远方”,“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在 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等,给人以 具体的视觉刺激。
虚的如“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 雄性美”,“我是父亲”,“我在每一个瞬间都 表现为大千众相”,“是眩晕的飓风”,“我是 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 始皇帝”,“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 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给人以空洞虚 幻的美感。
河床ppt3(3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提能-精学精练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佳作· 领悟] 在诗里永生的昌耀
诗人消失了,但诗的生命永存,我想昌耀的诗就是如此。 多年前,在高原的那个洒满朝霞的清晨,昌耀完成了生命的最 后诗行,结束了人生的漂泊和流浪,为自己苦难坎坷的历程画了 句号。这位诗人的一生,从身体到精神,都在流浪漂泊,在高天阔地的荒 原,在博大粗莽的万古西域,踯躅独行, “以僧人的苦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海 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巧识文] 新边塞诗歌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于新疆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 周涛、 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 质。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 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 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 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新边塞诗是中国西 部豪放派的歌唱,诗人们崇尚的是阔大的含蓄与恢宏的悲壮,他们的诗发展了 唐代的边塞诗风,不仅具有苍凉、慷慨、浓厚的特点,而且具有明朗、刚健、 朴实的风格。
上一页
课件河床

•
还有一种是虚的意象,如“是眩晕的 飓风”,“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 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是不 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 是不可攻克的球门”等。这一系列具有伤
残感的意象,既是他心灵痛觉的复写,又 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 表现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
找出本诗与“河床”相关联的意 象看看,它们对表现“河床”的 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诗中最大的意象——河床,诗中有对河 床的直接描绘,同时也通过其他一些意象的辅助 来使“河床”这个意象变得更加坚实、饱满,内 涵变得更加丰富。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什
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 特点?
•
A.诗人写出了河床的地域特征。除此之 外,还用他那多彩的诗笔描绘出了河床外在 的形态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特征。
再读《河床》这首诗,探究诗人 创造“河床”这个形象的目的。
• “河床”是一种象征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看得见的景 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体。”“还有一种超越 可见界线的、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 这种景象指的就是象征意蕴。
象征是在具体事物上赋予不完全 确定的意义,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启 迪读者自己去确定的一种诉诸感官又 超越感官的形象创造手段。
•
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 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 但这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载体,又可以被 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以 说这是个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 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 的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 情景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 一起。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和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是民族世俗生 活有关的细节, 展现了西北高 原的民族风情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课件

明显的 条带状
平原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聚落分布最密集, 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
带状 团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
V形谷
中游 侧蚀
河谷 展宽
洪积—冲积 河漫滩平原 平原
下游 侧蚀
槽形谷 三角洲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知识总结]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 条带状
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 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 的“U”型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PPT优秀 课件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趋利避害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课件3:河床

《大山的囚徒》 《慈航》
《青藏高原的形体》 《河床》 《寻找黄河正源卡
日曲:铜色河》
对苦难的深刻 体验和对青藏 高原的原始风 情的描述
写作背景
《河床》记录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 “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行迹,以 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 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精神生命图像。
人称分析
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 “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人称 我
他们 他 她
指代
作用
你们
人 称
指代
我
河床
他们
他 她
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 悉河床,与河床有过“ 亲密接触”的人们
兀鹰
母狼
一指黄河象
你们
一指人类
作用
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 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1、诗人笔下的河床有何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起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的源头。
2、河床有何形态特征?根据诗句概括形态的特征。
(1)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宽广浩荡
(2)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有时滋润
(3)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而
不可近狎。
雪豹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意象分析
3、本诗有哪些民族生活意象? 马车、猎人。
4、P38第三节选入了哪些虚的意象? 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帆樯、广场、
大邑、景观、深渊、结构力、驰道、球门。 5、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特点和作用?
特点:伤感。 作用:是心灵痛觉的复写,是原始风情的展现。
河床特征分析注音、听读巴颜喀拉山 Nhomakorabeaā 近狎
《河床演变》PPT课件

精选ppt
5
§3.2:河床演变的研究方法
• 1、实测资料分析;河演分析 • 2、理论分析:运用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及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 • 3、模型试验研究;河工模型或物理模型 • 4、类比分析; • 5、数学模型计算; • 6、新技术的运用;
精选ppt
6
一、实测资料分析(河床演变分析)
• 1、来水来沙资料分析;
B=α1Qβ1
• 3、河弯的平面河相关系
弯距 L 摆幅 Bm 曲率半径 R 中心角
精选ppt
17
沿程河相关系
• 对于相同的特征流量(年平均流量、造床流量)在不
同河流或同一河流沿程不精同选p断pt 面。
18
断面河相关系
• 断面河相关系B-Q的指数值小于沿程关系的结
果,变幅大;平均流速中的m大于沿程关系;
水深关系变化不大精。选ppt
19
四、河床稳定性
• 1、纵向稳定性 • 主要决定于泥沙抗拒运动的力和水流作用于泥沙的拖曳力。 • 比值可用希尔兹数的倒数来表示。 • Φ1=d/(hJ)或者Φ2=d/J • 比值俞大,泥沙运动强度愈弱,河床愈稳定,相反,比值
愈小,泥沙运动强度俞大,河床产生的变形愈大,河床不 稳定。 • 长江荆江河段Φ1=0.27~37,黄河高村以上游荡河段为 0.18~0.21。
• 对于实际工程有重要影响的的泥沙输运问题其 时间尺度限于百年以内,流域中的气候、地形、 植被、岩性可视为确定的自变量,地质构造可 以忽略,侵蚀基面视为稳定。河道形态的因变 量包括:流量、输沙率、泥沙粒径、河谷比降、 岸壁阻力等。如果研究的是地质时间尺度,则 气候、地形、植被、岩性不再是确定的自变量, 而为不确定因变量。见表6-1。
8
《河床》课件

河石象征着坚韧与力量 ,它们在河水的冲刷下 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 顽强的生命力。
诗歌的主题与意义
01
生命的力量与伟大
通过对河床、水流、河石等意象的描绘,赞美生命的力量与伟大,强调
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02
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历史沉淀与变迁的思考,强调人类
应当珍惜历史、传承文化。
教育价值的影响
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引 导学生对自然环境、人类未来等进行深入思考。
生命意义
通过对河床的描绘,引发对生命意 义的思考,表达了生命的尊严和价 值。
历史主题
历史变迁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隐喻人 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历史记忆
通过描绘河床的历史痕迹,表达 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传承。
历史启示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启示人 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
。
03 《河床》的诗歌风格
家庭背景
作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 庭,从小就经历了许多艰 辛和苦难,这些经历成为 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化背景
作者在创作《河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诗歌和民间故事 等。
文学背景
1 2 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河床》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作品 ,它反映了当时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自然灾害
在《河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历 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 ,这些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作者通过《河床》反映了当时的人民 公社化运动,揭示了该运动的弊端和 问题。
个人背景
01
02
03
作者的生活经历
诗歌的主题与意义
01
生命的力量与伟大
通过对河床、水流、河石等意象的描绘,赞美生命的力量与伟大,强调
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02
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历史沉淀与变迁的思考,强调人类
应当珍惜历史、传承文化。
教育价值的影响
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引 导学生对自然环境、人类未来等进行深入思考。
生命意义
通过对河床的描绘,引发对生命意 义的思考,表达了生命的尊严和价 值。
历史主题
历史变迁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隐喻人 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历史记忆
通过描绘河床的历史痕迹,表达 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传承。
历史启示
通过对河床变迁的描绘,启示人 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探索
。
03 《河床》的诗歌风格
家庭背景
作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 庭,从小就经历了许多艰 辛和苦难,这些经历成为 他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化背景
作者在创作《河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诗歌和民间故事 等。
文学背景
1 2 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河床》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作品 ,它反映了当时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自然灾害
在《河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历 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 ,这些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作者通过《河床》反映了当时的人民 公社化运动,揭示了该运动的弊端和 问题。
个人背景
01
02
03
作者的生活经历
昌耀《河床》PPT课件

.
3
❖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
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
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
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
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
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
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
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
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
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
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
8/11/大2024的诗歌个性。
.
4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 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玫 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 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 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 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 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2.我张弛如弓,我Biblioteka 荒千里。------雄性美
3.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富有使命感
4.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8/11/2024
------博爱
.
8
丰富多彩的意象
8/11/2024
.
9
8/11/2024
.
10
8/11/2024
.
11
8/11/2024
.
12
丰富多彩的意象
.
2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
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 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 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 “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
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 等国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 父亲们!》、《慈航》、《意绪》、 《哈拉木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
.
12
黄河
.
13
黄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4
一、听录音朗读全诗,思考讨论问题:
1、“河床”这个主要意象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诗人描绘这个意象,目的是什么呢?
.
15
诗歌意象分析:
1、河床的特点: (1)地域特点: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下。
——起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的源 头。
.
16
(2)形态特点: 宽阔浩荡
(巨人般躺倒、屹立) 有时滋润
(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 力.) 有时干枯
(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远观 而不可近狎.) 沟壑纵横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
17
(3)性格特点: 坚实宽厚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
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 块) 雄性美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博爱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富有使命感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三、学生朗读全诗,讨论问题: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底蕴呢?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么呢?
.
21
兀鹰是一种较大的鸟类,晚婚的标兵,飞行不用拍动 翅膀,而是利用气流扶摇直上。在山地的高岩上集体 繁殖,以腐肉为食,大型兽类的尸体为主要食物来源, 近年来数量减少较快。
诗歌其它意象选析:
❖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 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 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 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 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 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 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
6
❖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 跳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 玫瑰》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 诗集》(1986)、《命运之书》 (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 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 耀的诗》(1998)等。2000年诗人 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 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 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1、诗歌中有众多的意象,各有什么底蕴呢?
兀鹰 母狼 黄河象
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
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 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同时也表现了“河床”博爱的襟怀 。
.
26
鹰的城堡 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是民族世俗生活有关 的细节,
展现了西北高原的民 族风情
——实的意象
.
32
阅读顾城诗歌《远和近》,完成后面 的问题
❖ ①“你”是如何理解诗中那种违背生活常理 的认识的?
❖ 这里的远和近不能简单理解为物理意义上的 空间距离,而是心理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 距离的错位,体现了诗人对造成人与人之间 的隔阂的失望,也体现了诗人对建立人与人 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河床
❖谷底部分河水经 常流动的地方称 为河床。
.
1
河床
.
2
河床
.
3
河床
.
4
河床
.
5
❖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 国伟大的民族诗人。籍贯湖南桃源。1950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 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 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 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 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 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 主要代表之一,后曾率团出访俄罗斯等国 家。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 们!》、《慈航》、《意绪》、《哈拉木 图》等。
.
8
巴颜喀拉山
.
9
巴颜喀拉山
.
10
黄河
❖ 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 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 “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 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 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 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人称其为“母亲11
.
18
2、诗人描绘这个意象,目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 诗人通过“河床”这个意象,在整体上展
示出了一种沉郁顿挫的大生命的庄重与阔大。 一种沉实、雄阔、粗犷、原始、古朴而凝
重的西北高原的风情之美。
.
19
二、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 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 消弭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 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 化了,使之更加形象; “你们”有两种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 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 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 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 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
30
四、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表现手法
1、拟人: 诗歌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我”幻想成“河 床”,赋予“河床”以人的思维、人的情感。 以第一人称的方法来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 离,是诗歌显得更亲切,更有利于抒情。
.
31
• 2、排比:
作用在于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有利于表现“河床”的雄阔美,抒发诗 人内心的澎湃激情。
.
7
巴颜喀拉山
❖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 喀喇山,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青色的山”。 巴颜喀拉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 即祖山的意思。它位于黄河源头与通天河之 间,属于昆仑山脉中支东端。该山地势高耸, 群山起伏,雄岭连绵,景象恢宏。它是庞大 的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走向为西北----东 南,向西为可可西里山脉,向东与四川的岷山、 邛崃山相望。
.
27
是眩晕的飓风
时间,古迹 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 始皇帝
给人以古老神 秘凝重的感觉
.
28
不可测度的深渊 结构力 驰道 不可攻克的球门
是对狞厉粗犷的原生 力量的认同
——虚的意象
.
29
2、诗人运用这么多意象,来表现什么呢?
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这么多的意象,可以从各个方面
全方位的展现“河床”的美,表现青藏高原 的原始风情。这些意象是为主要意象“河床” 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