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壤分布

合集下载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引言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为推动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实现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农产品资源分析1:土壤条件湖北省土地面积广阔,拥有肥沃的土壤资源。

根据湖北省土壤调查结果,各地土壤类型分布不均,主要包括黄土壤、黑土壤、红壤、河流湖泊沉积土等。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农产品。

2:气候条件湖北省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这种气候适宜发展稻谷、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3:水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汉江、淮河等重要河流和众多湖泊。

水资源为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适宜发展水稻、鱼类养殖等农产品。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1:水稻种植基地湖北省拥有广阔的平原区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将水稻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宜昌、恩施等地,适宜发展早稻和中稻。

- 鄂东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武汉、黄冈等地,适宜发展晚稻和粳稻。

2:果蔬种植基地湖北省气候适宜果蔬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地优势,将果蔬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北果蔬种植区:包括十堰、襄阳等地,适宜发展苹果、柿子、辣椒等农产品。

- 鄂南果蔬种植区:包括荆州、咸宁等地,适宜发展葡萄、橙子、番茄等农产品。

3:特色畜牧养殖区湖北省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

根据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将特色畜牧养殖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山区畜牧养殖区:包括恩施、宜昌等地,适宜发展山羊、黑猪等畜牧养殖。

- 汉江流域畜牧养殖区:包括武汉、孝感等地,适宜发展家禽养殖、猪肉养殖等农产品。

四、附件1:相关数据表格:包括土壤调查数据、资源分析结果等。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
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 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 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 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 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 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五、矿产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一、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较丰富,资源禀 赋居全国中游
截止2007年,全省已发现146个矿种、183个 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171个矿种、 229个亚矿种的%、%。全省已查明资源 储量的各类矿产89种、亚矿种111种,包括 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8种,有色金 属矿产12种,贵金属矿产5种,稀有稀土及 分散元素矿产19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7种,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材料及其 它非金属矿产38种
三、 变质岩
南部扬子变质区:变质作用发生于前南华纪 变质基底中。太古—元古代表壳岩系和元 古代岩浆岩经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形成从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 相的递增变质带和无分带性的混合岩类高 级变质岩;中元古—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 岩,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形成板岩—千枚 岩
与区域变质作用相关的矿产有金、银、铁、 磷、石墨、金红石等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 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 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 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 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 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 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 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 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 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 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 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 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 钼、硫等内生矿床

湖北省主要土种一览表

湖北省主要土种一览表

土类
亚类
土属
红砂岩泥田 红砂岩泥田
泥质岩泥田
石英质岩泥田
碳酸盐泥田
碳酸盐泥田 酸性结晶岩泥田
土种名称 岗黄土田 卵石黄泥田 赤泥田 青隔赤泥田 铁心赤泥田 白心赤泥田 赤砂泥田 青隔赤砂泥田 夹砂赤砂泥田 次灰赤砂泥田 细泥田 青隔细泥田 次灰细泥田 细砂泥田 青隔细砂泥田 青底细砂泥田 夹砂细砂泥田 底砂细砂泥田 次灰细砂泥田 底砂次灰细砂泥田 铁心细砂泥田 细观音砂泥田 细白散泥田 细砂田 硅泥田 青隔硅泥田 硅砂泥田 青隔硅砂泥田 青底硅砂泥田 浅位铁盘硅砂泥田 次灰硅砂泥田 硅砂田 硅渣田 岩泥田 青隔岩泥田 夹砂岩泥田 次灰岩泥田 砾质岩泥田 马肝砂泥田 麻泥田 青隔麻泥田 砾质麻泥田 麻砂泥田 青隔麻砂泥田 青底麻砂泥田 夹砂麻砂泥田
棕壤性土
暗棕壤
暗棕壤
草甸暗棕壤
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棕色石灰土
棕色石灰土
土种名称 薄黄岩骨土 薄黄麻板土 薄黄麻渣土 薄黄麻骨土 薄黄乌渣土 岗黄土 料姜岗黄土 白土 料姜白土 猪肝土 砾质黄褐泥土 砾质黄褐砂泥土 砾质料姜黄土 砾石料姜黄土 赤黄褐土 砾质赤黄褐土 细黄褐土 砾质细黄褐泥土 砾质细黄褐砂土 岩黄褐土 砾质乌黄褐土 砾石乌黄褐土 砂姜黑土 棕细泥土 棕细砂泥土 棕细渣土 砾质棕硅砂泥土 棕岩泥土 砾质棕岩泥土 棕麻砂土 棕乌灰泡土 薄棕细渣土 薄棕火镰渣土 薄棕岩渣土 暗棕细泥土 暗棕岩泥土 暗棕乌渣土 草甸暗棕细砂泥土 草甸暗棕硅砂泥土 草甸暗棕岩泥土 乌灰化草甸土 黑石灰泥土 砾质黑石灰泥土 黑石灰渣土 石灰泥土 薄层石灰泥土
山地草甸 山地草甸土 土、沼泽 土 沼泽土 潮土 潮土
壤土型潮土
土种名称 砾质石灰泥土 石灰砂泥土 石灰渣土 石灰骨土 灰磷质土 砾质黄泡土 红石灰泥土 红石灰砂泥土 红石灰渣土 酸性紫泥土 薄层酸性紫泥土 酸性紫砂泥土 薄层酸性紫砂泥土 酸性紫砂土 薄层酸性紫砂土 酸性紫渣土 薄层酸性紫渣土 酸性紫骨土 紫泥土 薄层紫泥土 紫砂泥土 紫砂土 薄层紫砂土 紫渣土 紫骨土 灰紫泥土 薄层灰紫泥土 灰紫砂泥土 薄层灰紫砂泥土 灰紫砂土 薄层灰紫砂土 灰紫渣土 灰紫骨土 灰赤紫砂泥土 山地草甸土 山淤土 湖滩沼泽土 山地沼泽土 潮沙土 夹泥潮沙土 砾质潮沙土 潮沙泥土 夹泥潮沙泥土 夹沙潮沙泥土 底砂潮沙泥土 卵石潮沙泥土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长江横贯东西,省域地势呈三面高、中间低、向南敞开的态势.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诸山环绕;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与洞庭湖相连。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一。

湖北省各类用地数量湖北省土地利用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省农用地面积1466。

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8%;建设用地面积136。

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

36%;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

76%。

1.农用地耕地面积46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

15%,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沿江平原。

园地面积42。

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29%,主要分布在长江山峡河谷地带、清江流域和鄂南幕阜山区。

林地面积793.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1%,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分布较少,与湖北省的地貌特征基本一致。

牧草地面积4。

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24%,主要零星分布在十堰、恩施和黄冈等地.其他农用地面积157.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

49%.2.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4.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8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2。

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88%,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02平方米。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40。

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18%。

3。

未利用地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扣除河流、湖泊水面、沼泽地、苇地和部分滩涂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湿地,宜耕后备土地十分有限。

二。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997~2005年间,全省耕地累计减少27.4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05万公顷。

湖北省地理环境概述

湖北省地理环境概述

湖北省省级层面的生态型 限制开发地区
秦巴山地、幕阜山地生态功能区
清江流域上、中游生态功 能区
湖北省省级层面农业型限制开发地区
江汉平原农产品
主产区
湖北省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地区
呈点状分布,极为分散。 分为经营性禁止开发区 和非经营性禁止开发区
秦巴山地生物多壤、水 源涵养生态 区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限制开发区)中涉及湖北省部分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禁止开发区名录-------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1.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 2.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 2010年人口普查,武汉市常住人口最多,已逼近1000万大关,神农架林 区常住人口最少,不足8万人。 • 全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 • 地区 人口数(人) • 武汉市 9785392 • 黄石市 2429318 • 十堰市 3340843 • 宜昌市 4059686 • 襄阳市 5500307 • 鄂州市 1048672 • 荆门市 2873687 • 孝感市 4814542 • 荆州市 5691707 • 黄冈市 6162072 • 咸宁市 2462583 • 随州市 2162222 • 恩施自治州3290294 • 仙桃市 1175085 • 潜江市 946277 • 天门市 1418913 • 神农架林区76140
湖北省灯光指数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脊
湖北省城镇空间布局
沿汉石高速公路城市带
长江中游城市带
湖北省生态空间布局
湖北省区域内的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地区
包括范围:武汉十三区、孝感市孝 南区、咸宁咸安区、大冶市、黄石 四区、鄂州三区、黄冈黄州区、团 风县。
湖北省区域内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地区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湖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东临安徽,西接重庆,南界江西、湖南,北靠河南。

湖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地理的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1′至116°07′,北纬29°05′至33°20′之间。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

2. 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著名的有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

3. 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4. 水系分布:长江和汉江是湖北的主要河流,长江流经湖北的大部分区域,汉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

5. 自然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煤、石油等。

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6. 生物多样性:湖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7. 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荆州古城、黄鹤楼等。

8. 经济发展: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为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9. 交通网络:湖北地处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网络。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10.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湖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湖北省土壤分布

湖北省土壤分布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理特点和地理知识因素对于湖北高考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位于中国中部,东与江苏、安徽接壤,南与湖南相接,西南与重庆、四川交界,西与湖南、陕西相连,北与河南接壤。

2. 地形地貌:湖北地势以长江流域为主,分布着大片平原、丘陵和山地。

其中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上,是湖北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

3. 气候特点:湖北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由于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的降水充沛,雨量分布不均衡。

4. 水系特点:湖北有长江、汉江等重要水系贯穿全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在湖北境内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武汉、宜昌等。

二、经济地理知识点1. 农业发展:湖北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

湖北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工业布局:湖北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电子信息等是湖北的支柱产业。

武汉钢铁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是湖北省的两大龙头企业。

3. 交通发展:湖北的交通发达,其中的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湖北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贯穿全省,并且有三个重要的航空港,分别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和宜昌三峡机场。

三、文化地理知识点1. 历史文化:湖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楚文化、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都有湖北的深厚影响。

2. 旅游资源: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三峡、神农架、黄鹤楼等著名景点。

三峡是长江上的一片峡谷风景区,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3. 民俗文化:湖北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其中的武汉话和荆州话是湖北的两大方言,被广泛使用。

湖北的民间传统节日也十分丰富,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

四、环境地理知识点1. 生态环境:湖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状况
令狐采学
土壤类型较为庞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空中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空中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空中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面积最年夜,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散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红壤主要散布于鄂西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散布区包含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年夜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黄壤散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区表示为“四年夜块,四河谷”,“四年夜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
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条理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散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年夜。

多表示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法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散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容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散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棕壤主要散布于鄂西山地,包含鄂西自治州和郧阳地区各县、市和神农架、长阳、五峰、秭归、兴山、保康等县(区);零星散布于鄂东年夜别山主峰天堂一带。

暗棕壤是本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散布最高地森林土壤,居棕壤之上,海拔下限为22002500米,上限至本省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4米。

其散布区域包含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北部(神农架南坡)和竹溪县南部(神农架北坡)。

气候高寒过湿,土壤有季节性冷层,在寒温森林下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酸性淋溶过程作用明显,腐殖质层及亚表层厚度可达3040CM,具有暗棕色的心土层,全
剖面呈酸性。

石灰土散布广泛,广泛80%的县、市。

以鄂西山地(焦枝铁路以西)面积最年夜,鄂西北幕山地和鄂中年夜洪山地次之,鄂东年夜别山地也有零星散布。

保存了母质特征,富含碳酸盐,PH值较高,一般在6.5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年夜,荒山荒坡较多,便利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年夜。

紫色土除十堰以外,其它各地、市、州均有散布。

其中以宜昌、鄂西、襄樊、郧阳、孝感、荆门和荆州的面积较年夜。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速效磷、钾含量的丰缺差别较年夜。

土壤一般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保肥蓄水能力。

山地草甸土主要散布于神农架林区高山盆地,其次零星散布于鄂西南海拔1600米以上的年夜高山顶平面的岩溶洼地和鄂西北海拔1200米以上的开阔或浑圆的山脊区洼地。

山地草甸土仅含山地草甸土1个亚类,划分为山地草甸土和岩溶洼地山地草甸土2个土属。

沼泽土划分为沼泽土和山地沼泽土2个亚类。

潮土广泛散布在长江和汉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地及滨湖地区广阔的底平地带。

我省各地、市、州均有散布,以荆州、武汉、孝感、襄樊、黄冈及宜昌等空中积较年夜。

水稻土广泛散布在我省各地(市、州),从海拔十几米的高潮地带稻千米左右的山沟谷地均有之,但集中散布在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于世的江汉平原:即枝江、当阳、荆州地区各县(市),
武汉市郊区县、黄冈、浠水、圻春、武穴、黄梅、鄂州、荆门、嘉鱼、沙市、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