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关注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关注生活垃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垃圾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3. 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垃圾分类图示。
2. 学具:垃圾分类调查表、垃圾分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学校及家庭周边的垃圾分类情况。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调查结果,讨论如何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
5. 游戏环节:设计垃圾分类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垃圾的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3. 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协助家人进行垃圾分类。
2. 课堂作业: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生活垃圾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2)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处理原则。
(3)熟悉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尊重自然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环保工作的热情,树立环保理念。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的定义、来源及危害。
2. 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处理原则。
3.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及现状。
4.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工艺流程。
5. 环保知识普及及环保实践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垃圾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2. 课堂讲解(1)生活垃圾的定义、来源及危害(2)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处理原则(3)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及现状(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工艺流程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垃圾分类比赛的成绩等。
3. 反思报告:收集学生的反思报告,了解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认识及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关于生活垃圾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实地参观:联系当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
3. 垃圾分类比赛:准备垃圾分类比赛的相关物品,如分类垃圾桶、卡片等。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共安排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2. 课堂讲解:20分钟3. 实践活动:10分钟4. 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生活垃圾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11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教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已经有所发展。近几年,经过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位环保宣传教育,他们对“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变废为宝”等有一定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不足。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 比较全面地理解垃圾分类及其意义,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
3. 垃圾只有分类了,才可以有效利用。播放垃圾分类好处的小视频。(课件)
学习, 了解垃圾分类意义
重大。
通过习总书记的话,提升学生
垃圾分类的参与意识。
活动四:变废为宝创意多
1.出示习总书记的话。
(课件)
欣赏图片
2.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变废为宝的例子。
(课件)
分组讨论说创意, 展示作
品。
本环节通过欣赏、交流、展示, 在生生互动中,反馈学生生活 中变废为宝的创意,激发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有
效性。
3.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小创意?
展示,参与交流。
4.智慧课堂。
(1)实物展台,展
示变废为宝作品。
(2)评议,小组加
星。
课后实践:
1.小组合作或家人 合作,完善废弃物再利用记录表。
2.制作变废为宝作品,一周后班级展示。
畅言晓学布置课后实践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堂拓宽至生活中。
九、板书设计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减少
利
用 分 类
把课堂拓宽至生活,注重课程的生活性。
6.总结,出示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宣传图片。引导从自己做起,坚持垃圾分类投放。(课件)
活动三:垃圾分类好处多
1. 厨余垃圾有话说,播
放小视频。(课件)
观看视频
积极参与交流。
《生活垃圾的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

《生活垃圾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及处理方法。
(2)学会正确投放生活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的定义及分类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3. 生活垃圾的正确投放4.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正确投放。
2.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垃圾分类图示。
2. 学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关注,导入新课。
2. 学习生活垃圾的定义及分类(1)讲解生活垃圾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特点和危害。
(2)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 学习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1)讲解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2)分析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4. 学习生活垃圾的正确投放(1)讲解生活垃圾的正确投放方法,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投放的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环保意识教育(1)讲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待生活垃圾的态度和行为,提高环保意识。
初中关注生活垃圾教案

初中关注生活垃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点:1. 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
2. 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垃圾吗?”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垃圾的概念。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活垃圾的定义,并板书。
二、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教师讲解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
3.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三、关注生活环境保护(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到生活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四、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的具体要求,如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2. 学生制定自己的环保计划,承诺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生活垃圾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垃圾分类和环保。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活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学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的实际表现,如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环保行为的实施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调查生活垃圾处理之《治理垃圾》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式;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的环保创意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类造成的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处理垃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节课将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展开学习,包括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技术和生活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播放有关垃圾处理的视频,让学生对垃圾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2.调查组建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有关垃圾处理的主题进行调查。
例如: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技术、垃圾处理中的问题等。
3.调查与研究学生小组展开实地调查和网络研究,收集有关调查主题的资料和信息。
4.制作调查报告学生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制作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
5.报告交流学生小组轮流向全班同学进行报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讨论。
6.展示创意作品鼓励学生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相应的创意作品,可以是垃圾分类手册、垃圾回收箱或其他创意作品。
7.评价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负责。
四、教学评价:1.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论据是否有说服力;2.创意作品的设计是否符合环保理念,是否能够实际应用;3.学生在报告交流和讨论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展开思考;4.学生的总结是否能够反映本次活动的学习收获和深化。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或垃圾回收站,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垃圾处理的过程;2.通过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的实际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教学设计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垃圾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2)掌握城市垃圾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类方法。
(3)学会分析城市垃圾污染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观念,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城市垃圾污染的危害和来源。
(2)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城市垃圾污染产生的原因。
(2)如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垃圾污染防治的行动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城市垃圾污染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危害、来源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方法和个人在其中的责任。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
4、实地调查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情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城市垃圾堆积如山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问学生对视频中现象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2、知识讲解(1)城市垃圾污染的概念和现状向学生讲解城市垃圾的定义,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
展示一些数据和图片,介绍当前城市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如垃圾产生量的快速增长、垃圾处理设施的不足等。
(2)城市垃圾污染的危害从对环境、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城市垃圾污染带来的危害。
例如,垃圾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焚烧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土壤和水源,危害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垃圾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
(3)城市垃圾污染的来源分析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如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
《生活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垃圾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
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环保措施。
3. 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环保宣传片等。
2. 学具:垃圾分类手册、生活垃圾处理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围城的现状,引发学生关注。
2. 知识讲解: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处理途径。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垃圾的处理1.1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1.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及环保措施1.3 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及意义七、作业设计1. 完成垃圾分类手册。
2. 调查家庭、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法。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播放环保宣传片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吗?”“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处理的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处理途径。
具体内容包括:(1)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介绍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生活垃圾》教学设计龙子湖第三小学冯艳江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产生生活垃圾,但是,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请看这一段新闻。
教师出示图片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生活垃圾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这一个主题,我们就来关注生活垃圾。
教师板书:减少生活垃圾(二)问题与思考同学们,对于生活垃圾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1、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2、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3、处理生活垃圾有哪些常用方法?4、垃圾是不是真的就是没有用处?5、怎样做才能减少生活垃圾?…(三)方案与设计学习指导语: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我们今天先选取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板书:生活垃圾小调查。
2、同学们,你想要调查生活垃圾什么方面的内容?3、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活垃圾都包含哪些?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家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4、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
同学们,生活垃圾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先把它进行分类,来了解生活垃圾。
你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1、可回收垃圾: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
2、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蛋壳果皮、菜叶等。
3、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如废电池、日光灯管、盛有毒物质的瓶罐、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灰土、烟头、废旧衣服等。
4、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能更顺利地开展活动,就需要制订一份活动方案,并且,设计出自己小组的调查表。
活动方案要说清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时间、方法、步骤、人员分工等;请你们根据要研究的内容,设计出自己小组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吧。
2、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表,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与反馈学习指导语:各小组都已经制订了活动方案,并为自己的调查内容设计了调查表,下面就请各小组分别上台来介绍他们的活动方案和调查表,让我们共同来完善它,使我们的研究更加顺利。
1、各小组分别介绍活动方案和调查表。
例表:第二小组活动方案家庭生活垃圾调查表年月日2、师生共同商讨,完善表格。
(五)总结与评价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你认为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比较出色?说出他们的优点。
你认为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出色?说出他们值得你学习的方面。
学生评价交流。
(从过程和结果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我们在这节课有了很多收获,同学们按照活动方案,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在下周把你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同时,对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问题,同学们注意查找资料,进一步进行研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学习指导语:同学们,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对生活垃圾的进行了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调查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调查任务,过渡到展示交流环节)(二)交流与反馈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一个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一个小组所有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全班所有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2、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面对我们调查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3、学习指导语:一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一个班级30多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就很多了。
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产生的垃圾,数量就更多了。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00亿吨,平均每人近2吨,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出示图片:那么,生活垃圾都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进行展示,我们共同学习。
学生展示交流:怎样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呢?学生:垃圾扔到垃圾池里。
垃圾要及时清理。
垃圾要分类4、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收集的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学生展示资料,进行介绍。
教师课件展示垃圾分类的宣传图片师生总结:垃圾分类可以变废为宝,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我们要学会垃圾分类。
(三)总结与评价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评价交流。
教师总结,布置任务:我们已经知道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是非常多的,这么多的垃圾要怎么处理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处理垃圾的方法,调查周围的人对垃圾再利用的情况,并为家中的生活垃圾处理设计一个方案。
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垃圾产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人们对垃圾的处理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综合利用垃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通过课前的查找资料,你了解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处理学问大”。
(二)交流与反馈1、学生交流见到的和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垃圾处理的资料。
教师适时点评。
2、投影和课件展示师生搜集的资料。
(1)垃圾分解:垃圾产生很容易,但垃圾的分解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垃圾的分解周期。
师生评论:垃圾分解得这么慢,如果我们不对垃圾处理的话,以后地球上就到处都是垃圾了。
(2)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a卫生填埋法: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之一,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
优点: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
缺点: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b焚烧法: 在焚烧炉中焚烧垃圾采用的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温破坏、改变垃圾的组成和结构,使垃圾的体积减小,并使之无害化,同时利用产生的热量发电。
生活垃圾经焚烧处理后,体积一般可减少80%—90%,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菌基本被除去。
优点:占地少,能大减少排放量,垃圾焚烧后的体积仅为焚烧前体积的5%-1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
缺点:投资大,产生有害气体(CO HCl SO2 NO2等)和某些致癌物,如:二恶英。
国家规定:1m3烟气中二恶英的含量不得超过1ng等。
二恶英能溶于人体脂肪内并长期积累,即使是微量,长期摄入也会引起癌症、胎儿畸形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危害。
c堆肥法: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处理垃圾,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目的。
它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处理。
这种垃圾处理技术必须以垃圾分类为前提。
缺点: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d综合利用: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垃圾,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700千克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900千克,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师生评论:垃圾的各种处理方法都有优缺点,垃圾的分类是关键。
3、学习指导语:你家产生的垃圾都有哪些类型?你是如何为家中的生活垃圾设计处理方案的?学生展示垃圾处理方案。
家庭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年月日学生讨论交流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优劣。
4、学习指导语: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是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最好方法,我们周围的人是怎样对垃圾再利用的?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预设:实际状况:较好。
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都能卖到废品收购站。
存在的问题:废玻璃价格低,有的人乱扔。
我的建议:家里放几个纸箱,分别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到收破烂的来了,一块卖给他。
(三)总结与评价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些表现感到满意?你认为哪个小组、哪一位同学的表现突出?学生评价交流。
教师总结,布置任务:我们已经知道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有多种方法,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但是,垃圾的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了。
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的形式,调查周围的人对减少垃圾的产生有什么好的做法。
调查表格参考课本11也的表格。
调查结束后,想一想你能对减少垃圾的产生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四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垃圾的产生呢?请同学们拿出调查表,我们一起来研究“减少垃圾我行动”。
(二)交流与反馈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减少垃圾措施调查表”,并作简要介绍,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等。
减少垃圾措施调查表年月日2、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对于减少生活垃圾,你想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3、学生讨论,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买菜前,先检查储存的食材,不多买。
家里有菜园,到园里摘菜,把菜择干净再带回来。
购买简包装的物品。
不挑吃穿,不乱买东西。
自己穿小的衣服可以送给别人,不要的玩具等可以互相交换。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建议真正实施,一定可以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推广这些建议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办一期手抄报,宣传垃圾的分类处理,倡议减少垃圾的数量。
(三)总结与交流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对生活垃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交流。
我的收获是:我的研究方法是:下次活动我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总结:在这几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无论是从知识能力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我们已经知道了生活垃圾的危害,就要努力地减少垃圾,综合利用垃圾,变废为宝,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四)我还想研究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你肯定又产生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要去研究,想要去探索。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进一步进行研究。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减少生活垃圾,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研究,继续探索吧。
八、板书设计第一课时关注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垃圾的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第二课时关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小调查数量非常多第三课时关注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学问大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第四课时关注生活垃圾----减少垃圾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