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考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附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附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附答案)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无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

2018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5月份)-教师用卷

2018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5月份)-教师用卷

2018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5月份)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2016年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4.56本,人均阅读数量和时间,远远少于世界阅读大国。

在整个社会阅读量差强人意....的情况下,用于阅读的时间可想而知。

②市委一针见血....,指出一些人存在认识不到位、学习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作风不到位的问题,解决作风问题,刻不容缓。

③张老先生打起这一套新编的太极拳,动作舒展,自然流畅,看似平常的招式中却透露出纵横捭阖....的气度,展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

④虽然离决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但是来自各方的指责令上一场发挥欠佳的张晓华如芒在背....,缓解压力成为他取得佳绩的关键。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A. ①②⑤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③④⑥【答案】B【解析】①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来用以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这里指不让人满意,望文生义。

②一针见血:比喻写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使用正确。

③纵横捭阖: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

这里指气度不凡,不合语境。

④如芒在背:意思是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使用正确。

⑤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

这里指厌恶躲开,不合语境。

⑥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正确。

故选:B。

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8年5月17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黄冈中学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模拟考试(二)答案

黄冈中学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模拟考试(二)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

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

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2.D(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4.A(“怒其不争”错误,应为“爱恨交织”)5.①古老。

②沉默。

③荒凉。

④破败。

(分析略,答出任一点给2分,其中特点、分析各1分;答出任两点给4分,任三点给5分)6.①第①—②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1分),以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写出了村庄的特点。

“当雷暴出现的时候,它就趴在泥泞里,披头散发,簌簌发抖。

”这是一种“推远”,是一种审视,这时作者尽量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客观和冷静(1分);②第③—⑤段多用第二人称的手法(1分)。

“说吧,村庄,说吧,野草,为什么你一言不发?”这是一种“拉近”,是作者情感不可遏抑的爆发(1分)。

③第⑥段多用第三人称的手法(1分),“我”的亡灵被拽回,村庄像一蓬草,在目送“我”远走的天的尽头,摇曳着,沉入夕阳,表现了我对村庄的惋惜和无奈、依恋和不舍(1分)。

(“推远”“拉近”等较专业性的词语不要求考生能答出,需要学生能发现人称的变化、情感的舒与急。

)7.C(原文为“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家名片’,是‘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8.AD(B项“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于原文无依据。

C项“非机动车组逐年下降”表述不正确,2015年后才是逐年下降。

“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也表述有误。

E项“节省高铁运营成本”表述有误,原文是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这些企业”不是指“高铁”。

2018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针灸/炙烤卡片/关卡应有尽有/应接不暇纵横捭阖/稗官野史B.篡改/编纂解嘲/押解安步当车/长歌当哭买椟还珠/穷兵黩武C.剽悍/剽窃蹊跷/蹊径强弩之末/强人所难改弦更张/玄妙莫测D.赝品/荣膺宿仇/宿将功亏一篑/振聋发聩曲意逢迎/曲高和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编辑脆弱心心相映孽根祸胎B.寒暄怨府谈笑风生轩俊壮丽C.殆惰懵懂归根结蒂归咀嚼赏鉴D.杜撰囊括融会贯通枯燥乏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2)自古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轻率。

A.反之置疑不容置喙/失之 B.相反置疑无可厚非/失之C.反之质疑无可厚非/有失 D.相反质疑不容置喙/有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B.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主席此次出访法国,在中法两国建交50年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必将影响深远。

C.自强不息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

D.面对雾霭天气,人们大多选择在室内,实在不得已必须出行时就钻进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里,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雾霭不再侵袭我们的健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襄阳四中命题人:叶盛超刘澍高志杰许婷婷丁岚岚审题人:周晋南雷雨审定学校:孝感高中审定人:周雁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年春季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5月17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

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

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

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

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

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

“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

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

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

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
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合情
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
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村庄是一蓬草
陈应松
①对天发誓,我从来没有见过村庄的春天,就犹如没有见过草们发青和抽芽的时候一样。

村庄里的桃红柳绿,不是村庄这蓬草的春天。

这些村庄,一律地老。

砖,瓦,池塘,石磙,树,炊烟,河流,鼾声和月光,都苍老,像是存在了一千年。

为什么村庄总是一个个老人,难道她没有过青春?不可以是一个小媳妇,一个小姑娘?或者,哪怕是一个莽里莽撞的二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