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合集下载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2024·湖北选择考·10)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e(NH3)n]-是强还原剂。

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石灰有利于NH3逸出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P2O5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n NH3Li++[e(NH3)n]-【解析】选C。

本题利用Li和液氨反应:Li+n NH3Li++[e(NH3)n]-制备[e(NH3)n]-;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生成的氨气进入干燥装置后进入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P2O5,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双口烧瓶中引起副反应。

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NH3逸出,A正确;金属锂活性较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从而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正确;采用浓氨水制取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而H2O能与Li反应,因此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盛放的是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P2O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P2O5干燥,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的水分进入双口烧瓶中,且要吸收过量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可以盛放P2O5,C错误;进入双口烧瓶中的NH3冷却为液氨与金属锂发生反应生成[e(NH3)n]-,反应为Li+n NH3 Li++[e(NH3)n]-,D正确。

2.(2024·黑、吉、辽选择考·8)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试剂A 检验NaBr溶液中是否含有Fe2+K3[Fe(CN)6]溶液B 测定KHS溶液中c(S2-) 用AgNO3溶液滴定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金属Na,过滤D 测定KClO溶液的pH 使用pH试纸【解析】选A。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1.(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2MnO 和浓盐酸反应生成2Cl 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 .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 ,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Cl 2可用浓硫酸干燥,A 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 不符合题意;B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 不符合题意;C .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 不符合题意;D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D 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2.(2022·浙江卷)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

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先加入少量3KClO 溶液,再加3AgNO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B 加到少量4KMnO 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到少量2FeCl 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D先加入少量23Na SO 溶液,再加入2BaCl 溶液和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解析】A .3KClO 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亚硝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由于AgNO 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A 错误;B .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 错误;C .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 正确;D .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 错误; 故选C 。

《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实验目的、要求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是按照实验教学“一体化多层次”及由专业教学改为“通才教学”和适度的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面向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

基于培养学生综合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本课程目的着重于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手脑并重、手脑并用、手脑协调,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手段以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作为基础实验课(着重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与科学研究(以已知解决未知)间的衔接、过渡,为后继课程学习、将来从事化学化工生产、研发及其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查阅相关文献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无机化学等各方面知识,巩固先修课程的操作技能,学习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各个实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注意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通常两人1组,培养合作精神。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操作40%、平时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40%和期末的实验操作考试20%,计算总评成绩。

平时应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注:具体实验内容根据实际教学计划学时从上表中选择。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配合物的水合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1、[Co(NH3)5Cl]Cl2的制备。

2、[Co(NH3)5Cl]Cl2的水合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说明和要求:通过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掌握速率常数、活化能的测定原理;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二:水合醋酸铜的制备1、Cu(OH)2的制备。

2023中考化学复习课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23中考化学复习课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栏目导航
1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3 数据剖析 题型突破
第21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命题点导航
1 数据链接 真题试做
(2013~2022) 命题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返回栏目导航
第21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真题试做 返回命题点导航 返回栏目导航
命题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10年9考) 1.(2021·河北6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C )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D.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 动性顺序
例2
1
2
3
第21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型突破 返回题型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2.(2022·广东广州)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C )
发生了化学反应。
( √)
10.用铜片向黄铜片上刻画,无明显变化,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
( ×)
第21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型清单
3 数据剖析 题型突破
返回栏目导航
题型 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 题型 二 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评价
第21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型突破 返回题型清单 返回栏目导航 题型 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
【解析】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燃烧时气球胀大不会影响实验,因为气
球冷却后会变小,A说法正确;图中实验,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
浊,滴入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
空气中的高,B说法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

化学创新实训:五水硫酸铜制备方法改进(实验方案+报告+总结)解析

化学创新实训:五水硫酸铜制备方法改进(实验方案+报告+总结)解析

五水硫酸铜制备方案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013年6月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1.掌握五水硫酸制备的方法及原理2、比较改进方法和传统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二、硫酸铜制备实验的原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制备五水硫酸铜是无机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制备实验, 目前许多高校仍选做这个实验, 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大部分的实验教材中都以浓硝酸为氧化剂分次加入到铜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析晶等操作得到硫酸铜晶体。

其反应原理如下:Cu+ 2HNO3+ H2 SO4 = CuSO4 + 2NO2 个+ 2H2O 在此反应中,在制备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一方面污染了实验室环境,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还有一种制备方法是先将Cu灼烧生成氧化铜,在与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为:1.2Cu + O2= 2CuO 2.CuO + H2SO4= CuSO4+ H2O,将铜丝高温氧化使其变为CuO, 后和稀H2 SO4 反应。

这样虽然没有污染, 但高温将铜丝( 或铜屑) 全部氧化变为CuO 时间相当长, 而且制备的硫酸铜含有杂质,产品质量不高。

三、设计思想想要在实验中既不产生有毒气体,又可以高效制备出所需要的硫酸铜产品,就得寻求一种绿色环保的强氧化剂用来代替原来实验中的浓硝酸。

为达到此目本方案采用用H2O2 配合H2SO4 来制备CuSO4,其反应式如下:Cu+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查阅相关电极电势φ(Cu /Cu) = 0.3394v φ (H O /HO)=1.763v φ(O /H O)=1.229v φE= ( H O /H O )- (Cu /Cu)=1.4V>>0 ,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反应向右进行完全。

在常温下反应较慢。

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有很大提高。

若反应温度太高,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证明反应温度控制在50℃,过氧化氢10%浓度在左右,反应能顺利进行。

硫酸亚铁制备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

硫酸亚铁制备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2), 116收稿:2023-09-21;录用:2023-10-09;网络发表:2023-11-07*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浙江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浙教函〔2021〕47号)•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309083 硫酸亚铁制备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刘秋平,范永仙,陈文娴,王梦迪,梅梅,强根荣*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杭州 310014摘要:硫酸亚铁的制备是典型的无机制备实验。

按绿色化学的要求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将废弃Fe 资源综合利用,合成可用于抗贫血药物的重要原料硫酸亚铁,并按照药典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

学生强化了称量、除杂、加热、溶解、蒸发、结晶以及固液分离等实验基本技能,认识了Fe 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明了Fe 的性质与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体会化学在改善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资源综合利用;Fe ;制备;抗贫血;生命健康;绿色发展;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O6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Experiment of Ferrous SulfateQiuping Liu, Yongxian Fan, Wenxian Chen, Mengdi Wang, Mei Mei, Genrong Qiang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ferrous sulfate is a typical inorganic preparative experi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chemistr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has been improved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iron resources, synthesizing ferrous sulfate a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for anti-anemia drugs, and analyzing and testing it according to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Students have enhanced their basic experimental skills such as weighing, purification, heating, dissolution, evaporation, crystallization, and solid-liquid separation. They have also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resources such as iron and further underst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properties and human health. They have gained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chemistry i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promoting human heal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experience has strengthened their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sense of pride,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verall quality.Key Word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Fe; Preparation; Antianemia; Life and health;Green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 引言硫酸亚铁的制备是典型的无机制备实验,是各高校化学及近化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实验项目[1–3]。

实验六 食品工艺实验自选设计性实验与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六 食品工艺实验自选设计性实验与实验报告要求

食品工艺自选设计性实验与实验报告要求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食品***加工工艺过程及各工序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

2、要求以米、糖、水果、蔬菜、猪肉为原料加工某类产品(见教学大纲),由学生分8—10人一组选定其中一种原料,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定工艺参数与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种类型食品的加工实验。

实验中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和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设计指标食品的质量指标(查阅相关标准):感官、理化、包装封口质量、保温实验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2、自行拟定工艺路线与工艺参数3、自行设计配方4、自行选定原、辅材料和包装形式5、自行选定设备6、自行完成产品制作7、根据设计指标对实验结果作出评价四、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1、台秤、糖度计、水浴锅、液化石油气炉具、杀菌锅,电热高压杀菌设备、真空包装机、四旋盖瓶、刀具2、食品原料与辅料(小料自备)等五、结果鉴评由指导教师、实验室教师和各实验小组代表1人组成实验评价小组,对各实验小组的产品进行评价。

六、考核形式按所制作的产品的质量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打分(付该产品的相关标准))七、实验报告要求1、简要叙述实验目的、原理及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2、写出工艺流程3、根据工艺流程选用设备4、设计配方、概算成本5、确定具体工艺参数6、记录原始数据(如原料总量、可食部分所占比例、工艺时间等)并对之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根据罐头质量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分析实验自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水煮鱼丸配方(以100公斤计):鱼肉80公斤、猪肉6公斤、精制淀粉10公斤、精盐2.5公斤、味精0.1公斤、葱末1公斤、白酒0.5公斤、清水适量。

7、谈谈对开设此类实验的认识、体会和建议。

八、报告格式设计性实验报告。

材料研发实验方案模板

材料研发实验方案模板

材料研发实验方案模板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发展新型材料,并测试它们的性能和特点,为此需完成以下任务:(1)制备新型材料;(2)测试材料结构和组成;(3)测试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4)测试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性能。

2. 参考文献本实验参考文献应包括与新型材料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常见的制备技术以及相关的分析和测试方法等。

3. 实验材料(1)实验室器材:分析天平、显微镜、色谱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等;(2)实验化学品:各种生化试剂、有机试剂、无机试剂等;(3)需制备的杂质:不同微量元素溶液,不同环境因素等。

4. 实验内容和步骤(1)材料制备:按照实验设计制备新型材料,包括试样的组分、分散度和形态、还有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

(2)材料结构和组成测试:1)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试样的微观结构;2)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材料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3)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材料的晶体结构测试。

(3)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1)采用扫描电镜(SEM)测试材料的表面形貌、膜的厚度和孔隙度;2)采用元素分析仪进行材料中元素的含量测试;3)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测试材料的结构和晶格的振动频率。

(4)材料应用性能测试:1)利用热重分析(TGA)测试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2)通过电化学测试测材料的电特性;3)通过机械性能测试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4)利用不同环境因素模拟测试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5. 预期结果本实验预期获得的结果是:·成功制备新型材料,包括其组分、形态和分散度等;·分析新型材料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等;·得出新型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点和变化趋势;·评估新型材料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6. 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和面罩;(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出现意外伤害;(3)实验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和使用的化学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案18(6-1-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六单元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能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单元学习建议 1.学习本单元之前,首先应系统地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2.尽量到实验室按课本要求多做实验,在实验中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氢氧化铝的制取等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关键、一般步骤、方案书写的格式和内容等。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制备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读课本P78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Al(OH)3,若在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与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有何不同,请填写下表。 滴加试剂顺序 现 象 离子反应方程式

NaOH溶液滴加AlCl3

AlCl3溶液滴加NaOH (2)为使AlCl3完全转化Al(OH)3,最好选用什么试剂代替NaOH,你由此例中,当设计物质制备方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示例1课本78面]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 (1)下面是课本中制备Al(OH)3的三个方案,请写出每个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在括号内填写所加试剂 方案一: ( ) ( )

铝 屑 Al2(SO4)3溶液 Al(OH)3 2

反应式① ② 方案二: ( ) ( ) ① ②过滤、洗涤 反应式① ② 方案三 ( ) ① ③

( ) 过滤、洗涤 ② 反应式

问题讨论: (1)为使铝屑中的铝全部转化成Al(OH)3。方案三中① ②的铝用量相同吗?如果不同,两者的比例应是多少? (2)方案评价:三个方案中请填写每生成1mol Al(OH)3所消耗的原料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列表如下: 方案 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 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从原料消耗和实验操作的简易性方面考虑,应选择的方案是 2.阅读课本P80页以Al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有条件的学校,按实验方案要求做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及数据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包括的项目一般有 (2)步骤1中用NaOH溶液洗涤铝屑的原因是 将铝屑分成等质量四份,其原因是 。 (3)步骤5中如何检证Al(OH)3已洗涤干净,请写出操作步骤。

NaAlO2溶液 Al(OH)3 铝 Al2(SO4)3 NaAlO2溶液 Al(OH)3 铝 屑 铝 屑 铝屑 3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弄清物质制备的原理,从原理为切入点设计方案,方案一般已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 2.针对一个实验,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要会得对每个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理论上要科学。②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③原料用量要节约。④要环保,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例题讲解】 [例题]下图表示某种盐的制备步骤:

已知:水合盐B含有45.3%的水;无水盐C焙烧分解,放出两种无色刺激性气体E和F,并生成红棕色固体D。 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 ,B ,C ,D , E ,F 。 [答案]A.Fe;B.FeSO4·7H2O;C.FeSO4;D.Fe2O3;E.SO2;F.SO3(E.SO3,F.SO2)。 [分析讲解]红棕色固体是一个特征信息,可联想到氧化铁等显红棕色的物质。逆向推测无水盐可能含铁的硫酸盐。再根据反应条件可推断出C是硫酸亚铁,根据B中含水的质量分数可得出B是FeSO4·7H2O。 [例2]海水及盐卤中均有氯化镁存在,某海盐厂副产品MgCl2·6H2O做原料,在523℃以上加热,制取耐火材料原料氧化镁和盐酸。 有关原子相对质量:H-1,O-16,Mg-24,Cl-35.5。 (1)写出该法制取盐酸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法制备36.5%的浓盐酸时是否需要加入其它原料?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00kg的MgCl2·6H2O理论上可以制得氧化镁______________kg,同时制得36.5%的浓盐酸_________kg。 (4)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中加热MgCl2·6H2O也可制得电解冶炼镁的原料无水MgCl2,试解释干燥氯化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工厂不再增加原料(干燥剂可循环利用,忽略水蒸气的损失),利用MgCl2·6H2O同时制取氧化镁、浓盐酸和无水氯化镁,请你为该厂设计的工艺流程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计算原料的分配最佳物质的量之近似比(制氧化镁所用原料a mol:制无水氯化镁所用原料b mol),则a:b≈______:______。 [分析讲解]试题取材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知识上看试题涉及到基本理论、化学计算和工业生产中工艺流程设计等问题,是一道既能考查多方面的化学基础知识,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题。 (1)试题中的新信息是“用MgCl2·6H2O做原料制氧化镁和盐酸”,要用到已有知识、

稀硫酸 金属屑A 80℃ 过滤,除杂质 滤液 结晶 水合盐B 300℃ 氮气保护 无水盐C 4

技能是“升高温度能促进盐类水解、HCl易挥发、书写化学方程式”,结合起来就可得到反应式。 (2)这是一个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互结合的问题。 根据(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生成2molHCl的同时还产生5molH2O,所以在所得的酸雾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1005187373= 45%>36.5%

(3)作简单的计算就可得到结果。 (4)加热氯化镁晶体时,由于氯化氢易挥发,容易生成氧化镁。所以,只有在能够抑制氯化镁水解的条件下,才能加热氯化镁晶体直接制取无水氯化镁。 (5)在分析第(2)、(4)过程中可得到这样的信息:若加热氯化镁晶体只为了制取氧化镁和盐酸,需要另加原料水(反过来分析就是HCl过量);若只是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需加入一定的氯化氢气流。工业生产最理想的工艺要求是充分利用现有原料,不产生废物,以此为原则可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MgCl2·6H2OMgO+2HCl↑+5H2O↑。 (2)若用此法制取36.5%盐酸,必须再加入水。 (3)可制得氧化镁197kg,浓盐酸986kg 。 (4)氯化氢气流可抑制氯化镁水解,并带走水蒸气。反应式为:

MgCl2·6H2O气流HClMgCl2+6H2O (5)制取氧化镁时生成盐酸,多余氯化氢经干燥后用于制无水氧化镁时的氯化氢气流。 若amol MgCl2·6H2O 用于制氧化镁, b molMgCl2·6H2O用于制取无水氯化镁,则有: aMgCl2·6H2O+ bMgCl2·6H2O= aMgO + bMgCl2 + 2a HCl + (5a+6b)H2O

那么,根据所得的36.5%盐酸有:n(HCl) :n(H2O)=5.365.36 :185.63=1:3.53

即:baa652= 53.31 a:b≈3:1。 【评价】 1.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1)>途径(2)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1)>途径(2)>途径(3) 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份氧化,可通过实验来测量某无水亚硫酸钠的纯度,某同学设计有如下几步操作。 ①称量a克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足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显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虑,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5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1)本实验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其理由是 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是: 。 (3)步骤⑦中的合格标准是: 。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3.(1)在Inorganic Syntheses一书中,有一装置是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如图甲所示:其A中应盛放一种密度比B中密度小的液体。下表中为几种液体的密度。 溶液名称 浓盐酸 浓硫酸 浓氨水 浓氢氧化钠溶液 浓醋酸 密度(g·mL-1) 1.19 1.84 0.89 1.41 1.06

现从上述液体中选出几种适宜的试剂,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纯净气体。 (a)制备的气体其化学式是 。 (b)应选用的试剂(写名称):A中盛 ;B中盛 。 (c)装置中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拟用50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而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取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CO2

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②小心煮沸溶液1—2min排除溶液中溶解的CO2气体;③在得

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a)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 理由是 。 按他的设计,第①步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b)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可否使用纯碱代替石灰石? ;原因是 。 (c)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 ,作用是 。 (d)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②③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制得纯净的碳酸钠,叫索尔维制碱法。其主要操作是:(1)在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得碳酸氢钠;(2)再把碳酸氢钠焙烧制得纯碱,通入的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3)在析出碳酸氢钠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氨气循环使用。 1940年,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冲破了“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用氯化钠固体代替生石灰,加入母液中使氯化铵晶体析出,生产出纯碱和氯化铵,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试回答: (1)在制小苏打的第一步操作中,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后通入二氧化碳,两种气体通入的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步操作中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在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碳酸氢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侯氏制碱法”较之“索尔维法”的优点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