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20201119123509)
药学专业的综述和研究成果

药学专业的综述和研究成果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药学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综述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对药学专业的全面了解。
一、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药学专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药学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更多的药学人才。
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体系完善:药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管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共同推动着药学的发展。
2. 研究领域广泛:药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药物的研发、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同时,药学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等。
3. 技术手段先进:随着科技的进步,药学研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高通量筛选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药物传递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为药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药学专业的研究成果药学专业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领域,以下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新药研发:药学专业致力于新药的研发,通过对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癌药物的研发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许多抗癌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 药物治疗优化:药学专业还致力于对药物治疗的优化研究。
通过对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药学专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3. 药物质量控制:药学专业也关注药物的质量控制问题。
药学专业通过研究药物的分析方法、质量标准等方面,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4. 药物安全评价:药学专业还关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药学专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药物使用指导。
药学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_论文格式_

药学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综述是信息、研究中常见的而又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的名称除“综述”外,还有“评述”、“动态”、“进展”和“概要”等。
综述的写作是信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科研课题实践的第一步。
要求高年级学生写综述,作为搜集信息开展课题调研的锻炼;要求研究生写综述,作为开题前的科研基础工作;由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写综述,则作为承前启后,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的先导。
(一)综述的文献特征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
从文献学角度划分,科技论文有两种,即原始论文和整理性论文,凡是由研究工作实践中积累从直接经验总结而撰写的论文,称为原始论文,或叫科研论文;凡是论文中只包含自己的部分经验和资料,但绝大部分取自他人的研究经验与资料而写成的论文,称为整理性论文,或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广泛收集和阅读后,就其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加以汇总、摘录或摘译,有目的地对大量分散的文献资料分别整理、分类、归纳、综合,撰写出的能阐述该学科专业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一种专题情报研究论文。
所以说综述是建立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一种文献,即三次文献。
通过比较会发现,综述论文不同于原始论文,因为综述论文不是对某一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及其结论与讨论的报道,更不是对论文内容的摘要和索引,不能简单地对文献进行罗列。
综述是对许多互有关联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和评论所作的高层次的文献资料的综合论述。
(二)综述的类型1.动态性综述一般就一个专题,按年代和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由远及近地综合分析,反映这一专题的研究进展。
它在内容安排上按时间顺序着重介绍历史性成就。
主要特点是学科发展阶段划分准确,每一个阶段要有代表性文献,旁支侧翼的文献则从略。
2.成就性综述重点介绍某一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发展。
而不涉及其历史和现状。
这类综述颇有实用价值,对当前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3.简介性综述作者对多方面的事实、现象进行概括,对某一类新颖的尚不成熟的研究项目或一种疾病的文献资料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药学文献综述

(三)其他细胞因子(如IGF研究得较少不太成熟的 部分可作简单介绍)
二.趋化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由于是最新研究, 描述更为详细:分离和克隆的时 间, 来源,影响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 实验表明, 临床发现)
(四)认真校审
专业和文字 专家审校
(五)修改定稿
态度:初稿写完,放置几天;精心修改,次数不限。 篇幅:文章长短,酌情而定;添新补缺,删繁就简。 结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标题醒目,贴切短简。 内容:论点提炼,明确新鲜;论据核对,反复检验。 论证推理,逻辑谨严;参考文献,著录要全。 字句:选词造句,准确简练;改正错字,校对标点
三.化学物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甾体激素及其受体(简单描述其对EM 发生的间接作用) (二)TCDD(来源,研究的理由、背景、作 用机制)
分析:
各种因素根据其影响的关系、观点的新 颖性、研究的重点等给予不同侧面、程度 的描写。而作用机制为共性问题,几乎每 一种因素都进行了描述。
结论:
总结了EM发生和诱导学说研究的总时 间跨度、共性问题的争议、和作用机制网 络样作用总路径。
1、提出问题加以论述
“搭架”
2、根据学科进展分阶段进行论述
“火车接龙法”
举例:药物开发研究
首次发明 实验动物研究 临床研究 药物评价
(三)总结(SUMMARY)
当综述篇幅大,内容多时,需采用100-200 字的总结 概括主要内容、结论 指出存在分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参考文献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 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 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 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 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 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 高;
资料3-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1.申请临床试验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1.1.1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剂型选择:口服液口服液吸收了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特点,是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而得到的。
具有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双黄连系列产品中一个全面研究并取得卫生部新药证书的剂型。
规格:每支装10ml规格是指单位制剂中或单一包装容器中药物的重量、体积或浓度等药品规格主要用以表达单位制剂中药物量的信息,如单位制剂中药物成分的含量、浓度或装量等,而与药品所含辅料关系不大。
从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来确定药物的规格,即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也确保了药物的安全性,每支1oml不仅携带方便,更是服用简便。
1.1.2制备工艺的研究处方: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制法: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为7.0,回收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适量并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药学文献综述

有新提法或假说,但尚未形成;
某领域有长足的进步;
对某项工作或研究的阶段性综合评价。
选 题 的 范 围
题意新
01
有使用价值
02
题目不宜过大
03
选 题 注 意
01
02
文献新,选读3~5年内的期刊;
文献检索全,需手捡和机捡相结合;
要求
查 阅 文 献
回溯法
顺序法
查阅文献的方法
07
08
可用小标题“引言”引导,也可不用,直接写文字。
01
内容:目的、主题、介绍背景材料、阐明所写的范围和内容(用1~2句话表达)。
02
注意:引言不宜过长,应开门见山,100~200字即可。
03
引 言
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
注意: 应反映不同学术观点 应列出小标题加以论述 应引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性观点
主 体
归纳主体部分所叙述的内容
பைடு நூலகம்
评论主体部分所提出的问题
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或展望
结 语
致 谢
在撰写综述的过程中 得到某人的指导,或写完 后经某人审阅,需在正文末尾致谢。
选题 查阅文献 阅读文献 摘录内容 确立论点 拟提纲 写作
综 述 的 写 作
1
2
感觉到某问题的存在,自己有新的见解;
02
摘 录
整理内容 打腹稿
拟 提 纲
根据提纲,将内容展开,并注意观点与内容的一致;
01
论述观点时,作者可有倾向性,但不同观点也应列出;
02
成稿;
03
写 作
服务性
01.
研究性
01.
药学科研综述报告范文

药学科研综述报告范文引言:药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广泛的学科,涵盖着药物的发现、研发、制备、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科研综述旨在对药学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为药学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篇报告将对药学科研综述进行范文示例,主要围绕药物发现、药物研发与制备、药物质量控制以及药效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药学科研的首要环节,其核心是寻找具有疗效的化合物。
近年来,药物发现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新颖、高效的筛选方法。
其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和高通量筛选(HTS)技术是热门研究方向。
CADD凭借计算机模拟和化学计算等手段,提供了新的药物分子设计思路,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有效工具。
HTS则通过快速且大规模地筛选样本,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从海量的化合物中迅速发现具有潜在药效的化合物。
二、药物研发与制备药物研发与制备是药学科研的核心环节,关乎药品的质量与效果。
在近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投入到绿色、环保、高效的制备方法上。
例如,微波辅助合成、超声波辅助合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缩短了合成时间,提高了产品纯度,还降低了环境污染。
此外,纳米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可控性,从而提升药物疗效。
三、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上。
传统的药物质量检测方法繁琐且耗时,难以满足快速检测与实时监测的需求。
因此,新型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技术(LC-MS/MS)等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与质控。
此外,分子印迹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等新兴领域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选择。
四、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估,针对不同性质的药物,有不同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
7.药学综述

痔速宁片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一、品种概况本品是根据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5册上(部颁标准号为WS3-B-1026-91)的痔速宁片仿制而成,属中药、天然药物注册9类新药。
原标准中处方、剂量、制法、制成总量等内容明确,无有毒药物,我们未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修改,只是对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优选,从而明确了关键技术参数。
二、处方1.处方组成白蔹 660g 槐花 330g 五倍子 165g黑豆 100g 猪胆膏 50g(相当于胆汁300ml)处方中所有药材均符合相关规定,详细标准及检验依据见申报资料8。
2.辅料标准处方中所有辅料均符合规定,详细标准及检验依据见申报资料12。
3.制成总量:1000片三、制备工艺1.现工艺与原工艺的比较(1)原工艺以上五味,白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五倍子、槐花分别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
上述煎出液滤过,滤液分别浓缩,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
黑豆加水煎煮二次,滤过,滤液与猪胆膏合并,浓缩,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将上述细粉合并,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2)现工艺以上五味,白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 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五倍子、槐花分别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每次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6、9倍;将上述煎出液滤过,滤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测)的稠膏,减压干燥(60~70℃, 0.09MPa),粉碎成细粉。
黑豆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6倍,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猪胆膏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60℃测)的稠膏,减压干燥(60~70℃, 0.09MPa),粉碎成细粉。
将上述细粉合并,混匀,制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3)两种工艺的比较提取工艺与原药品相比,未对其本质内容进行修改,只是通过对各项工艺的详细优选,明确了关键技术参数,如加水量、浓缩液的相对密度等。
2.中试产品取处方量20倍药材投料,依上述制备工艺,试制三批中试产品,结果见表1。
2020年药学综述开题报告范文

药学综述开题报告范文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报药学院。
为大家的药学综述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步、课题名称加味芍甘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第二步、内容和意义加味芍甘颗粒处方由白芍、炙甘草、炒麦芽组成,出自《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传统中医认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调经、益气复脉之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对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有一定疗效。
多项研究认为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相关症状,降低催乳素水平,进而改善闭经、溢乳等症状。
日本的假野隆司研究127例高催乳素血症及376例正常催乳素水平的卵巢机能不全不孕症患者,给予芍药甘草汤7.5g/d,1个月后高催乳素血症组催乳素水平明显降低(降低率39.2%),而催乳素水平正常组的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也有报道芍药甘草汤可以增加偏瘫痉挛模型大鼠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的含量,而后者是催乳素的分泌抑制因子,这可能是芍药甘草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又一个作用机制。
国内也有有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能有效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其疗效和溴隐亭相当。
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益气补虚、退乳消胀之功效,麦芽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的研究认为麦芽中含有麦角胺类化合物,能够抑制PRL的释放;另外,麦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是吡哆醛-5'-磷酸盐的前体、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和脱羧作用的辅酶,能促进多巴向多巴胺转化,从而加强了多巴胺抑制PRL释放的作用。
周威等采用乙烯雌酚片灌胃给药制成大鼠高催乳素血症模型,然后分别给予高(50g/kg)、中(25g/kg)、低(12.5g/kg)剂量的麦芽提取物治疗,结果显示3种剂量的麦芽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实验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效果。
徐勇等通过将炒麦芽含药血清与大鼠MMQ垂体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发现低剂量的炒麦芽能促进PRL分泌,而高剂量的炒麦芽抑制PRL的分泌,并且认为这种双向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来实现的,这也是与溴隐亭的作用机制不同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我们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相关穿心莲内酯、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做到了质量可控。
对所有项目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本品符合部颁标准规定。
药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品质量可控。
本品稳定性结果表明,本品质量稳定。
一、制备工艺的研究
在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对原工艺条件的验证研究,并根据生产实际和成本考虑,选择原工艺作为最佳工艺条件。
我们按照上述工艺制备6批样品,结果6批样品均较稳定,说明所定工艺稳定可行。
根据胶囊剂制剂通则(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L)的要求,结合本药特点,分别取200g生药的提取物和400g生药的提取物,并以流动性和崩解为考察指标进行复方苦木消炎胶囊的处方工艺筛选。
我们初步选用微晶纤维素(MCC)、预胶化淀粉、乳糖作为稀释剂,2%CMS —Na为粘合剂,以羧甲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以微粉硅胶为润滑剂。
工艺采用湿法制粒。
最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和成本考虑,我们选择如下处方作为最佳处方。
1.1处方
规格:每粒装0.2g (约相当于生药0.2g)
200g生药的提取物
淀粉210g
羧甲基淀粉钠10g
2%羧甲基淀粉钠话量
微粉硅胶0.3g
制成
1000
粒
i
规格:每粒装0.2g (约相当于生药0.4g)
400g生药的提取物
淀粉200g
羧甲基淀粉钠10g
2%羧甲基淀粉钠话量
微粉硅胶0.3g
制成1000粒
1.2制备工艺
1.2.1取穿心莲、苦木各100g (相当于生药0.4g规格取穿心莲、苦木各200g),照复方苦木消炎片标准提取,得到提取液。
1.2.2将提取液浓缩至稠膏。
1.2.3将两味药材稠膏混匀,干燥。
1.2.4将干燥提取物粉碎过80目筛,并将处方量的辅料分别粉碎过
80目筛,备用。
1.2.5取羧甲基淀粉钠加水制成2%溶液,作为粘合剂。
1.2.6提取物与辅料等量递加法混匀,加入2%羧甲基淀粉钠溶液,
过20目筛制粒,55C干燥,20目整粒,得干颗粒。
1.2.7干颗粒加入过100目的微粉硅胶混匀。
1.2.8装胶囊,装量约为0.24g。
1.2.9包装。
二、质量研究
2.1依据
复方苦木消炎胶囊为中药新药9类,根据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本公司在研制该品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 —B —1186—9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 s—B —2007—95
莲胆消炎片标准)项下的总内酯含量测定方法,对我单位研制的
6 批样品(批号:20021201、20021202、20021203、20021204、20021205、20021206)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研究和对比。
2.2 性状
本品 6 批样品内容物均为褐绿色粉末或颗粒。
2.3 鉴别
2.3.1 化学鉴别
本品 6 批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供试品溶液的均显相应的颜色反应。
2.3.2 薄层色谱法鉴别
本品 6 批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与苦木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4 检查
2.4.1 水分
依据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IX H 水分测定法第一法对本品6 批样品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6 批样品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水分均小于9.0%,符合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I L 胶囊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2.4.2 崩解时限
依据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XII A 崩解时限检查法对本品6批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崩解时限进行检查,结果本品 6 批的崩解时限均小于30分钟,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L 胶囊剂项下的崩解时限规定。
2.5 含量测定
2.5.1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中的方法及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中穿心莲药材项下的穿心莲内酯含量测定方法,我们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系统耐用性试验表明,本法系统耐用性较差,我们选用Kromasil C18 (4.6
x 250mm 5 a m牌色谱柱系统适用性较好,在线性试验中从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可知,在本法中各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 =
0.9998 ;含量测定浓度的精密度良好(RSD=1.26% n=6);采用的高中低浓度加样回收率均在98%~ 102%之间(RSD分别为
0.42%和0.86 %, n=9);含量测定溶液在8小时内稳定;测定20021201批和20021204批样品含量的重复性试验良好(RSD分别为0.70%和0.67 %, n=6),证明该方法测定含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采用以上方法测定10 批样品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含量分别为规格0.2g (相当于原总药材0.2g): 0.158、0.149、0.156、0.151、0.152、
0.153、0.160 和规格0.2g (相当于原总药材0.4g ): 0.315、0.327、0.320、0.334、0.309、0.335、0.328和0.158mg。
2.5.2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 B —2007- 95 (莲胆消炎片)中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 在线性试验中从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可知,在本法中各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 = 0.9987 ;含量测定浓度的精密度良好
(RSD=0.15% n二6);采用的高中低浓度加样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RSD分别为0.94%和0.81 %, n=9);供试品溶液在8 小时内稳定,含量测定用溶液在 3 小时内稳定;测定20021201 批和20021204批样品含量的重复性试验良好(RSD分别为1.15%和
1.45 %, n=6),证明该方法测定含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采用以上方法测定三批样品及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的含量分别为: 规格0.2g (相当于原总药材0.2g )为0.64、0.63、0.64、0.67、0.63、0.67、0.65,规格0.2g (相当于原总药材0.4g )为 1.27、1.25、1.27、 1.27、1.30、
1.32、1.20,上市复方苦木消炎片0.64mg。
三、初步稳定性研究
本品经 3 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试验及24个月的室温留样试验后,各项指标与0 月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本品在上市包装中,质量稳定,本品长期留样试验仍在继续进行中。
根据本品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本品有效期暂定为 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