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其维修共50页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其维修_图文

➢适用条件:原路面仅仅表面出现沥青 老化而引起的开裂、透水严重等病害 。 ➢预处理:涂刷路段要清理干净。
农村公路小修工程常用技术
水泥路面灌缝技术
➢适用条件:对水泥路面的接缝定期 进行灌缝。
切缝
纵缝
拉杆
农村公路小修工程常用技术
水泥路面灌缝技术
➢ 材料。加热施工式填缝料、常温施工式填缝料。加热施工式填缝料包括 ZJ 型填缝料、橡胶沥青等。常温施工式填缝料包括M950 灌缝胶、硅酮 嵌缝胶、PU 聚氨酯密封胶等。选择的材料应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
农村公路大修工程常用技术
水泥路面碎石化技术的主要设备
MHB碎石化设备
共振式破碎机
Z型压路机
胶轮压路机
光轮振动压路机
农村公路大修工程常用技术
水泥路面碎石化的施工
1、粒径要求
碎石化后的颗粒粒径应不大于 30cm。并且对不同板厚处的 颗粒规定了最大粒径,要求 75%的颗粒满足要求: ➢板块下半厚度范围内,粒径不大于30cm; ➢板块上半厚度范围内,粒径不大于7.5cm; ➢板块顶面上颗粒粒径不大于5cm。
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
水泥路面
接缝料损坏、失效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会出现填缝料剥落、挤出、老化 碎裂现象。接缝料损坏产生原因: (1)接缝料质量差,不符合要求; (2)面板施工时,粘结面未处理好,入壁面不洁或潮湿等; (3)接缝养护、更换接缝料不及时。
主要病害类型及成因(由于建设中病害,影响公路 的使用寿命)
▪ 填缝接缝的主要工艺如下:
切缝
接缝填缝构造
农村公路中修工程常用技术
沥青碎石封层技术 什么是碎石封层?
沥青碎石封层就是采用层铺法施工,在旧路面强度指标符合要 求的情况下,只需要对原路面进行清扫和简单处理,直接洒布 沥青和撒铺碎石,经碾压后形成的沥青薄处理层。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第一节沥青路面病害定义及分类分级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定义沥青路面病害的类型主要有坑槽、松散、拥包、翻浆、沉陷、泛油、车辙、网裂、龟裂等根据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__)中规定各种沥青路面病害定义如下: 1坑槽:路面破坏成坑洼状平均深度大于1cm面积在30cm2以上。
2松散: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在0.05m2以上。
3拥包:路面局部隆起平均高度在1.0 cm以上。
4翻浆:路面、路基湿软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现象。
5沉陷:路面、路基有变形路面下凹平均深度在1.5 cm 以上。
6泛油:高温季节路面沥青被挤出表面形成薄油层行车出现轮迹。
7车辙: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深度在1.0 cm以上的纵向带状凹槽。
8龟裂:缝宽3 mm以上或缝距10cm以内面积在1 m2以上的块状不规则裂缝。
9网裂:缝宽1 mm以上或缝距40 cm以内面积在1 m2以上的网状裂缝。
二、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沥青路面破损受到路面类型、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交通荷载、材料条件、排水条件、施工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病害产生的破坏机理和发生原因也不尽相同有时是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总体上讲路面破损分为二大类:结构性破损和功能性破损。
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分析(一)、结构性破损结构性破损是由于路面各层或某一层的承载能力降低引起的对于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破坏通常是由于整体性半刚性材料层底面拉应力超过容许值产生的其结构层底面拉应力引起的疲劳破坏首先从底基层底面开始并逐渐向上延伸接着半刚性基层产生疲劳破坏反映在沥青表面层上往往是裂缝的产生特别是横向裂缝最后导致整个路面结构层结构性破坏。
1、局部裂缝:局部裂缝一般是路面使用3-5年后发生的其表现多是细线状裂缝引起局部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基层或路基的压实度不均匀、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及局部材料质量等问题。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ppt课件

2.磨光(Polishing)(图9) (1)描述 在车辆反复作用下, 路面表面石料 被磨光, 致使表面纹理深度减小, 摩擦系数降低。 图9 Polishing磨光 (2)原因分析 表面层所用石料磨光值较低 (3)防治对策 表面层使用强度和磨光值较高的石 料
六、沥青路面养护和改建对策 1.依据 (1)结构承载能力 (2)路面状况 (3)行驶质量 (4)交通等级 (5)基层类型 (6)主要损坏类型
3.防治对策 (1)选用与沥青粘附性好的矿料, 或添加抗剥落剂; (2)做好路面排水系统; (3)控制沥青路面的空隙率; (4)严格控制沥青加工温度; (5)避免雨天和低温季节施工; (6)及时填封裂缝; (7)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混合料离 析和压实度不足。
五、表面功能衰减类 1.泛油(Flushing) (1)描述 夏季沥青膨胀且变稀,在车辆的反复作用下, 多余的沥青被挤向路表面,形成光面。 (2)原因分析 ①沥青用量过多; ②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过小; ③透层或粘层沥青喷洒过量; (3)防治对策 ①控制沥青用量; ②控制混合料的剩余空隙率; ③透、粘层沥青喷洒量适度,且喷洒均匀。
2.选择方案(见表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和改善对策选择方案
结构能力 路面状况指数PCI ≥良 ≤中等 足 够 ≤中等 ≤中等 ≤中等 ≥良 ≥良 ≥良 ≥良 ≥良 临 界 ≥良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不 足 ≥重 补强或翻松压实后补强 ≤中 ≤重 ≤重 ≤重 ≥中 ≥重 ≥重 ≥重 ≥重 ≥重 ≤中 ≤中 ≤中 ≤重 ≤重 ≤中 其它 其它 其它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半刚性 粒料 半刚性 粒料 粒料 半刚性 粒料 变形 其它 其它 龟裂 变形 其它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半刚性 粒料
图5 沥青路面的疲劳开裂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1.变形类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
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
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
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
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
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我国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成因及治理方法

我国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成因及治理方法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病害不断出现。
本文就沥青路面损坏的类型、成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坏类型;成因分析;治理方法公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路面将会逐渐产生各种破损。
路面破损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载荷能力、燃料消耗、机械磨损、行车舒适,以及对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都会造成有害影响。
因此,对路面必须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以确保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一、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及成因1、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破损的最常见类型。
裂缝分为:一是龟裂。
龟裂是由于路面受交通荷载作用,变形和挠度过大,在沥青路面的柔性不够及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由于路面材料疲劳而形成的一种裂缝,是疲劳裂缝的一种类型。
二是块状裂缝。
此类裂缝开关呈不规则的大块多边形,其在形状和尺寸上都有别于龟裂,一般其裂缝块度在0.5m以上,且棱角明显。
一般其是由于某种原因铺设沥青路面的混合料采用了大量的低针入度和亲水性集料,或沥青发生老化失去弹性,在严重交通荷载作用下导致脆裂;或由于某种原因低温作用使沥青混凝土产生缩裂。
这种病害类型经常会导致路表水渗入路基和路床,降低路面的结构强度而产生次生损坏。
三是纵向裂缝。
此类裂缝是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在路表水渗入路堤的情况下,可能仅在中央分隔带两侧车道上,或硬路肩的一侧产生纵向裂缝。
四是横向裂缝。
此类裂缝为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由于地基或填土路堤纵向的不均匀沉降,或由于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横向接缝处理不当,会导致产生横向裂缝。
2、坑槽。
通常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其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形成局部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坑槽。
坑槽主要原因是面层的网裂、龟裂、松散等破损,或被油污染、千斤顶等外力损伤后未及时养护而逐渐形成的。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类型及防治方法常见的病害主要为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类。
一、裂缝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纵向裂缝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1.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地基原因。
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施工原因。
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3)水的渗透破坏。
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二)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
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1.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
其成因主要有三个:(1)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
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
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缝。
(2)沥青及混凝土的温缩引起的裂缝。
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这种温缩裂缝在北方温差较大地区初冬一般宽度为3~5mm,到严冬可加宽到10mm,最宽达到20mm,而到春季则又缩回。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1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1)裂缝。
沥青作为一种感温性非弹性材料,如遇到气候或温度变化,就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沥青收缩强度与路面抗拉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则会引起裂缝。
当路面的承受力下降,不能够承担车辆的反复荷载,从而导致路面疲劳产生裂缝,或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形成。
沥青路面一旦出现裂缝,就意味着路面已经被损坏,且损害程度将不断加剧。
如图一、二所示。
(2)车辙。
车辙是车辆长期行驶形成的车轮压痕,车辙可以反应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路面安全及使用周期。
车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变形、破坏路面整体强度、影响车辆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车辙是由于路面基层及路基因荷载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在沥青面层以下的各结构层间发生永久性变形。
如图三所示。
(3)松散剥落。
其产生原因,一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油石比偏低,导致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性差:二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失去粘性,进而发生松散剥落,如图四所示。
三是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导致沥青模粘结在粉尘上:四是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沥青温度过高,形成沥青老化、松散:与此同时,基层强度松软、骨料选择错误、水损害均能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剥落。
(4)表面磨光。
沥青路面的表面磨光及其导致的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是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密切关注的路面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沥青路面使用时间过久,在车辆的反复碾压摩擦下导致沥青面层表面磨光;另一方面是混合材料的质量不达标,质地软弱,矿料级配不合理,沥青用料偏多等等。
2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 1 施工人员素质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疏忽和操作失误,很可能导致沥青出面出现裂缝、剥落等质量问题。
某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管理松散、缺少系统规范管理体系,这一问题已经屡见不鲜。
使得施工现场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监管不严密,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均可能对沥青路面摊铺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1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1)裂缝。
沥青作为一种感温性非弹性材料,如遇到气候或温度变化,就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沥青收缩强度与路面抗拉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则会引起裂缝。
当路面的承受力下降,不能够承担车辆的反复荷载,从而导致路面疲劳产生裂缝,或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形成。
沥青路面一旦出现裂缝,就意味着路面已经被损坏,且损害程度将不断加剧。
如图一、二所示。
( 2) 车辙。
车辙是车辆长期行驶形成的车轮压痕,车辙可以反应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路面安全及使用周期。
车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变形、破坏路面整体强度、影响车辆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车辙是由于路面基层及路基因荷载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在沥青面层以下的各结构层间发生永久性变形。
如图三所示。
( 3)松散剥落。
其产生原因,一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油石比偏低,导致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性差: 二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失去粘性,进而发生松散剥落,如图四所示。
三是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导致沥青模粘结在粉尘上:四是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沥青温度过高,形成沥青老化、松散:与此同时,基层强度松软、骨料选择错误、水损害均能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剥落。
(4) 表面磨光。
沥青路面的表面磨光及其导致的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是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密切关注的路面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沥青路面使用时间过久,在车辆的反复碾压摩擦下导致沥青面层表面磨光;另一方面是混合材料的质量不达标,质地软弱,矿料级配不合理,沥青用料偏多等等。
2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 1 施工人员素质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疏忽和操作失误,很可能导致沥青出面出现裂缝、剥落等质量问题。
某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管理松散、缺少系统规范管理体系,这一问题已经屡见不鲜。
使得施工现场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监管不严密,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均可能对沥青路面摊铺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沥青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