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课件

5.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 (单句) 明的光荣。 6.“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 (复句) 的光荣。 7.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们 必须大胆去创新 (单句) 8.我们必须从零开始,而且必须循序渐进。 (复句) 9. 我们必须学多些知识,将来才能有所作 8 精品课件 (复句) 为。
精品课件 30
按句子的关系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他(宁可 )受苦,受累,他( 也)不享清福。(选择) 不仅)我们明白,( 连 )小学生明白。 2)这个道理(
(递进)
3)我们青年人不要空谈,( 而)要实行。(并列) 4)他(虽然 )在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 但)仍然坚 持跑到了终点。(转折) 也许 )不来。(选择) 5)他下午(也许 )来,( 但是)他仍然去了。(转折) 6)(尽管 )我再三劝阻,( 7)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转折)
10.人在,问题就好办。
(复句)
(单句) 11.老师知道小王学习好,小李体育好。 12.同学们兴奋地说笑着,打闹着。 (复句) 13.他学习努力,身体也好。 14.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15.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复句) (复句) (单句)
16.我们年级的六个班,都在开会。 (单句)
精品课件 9
(单句) 17.我们年级有六个班,都在开会。 (复句) 18.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 复句。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单句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复句
精品课件 13
(三)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
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句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博苑03-02 0943《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案教学目标:学习有关句子的知识,了解句子成分及句子的类型知识与能力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情感态与价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意义的认识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结合典型例子、对比辨析易混类型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句子的有关知识。
二、句子:概念: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提出问题:常见句式有哪些?探究问题: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究。
如从用途和语气、从结构、从单复句。
归结问题:疑问句动词谓语句陈述句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按用途和语气分祈使句名词谓语句感叹句主谓谓语句一般单句名词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单句(独词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常有特殊成分的单句(复指、插说)见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句单句和复句把字句式特殊单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倒装句、双宾语被动句、兼语句、连动式、兼语连动套用式、主谓结构作谓语按结构分复句一重复句(见课本p83页内容)多重复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二)提出问题:1、句子成分有哪些?2、句子成分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何?归结问题:1、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句子成分在文中的基本位置如下:[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定语)主语 [状]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三)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归结问题: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结合上面知识结构)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3)

最宝贵的财产。 • (单句)
辨别单句还是复句
• 4、只有在冬季,我才能看到这种景象。 • (单句) • 5、我们参照规章制度,罚王峰停工三天。 • (复句) • 6、只有共产党,才是领导我们穷人闹翻身
的大救星。 • (单句) • 7、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对活跃市场、改善
人民生活、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有 重要作用。 • (单句)
辨别单句还是复句
• 8、无论谁,都必须遵守纪律。 • (单句) • 9、暴风雨冲过的荒草,像用梳子理过似的,
躺倒在烂泥里。 • (单句) • 10、这是普遍真理,是任何地区、任何时代
都适用的真理。 • (复句)
复句的类型
联合关系的复句
关联词——复句的黏合剂
4、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 且能解你体内之毒。
(递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能解你体内 之毒。
(并列关系)
关联词——复句的黏合剂
5、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 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转折关系)
可惜师伯那时不在,令狐大哥也不会身 受重伤了。
句子不成立了
关联词——复句的黏合剂
• 并列复句 • 选择复句 • 递进复句 • 连贯复句 • 解说复句
主从关系的复句 • 因果复句 • 目的复句 • 转折复句 • 条件复句 • 假设复句 • 让步复句
关联词——复句的黏合剂
1、南朝如果出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 定斗不过他们的。
(假设关系)
南朝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 过他们的。
7、我们即使再盖一间库房,也装不下这些稻谷。 (让步复句)
判断复句的练习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课件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
①② ③ ④ ⑤ ⑥
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文, ② 并不是说在整个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 文。其实, ③ 肯动脑筋,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句子“手牵手”
入其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诗意唯美,铿锵有力
句子的美与力
有了物质,那是 生存;有了精神,那 才是生活。
——雨果
我不相信手掌 的纹路,但我相信手 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毕淑敏
辨其异
读下面四句话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句)——兼语句和连谓句除外。
单句成分位置关系口诀
分句间互作句子成分。 与句子的长短、句子中间逗号 分号的多少无关。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扩写单句练习
李同学吃苹果。
扩写:(符号图解法分析句子成 分)
(高三五班)(温柔漂亮的)李同 学【慢悠悠地】吃<着>(一个)(又 红又大的)苹果。
当你还是一颗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他们 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_你还不引人 注目。而_你长成一棵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 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连贯
让步 目的 因果 件
假设 递进
判断下列句子类型,是单句的压缩主干,是复 句的说明类型。
1.他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举例
选择复句
①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 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②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④ 这决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 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⑤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 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关联词
因果复句
⒈ 说明因果关系: “因为(由于)…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 “由于” “所以” “因此” ⒉ 推论因果关系: “既然……就……”
举例
Ⅱ 你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应当尽快解决。
Ⅴ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 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 个乞丐了。
句子“手牵手”
--复句和关联词
复句
概念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复杂 的句子称为复句。
构成方式 一是两个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组合 起来。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 靠做来证明。” 二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 以增长才干。”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关联词
假设复句
“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那么(就、便)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
举例
Ⅰ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能不攻 自破。 Ⅲ 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
的享受。
只有靠自己亲自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课件3: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我们
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A.然而 B.因此 C.因此 D.然而
不论 不管 不论 不管
更 而是 而是 更
解析:第(1)句有转折意味,应该选用“然而”。第(2) 句选“不论”。“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 不变。“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 改变,后面常有“都、也”与之呼应。第(3)句前面有 “不只是”,后面应用表递进的“更”。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除非是在蓬莱仙阁,才能看到变化神奇的海市蜃楼 景象。 B.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尝是在大庭广众之 中呢! C.某些人对得失斤斤计较,变得鼠目寸光,进而看不 到他人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 D.如果还有大脑,我就要积极思考,积极创造,以优异 的成果充盈我的生命。
5.判断下面两个复句中的关联词能否去掉,并说明 理由。 ①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为了 “红颜”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雄关 被出卖而不攻自破既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教训。 ②科学是要发展的,但要注意以人为本。
答案:①中有两对关联词。“尽管……但……”不 能同时去掉。这对关联词虽然可以去掉其中任意 一个保留另外一个,但是去掉后其原来所在的分句 就会失去强调的意味。“既……也……”可以去 掉,或单独去掉“既”,“也”不能单独去掉,“既 是一个事实,是一个教训”是不成立的。②中不能 去掉关联词“但”。“但”表示转折的意义,对所 在的分句起强调的作用。去掉“但”后,整个句子 虽然仍然成立,却没有了强调的意味。
也可以不省略。(3)在语意上,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 一的语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 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用 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4)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两 种表示方法:一种是靠关联词语表达,例如“既然知 道做错了,就应该尽快改正”。一种是不用关联词 语,靠语序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事不做, 凭空想象,那是空想”。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ppt

②在公司早期几次最艰难的时候,老董事长总是召 集全体员工开会,虽然不是声泪俱下,也是认认 真真:要么咱们搞到钱,大家做下去;要么咱们 就关门,大家一起开路。
②在公司早期几次最艰难的时候,老董事长 总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连贯)虽然不是 声泪俱下,||(转折)也是认认真真:|(解 说)要么咱们搞到钱,||||(假设)大家做下 去;|||(选择)要么咱们就关门,||||(连贯) 大家一起开路。
②大学生只有当月末囊空如洗时, ||(条件)才会给双亲写寥寥数 语,|(因果)因为,惟有家书才 能“抵万金”。
③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 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 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让它充满 芬芳。
③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假设) 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果) 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 ||(连贯)让它充满芬芳。
③如果我放了他,就表示我不是英雄, 但杀了他,纵然是英雄,也只是个度 量狭小的英雄。
③如果我放了他,||(假设)就表示 我不是英雄,|(转折)但杀了他,|| (假设)纵然是英雄,|||(让步)也 只是个度量狭小的英雄。
④他们到我这里来,只不过是因为他们 实在是无聊,没地方可去,我之所以 容纳他们,只不过是想赶走这屋子里 的冰凉和寂寞罢了。
(二)找出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重要的语法标志。 分析多层复句时,关联词语有助于理清分句 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尤其是合用的关联 词语一般都出现在同一个结构层次中。 例如: 即使进了养老院,也可能有一个两老无猜的 美好收获,而且没有青壮年时期的诸事缠身,你 可以如童年一般朝夕牵手,尽情享受。 这个多层复句中出现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 使”、“也”、“而且”。
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 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 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 一种表述关系。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 的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 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使 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关联词的使用
分析复句的步骤
a 找出分句的个数 b 找出关联词,或者补出关联词, 明确分句间的结构关系 c 分析各种结构关系的层次
关联词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关联词在复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
可以使分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清楚地 显示出来,因此,在组织复句时一 定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一是什么时候用关联词。也就是说,该用关联词时,一定 要用;没有必要用就不要用。该用时如果不用,就会使复 句的脉络不清楚。例如:“由于《古文观止》这个选本具 有特色,自问世以来近三百年中,广为流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书。”句子中的“由于” 管到哪里?是只管到第一个分句(“具有特色”),还是 管到“经久不衰”?不容易让人一下子就看清楚。从前后 上下文看,应该只管到第一分句,宜在“自问世以来”这 一句头上加上连接词“所以”,这样脉络才显得清楚。当 然在汉语里,特别是口语里,复句中常常不用关联词,单 凭分句本身的内容就可以把分句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如果 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来个“因为、所以、虽然、但 是”等,反倒会显得啰嗦。例如:“因为他今天感冒了, 所以不能来上班了,因此要我给他请个假。”听上去就比 较别扭。
二是要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什么样的逻辑联系用什么 样的关联词来表示,一般都是确定的,不能乱用。例 如:“如果你不同意这样做,那你为什么要答应他 呢?”这句话中“如果”应该改成“既然”,因为两 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假设关系,从句提出的不是假 设条件,而是用以进行推论的既成事实,这是一个因 果复句。复句中的关联词往往是搭配起来使用的,什 么词跟什么词配合也比较固定,例如“不但”一般和 “而且”连用,“只有”一般和“才”连用,“只要” 一般和“就”连用等。下面这个句子就是关联词搭配 有错误。例如:“这篇文章无论在突出主体方面,而 且在运用和选择材料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而 且”不能和“无论”搭配,应该要么把“无论”改成 “不仅”,要么把“而且”改成“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