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集成原理与方法
GIS原理

Gis定义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空间数据:具体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基本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死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明显地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
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样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
这些学科包括地理学,地图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与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有关的学科。
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历史悠久,而空间分析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学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依托,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引导空间分析的方法和观点测绘学:及其分支学科,如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学等,不但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高精度的空间数据,而且其中的误差理论,地图投影理论,图形理论及其相关的算法等,可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处理,保证空间数据的精度和质量,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也是地理空间数据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的原理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提供了信息模型和数据管理的方法论,使得各种形式的空间数据能够在计算机中表示。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输出的理论依据。
GIS空间数据分类数据来源:1地图数据2影像数据3文本数据数据结构: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数据特征:1空间定位数据2,非空间地位数据发布形式:1数字线画图数据2数字栅格图数据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4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2属性特征3时间特征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优缺点:表达地理要素较为直观,容易实现多层数据的叠合操作,便于与遥感图像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使用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结合了遥感、地图学、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1. 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遥感技术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表特征、植被分布、地形等数据,而GPS可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经过获取和处理后,被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2. 数据存储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常以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形式存储。
矢量数据以点、线、面等几何对象表示,适用于描述具体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形状;栅格数据以像元(像素)形式表示,适用于描述连续变化的地理现象。
3.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涉及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模型等多个方面。
数据编辑用于修正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分析通过空间统计、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从地理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模型则用于模拟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和动态变化。
4. 数据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通过地图制作、空间查询、专题分析等方式实现。
地图制作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空间查询则用于在地理数据库中检索和提取特定的地理要素;专题分析则基于地理数据进行特定的分析和研究,如土地利用评价、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等。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

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测量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技术,能够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数据。
它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多个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地理空间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
遥感技术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平台,利用传感器技术获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数据的手段和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和散射特性,实现对地球表面各类地物的感知和提取。
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
其原理是利用测距交会确定点位,通过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计算出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角度等参数,从而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地图学原理:地图学原理是研究地图的编制、应用和地图信息传输、处理的理论和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地图符号和地图制作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地图上的图形信息,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方法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模型化,提取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关系,解决复杂的空间问题。
以上是地理信息科学原理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GIS概论

昌桃引它滑迫多愈蹄矣谍累篱擦期鹊规岭愈恳锦嗡寓虽癣誉卒波篇穿岳类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管理海量数据
寐飞公辫剂贩更膛陈挠誊肝嗣闺丫取茅终压缅脂溯祈邑垮霸恤烛点万痈浴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浏览 查询
筒苇鞍祁谊瀑罩则妮阔沪坟胆垃嫩忆膏耘插贫恫摔悸哉象径秧锑庄谤褪几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可以做什么
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拉抖眶刘戎狸汞之臆乐笛插羌赃妄肾亦怂大一左集无啄喘秘若脉彩瑟族盾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三维地下体分析
GIS可以做什么
韵哉卵炳苇堑个助夹期氓箭鸽哭归即梧够腿肇诚淹级睡绵贤冈凋辐洁蹬威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人
系统实现
模型实现
数据实现
GIS
技术
学科
唆瞎藻赂陶除祷湍吓委笨多圃芯贫添捶扫群嗓疑起夯疙糖渔里访瞳堂债宋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程效益、服务效益 2、间接效益: 科学决策效益、快速决策效益
藏玉助啄熬醛舱皱甚作拦霄召枯蔑则贾拽晴及轿蘸某郧言浑造淀旋悦坡园第一讲GIS概论第一讲GIS概论
GIS的相关学科
地理学
GIS
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学
数学和统计学
制图技术
计算机科学
专家系统
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据库技术
GIS原理、方法和应用

3
行业应用
从90年代开始,GIS开始在各个行业和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
空间数据概念
空间数据是指具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数据,包括点、线、面等地理空间要素。
空间数据获取方法
卫星遥感
通过卫星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提 供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测量工具
航空摄影
使用测量工具,如全站仪和GPS, 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位置数据。
GIS原理、方法和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地理信息处理方法相结合的 技术和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供人们分析、管理和决策。
GIS概述
什么是GIS
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地理信息处理方法 相结合的技术和工具。
GIS的应用领域
GIS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城市 规划和农业管理等领域。
将空间对象和属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GIS的重要性
GIS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并作出科学的决策。
GIS的发展趋势
GIS技术正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 始应用和依赖GIS。
GIS历史及发展
1
起源
GIS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地
技术突破
2
图制作和土地管理。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推动了GIS的快速发展。
通过飞机进行航空摄影可以获取 高分辨率的地理影像。
空间数据处理
1 数据清理
对空间数据进行清理和处理,去除无效数据和错误。
2 数据整合
将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
3 数据分析
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空间数据质量与准确性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结合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展示和空间分析的技术系统。
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GIS能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一、GIS的原理GIS的原理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
它包括以下核心要素:1. 地理空间数据:GIS以地理对象和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地理数据库。
这些数据可以是点、线、面等,描述了地理要素在空间中的位置、属性和拓扑关系。
2. 地理数据建模: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将实际地理要素与其数字表达相对应。
这些模型包括点、线、面等地理对象,以及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
3. GIS分析:GIS具备空间和属性分析能力,可以进行空间拓扑分析、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等,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和洞察。
4. 地图制图:GIS能够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现在地图上,通过各种符号、颜色和渐变等方式直观地传达地理信息。
二、GIS的方法GIS的应用离不开一系列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数据采集:通过GPS、遥感、测绘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气象等信息。
2. 数据管理:建立地理数据库,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更新,以及数据的索引和分类。
3. 空间分析:运用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分布规律。
4. 决策支持: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模拟、场景分析等,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5. 地图制图:通过地图制图技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展示在纸质或电子地图上,方便用户获取地理信息。
三、GIS的应用领域GIS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城市规划:GIS可以用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路网规划、交通拥堵分析等,帮助城市合理发展。
2. 自然资源管理:GIS可以对森林、水资源、土地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帮助实现可持续利用。
GIS及其基本原理

GISGIS (Gas-Iso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气体绝缘金是属指关闭开关设施的简称,绝缘的获取起码部定义分经过绝缘气体而不是出于大气压力下空气的金属关闭开关设施。
摘录自:GB 7674-2008额定电压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1GIS 基本构造原理图示:钢壳体GIS外形图1 、汇控柜2 、断路器3 、电流互感器4 、接地开关地开关10 、母线5 、出线隔走开关11 、操动机构6 、电压互感器7 、电缆终端图示:单相GIS侧视图1 、断路器灭弧室2 、储能弹簧操作机构3 、隔走开关4 、接地开关5 、接地开关6 、电流互感器器控制单元GIS(Gas-Iso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是指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的简称,它将一座变电站压器之外的一次设施,包含断路器、隔走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出入线套管等,经优化设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
1GIS 基本构造GIS (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采纳了单相封装的构造,其紧凑的设计减少了设施自己所占用的空间;该设施大多数模块清楚地部署在一个水平面上;铝合金一般被作为外壳资料,能够提升抗腐化性能且重量很轻;经过采纳最新的构造和锻造技术,优化了外壳的电场散布和机械性能。
气体绝缘金属关闭开关设施也叫六氟化硫关闭式组合电器,六氟化硫气体(SF6 )多被用作绝缘和灭弧介质,所有的模块都经过法兰连结,依赖气密性;盆式绝缘子将间隔分开成若干个独立气室,每个气室装备了一套独立的气体监测设施、防爆膜和吸附剂,气室中固定的吸附剂能够汲取水分及SF6 分。
1 、断路器O型密断路器组件由三相共箱式断路器和操动机构构成。
每相灭弧室有独立的绝缘筒关闭。
灭弧室为单压式,采纳轴向同步双向吹弧式工作原理,构造简单,开断能力强。
2、隔走开关和接地开关接地开关能够配手动、电动或电动弹簧机构。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的系统。
GIS空间分析是GIS系统中最核心和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基于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一、GIS空间分析的原理GIS空间分析的原理包括空间对象和空间关系。
1. 空间对象在GIS中,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表示为不同的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等。
每个空间对象都有其特定的几何形状和属性信息。
2.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指的是空间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空间关系有邻接关系、包含关系、重叠关系等。
空间关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GIS空间分析的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查询、空间统计、空间插值和空间模型等。
1. 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根据特定的空间条件,在地理空间数据集中提取与条件匹配的数据信息。
常见的空间查询操作有点查询、线查询和面查询等。
2.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规律。
常见的空间统计方法有点密度分析、热力图和聚类分析等。
3.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的有限样本点,推算未知位置处的属性值。
常见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样条插值法等。
4. 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从而预测和分析未来的空间变化。
常见的空间模型有流域模型、土地利用模型和城市增长模型等。
三、GIS空间分析的应用GIS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1. 城市规划GIS空间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最优用地布局和交通规划。
2. 环境保护GIS空间分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分析污染源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GIS 与 GPS 集成
GPS 与 GIS的集成在技术层面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 (1)GPS(单机定位)+栅格电子地图。用于导航目的。因装载有 GPS 接收系统的载体(车、船、飞机等)通过接收的 GPS定位数据,可通 过 GIS 在栅格电子地图上显示移动载体所在位置。 (2)GPS(单机定位)+矢量电子地图。用于导航(路径优化选择)。根 据目的位置(人工输入)和载体现在的位置(GPS测定),在 GIS 支 持下可以显示最佳路径,从;而引导驾驶者最快到达目的地。 (3)GPS(差分定位)+栅格/矢量电子地图。用于监测网络,指挥系统。 通过固定站和移动载体之间的两台或多台GPS 伪距差分技术,可精确 定位移动载体的位置,双方均有通信联系时,构成导航、监测网络。 (4)GPS(差分定位)+动态图层。 动态数据更新。动态图层接收 GPS 的定位测量数据,经处理后,以坐标形式对地图进行更新。
数据精度 数据的时间、空间尺度 时序数据支持 数据转换
3.1模型集成模式
目前商品化GIS的不足
缺乏时序分析能力 缺乏三维分析、模拟及可视化的有效手段 数据转换功能难以连接外部的分析和模拟软 件或模型 缺乏有效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对于模型用户较复杂,较难掌握 没有标准命令集
3.1模型集成模式
模型很难和GIS系统和数据有效连接
4、基于遥感影象的 GIS 数据库的快速更新方法
主要研究如何依托已建立的 GIS 来实现航空、航天遥感影 象的智能化、全数字化过程,并从中快速发现变化的信息,进而 对 GIS 数据库进行自动更新。包括 GIS 数据与现势的遥感数据 的复合;从 GIS 数据与遥感数据的配准中,自动或半自动检测变 化信息;利用 GIS 属性数据与现势的遥感数据的配准,检测语义 信息和获取知识等。
3.4集成平台框架模式
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的GIS集成总体结构
不依赖具体的软件平台,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库集成平台
在服务器建立元数据的副本,并维持与各接点 元数据库的动态链接
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型集成平台
关系数据库可管理以宏语言编写的模型,已接 口形式提供的模型和以对象控件形式提供的模 型
3.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模式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模式
模型集成模式 外集成模式 三级集成模式 集成平台框架模式
3.1模型集成模式
主要是GIS与模型的集成,实际上是以数据为中 心,把应用模型和GIS软件系统协调统一 数据是集成的主要对象 GIS是集成的载体 模型是集成深入应用的关键
3.1模型集成模式
数据及其规范
5、“3S”集成系统的数据通讯与交换 3S”集成系统的数据通讯与交换
近年来,随着GIS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建立了一大批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网 络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这些分散的系统要求集成运行,以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运行效率。在国家“八五”攻关中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九五”攻 关中对系统实用化和运行业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 性得到普遍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地理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概 念层次集成,侧重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另一个是不同数据和模型之间组织 和管理的技术层次集成。本文所指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指后者意义上的集 成。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 CIMS) 领域,集成基础结构或集成平台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集成平台被认为是实 现企业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所需的基本信息处理和通信公共服务的集合。IBM 公司基于系统使能器(Enabler)的集成平台在企业应用中获得极大成功,中国 在CIMS应用中也广泛使用集成平台技术,收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4集成平台框架模式
优点 提出了GIS集成框架思想和GIS集成平台 框架结构 缺点 思想和方法破碎,不够全面
1. 2. 3. 4.
“3S”技术集成 3S”技术集成 多源数据的集成 GIS 与专家系统的集成 GIS 与应用分析模型的 集成
遥感技术或遥感系统与 GIS 的集成,不仅为 GIS 的数 据采集和更新提供了经济快捷的途径,而且这种集成本 身就可以构成多种实用的系统。如动态监测系统、战场 指挥系统、侦察系统、资源调度系统、防汛系统等等。 它们都需要遥感技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影像信息。 GPS技术与 GIS 的集成,不仅可以提供快速移动定位测 量,而且可以构成监测和导航系统。如车船导航系统、 移动指挥系统、目标移动定位系统、物流监测系统、大 坝监测系统等。
三、GPS 与 RS 的集成
构成各种平台的观测系统。
GIS的集成 四、RS、GPS 和 GIS的集成 RS、
这是集三项技术为一体的高水平技术集成,可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 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系统。
五、关键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3S”技术的集成,需要在系统设计、实现和应用过程 中研究和解决许多技术问题,主要的关键技术包括:
2、“3S”集成系统的一体化数据管理 3S”集成系统的一体化数据管理
主要研究和解决 3S 的数据集成管理模式和数据模型,设计和发 展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图形、图象、属性、GPS 定位数据的 一体化管理,为 3S 数据集成处理和综合应用提供基础平台。
3、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的自动提取理论方法
主要研究从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的 CCD 立体相对中自动、 快速和实时提取空间目标的位置、结构、语义信息和相互关系的 理论和方法。包括遥感影象地物结构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精确图形 表达;多种传感器、多分辨率和对时相遥感图象数据的融合理论 和方法;基于知识工程的遥感影象的解译与分类系统等。
外集成模式
将内集成系统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统一的系 统 优点:更高效,集成度更高
3.2外集成模式
基于数据变换的一种模型 基于标准数据格式变换的一种模型 基于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的一种模型 基于客户/服务器的一种模型
3.2外集成模式
基于数据变换的一种模型
从底层开始,采用独立的数据结构、存储模 式、检索机制和图形组织。 需要建立多个数据转换程序 工作量巨大
发挥服务器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减少客 户端的工作量 减少网络通信信息流量 容易实现各种不同系统的集成
3.3三级集成模式
将GIS集成系统用三级模式进行描述,使 各种集成问题归于各组成部分的相应模式 三级模式
外模式
描述一个组成部分对另一个组成部分的服务
概念模式
描述组成部分 中关于目标存储和处理结构、基本操作和 目标-目标以及目标-操作的关系和依赖性
基于标准数据格式变换的一种模型
对第一种方法的改进 工作量小 数据转换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3.2外集成模式
基于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的一种模型
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和相互操作 最终用户面向对象 不再局限于数据 操作简单 缺点:有些GIS产品不支持OLE功能,应用 受到限制
Hale Waihona Puke 3.2外集成模式基于C/S的一种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与方法
目录
1.引言 1.引言
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
3.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模式 3.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模式
4.集成的分类 4.集成的分类
5.如何集成 5.如何集成
近年来,随着GIS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建立了一大批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网络 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这些分散的系统要求集成运行,以实现信息共享, 提高运行效率。在国家“八五”攻关中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九五”攻 关中对系统实用化和运行业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 性得到普遍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地理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概 念层次集成,侧重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另一个是不同数据和模型之间组织 和管理的技术层次集成。本文所指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指后者意义上的集 成。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 CIMS) 领域,集成基础结构或集成平台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集成平台被认为是实 现企业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所需的基本信息处理和通信公共服务的集合。IBM公 司基于系统使能器(Enabler)的集成平台在企业应用中获得极大成功,中国在 CIMS应用中也广泛使用集成平台技术,收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GIS 作为地理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工具,不是独立存在的, 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系统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甚至可以认为就是其必要 的组成部分。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 图象处理系统、专家系统、计算机制图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多媒体系统等。 与这些技术和系统的集成,极大地扩展了 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 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 析、数据显示的能力,拓展了 GIS 的应用范围。如 GIS 与遥感技术的集成, 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获取与更新能力,与 GPS 的结合,产生了 GIS导航系 GIS导航系 统,与专家系统的集成,产生了智能 GIS,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 GIS,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 术的集合,产生了网络 GIS、移动 GIS、无线GIS,与多媒体技术集成,产 GIS、移动 GIS、无线GIS,与多媒体技术集成,产 生了多媒体 GIS,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产生了虚拟现实 GIS 等。 GIS,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产生了虚拟现实 同样,GIS 内部、GIS 同样,GIS 内部、GIS 的系统之间也存在着集成问题。由于 GIS 技术 早期自由发展和商业化的原因,数据格式和系统功能定义存在普遍的异构, 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鸿沟和技术壁垒。集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GIS 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鸿沟和技术壁垒。集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GIS 内部,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结构上的差异,数据的多源性、多尺度性 (多空间维尺度、多时间尺度、多分辨率尺度、多比例尺)和数据质量(如 精度不同)的差别、数据库的分布性、数据分析应用模型的各异性、软件系 统开发技术的多样性等也需要进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