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绪论》之一[复习内容]1.记住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情境中识别它们。
2.知道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新进展3.了解当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重点]1.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及其联系2.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判断【基础知识】一、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性状及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结构基础:细胞(1)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完成说明:所有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包括病毒。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概念: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过程:同化作用: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完成自我更新异化作用:分解物质释放能量意义: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说明:(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2)病毒是严格活细胞寄生生物,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3)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都是ATP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概念: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举例: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动物的反射等。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细胞形态、结构性成熟的个体和功能分化,形成产生后代,细胞结构体积的增大(细胞生长)不同组织、器官。
保证种族延续数量的增加(细胞分裂)发育过程不可逆转说明:(1)生长与发育是同时进行的。
(2)生长侧重于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发育侧重于结构和功能的完善(3)生殖对个体而言为非必需,对种族而言是必需的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在生殖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来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最初的原材料,使物种不断发展进化说明:(1)遗传和变异同时存在(2)所有生物在性状表达过程中都共用一套密码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走近细胞篇1新的高考试题已经完全不可能仅仅凭过去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目的就是要将考生熟悉的题目别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
“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
那么,高三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灵活多变的考题呢?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立足基础的指导思想十分明显。
基因突变、食物链、营养级和种群的概念,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都有涉及。
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
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
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
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对于重复部分进行认真的技术处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必修一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科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科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
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
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
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了。
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
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DNA分子的结构

第2课时DNA分子的结构课标要求 1.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2.阐明DNA分子的特点,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DNA的结构3.遗传信息与DNA的特性(1)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2)DNA的特性①多样性:具有n个碱基对的DNA具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②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③稳定性:两条主链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顺序不变,碱基配对方式不变等。
判一判①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②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③G—C碱基对的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④在环状DNA和链状DNA结构中,均有两个游离磷酸(×)⑤两条链上互补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链连接(×)⑦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⑧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⑨维持基因结构稳定的键主要是磷酸二酯键和氢键(√)①源于必修2P50图2-2-4: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②源于必修2P51“边做边学”:DNA只有4种脱氧核苷酸,能够储存足够量遗传信息的原因是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成千上万,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差万别。
归纳总结DNA双螺旋结构的热考点4.DNA中的碱基数量的计算规律设DNA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1=T2,A2=T1,G1=C2,G2=C1。
(1)A 1+A 2=T 1+T 2;G 1+G 2=C 1+C 2。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①组成②自主神经系统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①神经元的结构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③比较树突和轴突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出兴奋提醒神经元中,轴突不一定比树突长,比如脊神经的传入神经,一般树突较长、轴突较短。
区分树突和轴突的依据是其功能,即接受兴奋的是树突,传出兴奋的是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3)神经胶质细胞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
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工作目标1、教师水平目标: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
2、教学质量目标:在全县期末考试中,优秀率高于30%,及格率高于70%,低分率低于5%。
3、教研活动目标:在全省举行的“课内比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和案例评选等活动中,教师获奖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教学进度1、七年级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至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八年级今年由于荆州市中考方案调整,八年级学生参加生物中考,并以40分计入中考总分。
以后九年级不再开设生物课。
具体通知待发。
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至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的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第9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科学家及实验过程结论及分析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进行拓展思考:(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3)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1.(不定项)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答案CD解析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受到光照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植物胚芽鞘具有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A错误;实验二不能证明“影响”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B错误;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正确;实验四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山一中肖建富
高三第一课前的话
⒈新教材第一年高考如何备考?
5个版本教材: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河北版、北师大版
最重要的一点:备考纲!
教材和资料是学习的素材,
教材有而考纲没有的稍微了解即可,
考纲有而教材无的需要补充。
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上学期,迎接市统考,《走向高考》
第二轮复习:下学期三月下旬完成,迎接市一模
知识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四—六月,查漏补缺,题型精练。
考点主次注意:必修一、二、三,占70%
选修一和选修三,占30%
⒉如何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材+《走向高考》
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⑵《走向高考》综合总结+应用练习
⑶找出有关错题,理解它!再次错的记录在错题本上!
复习专题:
第一单元分子与细胞
第二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三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四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六单元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第七单元实验与实验设计
高考命题趋向:P2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
考查能力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使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阐述生物学事实或方法或概念;
⑵理解图表含义,会用文字、数据、图形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
⑶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高考命题趋向——实验部分:P358
⒈题型与范围:
⑴基础题:教材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
⑵中等题:以新技术为背景设计的实验,
如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转基因育种等
⑶较难题:设计实验程序、预计结果、分析整理等
⒉方向:
⑴增加开放性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新旧考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区别:
旧考纲:知道、识记、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
新考纲:Ⅰ:对所列知识点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第一讲走近细胞
一、考纲分析:
新考纲没有单列《走近细胞》这一章。
相关考纲知识点:(请记在P3标题后)
⑴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知道、识记)
⑵多种多样的细胞(Ⅱ理解和应用)
⑶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知识网络分析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⒈生命有哪些特征?⒉Why?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⒊What?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⒋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⒌种类与区别
●细胞学说的建立⒍内容、建立过程及思考
三、细节、重难点分析
⒈生命的特征(有哪些是生命活动的体现?)
高考名题回顾
1、(1994全国)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你会发现一些生物的存在。
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根据是:被观察的对象具有细胞结构;
(1)对外界的刺激会发生反应(应激性);
(2)正在进行繁殖(细胞分裂)
(3)能主动运动(适应环境的表现)。
区分: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的关系(了解)
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应激性
适应性——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性——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均由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
练习:
●当太阳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征属
于(B )
A、向光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当太阳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个特征说
明生物具有(D )
A、向光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⒉Why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①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②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③非细胞形态的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P5:综合拓展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⒊What?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有哪些?
P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实例(表)
了解:组织的组成及类型:P6
动物: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分生组织、永久组织(营养、机械、输导、保护等) 了解: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种子
①一个细胞(如草履虫)
个体的可能组成:②多个器官(如高等植物)
③多个系统(如高等动物)
⒋显微镜的使用:见基础过关卷(8)
⑴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
⑵镜头与放大倍数识别
⑶视野中的污点位置的判断:
⑷成像特点与如何移动
⑸镜头与视野大小和明暗的关系:
P8——考点3:观察细胞(掌握)
●(2006年上海卷15题)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
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
为进
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
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B
A.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题目分析:P10——20、21 P9——7
⒌细胞的种类与区别
(1)什么是原核细胞
?P7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P7 (3)原核生物的生活特征小结:
同化类型、异化类型与场所、生殖方式、变异来源 6
、原核真核细胞的区别
练习小结:P9——7、P10——24、P11——27(注意:审题)
⒈没有细胞壁的生物:所有动物和支原体、病毒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⒉细胞壁成分 细菌:糖类与蛋白质 真菌:多数为几丁质 综合拓展P7---生命系统
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质
非细胞结构:病毒(如噬菌体)
葡萄球菌 破伤风杆菌 乳酸菌 大肠杆菌 醋酸菌 肺炎双球菌 结核杆菌
原核 生物,如
支原体 细菌 蓝藻 放线菌 原核 细胞
真核 细胞
所有动物、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水绵、衣藻)
真菌:如酵母菌、食用菌、霉菌
物质
生物
细胞
细菌
(如链霉菌)
真核生物
、团藻等绿藻 (即蘑菇)
蓝球藻、颤藻、念珠藻、
螺旋藻
衣原体
有核膜、核仁, 有染色体(DNA+蛋白质)
无核膜、核仁, 只有DNA 无染色体 细胞核 相似
细胞膜 有各种复杂结构 有核糖体 细胞质
纤维素和果胶 糖类与蛋白质 细胞壁 较大
较小 大小 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
细菌、蓝藻、 支原体、放线菌
类群 真 核 细 胞 原 核 细 胞
病毒只能过寄生生活,其最基本生命特征为复制式增殖。
常见的病毒病: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狂犬病、天花、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口蹄疫
常见的细菌病:肠胃病、痢疾、典型肺炎、淋病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了解)
都不具有细胞结构
病毒: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只含DNA或RNA)
类病毒:只含有核酸,不含蛋白质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
但不能独立生活,属于专性寄生的生物
经典练习
例:下列结构中含有染色质的是:F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菌D蓝藻
E人的成熟的红细胞F人的白细胞G噬菌体
●P7
●考例4
●变式4:A.噬菌体和根毒(霉)
●P8经典题2(2005,广东高考)
⒍细胞学说的内容、建立过程的思考
⑴内容:P7
⑵建立过程:
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