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题目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试题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题1、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A、思想道德B、理想信念C、爱国主义D、人生价值2、从理想的()上划分,可以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A、性质和层次B、时序C、对象D、内容3、()是人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A、理想B、道德C、思想D、信念4、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是()A、道德B、信念C、需要D、自我价值5、()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A、信仰B、理想C、信心D、崇拜6、“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强调的是( )的作用A、信仰B、理想C、意志D、信心7、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远大理想是()A、实现自我价值B、实现国家昌盛C、实现民族振兴D、实现共产主义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话表明()A、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B、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D、马克思主义注重创新9、理想通往现实的桥梁是()A、实践B、奋斗C、信心D、信念10、“志不强者智不达”的作者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11、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A、正确理解理想的含义B、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C、正确区分各种理想的异同D、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艰巨性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的作者是()A、管仲B、王阳明C、孟子D、苏东坡1、单选题BADBA CDBAC BD二、多选题1、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A、社会政治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个人理想2、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A、个人理想B、社会理想C、一般理想D、崇高理想E、生活理想3、关于理想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有()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B、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C、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理想高于并脱离现实E、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4、心灵信念能发挥作用的方面有()A、人生价值实现B、人生目标选择C、发展方向设定D、生活态度形成E、面对挫折态度5、下列关于励志方面的警句有()A、“有志者,事竟成”B、“志存当高远”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E、“志不强者智不达“2、多选题ABCE AB ABCE ABCDE ABDE三、判断题1、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只要努力,个人的理想就一定可以实现3、理想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4、任何理想都可以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5、理想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6、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7、信念的稳定性是绝对的8、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9、社会的公共信念的形成基于人们各种的信念存在共通之处10、高层次的理想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11、信仰不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12、在很多情况下,理想和信念可以交换使用13、理想信念在任何时代背景中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4、理想的实现一般都不是一帆风顺的3、判断题(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ABABA ABAAA BAAA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判断1、爱国就应该抵制一切外来的东西2、在当代中国,爱国就应当爱社会主义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4、艰巨全球化就是全球的政治、文化一体化5、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6、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7、爱国主义仅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8、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10、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1、判断(A表示正确,B表示错误)BAABA ABABA二、单项选择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A、四项基本原则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是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是“两制”前提。

最新大学《思修》期末完整版考核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大学《思修》期末完整版考核题(含标准答案)

大学期末思修考试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爱情的产生和发展通常表现为恋爱。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有()A、真诚负责B、平等互尊C、朝秦暮楚D、文明相爱2.与道德相比,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A、内心世界B、外部行为C、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D、内心世界或外部行为3.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ABCDA.平等原则 B.互助原则 C.诚信原则 D.宽容原则4.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 )行使。

C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非科学信念是(CDE)。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B能经得起实践检验C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D以迷信为基础E经不起实践检验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6.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A).A依存关系B隶属关系C敌对关系D合作关系7.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 C )万元人民币。

A 48.B 28.C 58.D 308.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C.讲程序 D.情重于法C9.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A BC DB二、填空题10.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_________的根本要求。

三、单选题11.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B、增强科研开发能力C、增强对外进出口能力D、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2.市场经济必然带来道德沦丧。

()((标准答案:错)13.在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是 (标准答案:A)A. 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督B.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C.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D. 人民政协的监督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标准答案:A)A. 实现共产主义B. 建设社会主义C. 发展民主主义D. 摆脱贫穷落后15.以下情况能结婚()(标准答案:B)A. 某女与其表兄B. 曾患结核病已治愈的某男及其女友C. 同性恋者某两男D. 年龄未满18周岁的某男与某女16.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版考核题库(含参考答案)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版考核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的更为完整的表述。

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程序化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C.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严格依法办事D.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乎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ABCD2.在民事诉讼中,对下列拒绝到庭的人员可以适用拘传的是( BD )。

A 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原告B 追索抚育费案件的被告C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代理人D 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的被告3.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类推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4.我国改革的革命性质主要体现在(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性变革C.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D.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5.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C)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C.法律D.守则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著名爱国人士(B)的诗句。

A陆游B林则徐C范仲淹D戚继光。

8.经历数千年大风大浪和兴衰变化的考验,整个中华民族却一直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实现民主法治C实现公平正义 D权利义务观念2.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

下列选项中,属于恋爱中男女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有( ABC )。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B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C恋爱应尊重对方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D.恋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E恋爱中的男女应拒绝同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进行交往3.法存在于(B)。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5.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D )A.平等原则B.真诚原则D.互助原则E.功利原则6.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ABCDE)A、志向宏伟B、意志坚定C、情绪乐观D、为人豁达E、办事认真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是( D )。

A 全体公民B 全体人民C 18周岁以上的公民D 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8.道德的社会作用是。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9.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D)。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0.关于依法执政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B、它不需要党的领导C、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E、国家机关可以不依法行使职权11.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A立法公正 B执法公正 C判决公正 D守法公正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C、人生观决定世界观D、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天马行空独往独来14.下列关于人的素质中,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是(C)A.政治素质 B.心理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1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最新大学《思修》期末完整考题(含标准答案)

最新大学《思修》期末完整考题(含标准答案)

大学期末思修考试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社会公德涵盖了()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人与动物2.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是()A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D.人人为自己3.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

下列古语中,表达了这种重视荣辱观念的是( A ) 。

A“宁可毁人,不可毁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生在勤,勤则不匮”D“亲仁善邻,国之宝也”4.下列选项中,对于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B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C道德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德D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5.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影剧院不抽烟,不喧哗吵闹。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A ) 。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环境道德D公共法律6.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

下列行为中,遵守了社会公德的有( ACDE )。

A语言文明,不恶语伤人B在会议室抽烟C自觉提高法律意识,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D听课时,手机调至静音状态E对在公共生活中某些人不守秩序的行为积极干预,予以制止7.2007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也是中国从法律上明确保护私人财产的重要法律——( D )。

A《民法通则》B《经济合同法》C《民法典》D《物权法》8.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D )A.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B.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C.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9.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A. 个人修养B. 法律修养C. 社会公德D. 文化素养2.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是什么?A. 培养美好品格B. 增强法律意识C. 提高个人能力D. 传承社会文化3.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稳定性B. 公正性C. 强制性D. 可变性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对于十六周岁以下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适用什么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无可依不犯罪原则C. 适用简化程序原则D. 从宽原则5. 下列哪个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A. 守时守信B. 持续学习C. 爱护环境D. 尊重他人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哪个做法不属于侵犯人身自由?A. 监视居住B. 非法拘禁C. 刑罚变更D. 非法逮捕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是什么?A. 完全独立B. 相互排斥C. 互相促进D. 毫无关联8. 下列哪个属于法律的分类?A. 宪法法律B. 民事法律C. 行政法律D. 道德法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依法适用适度管教,不得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 从宽原则B. 依法原则C. 从重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10.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A. 全球范围B. 地区范围C. 国家范围D. 个人范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12. 简述法律的特征和目的。

13. 解释法律的生效和适用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请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15.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例,分析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D5. D6. D7. C8. B9. A 10. C二、简答题11.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个人优秀的品德,提高道德意识和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操守的社会成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验考试卷带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验考试卷带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测验考试卷带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 我国的政体是 ( B )A.民民主专政制度B.⼈民代表⼤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这形象地说明( D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C.理想是可以⾃发实现的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动上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 )A.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B.维护国家统⼀,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C.⼼系民⽣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D.开发祖国⼭河,创造中华⽂明的精神4.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功能。

通过评价等⽅式,指导和纠正⼈们的⾏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们之间的关系,是道德的( A )A.调节功能B.认识功能C.激励功能D.沟通功能5.“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 )A.爱国奉献,以天下为⼰任的内容B.勤劳勇敢,追求⾃由解放的内容C.励志⾃强,崇尚精神境界的内容D.乐群贵和,强调⼈际和谐的内容6.外出旅游时,游客主动把⽠⼦壳、⽔果⽪等收拾⼲净,放到垃圾箱⾥。

这种⾏为是( B )A.多此⼀举,因为有专⼈打扫D.服务群众,⾃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7.从业⼈员⽆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爱⼀⾏,爱⼀⾏钻⼀⾏,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 B )A.办事公道的要求B.爱岗敬业的要求C.诚实守信的要求D.奉献社会的要求8.男⼥双⽅的恋爱⾏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诚实、勤劳、团结、奉献答案:A、B、C2. 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错误的是:A.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B.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C.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动物界的本能行为有本质区别D. 道德的发展与进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D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 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D. 法律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答案:D4.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B. 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制裁,具有惩罚性C.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法律责任只能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答案:A5.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C. 宗教信仰自由D. 出版自由答案:A6. 下列关于合同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 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C. 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D. 合同的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答案:D7.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民事诉讼是指民事纠纷的当事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的活动B.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组成D.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答案:A、B、DA.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B.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罪责自负C. 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D.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答案:A、B、D9.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刑事诉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活动B.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有权申请辩护人C. 刑事诉讼的审判组织只能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D. 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等答案:A、D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C.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D.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答案:A、B、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下列属于道德的功能的有:A. 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维护社会秩序C.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 传承文化传统答案:A、B、C12. 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有:A. 法律主体B. 法律客体C. 法律内容D. 法律原则答案:A、B、C13. 下列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有: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D14. 下列属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有:A. 自愿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答案:A、B、C、D15. 下列属于民事诉讼法的特点的有: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B.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C. 审判组织由审判员组成D.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16. 道德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题目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2、信念: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1分),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分)
2、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
况下(1分),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
按道德要求行事(1分),不因为无人监督
而恣意妄为。

(1分)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
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分),社会公德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
系”。

(1分)
4、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
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
称,(2分)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
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1分)
二、多项选则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B)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A、B、C)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C)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D)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ABCD)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D)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B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

(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

(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

(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

(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

(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
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益的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

(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答:(1)立志当高远,立志需躬行,但要始于足下。

(2分)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
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2分)(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
径。

(2分)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1)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
心理未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
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分)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2
分)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
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
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
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
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5分)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1.5分)
(3)有序的公共生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1.5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5分)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1)学生对自我的分析(2分)
(2)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2分)
(3)确定职业目标和途径(5分)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课程描述:4分,感悟及建议5分)
(略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1、信念
2、慎独自律
3、社会公德
4、实体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个)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
观的关系的描述?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哪些(个)?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是: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要求: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现实,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