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想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种类
3.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及个体发展过程中自 然形成的概念。 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 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人工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一)概念形成的途径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掌握主要 通过两条途径: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 物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它又不 同于创造想象。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 能性
理想 空想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抽象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种类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 关系
合取概念
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 形成的概念。 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人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 遍化的思维过程。
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 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 程。
心理学ppt课件_图文

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了,应 该去玩一下。
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 ,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 持写完。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千载背景,百年历史
(一)心理学的产生:
萌芽:万物有灵论
起源:公元前四世纪 希腊 亚里斯多德 前 科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
诞生:1879年 德国 冯特 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心理学的发展
冯特建立心理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
1.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 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3.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马斯洛 5.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皮亚杰
法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转动还是静止?
感觉的对比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画中有几个人头?
是脸还是杯子?
能找到几颗心呢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过程
(动态)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 言语、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意):自制、坚定、勇敢
心理现象(动态——稳态)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暂时状态)
人格
需要和动机(动力)—— 个性倾向性
(个性) 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的内省报告.
三、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基础性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方法的问题,以及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 问题。
应用性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提 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 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个实际领域中心理活动 的具体规律问题。
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 ,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 持写完。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千载背景,百年历史
(一)心理学的产生:
萌芽:万物有灵论
起源:公元前四世纪 希腊 亚里斯多德 前 科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
诞生:1879年 德国 冯特 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心理学的发展
冯特建立心理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
1.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 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3.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马斯洛 5.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皮亚杰
法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转动还是静止?
感觉的对比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画中有几个人头?
是脸还是杯子?
能找到几颗心呢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过程
(动态)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 言语、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意):自制、坚定、勇敢
心理现象(动态——稳态)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暂时状态)
人格
需要和动机(动力)—— 个性倾向性
(个性) 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的内省报告.
三、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基础性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方法的问题,以及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 问题。
应用性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提 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 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个实际领域中心理活动 的具体规律问题。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预见未来
通过想象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性,帮助人们更好地把 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激发灵感
想象能够激发人们的灵感,通 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创意进 行组合,从而产生更为有价值
的创新成果。
05 表象和想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的实验研究
表象清晰度与记忆的 关系
研究表明,表象清晰度越高,记 忆效果越好。例如,在记忆数字、 字母或单词时,通过想象具体的 形象可以更准确地回忆和识别。
表象的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是对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或记忆。而想象则可以超 越现实,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形象或概念。
表象与想象的相互影响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体需要借助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概念。没有表象,想象 就难以展开。
想象可以丰富表象
02 想象
想象的概念
0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个新形象
既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是过去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简单
再现。
02
想象的特征
想象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调节和娱乐的功能。它能够预见
或推测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解决某些现实问
表象的认知过程
表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 想象等多个环节。例如,在想象 一个场景时,我们首先需要感知 场景中的各种元素,然后记忆这 些元素,最后通过想象将这些元 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景。
表象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表象的区 域主要是顶叶和颞叶。这些区域 在处理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时 起着重要作用。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心理学 第五章 想象

三、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一)实践的要求和个人强烈的创作愿 望
(二)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 备 (三)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原型启发 (五)灵感和艰巨劳动
四、想象的品质
(一)想象的主动性 (二)想象的丰富性 (三)想象的生动性
(四)想象的现实性
(五)想象的新颖性
(六)想象的深刻性
(七)想象的效能性
Hale Waihona Puke 第三节 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 象
(一)再造想象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1、是学生感知和掌握事物的有效手段 2、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2、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 句和事物标志的含义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 象
——构成新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客观现实。 例如:阿Q:浙江人的嘴、北京人的脸、山西人 的衣服; 孙悟空:猴子身体加人头;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分为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 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 主的引起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第五章 想象
第一节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此概念做如下解释:
(1)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 础,即以记忆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 造而形成的。
(2)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 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 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的规律
一、想象的功能
(二)补充功能(知识经验) (三)替代功能 (四)调节功能(想象对机体的生理
心理学PPT 课件

第 10 章 教师心理 10.1 教师心理概述 10.2 教师专业素质 10.3 教师心理健康
● 课程概述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10章 第 10章 11章 第 11章 12章 第12章
绪论 认知理论 行为动力理论 人格理论 智能理论 自我意识 品德心理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教师心理 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 7 章 品德心理 7.1 品德心理概述 7.2 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7.3 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
● 课程概述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10章 第 10章 11章 第 11章 12章 第12章
绪论 认知理论 行为动力理论 人格理论 智能理论 自我意识 品德心理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教师心理 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一、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灵魂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灵魂之学; 灵魂之学 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 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 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世纪60年代, 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最近,还有人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性的科学。 人性的科学 最近,还有人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性的科学。 1989年第二版的 牛津英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 年第二版的《 1989年第二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关于 心理的本性、 的科学” 人类心理的本性 功能和现象的科学 人类心理的本性、功能和现象的科学”。 1999年修订的 现代汉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 年修订的《 1999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 的科学” 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 的科学。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

例如,通过感觉、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到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 又从西方落下。通过思维,我们则能揭示这种现象的规律性是由于地球 自转的结果。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间接性—— 借助“媒介” 概括性—— 一类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 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 天来了。
本章要点
掌握概念:表象、想象、幻想 了解:证明表象机能的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梦的作用 理解: 1、表象的特征 2、表象的作用、想象的功能 3、表象与想象的关系 4、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第六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 映。
猩猩爬树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他经常观察的一只猩猩有一天瞪着一棵大 树发愣,这棵树很高又光滑,难以攀登。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十分钟,突 然猩猩跑到不远处,拖来一根木头,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自 制的梯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三、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3.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 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
(二)表象是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思维的方式
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请注意,在屏幕中央会呈现一幅一幅的图片,每一幅图 都是一个不同倾斜角度的R,有正也有反。你的任务是辨别出 它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请按绿色键;反之则按红色键。 这样一共要做很多次,要求又快又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想象

心理成分
例如:一根木棍,先当枪使,后又当马骑;小椅子, 一会儿使“汽车“,一会儿又变成“拖拉机”:游 戏中的人物也可以变化,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是 医生,一会儿又可能是售货员;游戏的情节更是经常 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而千变万化。所有这些变化 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
当1岁半~2岁的儿童想象萌发后,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的想象逐渐发展。比如, 幼儿大班的孩子在绘画或搭积木前,一般 能在头脑中想象即将要画的“小树”或要 搭成的“小房子”的形象,并据此“构 思”“计划”自己的动作或活动,使其朝 着“小树”或“小房子”的方向前进。
❖ 5想象是儿童行动的推动力,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 要手段
❖ 3想象是学前儿童理解乃至学习的基础
1、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2、例如:教幼儿学习《悯农》这首古诗, 如果幼儿想象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的艰苦劳动情景,就不能真正理解“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就不能从 中受到教育。
❖ 4想象能是儿童预见活动的结果并指导儿童活动的进 行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Name
@YourName
想象
什么是想象?
1.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 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1;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例如:当孩子用缺口饼干表征月亮、用小玻 璃管象征听诊器是......实际上是在进行想象活动。
(2)早期的表征功能的出现也就是早期想 象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的认知由只能 对具体事物进行直接反映进入到以反映事 物的关系和联系为特征的高级人直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以自己崇拜的人 物或胜利者自居,即把自己想象成心目中 的强者或勇敢的人,以激励自己。比如, 打针时,有的孩子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说: “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儿童的内 心深处十分害怕打针,但真到了打针时不 仅不用,反而会增加痛苦和焦虑,还不如 把自己想象成勇敢精神的化身——解放军, 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
例如:一根木棍,先当枪使,后又当马骑;小椅子, 一会儿使“汽车“,一会儿又变成“拖拉机”:游 戏中的人物也可以变化,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是 医生,一会儿又可能是售货员;游戏的情节更是经常 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而千变万化。所有这些变化 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
当1岁半~2岁的儿童想象萌发后,随着年 龄的增长,儿童的想象逐渐发展。比如, 幼儿大班的孩子在绘画或搭积木前,一般 能在头脑中想象即将要画的“小树”或要 搭成的“小房子”的形象,并据此“构 思”“计划”自己的动作或活动,使其朝 着“小树”或“小房子”的方向前进。
❖ 5想象是儿童行动的推动力,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 要手段
❖ 3想象是学前儿童理解乃至学习的基础
1、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2、例如:教幼儿学习《悯农》这首古诗, 如果幼儿想象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 土”的艰苦劳动情景,就不能真正理解“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就不能从 中受到教育。
❖ 4想象能是儿童预见活动的结果并指导儿童活动的进 行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Name
@YourName
想象
什么是想象?
1.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 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
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1;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例如:当孩子用缺口饼干表征月亮、用小玻 璃管象征听诊器是......实际上是在进行想象活动。
(2)早期的表征功能的出现也就是早期想 象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的认知由只能 对具体事物进行直接反映进入到以反映事 物的关系和联系为特征的高级人直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以自己崇拜的人 物或胜利者自居,即把自己想象成心目中 的强者或勇敢的人,以激励自己。比如, 打针时,有的孩子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说: “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儿童的内 心深处十分害怕打针,但真到了打针时不 仅不用,反而会增加痛苦和焦虑,还不如 把自己想象成勇敢精神的化身——解放军, 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页
精选ppt
主页
二、想象的综合过程
㈠粘合
生活中各个领域和各种现象的不同方面和特征组合在 一起,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㈡夸张
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 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㈢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㈣拟人化
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
的过程。
主页
精选ppt
㈢ 想象的作用
1.预见作用:想象是一种超前反映现实的形式, 具有预见性。
2.补充作用:借助言语描述,通过想象补充感知上 的不足,扩大认识范围。
3. 代替作用: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人们 的某些需要。
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人在想象时,有机体常出现 心理的乃至病理的变化,它表明了想象对有机体本身 的反作用。
– 教学活动的训练 – 各种物体、词汇的形式训练 – 拟人化想象• 正确源自导小学儿童的想象精选ppt
① 概念: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的特点:
a.首创性、新颖性、独立性
b.严格的构思过程
③ 形成条件:
a.细致观察、储备丰富的形象材料
b.激发创造动机
主页
c.利用原型启发
精选ppt
3、幻想:
① 概念: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② 幻想的特点:
a.与愿望想联系,是人们希望的寄托; b.不立即体现于实际生活,是对未来的设想。 ③ 种类: a.积极幻想:理想等 b.消极幻想:空想、迷信等
精选ppt
一、想象的概述:
㈠ 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 成新形象的过程。
㈡ 想象的特点:
1、形象性: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 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 人们头脑中,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2、新颖性: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它不是表象 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 结果。
主页
精选ppt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 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随着儿童间接知识 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 想象渐趋合理与现实性 • 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 想象由具体性、直观性向概括性、逻辑性
发展
精选ppt
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 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 象和言语
• 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精选ppt
三、想象的种类:
㈠ 无意想象: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㈡ 有意想象:
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
①概念: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 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②形成条件:
a. 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主页
b. 丰富的表象储备
精选ppt
2、创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