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论语测试题带答案50道

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体裁是什么?A. 语录体散文B. 诗歌C. 小说D. 戏剧答案: A2. 《论语》主要是记录谁的言行?A. 孟子B. 老子C. 孔子D. 荀子答案: C3.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仁爱D. 智慧答案: C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 A5.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过错?A. 掩盖错误B. 勇于承认并改正C. 推卸责任D. 忽视不管答案: B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好学B. 诚实守信C. 勇于担当D. 独立思考答案: A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指的是什么?A. 正式的老师B. 可以学习的人或事物C. 领导者D. 朋友答案: B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A. 自己喜欢的也要让别人喜欢B.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C. 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做D. 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给别人答案: B9. 《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仁爱B. 勇敢C. 狡猾D. 谦逊答案: C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A. 学习和思考缺一不可B. 只学习不思考就行C. 只思考不学习就行D. 学习和思考都不需要答案: A11. 《论语》中提到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什么?A. 三个方面的自我反省B. 三个省份的考察C. 三次反省自己D. 三个省的时间来自我检查答案: A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超过他,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B.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C. 见到贤能的人就嫉妒,见到不贤能的人就嘲笑D. 见到贤能的人就疏远,见到不贤能的人就亲近答案: B13.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A. 温暖过去,知道新的B. 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C. 忘记过去,迎接新的D. 保留旧的,不要新的答案: B14.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六艺”包括哪些内容?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歌、舞D. 金、木、水、火、土、谷答案: A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生气就不启发,不郁闷就不发展B. 不努力就不启发,不郁闷就不发展C. 不努力就不启发,不愤怒就不发展D. 不着急就不启发,不郁闷就不发展答案: C(注:此处原答案可能有误,但根据常识判断,“愤”在此处应理解为努力、积极进取的意思,而非简单的“生气”。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练习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 ) ④吾日三省吾身(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传不习乎()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 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一)语段点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论语自测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诲女知之乎(5)士不可以不弘毅(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见贤思齐焉(8)择其善者而从之(9)死而后已(1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1)为人谋而不忠乎(12)温故知新5、指出并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⑦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9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或。
)10《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阅读《论语》(节选),完成下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十则》测试题

1.文学常识:《论语》是经典之一,记录及其弟子的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 名,字.2.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⑴_________人不倦(A.悔B.诲)⑵人不知而不________(A.缊B.愠)⑶学而不思则________(A.罔B.惘)⑷孔文子________谓之“文”也(A.何以B.以何)4.为句中加黑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A.按一定时间B.有时C.时常②说:()A.说话B.同“悦”,愉快C.劝说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A.不清楚B.没有C.迷惑而无所得②殆:()A.精神疲倦而无所得B.危险C.疲倦⑶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识:()A.认知B.知识C.记住②厌:()A.厌恶B.满足C.厌烦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H.默而识之⑴属于顺接的有____________⑵属于转接的有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儒家孔子言行语录体丘仲尼春秋末期思想教育2.(1)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故:旧的知识。
(4)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罔:迷惑;殆:有害。
(5)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
弘毅,强毅。
(6)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
2018年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文档资料

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四基达标1.给上列加粗字注音(1)峰峦()(2)凌纱()(3)粼波()(4)弥漫()(5)点缀()(6)谚语()(7)一霎时()(8)棉絮()(9)模糊()2.解词(1)姿态万千:________(2)预兆:________(3)点缀:________(4)弥漫: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4.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①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②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③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④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⑤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
()5.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事物,请以下边的句子为例,说说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和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论语》十则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及答案同学们觉得论语十则这节课学起来有难度吗?觉得自己已经对知识点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大家可以进来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练练手,看看自己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敏而好学( )(3)学而不思则罔( )(4)吾日三省吾身( )(5)人不知而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3)诲女知之乎?女: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填空题。
《论语》是记录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篇,是我国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字_______,春秋时期_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子是谁?为什么把他的话收录在《论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①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曾子认为读书人(“士”)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什么? (先用原文作答,再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
学派的创始人。
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勿施于人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孔子认为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5)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7)曾子认为“士”应当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是:,。
13、出自第六则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义是什么?14、如何理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含义?15、你认为《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参考答案1、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至圣2、复习通“悦”愉快指志同道合的人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反省出主意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迷惑有害教导、教育通“智”聪明选择刚强勇毅停止凋谢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施加3、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复习,才能获得知识,获得收获知识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知识掌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论语()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默而识之()
(5)诲人不倦()
(6)敏而好学()
2.解释句子加粗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思而不学则殆()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厌()
(6)不耻下问()
3.请找出句中通假字,写出本字,并释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
(2)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
(4)默而识之。
________
4.为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中画横线部分的意思是
[ ] A.不要倚仗聪明,而要勤奋学习。
B.不要爱面子,要不懂就问。
C.既要勤奋学习,也要虚心求教。
D.不要摆架子,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2)“人不知而不愠。
”正确的译文是
[ ] A.别人不知道,可我不生气。
B.别人不了解(我),可我并不怨恨。
C.别人无知,可我不恼恨。
D.别人无知,可不知恼恨。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够做我老师的人。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正确的译文是
[ ] A.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自己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哪一样我能有呢?
B.默默地识字、不厌烦地学习,不疲倦地教人,这几种我怎能有呢?
C.不做声地记录,学习永不满足,教人感到愉快,哪一样我能有呢!
D.默默地识字,永不厌烦学习,乐于助人,对于我,能有哪样呢?
5.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言行的书,共________篇。
在我国,它最早提出教学要“________”。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的创始人。
“四书,”指《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请看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焉。
”()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2.从《论语》中选写四个成语并用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用《<论语>十则》中的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品格:________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
(3)孔文子谥号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
(4)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________
延伸拓展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日:“先生读书,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1.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据何文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一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1.(1)l*n(2)yu8(3)y)n(4)zh@(5)hu@(6)h4o
2.(1)怨恨(2)迷惑(3)疑惑(4)旧知识(5)满足(6)以……为耻辱
3.(1)说—悦,愉快(2)女—汝,你(3)知—智,智慧(4)识—记,记住
4.(1)C(2)B(3)B(4)A
5.略
(二)能力提高
1.(1)见贤思齐(2)尽善尽美(3)举一反三(4)道听途说(5)巧言令色
2.略
3.(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延伸拓展
1.(1)根据什么文章知道(2)成年人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人。
2.谈受到的启发,可以多角度来讲,比如:读书不能望文生义(动筒认为五六人是指三十人)与人辩论时,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博士论难时引经据典,动筒也以书中的内容来反驳对方)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博士奉经书为至理,只要是经书中的话,就不能质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