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长了白发,怎么办?

长了白发,怎么办?作者:李元文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6年第07期白头发,很多专家都对此表示“遗憾”,因为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白头发的治疗手段很有限。
难道一朝有白发,终身都携带么?为此,本期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李元文从中医角度为您支招——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岁月的洗刷,每个人都会从满头乌发到鬓毛霜染、白发苍苍。
但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长了白发。
前几天我在门诊治疗一个小孩,不到10岁,几乎是满头白发,家长带着到处求医。
那么,白发,特别是少白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头发变白、枯槁与脱落是一个渐进的人体生理现象,中医认为与肾气的盛衰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男女发生齿长、发脱齿落的过程表述得很清楚,头发的生长,色泽的变化和人的生命一样,就像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
如今常见的白发有两类,一类是老年白发,一类是少年白发。
先来说说老年白发。
老年人白发多与肾虚有关。
肾主藏精,其华在发。
头发的颜色、光泽多是肾精血的外在表现,所以肾气是否充足是与白发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在长白发初期,喜欢把那一两根白发拔了,因为他们认为拔了可以阻止白发再生,但是有些人说不要拔,拔一根长十根。
先不论拔头发不当有可能会引发毛囊炎等问题,但就以上两种说法来讲,都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人正常的头皮每个毛囊只有1根~2根头发,所以拔了1根头发是不可能生长出10根头发的。
白头发拔了以后,其所在的毛囊色素细胞不会因为头发被拔了而多分泌黑色素,所以再长出来的头发也是白色的。
那有没有可以延缓白发生长的方法呢?七宝美髯丹可以延缓白发的生长,当然也需辨证用药。
七宝美髯丹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方剂。
“七宝”是说这个方子里主要有七味药材,有补肝肾的,有健脾利湿的以及强筋骨的。
“美髯”中的“髯”是指两颊上的长须,泛指胡须。
既然可以美胡须当然对头发也是有效的。
这个方子现在也有中成药,对于白发的生长有延缓作用,可辨证后遵医嘱治疗。
曲黎敏谈中医养生:面部经络与健康

曲黎敏谈中医养生:面部经络与健康作者:曲黎敏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1期专家简介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曲教授先后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
多年来,曲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多次应邀前往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讲解《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曲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内容广博,使听众、观众于绵绵细语之中既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又能参悟到大道至简、真切实用的养生智慧。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可从面色显示出来。
面色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形容健康的脸色是“白绢襄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面色,如苍白、潮红、青紫、蜡黄、黑色等。
其实,眉毛、颧骨、脸颊、人中与健康也有种种联系。
本刊特邀专家为您从中医角度解读面部各种表现与健康的关系。
面部循行的经脉面部所循行的经脉一共有11条。
任脉起于会阴,从下腹上来,沿着人体前正中线一直往上走,走到人中处,然后分成两支,走到两颊的上部。
因为任脉主血,所以如果人的血气足,脸色就比较红润。
女人35岁之后脸上不红润了,是血气开始不足的缘故。
那么,任脉是怎么上行到面部的呢?它是由冲脉带上来的。
冲脉主气,它将人的血带到脸上,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气血足,脸就红润。
这里注意一点:我们讲的“红润”不是满面红光的意思。
如果观察过小孩子的脸,就会发现,小孩子的脸上都有一层细细软软的绒毛,非常可爱,这种绒毛可以吸住光,所以我们很少说小孩子“满面红光”,他们脸上呈现一种非常润泽、柔和的红色。
而对于老人,由于脸上的绒毛早已褪掉,肝肺肾的疏泄、收敛的功能逐渐衰退,他们脸上的红就是一种非常光亮、涵不住的红色。
所以一旦老人脸上出现很鲜亮的颜色,特别是粉色,应及时去检查身体。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B )A 食养B 食补C 食疗D 食节E 食用2. 中医饮食调护中,饮食禁忌内容包括(ABCDE)A 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B 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C 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D 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E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3. 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ABCDE)A 饮食有节B 饮食有方C 谨和五味D 荤素搭配E 以上都是4.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 ABC )等。
A 食气B 食性C 食味D 食用E 食疗5. 食物的性能包括( ABCDE )等内容。
A 气B 味C 归经D 升浮沉降E 补泻6.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C )食物最多。
A 酸味B 苦味C 甘味D 辛味E 咸味7. 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C )范围。
A 酸味B 苦味C 甘味D 辛味E 咸味8. 常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数量( A )温性食物。
A 多于B 不多于C 少于D 不少于E 近似于9. 关于饮食禁忌,在古代文献上( ABCE)A 葱忌蜂蜜B 人参忌山楂、萝卜C 茯苓忌酯D 鸡肉忌蘑菇E 鲫鱼忌麦冬10. 生姜可用于(ABCDE )的食疗。
A 风寒感冒B 呕吐不止C 半夏中毒D 中寒水泻E 胃寒疼痛11. 既能辛温发散,又能发汗透疹,令小儿痘疹速出的为( C )A 生姜B 苏叶C 芫荽D 豆豉E 薄荷12.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属于甘味食物有( ABD)。
A 鸡肉B 大枣C 白菜D 粳米E 冬瓜13.性味辛温的有( ABE)A 苏叶B 生姜C 薄荷 D菊花 E 芫荽14. 根据食物的升降浮沉分类,属于阳,升浮食物有( BCD)。
A 莲子B 花椒C 菊花D 绿茶E 冬瓜15.带鱼属发物,患有(BC )者忌食。
A 感冒B 脓肿 C疮疥 D 肝炎 E 胃癌老年人中医养生周俭北京中医药大学一、老年人生理特点(一)脏腑虚弱:正如《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节》曰:“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抑饮食以资气血”。
健康产业背景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繁荣发展健康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
近年来,健康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得以推动发展。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健康长寿的智慧结晶,内涵丰富、方法多样,在保障国民健康、繁荣健康产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探索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很有必要。
1 健康产业发展的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2019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首次明确了健康产业的定义,即“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
”此文件将健康产业范围划分为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人才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事务、健康环境管理与科研技术服务等13个大类。
按照三大产业划分,健康产业涵盖了所有与健康有关的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内容,体量庞大,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一个产业的发展,人力是第一资源,而人才的根本在教育。
健康产业按服务类型划分为医疗型和非医疗型两大类。
而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以医疗型人才为主,非医疗型健康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成熟,健康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健康产业的需求[2]。
虽然国内很多院校借鉴国外健康管理的经验,进行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alent train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fe nurturing subject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industry Zhang Jie, Zhang Mian, Ding Ran, Cao Feng, Sun Xiaoshe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25, 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industry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fe nurturing subject, and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fe nurturing subject can only be developed in a long way if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Chinese health industry.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training direction, im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lagg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future, i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ife nurturing subject major wants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ealth industry, it should grasp the trend of social talent demand and reasonably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direction; build a training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on and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cutting faculty team and solidify the support of talent training;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 】Health industry; Traditional Chinese life nurturing subject; Talent training 健康产业背景下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张杰 张冕* 丁然 曹峰 孙晓生基金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贵中医教学工程合字2020-24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中医药膳学》(编号:2020140791);贵州中医药大学养生药膳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编号:202043-31)作者单位: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贵州中医药大学(张杰、张冕、丁然、曹峰);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通讯作者【摘要】 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的参与,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只有结合我国健康产业的需要,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连建伟 中医之道,当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78《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1月刊中医之道,当传承精华除去睡觉、外出的时间,连建伟不是在工作室忙碌就是在门诊部坐诊。
工作室、门诊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门诊部)和家里都相隔不到1公里,构成了连建伟每日的三点一线。
方便、快捷的工作生活圈为他的工作节省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也正是节省出来的这段时间,为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患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50年的中医医疗工作经历,让连建伟累积了十分丰富的临证经验。
他总结,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是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医学。
在连建伟的《名中医成才之路》一文中,提到六点:“立大志、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学国学、修道德”。
他认为这六点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核心要素,每一点都要引起重视,用心实践。
证有轻重兼杂,方有加减出入作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中医方剂学专业研究生,连建伟师承国医大师王绵之先生,擅长运用经方及后世各家医方,创制新方、精于脉理、辨证施治、用药轻灵、疗效显著,毕业后即在浙江中医学院执教方剂学课程。
他在从医时还不断学习创新,边治病、边钻研,尤对内科脾胃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连建伟认为,方之效验,在于灵活,而又妙在加减。
例如,在逐瘀方中,他常根据病证中气滞、血瘀双方孰轻孰重,相应地调整理气药、活血药的剂量。
如气滞甚,则乌药、枳壳、香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工作50年,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特殊津贴。
守正创新文/肖格格 贵州理工学院 副教授 张 颖79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附、柴胡等剂量相对较重;如血瘀重,则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延胡索等剂量相对较重。
连建伟强调,中医的价值在于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医药文化,而且可应临证无穷之变,具体体现在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上。
治病时,要先辨证审因,找出病因后确立治法、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最后妥善配伍而成,可总结为“方随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以法统方”这16个字。
中医养生学教学之我见_张玉苹

2009年05月,28(3)中医教育ECM 张玉苹,女,博士,讲师加强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人口与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健康教育因费用低、效果好成为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优选措施,并正逐步作为解决当今主要社会卫生问题的重要手段[1]。
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抑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大大减少老龄人口增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1我国中医养生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中医养生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召开的“中国医学战略讨论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会议”,对中医养生学教育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次中西医专家和教育专家论证,教育部终于在1986年初批准成立养生康复专业,1987年9月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中医养生学专业。
由于受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以及重视、努力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养生思想在社会的推广普及起初并不理想,社会对中医养生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也非常有限。
目前,中医养生思想日益受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广泛重视,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和巩固这个专业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开设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的院校主要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设置预防保健专业的学校较少,且以专科、本科居多,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极少。
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层次上来看,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2]。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高校教育这一平台,搞好中医养生教学工作。
2中医养生教学的目的与方法关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黄帝内经》中早有述及:一是教育内容要简明易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医学道理要“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
中医养生专家葛老师简介

葛老师中医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系毕业国家注册、执证中医师中医养生培训高级讲师国家劳动部执证高级推拿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系出身中医传统世家,专注于养生健康的研究临床擅长以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证,尤其擅长于糖尿病、高血压、脾胃病、心脏病、风湿病治疗。
葛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传承葛氏世家260多年的中医精髓,自幼秉承家学。
近二十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医养生,常见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并潜心于疑难杂症的纯中医治疗并取得极其出色的效果(如:一周治愈20年腰痛;纯针灸3小时退42度高热;纯针灸治愈创伤感染化脓;肝腹水1月消退;中药10天治愈多年头痛及有数例糖尿病的治愈案例)近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银行、移动、联通等各行各业,课程主要以理论为基础,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结合大量案例和现场实操的方式,将养生保健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员,让学员一听就明,一学就会。
生活中,葛老师自己就是一个养生有道的典型,出色的中医养生功底让早就年过而立之年的他看起来很年轻,从精神状态到相貌容颜都更像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葛老师从多年的课程和咨询过程中发现:多数患有不治之症的朋友,家庭成员普遍缺乏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养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葛老师的养生观点不是谈论戒烟戒酒、早早入睡等理论上正确却在繁忙复杂的现代社会做不到的事;以葛氏养生观点来看:首先,它应是在这个繁忙复杂的现代社会可以实现并能简单操作的;其次,它应当兼顾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
基于这两点,葛老师将在课程中让学员先学习基础的养生保健知识,再学习简单高效的主要养生手段如穴位按揉、身体推拿、中药(药茶药粥药酒药汤)、食疗等,最终达到受众人群能防病、治病的根本目的。
防病部份:主要学习对影响身体健康因素的趋利避害、一招推拿保健康、保健药粥药茶药酒等。
治病部分:重点是各种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和治疗;可在授课现场供学员选择的、通常学员最为关注的慢性疾病有如下:中年四大病:肥胖及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病:老年痴呆预防和处理、中风预防和后遗症;躯干四肢疾病:颈部疼痛、腰部疼痛、久站腰腿疼、肩周炎、静脉曲张、风湿病;消化道疾病:胃病、宿醉、过度饮酒保肝、痔疮、便秘、腹泻;全身性疾病:长期疲劳与早衰、失眠、过敏、自汗、盗汗;外观类疾病:面容老化、面部痤疮;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其它疾病:慢性肾炎、男女性功能不足、头晕;荣誉奖项:大学期间荣获北京地区多所中医类高校联合举办的“中医学士论坛”比赛第1名;同在大学期间葛老师的中药方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认可批准,是中医药大学建校70多年来第一例被学校批准可开中药方的学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 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doc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基础、针灸)
1.上课时间:上午第01、02节08:00-09:30;上午第03、04节10:00-11:30;
下午第05、06节14:00-15:30;下午第07、08节15:50-17:20
晚上第09、10节18:00-19:30;晚上第11、12节19:50-21:20
2.教材《神经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国彰
3.《循证医学》课程硕士和博士分层次授课,博士班课程名称为《循证中医药研究方法》,硕士班课程名称为《循证医学基础》。
4.《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分期授课,约3周完成一期;请所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同学,在第一教学周到基础医学院楼531实验室进行分班。
5.带*号的为研究生新开课程
6.英语课程设置表
7.公共必修课分班一览表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生物制药工程六年制)
1.《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东区
2.《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两门课程2选一,东区
3.《翻译》微生物班54学时,2学分,东区
4.《计算机应用》54学时,3学分,限选西校区G班
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论》54学时,2学分,东区
6.《中药生物技术应用》36学时,2学分,东区
7.《名师大讲堂》2学分,时间,地点见海报通知 8.《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54学时,2学分,西校区
9.《分子细胞生物学转专论》54学时,2学分,东校区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护理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类
❖ 性凉——鸭肉 ❖ 性平——鸽肉、鹌鹑 ❖ 性温——猪肉、牛肉、羊肉、鸡肉 ❖ 性热——狗肉
• 温性:海参、虾、鲍鱼、带鱼、胖头鱼、草鱼、鳝 鱼、
• 平性:海蜇、对虾、乌贼鱼、黄花鱼、鲳鱼、鲫鱼、 鲤鱼、白鳝、鳖、龟、泥鳅、桂鱼、干贝
• 寒性:蟹、螺、蛏、蛤蜊、田螺、海带
• 遗传因素 • 七情太过 • 劳逸失度
22
早衰类型的人
• 烟民 • 心胸狭窄 • 酗酒 • 生活无规律 • 药罐子 • 欲望过度 • 讳疾忌医 • 抑郁 • 没朋友 • 不参加体育活动
23
2、养生原则
道法自然,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气血通调、 疏通经络、养正祛邪、 精神内守、饮食调理、强身健体、动静结合 增强正气、早期诊治、防病传变、 综合调理、灵活具体、持之以恒。
38
蔬菜
• 西红柿(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胡 萝卜(性味甘、平,入肺、脾经 )、菠菜(性味甘辛,可通血脉、 通肠胃,止渴润燥 )等都富含抗氧化物 ,提高免疫;
• 大豆(性味甘平,归脾、大肠经,能健脾宽中润燥,益精血、养 肌肤 )抗病能力,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
• 3阳虚质:形体白胖,沉静内向,怕冷,喜热食,毛 发易落,大便溏薄,不耐寒热。
• 4阴虚质:形体瘦长,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手足心 热,口燥咽干,渴喜冷饮,不耐热。
• 5痰湿质: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性格温和,稳 重恭谦,善忍耐,油脂较多,胸闷,痰多。
15
体质辨证(续)
• 6湿热质:形体偏胖,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性 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疥、黄疸、火热等,湿热交 蒸较难适应。
走生命。 • 全球20亿酒精消费者,中国有2亿多,每年
相当于一个西湖。耗粮食300亿公斤,喝掉 200亿元。
9
中医对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及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养生:保养生命 中医养生学: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 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管理学问。衣食住行和情绪思想的综合管理。
4
健康现状分析
• 卫生部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前十位:恶性 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损伤及中毒、 内分泌代谢病、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神经系统、 精神障碍,占死亡总数90.4%
• 青年老化:2007年《“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 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显示:肿瘤高发年龄段已从五、六十岁提前到四十 岁,而且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WHO对1万名年轻 心梗最低年龄20岁,80%低于30岁,“30岁的身体 60岁的血管”。上海5年间脂肪肝增加了50倍,低 龄化趋势严重。
精充、气足、神爽
11
WHO组成健康四要素
• 父母遗传15% • 社会自然环境17% • 个人生活方式60%(我做主) • 医疗条件8%
父母遗传 环境 生活方式 医疗条件
12
生命观 全国调查:男性131岁;女性122岁
13
中医学的认识
• 三种状态:“未病” “欲病” “已病”
(孙思邈)
•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
18
精 精力不集中,常一人”发 神 呆” 类 看书、写文章易走神
健忘,记不住事 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定
工 不愿与客户见面,不愿与别人讲话
作 类 一开始工作就感到心烦意乱
临 四肢肌肉酸痛、疲软 床 失眠、多梦 症 状 头晕、头痛、耳鸣 类 心悸、胸闷
腹胀不舒,夜间尤甚 腹泻或便秘 长期低烧 慢性咽炎,咽喉肿痛
30
四时养生
春 阳长阴消 防风养肝 春捂秋冻 夜卧早起, 葱姜蒜 多室外 养肝戒
春夏养阳 木
防春困 勤晒被褥 韭菜
活动 郁怒
夏 夏至阴生 防暑养心
阳
防暑热,防 睡眠充足, 清淡 清 空调病 通风凉爽 暑健脾
益气
清晨或 养心节 傍晚散 狂喜 步
长夏防湿 养脾土
秋 阴长阳消 秋天防燥
秋冬养阴 养肺金
冬 冬至阳生 冬天防寒
齿、头发、肌肉
2
为什么要养生
国民健康现状堪忧 高危人群:成功人士,青少年
王选 陈逸飞
侯耀文
陈晓旭
3
健康状况
• 西方白领:透支金钱,储蓄健康。 • 中国白领: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前用命
换钱,40岁后用钱买命。“财富富翁”“健 康负翁”
• 中国亚健康7亿人。60%~70%,知识分子、 企业管理者、机关干部70%以上。 “黄灯”——“黄牌警告” 对财富的贪婪远远超过对健康的需求 度;管理决策中非理性思维,健康管理 的不理性漠视
没有饥饿感,不思饮 下肢轻度浮肿 食
小便异常 易感冒,迟迟不愈
性欲减退,阳痿;月经不调 19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增重
中医对病的认识
• 中医的“病”是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指标的异常。 • 是在某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脏腑气血津
液、精气神的生理活动发生异常 ,原有的平衡协调 关系被破坏的结果。
未
病康
病
复
20
早衰类型的人
• 烟民 • 心胸狭窄 • 酗酒 • 生活无规律 • 药罐子 • 欲望过度 • 讳疾忌医 • 抑郁 • 谈朋友 • 不参加体育活动
21
早衰的主要因素
• 社会原因:65%病人与社会逆境、失业、工作 不顺利、家庭不和、不良社会习俗、人与人 的矛盾
• 自然环境:空气、水污染(苯物、铅、砷) 温度,等
病。”
• 上医:维护健康养生医学。未雨绸缪,防病于先 • 中医;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防微杜渐,欲病救
萌
• 下医;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已病早治,防其传
变。
。 14
体质辨证
• 1平和质:形体匀称健壮,性格随和开朗,肤色润泽, 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患病较少, 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 2气虚质:肌肉松软,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气短 懒言,精神不振,疲乏,出汗,易感冒,不耐受寒 热。
• 孙思邈: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35
食物的“五大性”
• 热性 • 温性 • 平性 • 凉性 • 寒性
36
常用汤、粥方
• 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莲藕汤、冬瓜汤、 荸荠梨水、山楂红枣汤、银耳汤;
• 小米、紫米、薏米、百合、玉米面、山药、 红薯
• 莲子、皮蛋、瘦肉、绿豆、红豆
37
饮料
• 绿茶、铁观音、红茶、普饵茶 • 菊花茶 • 枸杞茶 • 金银花、金莲花茶 • 西洋参茶 • 虫草
16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
17
感 早上不想起床。起床后感觉乏力,对任何事情都打不 觉 起精神 类
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喜欢将双脚放在茶几等高处,才 感觉舒服
喝了咖啡、浓茶后,似乎才感觉轻松一些
行 说话声音小而无力,多说几句就累
为 类
常常伸懒腰,打哈欠
眼睛疲乏,昏昏欲睡
畏惧爬楼,上楼时双脚易打绊 公交车来了或过街时,不愿意抢快几步 常以过量饮酒麻痹自己,以大量吸烟来兴奋自己
保精血
防湿邪,保 睡眠,备防 暑饮料
早秋防温 燥,晚秋防 凉燥
避免着凉
防秋凉感 冒
淡补如 西瓜绿 豆。忌 冷饮
清润甘 酸 百合
避寒防病 开窗换气, 进补 不蒙头睡 觉
养脾忌 忧思
太极八 养肺减 段锦 伤悲
御寒室 养肾避
外
惊恐
31
(3)环境养生
• ①自然环境与健康:地形,空气,饮水 • ②住环境与健康:房子坐向;清洁安静
• 1、节制法:遇事戒怒;“宠辱不惊” • 2、疏泄法:直接发泄法 ;疏导宣散法 • 3、转移法(移情法): • 升华超脱法; • 移情易性法;(琴棋书画易情法) • 运动移情 • 4、情志制约法:悲胜怒;恐胜喜;怒胜
思;喜胜忧;思胜恐。
29
(2)四时养生
• 春季养生 • 夏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7瘀血质:瘦人居多,性格内郁,急躁健忘,面色晦 暗,易患疼痛,口唇暗紫,女性多痛经或紫黑有块。
• 8气郁质:形体偏瘦,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 敏感多疑,胸胁胀满,嗳气呃逆,咽喉异物感,健 忘,惊恐,易患抑郁,脏躁,不寐,对精神刺激适 应能力差,不喜欢阴雨天气。
• 9特禀质:有畸形,或先天生理缺陷,遗传倾向,过 敏等,适应能力差,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
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 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 虚相得,乃客其形。
26
“三因摄生” —辨证观
① 因时:四时 ② 因地:环境 ③ 因人:性别;年龄(小儿、青年、中年、
•① 睡眠时间和质量 •② 睡眠方位与姿势:“卧如弓”右卧以
舒脾气,归于肝。 •③ 睡眠与卧具(床铺、枕头) •④ 睡眠环境与宜忌 •⑤ 睡眠禁忌:切忌七情过极;切忌多言;
切忌饱食、饥饿
34
(6)饮食养生
“吃得好并不意味吃得对” 合理调配,五味调和。健康膳食金字塔
• “四少四多”: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 多菜、少药多食
5
心理疾病
• 社会重大转型期,最易导致心理疾病 • 卫生部:中国人群第四大死因。预测2020年
升至第二位。 • 每年28.7万人 • 2005年,28届国际心理学会,20%儿童存在
抑郁症状,其中40%为临床抑郁。
6
情志致癌
• 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3000个癌细胞,为什么 大多数人不得癌症,因为人体有专门的“自 然杀伤细胞”对抗肿瘤。如果忧郁、苦闷、 焦虑等不良情绪长期影响,免疫功能下降 20%以上,会导致以上疾病的发生。全球 2000万,每年新发9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