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二月对应十二卦
十二消息卦

十二消息卦十二消息卦:复卦--------冬至(十一月)12月21日姤卦--------夏至(五月)6月21日临卦--------大寒(十二月)1月20日遁卦--------大暑(六月)7月22日泰卦--------雨水(正月)2月19日否卦--------处暑(七月)8月23日大壮--------春分(二月)3月21日观卦--------秋分(八月)9月22日夬卦--------谷雨(三月)4月20日剥卦--------霜降(九月)10月23日乾卦--------小满(四月)5月20日坤卦--------小雪(十月)11月22日复卦冬至临大寒、泰卦雨水是正月。
大壮春分二月天、谷雨逢决小满乾。
后卦夏至大暑遁、否卦处暑气不通。
观卦秋分是八月、剥卦霜降坤小雪。
第二节爻位爻象信息一、爻位: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位正,其信息之象一般为:1、测人事:世爻位正,说明卦主为人处事行得端、做得正。
不正则为人处事不光明磊落,必有某些违反道义、理法之事。
2、测官运官职:官爻位当,说明官位与自身能力、品德等相称。
不当则官位不适当,不是自身能力、素质、品质高而官位低,就是自身能力低或品行不端难于和本位相符相称。
3、人的性别:“一、三夫,二、四妇”(阴位女性位置,阳位男性位置),阴爻居阴位,说明女人品行端正,具有女性传统美德(温柔体贴、贤惠善良等)。
阳爻居阴位:女有男性作风,或此女品行不端,二者必居其一。
男测婚姻:未婚以应爻代表女方,若应阴居阳位,或应阳居阴位,都主女不具传统性(有男性作风或行为),有失于人们正常理念,这与婚姻能否成没有关系,位不正不代表不能成。
4、五爻为道路、君位、一家之主等;二爻为宅、女人、腿部等;三爻为门户、兄弟、腰部等;六爻为房顶、梁栋、高处等。
信息定向:当所测事项定下来时,爻位信息随之定下,如测房宅:二爻宅、五爻走廊、六爻房顶、栋梁等,所有爻位信息都定位于有关房宅方面,其它与房宅无关的信息就不体现。
六十四卦与月份(京房易学基础五十七)

六十四卦与月份(京房易学基础五十七)网友问六十四卦与月份的对应关系?这属于京房卦气的问题。
使用卦气来断卦,必须是古代的太卜占法才使用。
有了干支、五行、纳甲后,基本上就不使用卦气。
六爻预测也不是用卦气来确定月份。
只有用古筮法,就是直接使用《周易》断卦才使用卦气理论。
古筮法中六十四卦与月份有对应关系。
下面我简单叙述如下:按照孟焦京的卦气说:坎离震兑为四时方伯,分别主:坎主冬季,震主春季,离主夏季,兑主秋季。
四时方伯卦,在古筮法中,按爻位,确定月份月和二十四节气。
每一爻管一个节或气。
两个爻管一个月。
所以一个四时方伯卦值三个月。
坎卦:初爻为冬至,以下依次为: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震卦:初爻为春分,以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离卦:初爻为夏至,以下依次为: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兑卦:初爻为秋分,以下依次为: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四时方伯卦对应月份非常清晰,按季节所含月份即可。
四时方伯之后,还有十二个卦分主两个月份,内卦主一个月,外卦主一个月。
在古筮法占卜实践中,根据动静说,在内卦按内卦所主月份,在外卦按在外卦所主月份。
小过:内卦为十二月,外卦为正月;需卦:内卦为正月,外卦为二月;豫卦:内卦为二月,外卦为三月;旅卦:内卦为三月,外卦为四月;大有:内卦为四月,外卦为五月;鼎卦:内卦为五月,外卦为六月;恒卦:内卦为六月,外卦为七月;巽卦:内卦为七月,外卦为八月;归妹:内卦为八月,外卦为九月;艮卦:内卦为九月,外卦为十月;未济:内卦为十月,外卦为十一月;屯卦:内卦为十一月,外卦为十二月经常说的十二消息卦也是在古筮法上使用,这十二卦每卦代表一个月份。
十二消息卦:坤卦:十月;复卦:十一月;临卦:十二月;泰卦:正月;大壮:二月;夬卦:三月;乾卦:四月;姤卦:五月;遁卦:六月;否卦:七月;观卦:八月;剥卦:九月;除了以上这些卦之外,还有二十六卦也是单独主一个月份,下面分别列出。
候在正月份:益卦、蒙卦;候在二月份:解卦、晋卦、随卦;候在三月份:蛊卦、讼卦;候在四月份:小畜、比卦、师卦;候在五月份:家人、咸卦;候在六月份:履卦;候在七月份:损卦、同人;候在八月份:大畜、贲卦;候在九月份:明夷、无妄;候在十月份:大过、噬嗑、既济;候在冬月份:蹇、颐;(冬月指十一月)候在腊月份:睽、谦;(腊月指十二月)以上就是六十四卦与月份的对应关系。
十二月对应的卦象

十二月对应的卦象月卦对应的一年十二个月的卦象。
所以一共有十二个卦,这十二卦是阴阳的消长变化过程。
十二个卦对应每个月逐渐由阴阳消长的过程。
他们分别是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乾为天,天风垢,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坤为地。
地雷复卦,一阳复始,万象更新之象。
复,回复之象,上卦为坤,下卦为震。
震是一阳初始,一爻是阳爻,23456全是阴爻,乃是阳爻,刚刚形成之象,阳爻代表生命。
阴爻代表死气,活着的人叫阳,死的人叫阴啊。
这个时候刚刚生长出来,在一爻的爻位时上,叫复卦代表的是子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
复卦二爻发生了变化,变成阳爻,也就是阳逐渐增长的过程,二爻变成阳爻这时候震卦变成了兑卦,上爻不变,阳爻从最初的一爻生长到了二爻,这叫地泽临为丑月卦。
丑月为农历的十二月啊,这时候阳气又渐长一个阴爻,相对来说,阴爻啊被剥削了,也就是削弱了,这叫阳长的过程,以此类推啊。
第三爻变成成阳爻,也就是变成地天泰,这时候下面三个阳爻,上面三个阴爻啊。
叫地天泰卦,泰卦呢,是寅月卦,寅月为正月,为农历的正月。
这时候阳爻变成了三个,再一次一次阳爻继续增长,从三爻增长到了四爻,这叫雷天大壮卦,也就是。
坤卦的底爻也就坤卦的一爻,也就是在泰卦中的四爻变成了阳爻,阴爻三个变成了两个爻,阴爻渐消,阳爻渐长的过程为大壮,雷天大壮为卯月卦,卯月为农历二月,继续,这个生长过程,阳爻由四个阳爻变成了五个阳爻,阴爻呢逐渐递减,这时候只有上爻不变12345爻全变成阳爻,这叫泽天夬卦,上为兑卦,下为天乾卦啊。
泽天夬卦怪卦,为农历三月用干支表示为辰月啊,为辰月。
阳爻继续增长,继续消弱阴爻的这个权利啊,变成乾为天,也就是泽天夬的上爻,六爻这个阴爻变成了阳爻,变成乾为天卦,乾为天。
为四月卦,四月为农历的四月,阳极啊,得阴生,阴极得阳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乾卦为四月卦,已经是六个阳,六个阴爻全变成了阳爻啊。
十二消息卦(十二)

一阳息而显,一阴消而隐,此阴就涵摄于此阳之下,而并未消失。此 时,所显者为一阳五阴之格局,所隐者为一阴五阳之格局,此一阴五 阳,即涵摄于此一阳五阴之下。
此时复卦显,姤卦则隐而涵摄于其下。显的一阳加上隐而涵摄于五阴 之下的五阳,与显的五阴加上隐而涵摄于一阳之下的一阴,分别构成 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
显的六阳与隐的六阴所分别表征的天之阳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昭示 着天地宇宙间的阴阳二气仍完满地存在。
《复卦》虞注道:“阳息坤,与姤旁通。”《姤卦》虞注说:“消仲夏五月午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的表征者。
复卦言之,仲冬十一月子,阴极阳生,一阳息而消一阴,形成复卦所 表征的一阳五阴的阴阳消息基本格局。
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
在六十四卦中,前人以阴阳消长依次配对,凡“消”“息”之卦共 十二卦,称为“十二辟卦”。主一年之十二个月。对应如下: 一月:泰卦上地下天,地天泰 二月:大壮卦上雷下天,雷天大壮 三月:夬卦上泽下天,泽天夬 四月:乾卦上天下天,乾为天 五月:姤卦上天下风,天风姤 六月:遯卦上天下山,天山遯 七月:否卦上天下地,天地否 八月:观卦上风下地,风地观 九月:剥卦上山下地,山地剥 十月:坤卦上地下地,坤为地 十一月:复卦上地下雷,地雷复 十二月:临卦上地下泽,地泽临
所谓消息卦,是指阴消阳息逐步消减或增长之卦象,由下往上诸爻 更替,而出现的阴阳分立、互不相间的齐整具象,并以六爻皆阳之乾 卦和六爻皆阴之坤卦为极端表象。
虞翻认为,在阴阳消息说的意义上,由乾坤两卦所分别表征的天之阳 气和地之阴气的全部,各彻然显现于孟夏四月巳与孟冬十月亥。
孟夏四月巳,乾成坤隐,六爻纯阳的乾卦所表征的天之阳气盛极而通 体彻然显现,此时由坤阴所表征的地之阴气,貌似被阳气消剥净尽而 化为乌有,实则是盛极的阳气令其全然进入隐伏潜藏而不显的状态, 并涵摄于盛阳之下,而未发生丝毫减损;
经之十二消息卦

经之十二消息卦即易学中“十二辟卦”。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
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
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幻、乾、姤、遯、否、观、剥、坤。
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已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故称为“息卦”,“息”即为生长之意。
反之从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阴爻逐序上升,阳爻依序递减,以至全无,故称为“消卦”。
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而午月(中气夏至)为夏至过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初生(初爻为阴爻),寅月阴阳调和(三阳爻、三阴爻)故初春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十二辟卦”既是全部都集中在“乾”“坤”为上下卦的“乾坤区”内,也是全部集中在八宫中的“乾”“坤”二宫之中。
乾宫的辟卦:乾(巳)、姤(午)、遯(未)、否(申)、观(酉)、剥(戌)。
它们具有相同的六亲属性:兄弟金、子孙水、妻财木、官鬼火、父母土。
坤宫的辟卦:坤(亥)、复(子)、临(丑)、泰(寅)、大壮(卯)、夬(辰)。
它们相同的六亲属性是:兄弟土、子孙金、妻财水、官鬼木、父母火。
临卦六三大寒遁卦九三大暑泰卦九五雨水否卦六五处暑大壮初九春分观卦初九秋分夬卦六三谷雨剥卦六三霜降乾卦六五小满坤卦六五小雪。
从12个月的卦象——看易经的辩证法思想

从12个月的卦象——看易经的辩证法思想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广东英德出土1.4万年前的稻作遗存,成为稻作文明的源头。
史学界将人类使用工具的情况划分出太古、远古、上古的中国古代文明几个阶段。
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别称三皇五帝时代、神话时代,对应于新石器时代。
也是以文字为分水岭的最后一个没有文字的古文明时代。
易经的源头,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根据河图与洛书,开出八卦图。
到周朝时代,周文王衍生出64卦并阐发爻辞,周公发明阐述每卦六爻的爻辞,至此易道尽显,其后逐渐成熟,称为《易经》或者《周易》。
她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以阴阳、天地、日月作为卦象辩证的论据,推演万事万物变化,充满了辩证思维的中国自然哲学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先简单介绍几个概念:《易经》之易字是古人创造,有日月叠加之意。
日为阳,月为阴。
卦就是被用来观察的阴阳关系的表象或图象。
“卦”字,从圭从卜。
圭,指土圭,测日影的土柱。
卜,测度之意.。
联系起来,这个会意字,指立八圭测日影阴阳用来卜算。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指一条线分为两个专门符号的名称。
爻包含有阴(- -)、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
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部。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线叫初爻,中一线叫二爻,上一线叫三爻。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两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古人观察到,一年四季日出月落的变化规律,从六十四卦中抽取十二个卦,归纳天文变化,用来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
这十二个卦就是十二辟卦,又叫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
他们分别是:复卦(11)、临卦(12)、泰卦(1)、大壮卦(2)、夬卦(3)、乾卦(4)姤卦( 5)、遯卦( 6)、否卦(7)、观卦(8)、剥卦(9)、坤卦(10)。
十二辟卦与二十四节气

⼗⼆辟卦与⼆⼗四节⽓评说⼗⼆辟卦与⼆⼗四节⽓⾸先来介绍⼀下⼗⼆辟卦。
⼗⼆辟卦,也叫⼗⼆消息卦,是周易研究当中的重要学说。
在⼀个卦体中,凡阳⽘去⽽阴⽘来称为“消”;阴⽘去⽽阳⽘来称“息”。
“⼗⼆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卦各⽘的“消”“息”变化⽽来的。
“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取其主宰之义。
⽤⼗⼆个卦配⼗⼆个⽉,每⼀卦为⼀⽉之主,是谓“⼗⼆辟卦”即⼗⼆⽉卦。
这⼗⼆卦是:复、临、泰、⼤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
配以地⽀排序之⽉份,就是:复主⼗⼀(⼦)⽉,临主⼗⼆(丑)⽉,泰主正(寅)⽉,⼤壮主⼆(卯)⽉,夬主三(⾠)⽉,乾主四(巳)⽉,姤主五(午)⽉,遯主六(未)⽉,否主七(申)⽉,观主⼋(⾣)⽉,剥主九(戌)⽉,坤主⼗(亥)⽉。
此⼗⼆卦中,阳⽘递⽣的六个卦,即从⼦⽉复卦到巳⽉乾卦,阳⽘从初⽘的位置逐次上升:复卦初⽘为阳⽘,临卦是初、⼆⽘为阳⽘,泰卦是初、⼆、三⽘为阳⽘,⼤壮卦是初、⼆、三、四⽘皆阳⽘,夬卦是初、⼆、三、四、五⽘皆阳⽘,⽽乾卦则全为阳⽘,在此六个卦象中阳⽘逐次增长,故称为“息卦” ,“息”即为⽣长之意。
反之从午⽉姤卦到亥⽉坤卦,阴⽘逐序上升,阳⽘依序递减,从乾卦到到姤卦,初⽘为阴⽘所取代,从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以⾄坤卦,此六个卦象中阳⽘逐步消失,以⾄全⽆,故称为“消卦”。
接着再来介绍⼀下中国的⼆⼗四节⽓:中国古历法将两冬⾄之间的周期称为岁,⼀岁分成⼗⼆等份,名为⽓或中⽓,是⽓候变化的转折点,⼀⽓⼜两分为⼀节、⼀⽓,所以⼀年有⼗⼆中⽓,⼗⼆节⽓,这就是所谓的⼆⼗四节⽓,⼆⼗四节⽓以太阳正照南回归线的冬⾄中⽓算起,历⼩寒、⼤寒、⽴春、⾬⽔、惊蛰、春分、清明、⾕⾬、⽴复、⼩满、芒种、夏⾄、⼩暑、⼤暑、⽴秋、处暑、⽩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再到冬⾄为⼀岁,此⼆⼗四节⽓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关系⽽划分,所以为阳历。
⽽以⼀节⼀⽓为⼀个⽉,以冬⾄之中⽓起为⼦⽉,此为节⽓历。
【易卦基础】十二消息卦

【易卦基础】十二消息卦
农历十一月冬至后,阳气慢慢发展壮大,阴气逐渐变弱,这种阴阳转换的过程,先哲称之为“息阴”。
息阴持续六个月的时间,则阳气达到了顶峰,古人将每个月阴阳相对的状态以卦象作标记,得到如下六卦:
十一月建子,一阳息阴,对应复卦;
十二月建丑,二阳息阴,对应临卦;
正月建寅,三阳息阴,对应泰卦;
二月建卯,四阳息阴,对应大壮卦;
三月建辰,五阳息阴,对应夬卦;
四月建巳,六阳息阴,对应乾卦。
农历五月夏至后,阴气慢慢发展壮大,阳气慢慢变弱,此阴阳转换的过程,叫做“消阳”。
同样地,消阳也持续发展六个月的时间,每个阶段配一个卦象,则有如下六卦:
五月建午,一阴消阳,对应姤卦;
六月建未,二阴消阳,对应遯卦;
七月建申,三阴消阳,对应否卦;
八月建酉,四阴消阳,对应观卦;
九月建戌,五阴消阳,对应剥卦;
十月建亥,六阴消阳,对应坤卦。
息阴和消阳的过程共有十二个卦象,即: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合称为“十二消息卦”,又称为“十二辟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十二月(十二个气),对应十二卦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每个月的特性,每个月的特性各不相同。
要描述一年十二个月这各自不同的特性,我们来看看这六十四卦怎么刻画一年的十二个月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冬至(即农历十一月)起阴极阳生,坤卦下生一阳,一阳复起,是为复卦。
冬至一阳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一阳生。
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为复卦。
(复卦)代表子月,节气为冬至。
复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的三十余天。
子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
复卦是五阴一阳,阳爻居初位,此时一阳来复,阳气始升,将会打开新局。
(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
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
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其验也。
泽者,气也。
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
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二阳初生,已经变得温暖,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二阳初生,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
上为坤,下为兑。
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
(临卦)代表丑月,节气为大寒。
临卦六爻代表小寒至立春
的三十余天。
丑月相当于农历十二月。
临卦卦象已有二阳,说明天气虽冷,但春天即将来临。
(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气)
寅月(即农历正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是曰:“三阳开泰”。
天地气交,勾萌尽达。
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
这是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三阳在下了。
三阳构成乾卦。
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泰卦)代表寅月,节气为雨水。
泰卦六爻代表立春至惊蛰的三十余天。
寅月相当于农历的一月(正月)。
泰卦卦象为三阳在下,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
成语“三阳开泰”既是此意。
(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
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壮长也。
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
地面下,当然仍是很温暖的景象,仍是三阳在下,这时候,冬眠的动物和虫子被这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生长。
地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
(大壮)代表卯月,节气为春分。
大壮卦六爻代表惊蛰至清明的三十余天。
卯月相当于农历的二月。
大壮卦六爻已有四阳在下,说明阳气已经战胜阴气,此时万物都开始活动,草木生长发芽,动物开始繁衍。
并且大壮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声。
(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
三月为泽天夬,言雨泽自天而降。
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
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
地下,仍是三阳在下,是为乾卦。
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是为夬卦。
(夬卦)代表辰月,节气为谷雨。
夬卦六爻代表清明至立夏的三十余天。
辰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
夬卦六爻已经呈现五阳之象,天地间只有一阴气残余,阳气是充足的时期。
正如人们所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旅游好时光。
(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
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
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三阳在上,地面下也热,三阳在下。
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代表巳月,节气为小满。
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
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
此时卦象六爻纯阳,天气以没有一丝寒意,人们可以穿单衣,正是草木茂盛季节。
(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
五月阳极阴生,是为姤卦。
地面上,骄阳似火,地面下,却阳极阴生,一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而地面上仍为乾卦,地面下,已经变成巽卦。
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
(姤卦)代表午月,节气为夏至。
姤卦六爻代表芒种至小暑的三十余天。
午月相当于农历的五月。
姤卦卦象显示底部出现一阴爻,天地之气阳极阴生,说明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潮湿天气。
(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
六月二阴初生,四阳在上,为天山遁。
遁者,藏也。
六月亢阳在上,阴气欲出而不得,名曰三伏。
金遇火伏,即遁藏之意,人皆避暑,亦是遁意。
农历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了尽头,地面上,暑热仍在,属于三阳,是为乾;地面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二阴初生,只能用一阳二阴的艮卦来刻画。
上为乾,下为艮,乾为天,艮为山,构成卦象名为天山遁,是为遁卦。
(遁卦)代表未月,节气为大暑。
遁卦六爻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
未月相当于农历的六月。
遁卦卦象底部已有两个阴爻,阳动阴藏,有些农作物已经成熟。
天气因阴气的加重更加闷热而潮湿,人和动物躲藏起来,以避暑气。
遁即躲避,也告诉人们要学会躲藏以生存。
(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
七月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为天地否。
否与泰对。
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死。
故立秋以后,草木渐死,梧桐叶落,是其验矣。
七月节名处暑,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
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
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是为否卦。
(否卦)代表申月,节气为处暑。
否卦六爻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余天。
申月相当于农历的七月。
否卦卦象已有三个阴爻在下,正所谓泰极否来。
此时阴气已经变得很强盛,也就是说,天气虽然很热,但是还是容易着凉。
多事之秋意即如此。
此时需要祈福消灾,七月十五为鬼节,人们会在此时祭祖先即鬼神,以求庇佑,同时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以求吉祥。
(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
八月阴渐盛,为风地观。
观与临反。
至于八月,则临卦之气体休囚,故《爻辞》曰:至于八月有凶,以见八月观卦为主。
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是为观卦。
(观卦)代表酉月,节气为秋分。
观卦六爻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余天。
酉月相当于农历的八月。
观卦卦象已经是四个阴爻了,说明天气渐冷,正是秋风萧瑟,农作物的生命已到尽头,已经成熟。
而仲秋美景也开始呈现,明月当空,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正是观赏好时节。
古时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之说法,正是观玩之意。
(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
九月五阴一阳,为山地剥。
草木黄落,剥即落也。
木落而果见树梢,有硕果仅存之象。
农历的九月,草黄了,叶枯了,采摘后果树上,只剩了几颗干瘪的为人遗弃的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大地的生机悄然收藏。
已是深秋,瑟瑟凉意的表面,仅剩一点点的温暖。
地面下,仍是静悄悄的黑土地。
所以,上为艮卦,下为坤卦。
艮为山,坤为地,两者构成卦象名为山地剥。
是为剥卦。
(剥卦)代表戌月,节气为霜降。
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余天。
戌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
剥卦卦象已有五个阴爻,仅一阳爻在上,说明阴气强盛,连一点余阳都要排挤掉。
此时万物凋零。
落叶纷飞,天地间生气被剥夺。
(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
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
俗名阳月,谓其无阳也。
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
农历的十月,冬天来了,大地一片沉寂,难得见到生命的气息,六爻皆阴,上也为坤卦,下也为坤卦,构成的卦象名为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代表亥月,节气为小雪。
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
亥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
坤卦卦象六爻纯阴,阴气最盛,此时万物隐藏起来,动物开始进去冬眠时期,天地闭塞成冬,一年到了终点。
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所以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
(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
十一月阴极阳生,又为复卦。
天地间,新一轮的循环在这里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