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仪表及过程成套分析系统选型和应用46页PPT

合集下载

《气体分析》PPT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O2
保险粉 (Na2S2O4) 蒽醌-β -磺酸 钠作催化剂 氯化亚铜 氨溶液
2Na2S2 O 4 O 2 2H2 O 4NaHSO3
CuCl 2 2CO Cu 2 Cl 2 2CO
Cu 2Cl2 2CO 4NH3 2H2O CuCOONH4 CuCOONH4 2NH4Cl
第5章 气体分析
§1 概述
§2气体的化学分析法 §3 气体分析的仪器
一、概述
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气体作为原料或燃料;化工生
产的化学反应常常有副产物废气;燃料燃烧后也
产生废气(如烟道气);生产厂房空气中常混有
一定量生产气体。
所以工业气体共分四大类: 1.化工原料气 2.气体燃料 3.废气 4.厂房空气
化工原料气是无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有:
气体容量法 吸收法 气体容量滴定法 气体重量法 分两大类 爆烧法 燃烧法 缓燃法 氧化铜燃烧法
一、 化学吸收法
(一) 气体容量法(或气体吸收体积法)
1.原理:利用气体的化学特性,使混合气
和特定试剂接触。则混合气体中的被测组分
CO 2 烯(乙、丙、丁) 不饱和烃 炔(乙) 苯、甲苯 吸收容量法 吸收法 煤气主要成分 O 2 CO CH 4 燃烧法 H 2 N 不被吸收,不能燃烧 2
煤气中各种成分的吸附剂及吸附顺序表
成分 CO2 吸附剂 33%KOH 反应 顺 序 (1)
CO 2 2KOH K 2 CO3 H 2 O
饱和溴水 CH 2 CH 2 Br2 CH 2 Br CH 2 Br (l ) (臭) CH CH 2Br2 CHBr2 CHBr2 (l ) (石蜡封口) 加成反应 苯缓慢溶解于溴水,不与之反应 CnHm 浓硫酸、 2亚乙基酸钠 Ag2SO4或 CH CH 2H 2SO 4 CH(OSO2 OH) HgSO4作催 C 6 H 6 H 2SO 4 C 6 H 5SO 3 H H 2 O 化剂 强氧化性磺化反应

《气体分析》课件

《气体分析》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气体分析》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气体分 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气体分析?
气体分析是研究气体成分和性质的科学与技术,通过分析和测定普通空气中的气体成分,以及工业过程、环境 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气体特性,从而为相关应用提供支持。
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散射法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成分的方法。
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压力测量、温度测量、流量测量等是常用的测定气体性质的方法。
气体分析的应用
气体分析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测等方面。
2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气体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旨在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1
基本原理
气体分析基于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基本原理进行,通过测定光谱、色谱、质谱等信号 来分析气体成分。
2
分类Leabharlann 气体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气体分析的方法
气体分析采用多种方法来测定气体成分和性质。
气体分析用于环境监测,帮助监测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保护环境。
气体分析的未来展望
气体分析具有广阔的前景,有着许多发展机遇。
前景
气体分析将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技术的发展趋势
气体分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并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课件,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气体分析的了解,并提高对气体分析 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篇PPT(完整版)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篇PPT(完整版)
灵敏度迁移:≤1%测量值/周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主要测量CO、CO2、NO、SO2、CH4、CmHn等气体。 红外线是靠近可见的红外光而波长较红色光大的一段光谱,肉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范围。
分辨率:≤0.5% 量程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T90:与测量室长度和样气管线流量和电子响 应时间有关。
波段,所以不能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来测量。
红外线是靠近可见的红外光而波长较红色光大的一段光谱,肉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范围。
重复性:≤0.5% 量程 红外线是靠近可见的红外光而波长较红色光大的一段光谱,肉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范围。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了红外线光谱的辐射能后,一部分可转变成热能,使温度升高。
6.2
气体
CH4 C2H2 C2H4
吸收波长 λ/μm
3.3 , 7.7
3.7
10.5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同一原子组成的双原子气体,如N2、 O2、Cl2、H2等,以及各种惰性气体,如Ne、Ar 等,由于在1~25µm的波长范围内没有特征吸 收波段,所以不能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来测量。
三、典型分析仪(ABB Uras 26)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篇
一、红外线的基本知识
红外线是靠近可见的红外光而波长较红色光 大的一段光谱,肉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范围。
波长为~420µm 之间。
二、红外分析仪基本原理
各种多原子气体(CO,CO2,CH4等)对红外线这一 段电磁波的辐射都能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这种 吸收能力对波长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红外光谱中某一 段光谱的频率与物质分子本身的频率一致时,该物质 分子才吸收这一段红外光谱的辐射能。我们把能吸收 的这一段红外线光谱称为该气体的特征吸收波段。气 体吸收了红外线光谱的辐射能后,一部分可转变成热 能,使温度升高。红外线光谱的辐射又特别显著,这 就能让我们利用各种元件,如热电堆、热敏电阻等去 测量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

气体分析ppt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5〕碘溶液 SO2的常用吸收剂
碘能氧化复原性气体,分析前应将试样中的 复原性气体如H2S除去。
〔6〕亚铜盐溶液
亚铜盐的盐酸溶液或亚铜盐的氨溶液是CO的吸收剂。 CO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不稳定的络合物Cu2Cl2·2CO。
Cu2Cl2 + 2 CO === Cu2C12·2CO 假设在氨性溶液中,那么进一步发生反响。
Cl2 C2l2K I2KC I2l(定量) 析I出 2 2N 2 S 2 O 3 a N 2 S 4 a O 6 2NaI
H2O2 吸收
SO2
S2 O H 2O H 2S3 O H 2 S 4 O 2N 标 ) a N O 准 2 S 4 a H O 2 H 2 O (
H 2 S3 O H 2 O 2 H 2 S4 O H 2 O
CO2 CnHm O2
CO CH4 H2 N2
编 号
KOH (33%) √
(1)
饱和溴水
√ √ (2)
焦性没食子
酸的碱溶液 √

(3)
氯化亚铜 氨溶液




(4)
燃烧法
√ √ √ √ √ √ (5)
√表示发生了相互作用或干扰; 表示不干扰
规律总结:
(1) KOH溶液只吸附CO2; (2) 饱和溴水只吸附不饱和烃,其他的不干扰,但是 要用碱溶液除去吸附时混入的溴重气,此时CO2也 被吸附故排在KOH之后; (3)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溶液能吸附碱性气体CO2,所 以排在KOH之后; (4) 氯化亚铜氨溶液不但吸附CO而且吸附CO2 、O2、 CnHm等,故应为第4位。
➢气体分析意义
1.化工原料气 掌 握 成 %分 分析正确配料;

工业分析技术气体分析PPT教案

工业分析技术气体分析PPT教案
第15页/共105页
16
气体分析仪器的组成
刻度盘上的指针每转一圈一般为5L、10L。流量 针上附有水平仪,底部装有螺旋,以便调节流 量针的水平位置。另外还有压力计和温度计, 用以测量通过气体的温度,压力计是用以调节 通过气体的压力与大气的压力相等,便于体积 换算。湿式流量计的准确度高,但测量气体的 体积有一定限额,并且不易携带。
第30页/共105页
31
气体分析仪器的装置
苏式气体分析仪,是由1支双臂式量气管 、7个吸收瓶、1个氧化铜燃烧管和1个缓燃 管等组成。它可进行煤气全分析或更复杂 的混合气体分析。仪器构造复杂,分析速 度较慢;但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广。
第31页/共105页
32
气体分析仪器的装置
第32页/共105页
33
第35页/共105页
36
8.3 气体化学分析法
➢吸收法 ➢燃烧法 ➢气体分析其他方法
第36页/共105页
37
吸收法
气体化学吸收法应包括吸收体积法、吸 收滴定法、吸收称量法和吸收比色法等。
第37页/共105页
38
吸收法
(1)原理 利用气体的化学性质,使气体混合物和
特定的吸收剂接触。吸收剂与混合气体中 待测组分气体定量地发生化学吸收作用( 而不与其他组分发生任何作用)。当吸收 前、后的温度及压力保持一致时,则吸收 前、后的气体体积之差即为待测气体的体 积。
26
气体分析仪器的组成
样式与吸收瓶相似,也分作用部分与承受部分, 上下排列。可燃性气体在作用部分中燃烧,承受 部分用以承受自作用部分排出的封闭液。管中有 用于加热的一段铂质螺旋丝,铂丝的两端与熔封 在玻璃管中的两条铜丝相连,铜丝的另一端通过 一个适当的变压器及变阻器与电源相连,混合 气体引入作用部分,通电后铂丝炽热,混合气 体在铂丝的附近缓慢燃烧。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检测仪表-PPT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检测仪表-PPT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单原子分子气体与无极性得双原子分子气体不吸收红外 线,而具有异核分子得大多数气体在某些特定得波长下对 红外线有强烈得吸收
►气体吸收了红外线辐射以后,温度升高使压力(体积)增加 ►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即
I ►检测原理
▪ 在电池得负极: 2O2 O2 px 4e
▪ 电池反应:
O2 pR O2 px
▪ 浓差电势得大小可由能斯特公式决定:
E RT ln pR nF px
▪ pR为参比气体氧分压,一般用空气作参比气体,则pR =21000Pa(视地区环境不同)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氧化锆探头与变送器
四、红外式气体分析仪
►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
▪ 红外线就是指波长为0、76~1000μm范围内得电 磁波。既然它就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它具有折射、 反射、散射、干涉与吸收等性质。红外线气体成 分检测主要就是利用红外线得吸收性质。归纳起 来具有以下特点:
►同种气体对红外线得吸收能力因红外线得波长不同而 不同。
▪ 下面我们以CO2红外线气体成分检测器得工作原 理。它就是双光束测量系统,灯丝通电后发出两束 强度几乎相等得红外线,波长一般在3~10μm,灯 丝一般采用镍铬合金丝。光路中装有切光片,可连 续遮段光源
▪ 为了简便起见,首先讨论一下切光片不动,并且没 有遮断光路得情况。一束红外线经过参比室,到达 检测器得左气室;另一束经过工作气室,到达检测
第六节 气体成分分析仪表
▪ 氧化钙固溶在氧化锆中,其中Ca+2置换了Zr+4得位 置,而在晶体中留下了氧离子空穴。空穴得多少与 掺杂量有关
▪ 如果在一块ZrO2电解质得两侧分别附上一个多孔 铂电极,若两侧气体得含氧量不同,则在两电极间 就会出现电势,该电势称为浓差电势

《气体分析》PPT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被定量吸收,其它组成
则不发生反应(或不干扰)。如果吸收前后
的温度及压力一致,则吸收前后的体积之差 即为被测组分的体积。
原理:
吸收 混合气 仪器(特定试剂) 被测物与试剂反应 产生 定 体积差
根据吸收前后体积之差=被测组分体积计 算出体积比(V/V)的分数
气 体 燃 料
上述天然气、炼油气、焦炉、煤气、水 煤气及半水煤气等,除了作为化工生产 原料气体之外,也可作为气体燃料。
废 气:
燃烧炉的烟道气的组成为:N2、O2、CO2、 CO、水蒸气及少量其它气体。 如:硫酸、硝酸厂排入大气的废气中含有少量 的SO2和NO2; 制碱厂排出废气中含有少量CO2; 总之,有机化工的废气是各种各样的。
CO 氯化亚铜 盐酸溶液 CH4 燃烧法测无适当 的吸收剂
CuCl CO H2O Cu(CO)Cl H2O
CH4 2O2 CO2 2H2O
V缩 2VCH4
H2
海绵状钯 (吸收)
常用燃烧法
3 2H 2 O 2 2H 2 O V缩 VH 2 2
N2
剩余部分
VN2 V总 -V其它
的比例关系,由测定得V缩、VO2或VCO2计算V可燃从而
求得其含量。 V可燃与V缩、VO2或VCO2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 计算的依据,也是燃烧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例1,以氢气燃烧为例找出比例关系:
2H 2 (可燃性气体) O 2 2H 2 O(l )
VH 2 2 解: = V缩 3
VH 2 2 = VO2 1
编 号 (1) (2) (3) (4)
√ √ √ √
√ √
焦性没食子 酸的碱溶液
氯化亚铜 氨溶液

气体检测仪的使用PPT课件

气体检测仪的使用PPT课件

三、检测仪的使用
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的使用: 电量,如果电量低时,仪表发出低电量警报,持续30 分钟。 4:更换电池:当电池电量过低时,仪表发出声光报警8 次, 显示屏显示LOW,3 秒钟后,仪表停止正常工作,这时要对仪表 更换电池。确认仪表处于关机状态下,打开四个固定螺钉,小 心打开机盖,按电路板上的极性标记,换好新电池。切勿装反。 5: 同时按〇△键后可查看TWA 及MAX。 6:如果需要仪表在正常工作时发出提示,在开机时同时按① 键及〇键,这样仪表在正常工作状态每隔5秒钟鸣响一次,以提 醒使用者在工作状态下,要取消该功能,只需先关机再重开机 即可。
在超过满
四、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四、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五、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1、按“OK”键无法开机 原因分析:
(1)未装电池或电池没电 (2)电池电量低,仪器报警然后停机,应按型号更换电池 (3)仪器按键损坏;按键导电膜脏与电路板接触不良。 (4)主板电路损坏,原因是更换电池时,固定螺丝未拧紧,
以致于进水短路,需返厂维修 (5)液晶显示屏因磕碰、短路等原因损坏无法显示 (6)使用过程中,频繁调整按键,造成仪器功能程序紊乱
三、检测仪的使用
2、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使用: 1:按①启动检测仪,检测仪开始自测。 2:检测仪显示屏显示所有显示项。 3:听觉告警发出嘟声,视觉告警闪亮。 4:检测仪迅速开启背部照明; 5:显示屏显示下限、上限告警设定点。 6:检测仪开始30 秒倒计时,此时检测仪测试传感器和电池。 7:如果传感器测试失败,听觉告警发出缓慢的调制音,视 觉告警缓慢闪亮。
五、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3、仪器后盖螺钉内方损坏: 原因分析:更换电池时未使用专用六方扳杆拆卸后盖螺
丝 4、显示屏不清晰:使用中显示屏刮蹭,造成清晰度下降 5、仪器外壳裂:应避免磕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