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最全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教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二历史教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课题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1.知识:制宪国大;国统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解放区土改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2.能力: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概括能力。
3.思想:国统区的政治危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民主人士同蒋介石的分裂,造成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全面危机。
一、国统区危机四伏
(一)国民党政治危机――制宪国大的召开
1.国民大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蒋介石被胜利冲昏头脑;国民党一党包办政府没改组,宪草修正案没完成,内战还在进行,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同意。
2.大会名称国民大会
3.内容:《中华民国宪法》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实质:“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预承认。




教学重点: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教学难点:国统区危机四伏意味着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导入新课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军事上表面大获全胜,背后潜伏着国统区严重的危机,即国统区危机四伏,它和解放区的土改形成明显对比,也预示着人民必胜老蒋必败。
②内战爆发后对国统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更激起人民反对。
2.基本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民主运动)
1学生运动②工人运动③农村武装斗争④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3.作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四)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分裂
简介民盟的成立及现状。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 美术加盟 美术培训加盟 美术教育加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主Leabharlann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党主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派 与
时 间: 1948年
蒋 决
中国民主同 盟的重建
领导人:
沈均儒、章伯均

意 义: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1、美国加紧侵略《中美
区 原因 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国民党的野蛮掠夺
重 的
3、战争的巨大消耗

1、财政金融
济 表现 2、工矿企业


3、农业生产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B )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返回

制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大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破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产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B )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 制 宪
背景: 1946年秋,国民党占领张家口; 美国的支持。
国 大
概况: 由国民党一党包办;

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
的 破
影响:确认了蒋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产 破产: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并且拒绝参加。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3、战争的巨大消耗

1、财政金融
经 济
表现 2、工矿企业

3、农业生产
机 影响 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加
速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1946年国民党召开的国民大会是非法
的大会,这主要是因为( C)
关闭和 谈之门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解放战争时期,导致国民党反动派 在政治上彻底破产的是 ( A )
A.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 B.和美国签订空前卖国条约 C.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失败 D.不断制造反革命血案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人教课标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优秀ppt课件2 人教版(1)

人教课标版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优秀ppt课件2 人教版(1)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李公仆
返回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闻一多
返回
温故而知新
一、国民党在国统区的统治
(一)政治 1、伪国大的召开 2、破坏统一战线
3、镇压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迫害民主党派
坚持一党专政, 独裁统治
政治上完全孤立
1、伪国大的召开
第 二 条 战 线 的 形 成
影像 资料
意义
蒋政府已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 返回 治包围之中。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民 主 党 派 与 蒋 决 裂
由于国民党的迫害使民主 党派抛弃“中间路线” 时 间: 1948年 中国民主同 沈均儒、章伯均 领导人: 盟的重建 民盟同中共并肩战 意 义: 斗,和国民党决裂。 返回
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需要土改 (二)全国土会议: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成为解放战争胜利 的一个可靠保证
(三)土改总路线 巩固工农联盟 (四)意义: 发展农业生产 提供人力资源
1、比较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和《中国土地 法大纲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分析它们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C B.民主促进会
D.九三学社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中国人民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称为“新二十一条”,是因为( )
B A、它与日本《二十一条》内容相同
B、美国攫取了各方面的特权 C、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由外国侵略者同国民政府签定的
第三章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高一历史3.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3.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人教版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及其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下令召开非法的国民大会,并通过所谓宪法,再次暴露了国民党坚持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政治野心。

2.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国统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现象,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本质。

3.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概括,获得正确的历史结论的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产2.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1.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2.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决裂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2.国统区经济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伪“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本课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二、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目的,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达到其目的,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违反停战协定,撕毁政协协议,向解放区军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随之又非法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所谓宪法,企图“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制宪国大”及其制订的所谓《中华民国宪法》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3.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

4.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和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

.《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6.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讲述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对历史事进行综合归纳、概括能力和各事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对“制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镇压民主运动等问题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蒋介石政府的对内独裁、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建立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是国民党的根本目的。

2.通过讲述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性质,是配合解放区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反动派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3.通过讲述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蒋介石集团政治腐败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国民党“制宪国大”。

2.《中美友好通海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难点第二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1.国民党“制宪国大”的问题,教师务必讲明三点。

第一,蒋介石下令召开“国大”的目的。

目的是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势力,通过所谓宪法的形式,把内战、独裁、卖国的路线“合法”化。

第二,这次“国大’习开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

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第三,“国大”召开的非法性。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规定,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集,而这次“国大”是国民党一党包办。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表示不予承认。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PPT)5-3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014531朱小荣(PPT)5-3

返回
①指凝结呈花纹的薄薄冰层(多在玻璃窗上)。②把花卉、水草、水果、活鱼等实物用水冻结,形成冰罩的艺术品。②雾凇。 【冰激凌】īī名一种半固体的 冷食,用水、牛奶、鸡蛋、糖、果汁等调和后,一面加冷一面搅拌,使凝结而成。[英ɑ] 【冰窖】ī名贮藏冰的地窖。 【冰晶】īī名在℃以下时空气中的水 蒸气凝结成的结晶状的微小颗粒。 【冰冷】ī形; ;状态词。①很冷:手脚冻得~|不要躺在~ 的石板上。②非常冷淡:表情~。 【冰凉】ī形状态词。(物体)很凉:浑身~|~的酸梅汤。 【冰凌】ī名冰。 【冰溜】ī名冰锥。 【冰轮】ī〈书〉名指月 亮。 【冰排】ī名大块浮冰。 【冰片】ī名中上指龙脑。 【冰品】ī名雪糕、冰棍儿、冰激凌等冷食的统称。 【冰瓶】ī名大口的保温瓶,通常用来盛冰棍儿等 冷食。参看页〖保温瓶〗。 【冰期】īī名①地质历史上气候非常寒冷,陆地被大规模冰川覆盖的时期。②指一次冰期中冰川活动剧烈的时期。 【冰淇淋】ī名 冰激凌。 【冰橇】ī名雪橇。 【冰清玉洁】īī比喻高尚纯洁。也说玉洁冰清。 【冰球】ī名①一种冰上运动,用冰球杆把球打进对方球门得分,分多的为胜。 ②冰球运动使用的球,饼状,用黑色的硬橡胶做成。 【冰人】ī〈书〉名媒人。 【冰山】ī名①积雪和冰长年不化的大山。②浮在海洋中的巨大冰块,是两极 冰川末端断裂,滑落海洋中形成的。③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冰山一角】īī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媒体揭露出的问题只是~,实际情况 要严重得多。 【冰上运动】ī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在冰上进行的各种运动,如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 【冰释】ī动像冰一样融化,比喻嫌隙、 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涣然~。 【冰霜】ī〈书〉名①比喻坚贞的节操。②比喻严肃的神情:凛若~。 【冰炭】ī名比喻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不相容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冰糖】ī名一种块状的食糖,用白糖加水使溶化成糖汁,经过蒸发,结晶而成。透明或半透明,多为白色。 【冰糖葫 芦】ī?(~儿)名糖葫芦。 【冰天雪地】ī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冰坨】ī名水或含水的东西冻结成的硬块。 【冰箱】ī名①冷藏食物或品用的器具, 里面放冰块,保持低温。②电冰箱的简称。 【冰消瓦解】ī比喻完全消释或崩溃。 【冰鞋】ī名滑冰时穿的鞋,皮制,鞋底上装着冰刀。 【冰镇】ī动把食物或 饮料和冰等放在一起使凉:~西瓜|这汽水是~过的。 【冰柱】ī名冰锥。 【冰砖】ī名一种冷食,把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版必修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教版必修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版必修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国民党“制宪国⼤”的情况。

2.识记“⼀⼆·⼀⾎案”“较场⼝⾎案”“下关惨案”“李闻⾎案”“抗议美军暴⾏”运动、“五⼆○”⾎案、“⼆⼆⼋起义”。

3.掌握民主党派同蒋介⽯集团决裂的过程。

4.了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

5.掌握国统区空前严重经济危机的表现。

⼆、德育⽬标1.通过学习国民党统治区政治危机加深的内容,使学⽣认识:⼀切逆历史潮流⽽动的反⼈民的势⼒是必将要⾛向败亡的。

2.通过学习李公朴、闻⼀多等中国近代民主⼈⼠的⽃争事迹,培养学⽣为和平进步事业不畏强暴的⽃争精神。

三、能⼒⽬标1.通过指导学⽣对第⼆条战线形成的学习,培养学⽣对历史事件进⾏分析、归纳、概括的能⼒。

2.指导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获取具体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所学知识进⾏分析、归纳、概括,揭⽰其本质的能⼒。

●教学重点1.伪“制宪国⼤”。

2.《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教学难点第⼆条战线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法1.讲述法:应注意讲述的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讲读法:问题→材料→答疑→点评。

●课时安排⼀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明显分为两部分,即“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的内容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都不需展开讲述,因此教师应指导学⽣如何识记。

对第⼆条战线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进⾏必要的分析。

对于“经济危机”的内容,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理解和掌握国统区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对于危机的表现,不宜展开介绍。

●教学过程[新课导⼊]之⼀,导⼊语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抗⽇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达到其建⽴⼀党独裁统治的⽬的,不顾全国⼈民的反对,公然撕毁《双⼗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国内战,这是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军队所采取的政策,那么在国民党统治区,蒋介⽯国民党是如何进⼀步加强其⼀贯坚持的反动独裁统治的呢?国统区的⼈民及民主⼒量⼜是怎样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争的呢?国统区的经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伪“制宪国大”;国共关系完全破裂;国民党制造的反对民主团结的暴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和决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2.能力方面:(1)通过讲述、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横向联系的能力。

(2)通过分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国民党政权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蒋介石对内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2)通过对国统区爱国民主人士为了民主和平而流血牺牲精神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4.学生指导方面:通过本节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国统区的危机加深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伪“制宪国大”是重点。

根据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止内战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开。

国民党违反政协协议,一党包办召开国大,国此是非法的,故称伪“国大”,所制定的“宪法”是伪“宪法”。

伪“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因此,“制宪国大”及其伪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进一步看清蒋介石在政治上已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2)国统区严惩的经济危机是重点。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然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把本应投到国家建设中的资金用来打内战,给中国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国民政府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最后导致总崩溃,同时也加速了其政治统治的灭亡。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崩溃必然导致社会革命发生和政治统治的危机。

认识国统区的经济崩溃与国民党政权灭亡之间的关系。

2.难点分析:第二条战线形成过程。

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血案。

(这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利用合法斗争形式”……“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与反特务恐怖的广大阵线。

”(第二条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主要的是反美反蒋斗争包括:“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五·二0”学生运动;台湾“二·二八”起义。

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是爱国学生。

第二条战线是相对于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即第一条战线而言,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配合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作战,给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以深重打击,从这个角度,让学生体会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课堂教学设计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方针,对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但都遭到了失败,蒋介石集团更加孤立,国民党统治区陷入了重重危机。

(板书第二节课题)?一、国民党“制宪国大”的破坏师: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晋察冀边区的首府张家口后,蒋介石便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并制定了伪宪法,所以,这次大会又被称为“制宪国大”。

这次会大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拒绝参加,“制宪大会”通过的宪法一公布,马上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当时的《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中还说蒋介石单独召开“国大”,“乃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败”。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第101页“阅读与思考”)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内容,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引导学生了解“制宪国大”的非法性,伪宪法的内容)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当在组成联合政府之后由各党派共同召开,然而国民党却一手包办,所以是非法的。

伪宪法取消了人民民主自由的保障,违背了政协协议的联合政府责任内阁制,恢复了总统独裁制;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实行中央集权制。

它的特点是:人民无权,政府有权;地方无权,中央有权;立法无权,总统有权。

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出笼,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已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然而,国民党当局又关闭了和谈之门,使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具体史实)生:(阅读课文,了解国共关系破裂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二、第二条战线形成1.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师:全面内战爆发前后,蒋介石就对国统区的和平民主运动采取了血腥镇压的政策,制造了一系列备案。

同学们请看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得大的四个血案的概况,并适当充实内容,结合课文中李公朴、闻一多的图片及事迹进行人生观的教育)生:(阅读课文,分别掌握“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的简况,体会国统区爱国人士民主为了争取和平、民主而流血牺牲的精神)师:国民党制造的这一系列血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更强烈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师:(引导学生看课文第96页所给材料《在白区对国民党对策》)生:(分析材料,掌握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师:中共中央及时指示国统区的党组织,要“依照具体情况,善于运用斗争策略”。

国统区的党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团结进步人士和团体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美反蒋斗争。

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看课文归纳)生:(归纳、概括课文内容)师:青年爱国学生是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和先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心声,“五·二0血案”是这个活动的高潮。

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支持了祖国大陆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在国统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中坚,有各阶层人民广泛参加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中国人民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出示投影片)“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

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

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摘自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师:(概括)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已处在全民乌黑之中,已经民心丧尽,危机四伏。

三、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的决裂师:(引导学生看课文第98页“各民主党派成立简况表”)生:(了解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师:中国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成立的。

各民主党派形成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它爱国民主分子。

由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联合起来,是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

民主党派的政治倾向主要是期望通过议会道路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即“中间路线”。

那么“中间路线”在中国到底能否通行?(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训练学生把政治主张放到当时社会背景中去分析的能力)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讨论并发表意见)师:(肯定学生们的正确分析,概括指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表现以及对人民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说明了国民党当局根本不给人民以任何形式的自由,因此,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根本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间路线”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但是民主党派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在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之后。

同学们请看课文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国民党中央社强行解散民盟说明了什么?民盟重建总部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看第97页课文及98页民盟主席张澜的声明)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概括回答)师:民盟是当时社会上一支较有影响的爱国民主党派,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

前面我们讲到的李公仆、闻一多都是民盟的中央委员,民盟集中了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学者、教授、文字工作者以及各界的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

民盟成立于1941年,1944年进行了改组,民盟为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自由做了大量工作,强烈谴责国民党镇压民主运动的法西斯暴行,拒绝参加伪国大,不承认伪宪法,民盟一系列坚持正义的行动,提高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也招致国民党当局的仇恨和迫害,强令解散民盟,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走任何形式的中间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使民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民盟成长的曲折道路可以看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本质。

重建后的民盟走上新的光明之路,同共产党携手并肩,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四、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1.《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师:蒋介石为了求得美国的援助,不惜大量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当时人们称它为“新二十一条”。

条约的签订,对中间产生了哪些危害呢?(引导学生根据和约内容进行分析)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概括指出其危害)师:美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的巨大消耗,国统区的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3.国统区经济恶化(1)财政金融师:国民政府为了扭转财政金融紊乱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引导学生看课文内容及第99页两个表格的内容)生:(阅读课文,掌握国民政府采取措施的负面作用,结合老师所提问题讨论发言)师: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造成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强烈地冲击着国民党的统治秩序。

法币的发行和物价上涨都出现了天文数字,而且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法币的发行速度。

这是一种严重扭曲的经济现象,它违反了纸币流通的基本规律,显现出以法币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崩溃的征兆。

(2)工商业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商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的情况及原因)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了解造成的原因及国统区工业体系趋于瓦解的状况)(3)农业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关于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的情况)生:(结合教材内容及插图,了解农业经济已陷入极大的然机之中)师:国统区经济的恶化,对国民政府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进行分析)生:(分析讨论,发表意见)师:经济的崩溃必然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和政治统治的彻底变革。

加上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背离人民的心愿,背离世界和平民主的潮流,军事上进攻解放区又连连遭到失败,这一切最终使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上彻底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