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设计(刘少敏)概要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设计综述(仅供学习参考)

人工湿地设计综述(仅供学习参考)

人工湿地设计调研综述摘要:人工湿地技术是一项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水质净化效果较好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技术,其水力学因素对于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国内对于人工湿地系统内部机理,以及池型设计对湿地处理效果的研究较少。

目前湿地的构建设计往往主要借助传统经验公式和实际工程经验,影响了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人工湿地的调查对比分析,总结了湿地池型对实际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池型优化改进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水资源极度匾乏的城市,水危机已成为制约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可作为深度处理工艺,为水资源的回收改造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一直是其经济成本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所以对人工湿地池型优化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特征水体污染状态,在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究成果和示范工程实现的效益效果上,总结分解国内外人工湿地较好处理效果的各种池型的优点,提出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及水质处理方法和池型优化设计建议。

综合工程实例实际效果着重从湿地植物对池型的影响、湿地布水方式对池型的影响、湿地填料对池型的影响、湿地冬季越冬对池型的影响、进出水流量水质和停留时间对池型的影响以及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池型优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经济成本对比分析池型优化实际效果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国内外发展情况: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

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设计参数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原理5.2.1 人工湿地设计内容[46](1)确定详细的废水流速,污染物负荷及期望的处理效果。

(2)优化区域结构,进出水区域结构要利于水控制、水循环和分配等。

(3)处理单元的接连水渠构造根据情况选择串联或者并联。

(4)改变处理单元内部及不同处理单元之间的深度,以利于更好的分配水流、形成多样性环境及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5)制定湿地植物的选择方案、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

(6)制定良好的运行维护计划,以便后续的维护管理。

5.2.2 人工湿地设计参数人工湿地的设计因素会影响到其运行效果,主要的设计参数包括湿地尺寸参数、水力参数和构造参数三类。

其中,湿地尺寸参数主要包括湿地长宽比、面积、深度等;水力参数主要包括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水力坡度、水动力弥散系数等;构造参数主要包括填料种类、渗透性、植物选种等。

5.2.2.1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湿地内部平均驻留时间,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影响系统的除氮除磷效果,水利停留时间越长,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越好。

理论上的HRT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t = V ×ε / Q ,其中,V是人工湿地基质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³;ε是孔隙率,%;Q是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³/d。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随着孔隙率的变化,水力停留时间通常为理论值的40%~80%。

通常情况下,表面流人工湿地2天左右即可在沉降区去除大约80%的总悬浮物。

英国环境署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好氧反应区研究表明,水力停留达到2d以上后,各类藻类开始生长,引起pH变化,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氨氮的挥发,磷的沉降,不过为了防止水华,HRT限制在3~4天左右。

Kadlec 则认为,在人工湿地的植物净化区域,1~2天即可去除90%的NO2-N,也就是说2~3天的时间可保证反硝化的进行[47]。

《人工湿地》课件

《人工湿地》课件
德国汉堡人工湿地
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净化过程实现污水净 化。
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扩大人工湿地在各个领域的应 用范围,尤其在城市污水处理
和生态修复方面。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提高人 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推动人工湿地与生态旅游、科 普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 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
建设流程
前期调研
对当地的环境、资源、社会经 济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为人 工湿地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阶段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人工 湿地的规划和设计,包括湿地 类型、规模、布局、植物选择 等。
施工阶段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 土地整理、植物种植、水利设 施建设等。
调试与运行阶段
完成施工后对人工湿地系统进 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在湿地中建立垂直 水流,利用水流的动力 和填料床的吸附作用去 除污染物,同时利用植 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实现 净化效果。
适用于土地资源有限、 气候条件较为温和的地 区。
处理效率较高,占地面 积较小。
投资较大,维护成本较 高。
混合型人工湿地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03 适用条件
04 优点
05 缺点
政策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确保人工 湿地的建设和运行合法合规。
监管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监管要求,配合相关 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人工湿 地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技术标准 遵循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工湿地建 设和运行的技术标准,保证人工 湿地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

(完整版)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完整版)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内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污废水。

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学校生活污水、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宾馆污水、机关事业单位污水、疗养院污水、景区污水、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1.0.4本规程适用的处理规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2000m3/日处理水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时规模≤10000m3/日处理水量。

1.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s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

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2.1.2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在人工湿地介质层表面流动,依靠表层介质、植物根茎的拦截及其上的生物膜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horizont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池体一端进入,水平流经人工湿地介质,通过介质的拦截、植物根部及生物膜的降解作用,使水净化的人工湿地。

2.1.4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s指水从人工湿地表面垂直流过人工湿地介质床而从底部排出,或从人工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介质表层并排出,使水得以净化的人工湿地。

尾水人工湿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尾水人工湿地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简明扼要说明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冬雨季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等主要措施。

用图表形式阐明正确的施工总平面图、进度计划以及拟投入主要施工设备、劳动力、项目管理机构等。

2、图表及格式要求: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三进度计划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图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组织管理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方案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六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九章施工总平面设计第十章资源配备计划第十一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第十二章工程创优管理第十三章冬雨季施工第十四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第十五章农民工工资拖欠应急预案措施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尾水人工湿地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尾水人工湿地建设项目项目施工图。

3、标前会议、现场考察、现状和企业现状及工程条件。

4、《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所涉及的施工规范和标准。

5、公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二、招标文件的响应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建筑要求,按照该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在建设中必须本着“以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管理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精心施工,精心组织,精心指导,以达到保质、保量并提前交付使用的目的,在实施中,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全力支持施工。

在施工中按文明安全施工要求组织施工。

在组织实施施工时,公司生产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领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该项目实施,使项目班子真正承担起该项目的施工,做好前后方的协调工作,做到解决问题及时;建立组织好项目领导班子,实行加强施工作业的具体领导,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效益。

从而保证合同条款及招标文件中工期、质量及其它条款的要求。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札记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札记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特点 (3)1.2 人工湿地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 (4)二、人工湿地设计要点 (5)2.1 水源与水质 (7)2.1.1 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7)2.1.2 水质的监测与控制 (9)2.2 土地选择与利用 (10)2.2.1 土地的类型与特性 (11)2.2.2 土地的规划与布局 (12)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2.3.1 生物栖息地的构建 (15)2.3.2 生物物种的选择与引入 (17)2.4 景观设计与文化融入 (18)2.4.1 人工湿地的景观风格与特点 (19)2.4.2 文化元素的融入与表达 (20)三、人工湿地案例分析 (22)3.1 国内外典型人工湿地案例介绍 (23)3.1.1 国内人工湿地案例 (24)3.1.2 国外人工湿地案例 (25)3.2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27)3.2.1 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借鉴 (28)3.2.2 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29)四、结论与展望 (30)4.1 人工湿地设计的成果与价值 (31)4.2 对未来人工湿地设计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书介绍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它强调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手段,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修复方面的关键作用。

书中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功能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人工湿地设计的要点,这包括选址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方面。

选址分析强调了综合考虑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设计原则部分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利用等核心理念。

设计流程则具体介绍了从规划到施工、运行及后期维护的整个过程。

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实践应用。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包括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净化系统、污水处理工程等。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湿地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方案 (1)1.1.1.1 治理目标 (1)1.1.1.2 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1)1.1.1.3 人工湿地设计 (3)1.1.1.4 植物选择 (4)1、配置原则 (4)2、配置分析 (4)3、配置选择 (5)4、种植要求 (5)1.1.1.5 工程量统计表 (6)1.1.1.1治理目标本项目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漷县区域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深度净化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使出水达到地表Ⅳ类标准,本次共建设人工湿地21座。

选择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的湿地工艺。

通过工程的实施,改善工程区周边河道水环境质量,同时充分考虑该流域生态恢复及湿地景观效果,利用湿地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搭配,形成缤纷沼泽、芦苇溪岸、栈桥水畔等湿地小品景观。

1.1.1.2人工湿地工艺比选人工湿地类型按照水流方式不同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污水在湿地土壤表面漫流,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构造而成,同自然湿地净化原理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是由长在植物地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表面流湿地充氧效果好,投资少。

不足之处是这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湿地床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净化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

潜流湿地:通过铺设炉渣、沸石、陶粒、砖块、碎石、细砂、土壤等填料层,使污水在湿地地表下渗流,充分利用湿地填料表面及植物根系上生物膜及其他各种作用处理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水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垂直潜流湿地示意图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工艺与组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单位:%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人工湿地工艺特点本项目湿地形式选择,主要从污染物去除效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原理等多方面考虑,建议采用水平潜流湿地作为本方案的湿地建设工艺。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摘要:随着我国各项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生产废水中都含有大量高浓度的磷、氮等元素,如果这些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或者处理不充分,就必然导致大量的化合物进入水体,最终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

而人工湿地是一整套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它与沼泽类似,由人工建造并监督控制,需要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几种介质按特定的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地种植植物。

最终实现对城市(镇)污水的处理。

关键词:水体污染;人工湿地;沼泽;基质一、序言据一项对全国669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400个城市常年无法实现足够供水,而且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有4种: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自然净化法;生物净化法。

其中化学、物理净化法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改良水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而且会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破坏水系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就属于一种生物净化法,它依托于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原理,由人工建造具有湿地性质的污水处理系统,这种处理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良好、成本低廉、建造和运行简单的特点。

据测算,一座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的人工湿地,除去系统自身所需的水量后,每年大约可获得达到养殖标准的净水3000万立方米。

如果说湿地是“地球之肾”,那么人工湿地则可称之为“城市之肾”。

人工湿地施工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湿地施工工艺流程二、人工湿地的组成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结合所在城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为的设计与建造而成。

它主要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

1、基质基质要求具有透水性,主要采用的材料包括碎石、卵石、沙粒、沙土、土壤等,它们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基础,为水生植物提供载体和营养,为化学反应提供平台。

2、水生植物植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主要依赖于它的的数量、根系的发达程度、输氧能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根系的输氧能力越强,其净化能力也就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 低温会导致处理
效果的显著降低。目前, 湿地温度带来的
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但可以采取一些措
施适当的降低温度带来的影响。
QQ786195361
人工湿地一般适用于小城镇、乡村废水的二级处理。 人工湿地的预期寿命问题至今尚未解决,系统以最佳速率 去除污染物的寿命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还是一个“老大难”!
工程设计步骤
1.选址 考察地质、地貌、水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关法 律及公众意见。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 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一方面减少土石方工程、利于排 水、降低投资,另一方面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 确定系统组合形式。根据场地特征、处理要求和所处理 污水的性质来确定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综合式。 3.确定水力负荷。根据设计规程或经验而定。 4.选择植物 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抗寒能力、生长能力、根系 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确定。一般有芦苇、 席草、大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最为常用的是芦苇,插 植密度为1~3株/㎡。 5.计算表面积As=Q/a As-表面积;Q-进水量;a-水力负 荷。
人工湿地的构造与工程参数是人工湿地工艺设计的核心, 包括水力学特性、湿地床构型和配套设施的构筑三方面。水力 学特性包括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床构型设计包括水 力坡度、湿地床的长宽比和水位控制;配套设施的构筑包括进 出水装置、隔板装置和防渗设施。
设计中实际水力停留时间采用理论值的4O~80% 。 水力坡度:表面流人工湿地采用0.5% 或更小,潜流人工湿地采 用0.5~2%。
功 能
人工湿地是利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物理、 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技术。
物理作用 过滤和沉淀 除去含有C、N、P 的有机及无机颗粒 物和悬浮固体
微生物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 吸收降解 植物作用 气体运输作用 植物吸收 根系有利于微生物 繁殖 化学作用 吸附和絮凝 可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阴离子( PO43- )和阳离子 (重金属阳离子) 挥发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VOC)
表面流湿地进水区BOD负荷率为100kg/(hm · d),潜流湿 地设计BOD负荷率为80~120 kg/(hm · d)。
湿地床体的长度 : L = As/W
As面积,m
潜流湿地的宽度 : W = [ Q ·AS /(K ·dh · DW ) ]1/2 湿地床长度通常为2O~50 m。过短,则有效处理面积过小, 不能保证净化效果;湿地过长,易造成死区,使水位难于调 节,不利于植物生长。系统的长宽比宜采用2 :1 。 表面流湿地的水深在10~200 cm,挺水植物区域水深60cm 沉水植物区域水深120cm左右。
潜流湿地,种茫 荼,芦苇2个并联 运行
出水
潜流湿地,种芦 苇,茫荼3个并联 运行
氧化塘3个 并联运行
低温影响 低温时生物活性下降和植物的死亡; 对于表面流和竖流湿地, 低温时表面会结
冰,冰且冰层的存在减少了有
效水深, 从而缩短了停留时间, 进而对处
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天然湿地通常是脆弱的生态系统,污染物会使其不堪重负, 我们设计时应根据废水处理的目的来建造湿地。这些系统被称为 人工湿地或芦苇床。 三个组成部分:植物、微生物、基质。 耐水的植物扎根于土壤或砂砾基质,系统浸满着水,基质支 持着植物,而植物的根则为各种微生物提供了家园。 人工湿地有很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土地。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净 化污水过程中, 植物的作用可以归纳为3个重要的方 面: ①回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 吸附、 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 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日处理量3100t/d废水工程实例

格栅
潜流湿地,种芦苇, 大米草3个并 联运行
水资源保护
人工湿地设计
讲授:刘少敏 2010.12
湿地概述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 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 湖和海洋)之间。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 统之间的过渡带。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了达到环保处理效果,模仿自 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地层生态 结构,包括有浮现性、浸没式植物、动物和水体等不 同的组成部分。 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 地、垂直流湿地三大类,是一个独特的 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湿地构成
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五部分构成: 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 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 芦苇; 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 人工湿地单元组成。通过合理设计可将BOD5、 SS、营养盐、原生动物、金属离子和其他物 质处理达到二级和高级处理水平。 预处理主要去除粗颗粒和降低有机负荷。 构筑物包括双层沉淀池、化粪池、稳定塘或 初沉池。 人工湿地中的流态采用推流式、回流式、阶 梯进水或综合式。
潜流湿地
设计废水流过基质,且水位保持在基质表面之下。潜 流系统适于寒冷的气候,可防止在零下气温时结冰。潜流 系统不像表流系统易产生臭味或蚊子,可处理较高负荷的 废水。但有机负荷太高,易堵塞。通常在潜流系统前设置 沉淀池,去除悬浮固体。设计中常采用多个进口,尽可能 均匀地分散悬浮固体,避免堵塞。 潜流系统可设成平流或垂直流。
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通俗地说,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处理综合了物 理、化学、生物的三种作用。实地系统成熟后, 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因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 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SS被填料和 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 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湿地系统中因 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的环境中依 次出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通过硝化、反硝 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 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垂直流人工湿地
平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设计
设计时让废水先通过垂直流系统,再通过平流系统,有 较好的处理效果。垂直流系统中的需氧细菌将氨硝化为硝酸盐, 适应了平流系统缺氧条件的细菌将硝酸盐反硝化为亚硝酸盐和 氮气。废水在垂直流系统中的滞留时间短,要有效地去除病原 体,须使废水在平流系统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湿地不可能总是最有效地运行。因为它依靠植物和微生物 作用,在植被完全建立之前(需要几个季节),不可能达到最高 的去污效率。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湿地在冬季的运行效果不如 夏季,尤其是除氮方面。冬季植物会死亡或休眠,但微生物在 植物根上仍保持活跃状态,系统继续运行,效率降低。系统中 最常见的问题是如何使土壤保持充气状态,尤其在平流床情况 下。湿地超负荷或水太深,会缺氧,致植物生长不良,氨的去 除率下降。
6.确定长宽比 (1)表面流湿地:长宽比10:1,根据地形,底坡降0~1%。 (2)潜流湿地:根据达西定律Q=Ks×A×S S-水力坡度; A-湿地床横截面积;Ks-潜流渗透系数。 7. 结构设计。 (1)进水系统的布置:湿地床的进水系统应保证配水均匀性, 一般采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装置。进水管应比湿地床高出 0.5m。湿地的出水系统一般根据水位调节的要求,出水区的末 端砾石填料层的底部设置穿孔集水管,并设置旋转弯头和控制 阀门以调节床内的水位。 (2)填料:湿地床由三层组成 表层土层、中层砾石、下层小 豆石。表面土钙含量在2~2.5kg/100kg;砾石层粒径在5~ 50mm,铺设厚度为0.4~0.7m。 (3)潜流式湿地床水位控制:接纳最大设计流量时,进水端 不能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现象,有利于植物生长,床中水面浸 没植物根系的深度均匀。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设计
人工湿地组合形式设计
设计要点及技术参数
在设计湿地系统时.基质是植物的载体,是微生物生长 介质,它将湿地中发生的所有处理过程连成一个整体,通过 沉淀、过滤和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染物。设计基质的配置,主 要考虑基质的种类、粒径、深度及除磷效果。 矿渣、粉煤灰对磷去除效果好。基质中游离氧化铁、氧 化铝和胶体氧化铁、氧化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 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
土地的选场
宽度和深度 水力负荷的比率 滞留时间
填料的选用
植物的类型
水上植物、水底植物、浮游植物、大型挺水植物 (芦苇)
人工湿地
北戴河湿地
1
2
工业废水处理
系统的性能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植物、微生物、 基质、水体及动物组成, 各组成成分分别起着不同 的作用, 并且相互协同, 使得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平 衡运转, 发挥良好的净化功能. 植物
煤灰渣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COD和BOD 的 去除率分别达71~88%和80~89%。设计时应根据污水所含 污染物配置合适的基质。 进、出水区的基质,一般采用粒径60~100mill的砾石, 分布于整个床宽。处理区常选用粒径为8~16 mm 基质,水力 传导性好,适宜植物生长,处理效果好。 潜流湿地的基质厚度约60 cm左右。
典型工艺
处理池宜并联,种植芦苇、茳芏、席草、大米草等水生植 物,采用碎石作基质。原水先流经一、二级碎石床,对有 机物进行降解,再进入第三级兼性塘,最后经过第四级碎 石床变成洁净的水排出。
人工湿地的配套设施
人工湿地系统有两种: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潜流系统可分为平流 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表流湿地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 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出水面的植物。 设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 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 地的水流。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净化废水的机理
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
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
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 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 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能力。大部分有 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