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2024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自查报告

2024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自查报告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我校开展了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的自查工作。

本次自查旨在全面了解学校各项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计划。

一、检查的内容及标准本次自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

具体标准如下:基础设施:校园规划合理,环境整洁,校舍建筑安全、牢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

教学设备: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各类专用教室配备齐全,设备先进、适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师资力量: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管理水平:学校管理水平高,各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科学、有效。

二、自查过程和方法本次自查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方法,包括实地查看、问卷调查、访谈等。

具体过程如下:实地查看: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专用教室等进行了实地查看,了解了实际情况。

问卷调查:向全校师生发放了问卷,了解了他们对学校办学条件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学校办学条件的看法和建议。

三、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自查,我们发现学校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教室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

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校师资力量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校经费有限,无法及时更新设备。

学校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导致藏书量不足。

部分学科教师流失,招聘难度大。

四、解决方案和计划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和计划:筹措资金,及时更新设备,保证设备的新颖性和适用性。

增加图书馆建设投入,增加图书种类和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同时,我们还将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为认真贯彻落实《xxx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xx-20xx年)》精神,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x政督团[20xx]41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市政教督发[20xx]24号),对中省督导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对区县全面改薄工作进行自查,11月1日-9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6个检查组,对全市13个区县的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复查,现将该项工作三年来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进展成效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改薄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极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我市全面改薄规划总投资(20xx-20xx年)26.95亿元,规划新建改造校舍面积 88.4万平方米,建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47.2万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1192所。

主要完成学生用床、课桌凳、校舍建设、教学装备、设施设备、体育场地、校园附属设施及其它等七类建设项目。

(一)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教学条件20xx-20xx年,我市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19.6亿元,其中中省7.75亿元,市级9.06亿元,区县级2.79亿元,占五年全面改薄规划投资总额的72%。

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总计65万平方米,占规划改造校舍面积的73.5%,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07万平方米,占规划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的72.6%。

1.中省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中省下达我市全面改薄资金2.51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36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15.2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9万平方米。

2024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2024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2024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引言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本年度我们开展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作。

本自查报告旨在总结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一)工作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

(二)工作目标提升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舍、运动场地等。

完善教学设备,更新图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二、自查工作实施(一)自查范围本次自查覆盖全县范围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

(二)自查内容校舍建设与维护情况。

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配备情况。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

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情况。

(三)自查方法文档审查:审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现场考察: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问卷调查: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和建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办学条件改善效果。

三、自查结果(一)基础设施改善情况校舍建设:多数学校完成了校舍的新建或改造,校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运动场地:部分学校扩建或新建了运动场地,满足了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

(二)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配备情况教学设备:大多数学校更新了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室藏书量有所增加,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教师配备:学校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培训:开展了多次教师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情况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范文(2篇)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范文(2篇)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范文一、前言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是国家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我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制定了本次自查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我校办学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二、自查背景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义务教育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满足社会的期待和家长的需求,我们认真开展了本次自查工作。

三、自查内容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本次自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教师的资质、教学能力、教育理念等方面;2.学校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3.学生管理情况:包括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活动等方面;4.家长与学校沟通情况: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沟通渠道等方面;5.学校安全管理情况:包括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6.学校环境建设情况:包括教学环境、学生宿舍、体育设施等方面。

四、自查结果1.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到50%,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较慢,需要进一步提高。

2.学校教学管理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做得较为规范,教学计划、教学流程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定。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学科间的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3.学生管理情况学生管理工作做得相对较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身心发展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存在违纪现象,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关注。

4.家长与学校沟通情况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较为畅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家访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家校合作。

但也有部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了解,需要加强家校沟通的力度。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精选5篇)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1根据《怀远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现将我校的办学条件情况汇报如下: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1.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7800㎡,学生344人,生均22.7㎡,高于中学生均的合格标准;2.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2320㎡,生均6.7㎡,高于生均6㎡的合格要求,满足学生需要;3.体育活动场馆:我校拥有平整、适用的操场及200米环行跑道,运动场面积达2830㎡,生均活动面积8.2㎡,符合本次评估标准。

二、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1.教学仪器设备齐全:教学仪器基本齐全,理化试验仪器没到位;2.图书资料及阅览室:我校现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其中图书资料室约86㎡,阅览室约86㎡。

学校藏书20498册,数量足,生均59.5册,能够面向学生开放使用;3.实验室:我校有生物实验室一口,化学实验室一口,物理实验室一口,符合标准4.专用教室:我校现有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及广播室等辅助用房一应俱全,专用网络教室1口,有计算机55台,生均计算机台数达到0.16台;音乐教室配有钢琴,配有适量音响设备、乐器;美术教室1口并有适量教学器材;有体育器材室1口,且器材充足。

三、办学规模、班额学校属于小班化小学校,有8个班,共有学生344人,其中九年级班额最高为44人。

学校办学规模适度,与办学条件相适应,达到标准。

四、教师配备1.教职工配备:学校有数量足够、结合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23人,在岗教师23人,师生比为1:15,符合省定编制配备标准,满足教育教学和教师病休、离岗进修的需要。

2.教师学科结构:学校按教学需求配齐了所有学科教师,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

1 3.专任教师:所有教师均取得教师资格证。

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定期流动制,实行教职工岗位综合考评制度,完善了学校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及教职工激励机制。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
报告
报告标题: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摘要:本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自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通过自查和改进工作,旨在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
公平和全面发展。

1. 背景
1.1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定义
1.2 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重要性
2. 自查方法
2.1 制定自查计划
2.2 收集基本信息
2.3 实地考察
2.4 数据分析和问题整理
3. 自查结果
3.1 教育基础设施的状况
3.2 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备情况
3.3 师资队伍的构成和素质
3.4 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5 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的情况
4. 存在问题分析
4.1 基础设施不完善、老化、不安全
4.2 教学设备和教材不足、不适用
4.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
4.4 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4.5 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薄弱
5. 改善措施
5.1 政府投入增加和优化资源配置
5.2 加强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
5.3 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5.4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
6. 结论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全面了解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当共同努力,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一、前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是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要基地,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我校开展了本次自查工作。

二、自查内容1. 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0%,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70%。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硬件设施近年来,我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校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

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量达到2万册。

学校还设有篮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安全管理我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应急预案。

学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教育和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门禁制度,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5. 财务管理我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学校财务公开透明,接受师生监督。

近年来,我校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1. 师资队伍方面:部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青年教师比例较低,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 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近年来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3. 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虽然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学科竞赛和升学率方面。

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

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

办学条件自查报告5篇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1目前,在校人数有434人,在职教师21人。

按照《省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的要求。

现将我校的办学基本条件简做如下汇报:一、学校基本情况(一)学校设置与班额学校所辖村庄为李能行政村(包括十多个自然村),服务半径为1.5公里左右,道路畅通,校园门前的柏油马路均能与各个自然村的道路相通,实现了柏油、水泥路全覆盖,学生上学方便适宜。

学校目前,有8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为68人,其余各班级均超过45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为64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约为14.7平方米。

(二)学校校舍建设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894平方米,生均4.36平方米学。

后教学楼单个普通教室面积为44.27平方米,前教学楼单个普通教室面积为82.5,生均面积达到了标准,照明设施符合要求。

但是在学校辅助用房中专用教室不足,目前学校只有图书室和电教室,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

学校教学楼内的办公用房基本符合学校办学标准。

教师有固定集体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

教师办公室132.91平方米,图书室29.43平方米,会议室44.27平方米,电教室44.27平方米,后勤用房15平方米,门岗15平方米,厕所75多平方米,28个蹲位,1个小便池。

校园地面硬化有一部分是水泥的,一部分为板砖铺设的。

学校为非寄宿制学校,没有食堂。

(三)学校设备设施和场地学校配有图书室。

图书室内,现存图书4000余册,生均图书8册。

数学、科学仪器基本不达标。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学校仅有7台电脑用于教学。

学校网络运行正常,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上网查阅资料等。

校园内有部分体育器材设施,有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2副。

学校操场约1200平方米,操场上无环形跑道,场地只能满足学生的一般活动。

部分学生也只能在两楼之间活动,运动场地不足。

(四)学校教师与经费1、教师队伍情况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名(包括校长),大学本科学历2名,专科学历8名,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3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 __》(闽政教督〔2019〕30号)精神,县教育局组织责任区督学对全县18个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情况开展县级自查工作,按照督导内容逐校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建立督查台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现将县级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18个乡镇共有乡镇中心小学7所(龙浔、浔中、盖德、三班、雷峰、上涌、葛坑等7个乡镇中心小学),村完全小学7所(龙浔镇金锁、高阳、英山小学,浔中镇蒲坂、乐陶小学,三班镇第二中心、奎斗小学等7所完小),教学点16个(龙浔浔南分校,浔中浔北分校、后所小学,盖德下寮小学,三班紫云小学,雷峰蕉溪小学,龙门滩中心,南埕中心,水口中心及淳湖小学,国宝中心,美湖中心及阳山小学,大铭中心,春美中心,杨梅中心等16个教学点),乡镇初中校8所(德化六中、德化五中、德化八中及盖德、三班、雷峰、上涌、葛坑中学等8所初中校)。

小学在校生8550人,教职工724人,其中城区两镇小学生7085人,其他乡镇1456人。

初中在校生6362人,教职工981人,其中城区两镇初中生5530人,其他乡镇832人。

全县18个乡镇共有18所寄宿制学校,其中小学寄宿制学校11所,寄宿生181人,初中寄宿制学校7所,寄宿生292人。

1.D级危房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均没有D级危房。

2.学生课桌椅配备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共15635个学生都有课桌椅。

浔中中心小学、三班中学等学校部分课桌椅较旧。

3.寄宿学生床位情况:18个乡镇共有寄宿制学校18所,寄宿生473人,全部满足一人一床要求。

4.饮用水安全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饮用水安全符合标准。

南埕中心教学点春天饮用水较为浑浊。

5. 食堂满足师生就餐要求情况:18个乡镇共有寄宿制学校18所,食堂办学条件均符合标准,满足师生就餐要求。

6.厕所满足师生需要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厕所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德化六中、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厕所蹲位数未达到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

7.教室和寝室门窗完好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教室和寝室门窗基本完好,其中德化二中、德化八中、葛坑中学、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门窗完好率未达100%。

8.学生上下学突出安全隐患情况:我县各学校在上下学时间段,均组织保卫干部、值日教师在校门口地段组织,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城区两镇交通人流较多的学校,当地交管部门均有派人到学校门口地段交通疏导。

但各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9.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餐情况:18个乡镇18所寄宿学校寄宿生共473人,每个寄宿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2元,全学年补助500元;对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提高到4元,全学年补助1000元,初中每生每天最低营养改善费提高到5元,全学年补助1250元,以上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县财政、 __门每学年及时下拨到各学校,各学校能按规定使用,全额用于寄宿生营养改善,没有挪作他用。

10.边远山区教师享受山区教师津贴情况:春美乡、杨梅乡、桂阳乡、葛坑镇等边远乡镇中小学教师每月补贴100元,水口镇淳湖小学教师每月补贴300元。

11.数字接收和播放设备配备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均配备数字接收和播放设备。

12.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情况:县财政、 __门按规定(小学610元,初中810元)全额拨足学生公用经费,其中少于260人的17所农村学校(小学12所、初中5所)按260人标准拨付公用经费。

因龙浔、浔中、三班等乡镇中心小学在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足部分及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等由中心小学统一支付,故没有全额拨付到各完小和教学点。

13.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情况:18个乡镇38所中小学基本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规模严重萎缩的农村学校,如杨梅小学及阳山教学点只有1个学生,大铭中心教学点只有2个学生,受教师编制限制,未能配齐各门类学科教师,难于开足上好各门类课程,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虽有安排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任教,但实行多个年段学生合班教学,未能全部完成教学任务。

1.加大经费投入,确定2019年学校修缮项目。

县教育局财务中心、计划财务股要根据此次农村基本办学条件县级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2019年修缮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修缮项目。

德化二中、德化八中等学校要于8月31日前完成教学楼、实验楼门窗修缮任务;三班中学、浔中中心小学等学校要于8月31日前完成破旧课桌椅更换任务;德化六中、龙浔中心小学、浔北分校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增设女生厕所蹲位,保证学生需要。

2.落实县长办公会精神,安排好教学仪器设备添置项目。

根据3月19日县长现场办 __精神,今年要安排600万元作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添置项目。

教育局财务中心、计划财务股要及时安排到位,确保9月份教育事业统计年报时能相应提高教学仪器配备值,保证下半年顺利通过“基本均衡”省级验收。

3.建立保障机制,增加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

龙浔、浔中、三班等乡镇中心小学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将预算经费拨付到完小、教学点,确保所辖各学校正常运转。

要提高公用经费使用透明度,统筹安排所辖各学校校舍修缮、设施设备添置等项目。

4.加强安全管理,消除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

一要抓好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车况不好车辆以及报废车、载货车、拖拉机改装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车辆;提示步行上下学的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行驶车辆;宣传告知家长,不要租用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

二要落实学生乘车指导,劝导未满12周岁的小学生不骑自行车,中学生不骑电动车、助力车、摩托车上路。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主动协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定期(适时)召开学生乘车安全联席会议,落实专项整治,查漏补缺,紧密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加强片区管理,推进师资校际交流制度。

2019年秋季,要坚持“城区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原则,实行“城区+城郊+教学点”的小片区管理模式,综合分析片区内各校学科配备情况,实行师资统一调配,建立片区师资校际交流,大力促进骨干教师由龙头校到一般校的交流力度,保证一般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实现片区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6.补充新鲜血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针对我县中小学教
师学科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现状,特别是体美音、心理健康等专业性较强学科教师欠缺较多实际,要继续做好近期生源变动和教师自然减员的预测工作,采用招聘、转岗、调余补缺、轮岗交流、初中援教小学等举措,保障小学、初中的师生比全部达标,从而保证开齐开足省颁课程,并有效解决即将面临的教师年龄断层问题, 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