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重点难点笔记2017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汇总(完整版)

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17年网络工程师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收集、分发、存储、处理和消费的重要载体。
现代计算机网络(ARPAnet)特征:○1资源共享;○2分散控制;○3分组交换;○4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5分层的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定义: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助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分布式系统:比计算机网络更高级的系统。
多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分为:①网络节点:分为端节点和转发点;○a端节点:信源和信宿节点,如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
○b转发节点:网络通信过程中控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如交换机集线器等②通信链路:是传输信息的信道;如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纤存储转发:一般在广域网中采用的通信方式。
广播通信:主要用于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互联规模和通信方式,把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ISP:提供互连服务的供应商。
ICP: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供应商。
OA:办公自动化EDI:电子数据交换我国互联网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计算机通信特点:间歇性、突发性。
计算机网络功能: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分组,加入控制信息,并把分组正确的传送到目的地。
网络必须有差控制功能和寻址功能。
DLC(数据链路控制)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对等层之间按规定的协议通信、相邻层之间按接口关系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分层:高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底层(单位:进程号):传输层(端口)、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MAC,帧)、物理层(bit)应用层: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
表示层:表示层以下关心如何可靠地传输数据。
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表示服务的例子由统一的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格式和加密技术。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1章交换技术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2、分组交换3、帧中继交换4、信元交换一、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网络工程师考试常考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要点汇总2017.9.19

18、假定SNMP网络管理中,轮询周期为N,单个设备轮询时间为T,网络没有拥塞,则
支持的设备数X=
19、系统可靠性计算:
串联系统可靠性: ,如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失效率分别用 来表示,则系统的失效率 ;
并联系统可靠性: ,假如所有子系统的失效率均为1,则系统的失效率为: (计算机系统的总失效率= )
7、T1系统共有24个语音话路,每个时隙传送8bit(7bit编码加上1bit信令),故共用193bit(192bit+1bit帧同步位)。每秒传送8000个帧,因此PCM一次群T1=8000 193bit/s=1.544Mb/s,T2=4T1=6.312Mb/s,T3=7T2=44.736Mbps,T4=6T3=274.176Mbps。T1载波每个信道的数据速率为64kb/s。
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波分复用,T1载波把24个信道按时分复用方式复用在一条1.544Mb/s的高速信道上。
STM-1=155.2Mb/s,与OC3速率相同,STM-N则代表N倍的STM-1。(STM-4=622Mbps,STM-16=2.5Gbps,STM-64=10Gbps,
其中STM-1=OC-3=155.2Mb/s,STM-4=OC-12=622.080Mbps)。P116、P126《习题与解答》
STS-48和OC-48
2488.320
STM-16
STS-192和OC-192
9953.280
STM-64
STS-768和OC-768
39813120
STM-256
8、
9
10
11
以太网中
12
IEEE802.3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 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第1章网络及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1.4 接入网技术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重点: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
1969年在美国建成的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在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
千兆乃至万兆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重点: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能过将一个企业或机关的办公电脑及其外部设备联成网络,可以实现在信息共享和公文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