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地理试题

合集下载

(校对版)2019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 文综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重绘高清图)

(校对版)2019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 文综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重绘高清图)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食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气的主要原因是A.设备陈旧B. 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

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2019年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

2019年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

2019年全国卷1地理部分解析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B)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D)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 ) A .城乡统筹创新 B .生活方式创新 C .农业发展创新 D .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B)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生产而非生活工业而非农业创业而非 科技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2019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图1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2019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新i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新i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试题-地理(全国新i卷)解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鲁爱华066006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答案:CCA解读:试题以鲜切花生产与销售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分析时主要侧重位置的影响,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比较优势。

第1题,美国与哥伦比亚具有明显的位置差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鲜切玫瑰花,与哥伦比亚相比,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

第2题,哥伦比亚与美国距离遥远,鲜花本身受温度、撞击、挤压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易腐烂、调谢、变质,鲜切花的价值还受特定时间〔情人节〕的影响,过了时间,价格就会大不相同。

因此选择航空运输方便、快捷。

第3题,以美国为鲜切花市场,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相比,在位置上离美国更近,考虑到航空运输的成本较高,因此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运费相对较低。

下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2019高考地理全国卷一 试卷分析

2019高考地理全国卷一 试卷分析

2019高考地理全国卷一试卷分析今年的地理在试卷形式、内容、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没有偏、难、怪题出现,考查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素养。

同时继续贯彻以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一、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

如37-4,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情境,阐明了板块运动与里海地区地貌、水文、气候之间的关系,反演了湖泊的形成过程,由此获得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

试题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以尺度上转换为代表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二、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6~8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堆积性游荡摆动为案例,通过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设计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地理背景素材的选择重视考查热点区域热点问题。

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主要考查了里海(中亚)、澳大利亚(大洋洲)、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北美洲)、地中海(亚非欧)。

区域产业活动主要是考查了汽车产业(工业)。

选做题43主要是考查古镇旅游问题,问古镇夜晚人留宿减少的原因,这涉及到旅游开发配套问题。

44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或者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如外围环境的变化对里海水质的影响。

四、注重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

36题文字材料信息量依然很大。

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对图文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和提取。

t。

2019年高考全国卷1地理试题及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1地理试题及解析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B)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解析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 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 现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当时的企业主要为劳动密 集型企业,需要的燃料原料少;“村村冒烟”是指 每个村都有企业,说明当时该县村办企业空间布局 分散。
解析 考查河道特征对河流流水的影响和探究能力。 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河流 沿岸直立,河道峡窄(峡谷);岩性坚硬,岩性单 一,不易被侵蚀;其次,流量变化小,无支流汇入 等。可用排斥法。该处无支流汇入;该河流流量季 节变化大。主要原因是河道特征。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C)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 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由于渭河位于黄河 小北干流的下游,(夏季)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 会导致上游的河流水位上升,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 引起上游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
男性 女性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C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非 欧盟籍人口主要集中在25~50岁,所以劳动人口比例 较大。
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地理试题

201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地理试题

龙源期刊网 201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地理试题作者:谭明鄂翁成福张生力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1期【摘 ;要】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其命题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教学的方向。

通过对2019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I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题型变化等内容的分析,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启示一、地理试题整体分析文科综合全国I卷地理试题考查知识有以下几部分: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及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地理试题题型、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高考试题的平稳风格,主要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真实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地理试题呈现的核心素养(一)注重背景材料创新,落实人地协调观选择题1~3题,以20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的布局变化(由村村冒烟到抱团飞地)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以及产业集聚的有利影响。

(二)重视联系和过程思考,培养综合思维所有地理试题都是通过分层设问引导考生发现并理解一定时空区域地理要素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并能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体现了对考生综合思维把能力的考查。

(三)选择不同空间尺度,提升区域认知力地理试题以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为载体,将诸多地理要素融合和叠加在特定区域中进行考查。

如1~3题长江三角洲、6~8题东北长白山区、4~5题欧盟、9~11题黄河小北干流、36题的澳大利亚、37题“三海”(里海、黑海和地中海)区域、43题安仁古镇、44题密歇根湖都是基于不同尺度区域存在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需要考生借助图文材料对区域环境和区域问题进行分析、描述、阐释、推理和预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意识与习惯,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力。

2019年高考全国1卷 文综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高清重绘)

2019年高考全国1卷 文综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高清重绘)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高清重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偿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食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气的主要原因是A.设备陈旧B. 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

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部分试卷评析一:试卷导向综合评析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1 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情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在“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文综全国Ⅰ卷第1~3题,根据嘉善县产业布局从分散到集中、从城乡各自发展到统筹发展的特点来设计考点,重点考查考生如何结合政策背景的变化来理解产业布局的变化,如何从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角度认识产业集聚的益处,引导考生关注城乡统筹发展理念。

1.2 放眼全球,培育生态文明观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文综全国Ⅰ卷第44题,在环境保护题目设置中,以美国五大湖河流污染为例,探究人与环境的多样性关系。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2.1 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文综全国Ⅰ卷第6~8题,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文综全国Ⅰ卷第37题,以湖泊演化为线索,充分体现了地壳、湖泊、地形、气候等各种自然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同时,将区域联系和区域过程展示给考生,要求考生具有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能力。

2.2 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

如文综全国I卷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发展的真实案例为线索,围绕汽车产业布局、汽车市场特点、汽车生产成本以及汽车产业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把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从发展到退出的过程与地理因素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2.3 从开放性视角,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

文综全国Ⅰ卷37题第(4)小题,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二:试卷考点、分值分布比较与评析1、考点、分值分布2、比较与评析2019年全国一卷地理,与去年高考地理一脉相承、稳中求进,知识考查点甚至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继续延续了“新”的特点,地理实践性不断突出,发展性思维不断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断突出。

与去年高考地理相比较2019年高考地理题目难度整体下降。

在四大道选择题当中,前两道工业问题、人口问题难度系数平均由0.7下降至0.85,自然地理难度系数一如既往高于人文地理,但在整体难度上也有0.05的下降趋势。

所以,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错误率明显下降,平均错误在3个。

纵观主观题,题目难度也相应下降。

36题,工业题难度系数整体下降幅度较大,只要发现隐藏考点,一般都可以得到高分,包括在答案的组织上,语言组织难度也小了不少。

37题,自然地理,同样难度系数整体较高,变化不大,纯自然地理属性较强,侧重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变迁,主要考察环境变迁中的核心影响因素,逻辑思维考察愈发明显。

两道必做大题,今年考察的都为世界地理,相比较2018年,中国地理缺席,近几年的大题考察也是比较随性,逐渐摆脱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对半开的大题模式,对此我们不必产生过大反响,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坚持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并重,因为无论考哪一者,现在的高考都注重方法的考查,要在两者的学习当中注重积累与总结。

选修地理的考查上,难度适中,保持不变,同样结合时政热点,有较高的国家关怀与人文关怀,思维发散度较高,地理实践性较高。

因此在下一年的备考中,选修地理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学生的思维高度。

三:试卷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解析】:知识考查点:工业结合农村区域发展综合考察。

第一题立足于地理基本现状,考察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第二小题,近一步探究,属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类设问。

学生要深一步思考“抱团飞地”的可行性。

第三小题,高度上升,考察区域宏观发展方向。

第三小题错误率较高,C项错误率较高,在整题大背景下再结合针对性概念,问题不大。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知识考查点:人口问题——老龄化趋势为背景(时政性)第四小题为相当常规的设问,考查人口设问中“量”与“率”的关系及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第五小问是题目的深化延伸,考查人口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整体两道题目为送分题,不应该失分。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解析】:此题为地理最常规形设问。

知识考查点:综合考察地形图、区域定位、农业与工业问题。

第一小问,以河流引导地形,考查交通选线,难度不大。

第二问需要结合区域定位,结合地形图与知识积累推测区域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小问采用排除法较为简单,市场往往决定着产业规模的发展,再结合区域大的发展前景与规划,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解析】:这组试题不论是考察内容还是难易程度,都是这个位置应该有的,也是众所期待的招牌硬菜。

知识考察点是河流,典型的泥沙淤积类问题(也是考前主要押题点)期中又结合了新概念问题。

应对这组题,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不要被陌生的概念或专业的术语所吓到。

要调用所学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又要关注题组间的联系,抽丝拨茧,逐一击破。

第9题,可根据黄河小北干流的位置信息直接得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高,泥沙大量淤积,河道水流散乱,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也可根据“堆积性”可知含沙量大、根据“游荡”或“冲淤变化剧烈”得出流量季节变化大。

第10题,问“摆动范围较小”的影响因素,先产生质疑,为什么会摆动呢?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

由“摆动范围小”便可推知河水受到沿岸地貌的束缚,不能随意摆动。

再加上岩性坚硬,难以冲刷侵蚀。

故C选项正确。

支流汇入影响水量大小,两个因素有关联性,虽然对小北干流河道中段的摆动范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也不能否定水量对流水侵蚀的影响。

第11题,主汛期,渭河水量和含沙量均增大,而小北干流位于干流潼关以上河段,受到渭河洪峰的顶托作用,水流减缓,水位上升,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降低,侵蚀减弱,河床变浅。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

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

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